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河南省高职院校涉农专业人才培养

2023-02-03杨宏涛

人才资源开发 2023年13期
关键词:河南省院校职业

□杨宏涛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对于河南省来说,作为农业大省,必须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大省到现代化农业强省的跨越。目前,涉农专业人才的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河南省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型人才的主要阵地,在为河南省培养更多涉农专业人才上肩负重任。

一、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与高职院校之间的逻辑关系

乡村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人才的作用在乡村振兴中的地位举足轻重。高职院校作为我国职业教育中的中流砥柱,更是肩负为国家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而河南省一方面是农业大省,有着“中国粮食压舱石”的地位,因此,河南省高职院校在乡村振兴中的责任和任务比全国其他省份更重,同时河南又是人口大省,更是应该肩负人才振兴的重任。农业发展史源远流长、农业资源丰富、人力资源丰富造就了河南省高职院校在培养全领域覆盖、多层次兼备、结构合理的涉农人才队伍方面具备天然的资源优势和地域优势,是培养涉农人才的天然基地。

二、河南省高职院校涉农专业人才培养的相关因素分析

(一)河南省高职院校数量及规模

截至2021 年,河南省共有99 所高职(专科)学校,1 所职业本科学校,总计100 所高等职业院校。河南省高职院校主要集中在省会城市郑州,100 所高职院校中有42 所学校都在郑州市,占比将近一半;其次是开封、平顶山、南阳和安阳。河南省高职院校类型多样、覆盖面较广,其中理工院校占比最高,高达54%,其次是综合院校占比14%,农业院校占2%,林业院校仅占1%。根据《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2022年度质量报告》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 年河南省全省专科高职院校全日制在校生约99 万人,校均规模近12067 人。

(二)河南省政府对高职院校的经费投入

根据河南省财政厅公布的数据,2020 年,河南省全省教育经费总投入为2802.23 亿元,比上年的2668.52 亿元增长5.01%,其中高等教育经费总投入为585.17 亿元,比上年增长6.68%。同时根据《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2021)》显示,2020 年,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育总支出为561.5 亿元,其中普通高职高专院校教育总支出为16.71 亿元,高职高专生均教育支出为18536.64 元。

(三)河南省高职院校师资规模与素质

根据河南省教育厅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 年,河南省职业高等学校共计教职工18.40 万人,其中专任教师占比为77.45%,为14.25 万人。从专业技术职务上来看,专任教师中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4.65 万人,占比为33.72%,其中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为1.11 万人。从受教育层次来看,专任教师中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8.19 万人,博士研究生2.27万人,占总数的59.49%;硕士及以上学位9.69 万人,博士学位2.34 万人,占比为70.38%

(四)河南省高职院校涉农专业设置情况

涉农专业主要是指《职业教育目录》中的农林牧渔大类专业,根据教育部印发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 年)》显示,目前农林牧渔类大类专业共计有48个。在2022年8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新农科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指南》中,又增加了12 个新农科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通过查阅各高职院校2021年的招生计划得出,河南省100所高职院校中,2021 年仅有22 所高职院校开设有涉农专业,占比为22%,并且主要以园林技术、园艺技术、现代农业技术为主,个别专业如茶叶生产与加工的招生计划为0;而河南省内唯一的一所职业本科河南科技职业大学未开设任何涉农专业。

(五)河南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2021 年河南省高职院校应届毕业生人数292589人,比2020 年增加68283 名,就业率80.07%。2021年在当地就业的比例为57.34%,到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就业比例为2.32%,到基层部门服务的人数比例为61.51%,仅有5.51%的学生能够到500强企业就业。2021 年河南高职院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的平均薪资为 3500 元。

三、河南省培养涉农专业人才的经验与不足

(一)河南省培养涉农专业人才的经验

1.遴选乡村振兴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和示范专业点。从2019 年开始,根据《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遴选河南省乡村振兴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和示范专业点的通知》的要求,共遴选出30 个河南省乡村振兴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和60个乡村振兴技能人才培养示范专业点,为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实的技能人才支撑。2021 年国家百所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推介名单中,河南省共有3 所高职院校上榜,分别是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南阳农业职业学院和商丘职业技术学院。

2.成立乡村振兴学院,开展服务乡村人才培训和技术咨询。根据《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 年)》,成立一批乡村振兴学院,通过人才培养、脱贫攻坚、科技兴农等一系列行动,培养“学农、知农、爱农”的农业技术技能人才,助力中原地区农业产业快速进步,推动形成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标准、制度,为服务河南省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良好的人才、技术和智库保障。

3.试点探索免除涉农高校农科专业学费。2019年河南省教育厅印发《关于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 的意见》,意见中明确提出,河南省将在全国范围内试点探索免除涉农高校农科专业学费、提高涉农高校农科专业生均拨款等政策,以吸引更多优质生源报考涉农相关专业。

4.实施新农科建设大别山行动。2020 年《河南省新农科建设大别山行动方案》发布,提出要扎根中原,以乡村振兴为目标,以河南省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到2025 年建成具有河南特色、国内一流的新农科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一批知农爱农的一流农林人才,助力大别山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计划新建20 个左右的新兴涉农专业,并淘汰一批不适应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老旧专业。同时整合河南省农林高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打造一批河南特色的一流农林学科课程。

(二)河南省培养涉农专业人才的不足

1.高职院校定位无法支撑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定位。目前,河南省开设涉农专业的高职院校仅有22所,日益减少的生源导致农林类的高职院校也逐渐朝着综合类院校的教育方向发展。这种情况发展的趋势是导致农林类高职院校不再具备农业特色和专业优势;而在朝着综合类院校趋同的过程中,学校在涉农专业上的政策、财政、师资的倾斜响应也会减少,一些该有的教学实践趋于形式,从而导致涉农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没有竞争力,难以匹配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需要。

2.涉农专业设置无法匹配河南省乡村振兴重点产业发展。《河南省乡村振兴五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要做强高效种养业、绿色食品业和乡村现代服务业三大产业。但是,目前在河南省高职院校开设种植类专业的院校只有3 所,分别是兰考三农职业学院、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和南阳农业职业学院;开设养殖类专业的高职院校仅有2 所,分别是兰考三农职业学院和南阳农业职业学院;开设绿色食品类专业的高职院校仅有1 所,为商丘职业技术学院。由此可见,目前高职院校涉农专业首先在开设数量上是十分稀缺的;同时专业的设置同当前河南省乡村振兴发展的战略规划联系并不紧密,专业设置也没有充分考虑到河南省的地域特色。比如信阳市以信阳毛尖闻名全国,但是信阳市的高职院校中并没有开设相关的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学校在进行涉农专业设置的时候,对于河南省农业农村历史演变、发展基础、现有农业布局认知不足,直接导致现有的涉农专业无法匹配当前的重点产业发展。

3.涉农专业人才培养规模无法满足河南省乡村振兴发展的需要。河南省100 所高职院校中农林类院校仅有4 所,分别是河南林业职业学院、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南阳农业职业学院、兰考三农职业学院。截至2021 年,4 所农林院校在校生超过52600 人。2021 年河南省高职院校涉农专业计划招生2556 人,而实际报考人数仅为2386 人。相较于热门专业竞争激烈的情况,大部分涉农专业的报考计划都小于实际招生计划,甚至个别专业出现了0 报考的现象,比如棉花加工与经营管理等专业。很明显,涉农专业对于广大考生并没有太大的吸引力,反而成了冷门专业。而从2021 年河南省高考录取结果看,河南省涉农专业录取人数仅为2432 人。我们假设所有涉农专业录取人数将来全部从事涉农行业,这个数量对于河南省乡村振兴发展庞大的人才需求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远远无法满足河南省乡村振兴发展的需要。

4.涉农专业毕业生不愿意投身到乡村振兴建设中。《2021 年中国高职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数据显示,2020届涉农专业高职毕业生从农(即在农、林、牧、渔业就业)比例仅为48.7%,比2016届(43.6%)上升了5.1 个百分点。虽然数据相较于2016 年有所增长,但是涉农专业毕业生“学农从农”的比例仍不过半数,相较于毕业生对于大城市的向往,愿意待在农村和小城镇投身乡村振兴建设事业的比例是少之又少。

四、乡村振兴背景下河南省高职院校培养涉农专业人才的路径

(一)发挥政府职能,提高广大学子“学农从农”意愿

十八大以来,河南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和支持乡村振兴发展和职业教育涉农人才的培养,但是数据显示,目前涉农专业的招生、录取和涉农专业“从农”的比例依然不容乐观。目前,河南省已经制定一系列的乡村振兴发展政策,明确了乡村振兴的战略地位,需要进一步向社会进行宣传和引导,激发学生和家长对于乡村振兴事业的关注度,提高广大学子尤其是农村学子报考涉农专业的意愿。同时配套一系列的就业政策,在政治、经济、社保等方面制定预先政策,尽可能帮助涉农毕业生解决生活上的后顾之忧,使其职业生涯规划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融合,从而激励涉农专业毕业生返乡从事乡村振兴事业。

(二)加强学校建设,提高涉农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进一步贯彻落实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通过一系列专业培训,组织涉农专业教师深入农村、深入行业进行社会实践,尽可能多地创造涉农专业教师参与农业生产、农业管理和农业实践的机会,切实提高涉农专业教师的现代农业技能。同时适时扩大兼职专业教师比例,聘请农业专家和高水平技术人员作为涉农专业的兼职教师,来补充专业教师在农业实践方面的不足。坚持产学研一体化道路,加大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充分发挥现代农业设备与教学设备的优势,全方位帮助学生掌握特色农业技能。同时,可以借助校企合作、校外实训基地等形式向学生充分展示河南特色农业的魅力和大好前景。学生教学考核上,采用技能竞赛、科学实验、现场测试等多种方式,切实了解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提高实践教学评价的比重,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三)结合农村实际,优化人才培养定位设置和涉农专业布局

首先,农林类院校应坚持办学传统,突出办学特色,通过分析河南省的农业经济总量、产业结构、发展趋势等,结合实际情况制订出一套切实可行、符合本校特色、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案。其次,及时关注河南省农业发展政策、方向和未来趋势,进行市场前景预测,适度超前设置和调整专业布局,重点调整发展热点专业,将专业重点聚焦到乡村振兴发展重点产业上。例如,重点发展种养业类专业、绿色食品生产专业和农村现代服务类专业等。另外,由于农业生产的特殊性,涉农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应该根据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和不同产业的生产过程灵活安排教学实践课程,从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不同环节培养学生的农业技能,将实践教学真正落到实处,以学生为中心、以农业产业发展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和农业素质。

五、结语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河南省从农业大省向现代化农业强省跨越的重中之重,如何培养涉农人才、乡村服务人才、农村实用人才,是乡村振兴能够顺利实施的关键。河南省高职院校尤其是农林类高职在这个过程中所面临的人才培养任务任重道远,应该积极发挥学校资源优势、平台优势和农业大省的特色优势,在广阔的农村天地大有一番作为。

猜你喜欢

河南省院校职业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