新形势下科研院所科研助理岗位设置与人才需求分析
2023-02-03□李立
□李 立
在新形势背景下,积极响应党和国家提出的有关人才建设的政策方针,推动科研院所科研助理岗位科学发展,有助于科研助理人才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2022 年国家出台了《科技部等七部门关于做好科研助理岗位开发和落实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科研助理岗位通知》),对科研助理岗位的发展建设提出了科学系统的规划,为今后科研院所合理设置科研助理岗位、加强科研助理岗位人才培养明确了新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对此,科研院所必须创新科研助理人才管理工作,积极转变观念,响应相关政策,坚持科研助理人才需要导向,科学统筹科研助理岗位设置,提升科研助理人才队伍综合水平。基于此,以科研助理岗位设置与人才需求为切入点,以科研院所组织为客体对象,对新形势下的科研助理人才培养有关问题进行阐述。
一、新形势下科研院所科研助理岗位概述
(一)科研助理岗位的内涵
科研助理岗位,从字义上来理解,即是基于科研需要设置的相关助理岗位的统称。从政策规范上来说,《科研助理岗位通知》中对“科研助理岗位”也有明确的界定,即是指“从事各类科研项目辅助研究、实验(工程)设施运行维护和实验技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学术助理、财务助理以及博士后等工作类别”。由此可见,科研助理岗位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与科研生产性工作相关联度较高的助理岗位,如实验技术助理、学术助理等;另一类是与科研非生产性工作相关联度较高的助理岗位,如财务助理、后勤助理等。
(二)科研助理岗位与大学生科研助理
在实务管理工作中,需要进一步区分科研助理岗位与大学生科研助理。一方面,尽管两者均具有“科研助理”的相通之处,但是两者在岗位设置上有着本质的区别;另一方面,两者在从事的科研助理工作内容、人员来源、岗位待遇等诸多方面有着明显的区别。
首先,两者的工作内容不尽相同。科研助理岗位的主导部门多为科研院所,甚至是科研项目上级的多个科研机构;而大学生科研助理通常有科研项目自主招募,直接由科研项目负责人管理。正是如此,决定了两者从事工作内容的不同。其次,两者的身份来源群体不同。大学生科研助理多为应届生,多数为科研项目研究人员的学生,属于在校生身份;而科研助理岗位的人员来源更为多元,既有在校应届生(包括本校或其他院校的),也有社会人员;从业者需符合科研助理岗位的职责要求,对在校应届学生身份无特殊要求。最后,两者的岗位待遇有着明显的区别。科研助理岗位本质上属于劳动关系,需与科研助理岗位人员签订相关劳动服务协议,并参照科研院所相应岗位给予工资、社保、奖金等待遇;而大学生科研助理属于广义上的“雇佣”劳务关系,待遇构成简单,可由科研项目负责人自主决定,主要包括生活补贴、科研补贴、劳务工资等。
二、新形势下推行科研院所科研助理制度的必要性
(一)有效解决了科研人员的后勤保障
基于科研院所的人才用工需求,科学设置科研助理岗位,充分保障科研技术人员的后勤服务水平,有助于提升科研核心工作效能,发挥科研技术岗位与科研助理岗位的系统性作用,实现“1+1>2”的整体效果。一方面,术业有专攻,科研技术人员更擅长从事技术类的科研工作,对于非技术科研工作并不擅长。如果让科研技术岗位人员兼任,不仅增加了他们的非科研工作负担,而且也很难协调有关工作。另一方面,根据科研院所的人才用工需求,利用科研助理岗位制度,知人善任,科学统筹科研后勤服务工作,能够有效解决科研人员的后顾之忧。
(二)有效提升国家科研创新储备能力
重视科研,首先要关注科研人才的储备,重点培养一批青年科研人才队伍,包括科研技术岗位人员,也包括科研助理岗位人员。现今,科研人才队伍人员结构不合理、不科学成为制约科研水平提升的关键性因素,主要表现为科研助理岗位人才流动性大、流失性高。《科研助理岗位通知》的出台,以及相应的机制、制度和措施的不断完善,能够为科研助理岗位人才的培养、发展提供全方位的保障。坚持科研助理岗位人才需求,有效落实相关政策制度,为科研助理岗位人才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让优秀的科研助理岗位人才能够“扎得住根”。
(三)有效缓解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新形势下,受各种因素影响,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就岗位吸引力而言,科研院所的岗位吸引力远不及大型民营企业的科研类岗位,这也是一些高尖端人才宁愿“内卷”民营企业的科研岗位,也不愿就职科研院所的科研助理岗位的原因。随着《科研助理岗位通知》的出台及有关制度的完善,进一步提升了科研院所的科研助理岗位待遇,提高了科研助理岗位的吸引力,甚至增设一些新的科研助理岗位,能够吸引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应聘科研助理岗位,能够提供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从事的职业岗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实现“人尽其才、才适其岗”。
三、当前科研院所科研助理岗位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岗位晋升空间有限,职业发展前景模糊
一方面,岗位晋升对于从业者十分重要,可以有效激励从业者不断积极进取;相反,如果一开始就设定了岗位晋升的瓶颈,不利于调动岗位人员向上发展的积极性。受多种因素的制约,科研院所的岗位晋升偏重于编制人员,对非在编人员的倾斜度很小。而大部分科研助理岗位属于非在编性质,极大地限制了优秀科研助理人才的晋升。另一方面,科研院所对科研助理岗位人员职业发展的重视程度有待提升。“重使用、轻培养”成为科研助理人员职业发展的“拦路虎”,“重引进、轻留用”成为科研助理人才无法逃脱的职业结局。对此,科研院所应紧跟发展新形势,重视科研助理岗位人员的岗位职业发展需求。
(二)选聘培训制度缺失,专业素质参差不齐
科研助理岗位在整个科研工作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价值和作用。名为“助理”,实为“助力”,并非只是从事一些辅助性、替代性较高的工作。对于科研助理岗位人员,既要用之、留之,更要加强培养和锻炼,从而不断提升科研助理岗位人员的综合科研能力和素养,为科研助力。现实中,有的科研院所对科研助理岗位人员的管理比较宽泛,主要表现为:缺乏正规流程的选拔聘用制度,缺乏科学完善的培养提升制度。正是科研院所组织层面的疏于管理,导致了整个科研助理队伍专业水平和岗位素养参差不齐,同时降低了科研助理岗位应有的价值和作用。此外,科研助理岗位选聘培训制度的缺失也会产生“裙带用人”“行政不透明”“权力寻租”等腐败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岗位薪酬待遇较低,科研人才引力不足
新形势,新发展,科研院所的科研助理岗位管理也应与时俱进。面向市场经济新形势,基于科研助理人才用工需求,有必要适度提高有关岗位的薪酬待遇,增强科研助理岗位对人才的吸引力,为科研院所引进优秀人才。事实上,一些科研院所对新形势变化作出的应对还比较滞后,采用的科研助理岗位管理理念比较保守、管理方式比较单一,导致科研助理岗位在市场用工环境中的吸引力急剧下降。究其问题本质,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对科研助理岗位的薪酬设置不科学不合理,甚至不符合市场用工的劳动价值交换规律。二是对科研助理岗位薪酬以外的福利保障比较少。
四、新形势下科研院所科研助理岗位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政府加大对科研助理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性支持
科研助理人才队伍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长远规划。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对科研基金事业的投入逐年增加,各类基金项目的资助和项目承担者的科研经费总额也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科研投入和财政支持,不仅扩大了科研项目的深度和广度,也使科研项目团队具备更强的科研任务承载能力和科研资源吸纳能力。但在现行体制下,任职安排不仅需要编制上的支持,也需要财政上的支持。因此,面对新形势下的诸多变化挑战,必须加强政府层面的政策支持,通过财政、编制、政策等多种举措,共同推动科研院所科研助理人才队伍建设。
(二)健全科研助理岗位设置和人才聘用机制
一是确定岗位设置的数量、权责;二是确保就业支出稳定来源;三是明确岗位报酬标准、福利待遇和考核办法;四是落实户籍档案政策;五是把科研助理队伍建设作为考核项目责任单位的重要指标。其中,定岗定人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工作岗位和人员确定了,资金、工资和后续工作才会确定。同时,科研机构要积极推进人才招聘机制改革,构建新的科研体系,将现有科研体系按职能划分为教研队伍、专职科研队伍、科研助理队伍。教研队伍以教学为主、科研为辅,都应纳入职业生涯管理,鼓励他们专心于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培养质量。专职科研队伍完全专注于科研,对其教学工作没有要求,对所有人员进行人员派遣,尽可能实现科研资源自由流动,满足重大科研项目联合研究和协同合作的创新需求。科研助理队伍包括科研机构的所有行政人员和研究助理,也包括服务于科研工作其他辅助人员。为适应科研院所去行政化改革趋势,这些人才都应做好充当项目代理人的准备。
(三)完善科研助理岗位考核和职业发展机制
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发挥好科研助理岗位人才的“助力”作用,首先要做好科研助理岗位人员的激励管理。一方面,立足科研院所有利条件,进一步完善科研助理人员的岗位考核和晋升制度。通过设置科学合理的科研助理岗位考核制度,加强对科研助理人员的工作评估,基于工作考核成绩,来匹配相应的岗位激励,并给予适当的岗位晋升,引导科研助理人员不断积极进取。另一方面,做实科研助理岗位人员的职业发展规划管理,坚决摒弃“重使用、轻培养,重引进、轻留用”的管理旧习,建立健全科研助理岗位培训、锻炼、提升制度,形成一个科研助理岗位人员职业发展的闭环。做到在工作中使用、在使用中培养、在培养中锻炼、在锻炼中提升,让科研助理人才进得来、能发展、留得住。此外,也应加强对科研助理岗位人才的思想政治提升,帮助科研助理岗位人才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四)加快推动科研院所组织模式的转变
新形势下,紧跟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积极推动科研院所组织改革,为科研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提质增效,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始终坚持党和国家及有关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积极响应《科研助理岗位通知》政策,以科研助理岗位制度完善为切入点,有效有序推动科研院所组织管理模式的创新。另一方面,发挥系统性作用,加强科研人员与科研助理人员的工作协同,既要做到各司其职、人尽其岗,也要做到相互协同、发挥合力,为科研工作做好做实相关性的服务保障,让科研人员能够专心从事科研攻坚的生产性工作。同时,注重发挥科研院所组织的集体力量,进一步整合科研人员和助理人员队伍建设,发挥核心人才促进作用,实现“以点带面”的人才带动效应,切实发挥科研助理岗位人才的“助力”价值和作用,从而推动科研院所科研工作的高水平开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的形势下,科研院所设置科研助理岗位,建立科研助理人才体系,不仅能提高科研工作的效率,还能以此为契机促进科研结构模式的转变,从而达到深化科研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科研管理体系的最终目的。因此,科研院所要重视科研助理岗位的建设和管理,以适应国家政策的需要和新形势下创新科技管理模式的要求。建设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进出能力强、流转顺畅的专业科研辅助队伍,是科研工作高效开展的有力保证,也是有效减轻科研人员负担、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造的重要保证。这对于进一步推动科研院所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研院所科技创新发展、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