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学生学习体验的高中英语视听说教学实践
2023-02-03◎李萍
◎ 李 萍
一、视听说教学现状分析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对多模态语篇的教学提出了具体要求,视频语篇亦成为新教材视听说板块的主要教学内容之一。视频语篇通常借助图片、声音、文字等不同的符号资源建构意义,实现围绕主题的表达[1]。在进行视听说教学时,视频语篇是主要教学内容,一切教学活动都应围绕着视频语篇展开,学生通过“看”和“听”进行意义的理解、探究和建构。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首先,英语教师往往将视频语篇等同于听力语篇,将“视听说课”上成“听说课”,强调学生对视频语篇中语言信息的听音理解,对非语言信息的关注有待提高,对其教学价值的认识有待深入。
其次,英语教师有时无法正确预估学生对视频的语言和非语言信息的接收能力,相信在非语言信息的辅助下,学生能够更高效地理解视频的语言信息所传递的意义,没有多次观看视频语篇的必要。
最后,英语教师在进行学案设计时,有时提供了过多的信息,虽从某种程度上为学生搭建了内容理解的支架,但同时也降低了学生对视频内容的好奇心和学习期待。
本文旨在通过介绍增强学生学习体验的视听说教学实践活动,探索视听说课型的教学策略,以更有效地利用视频语篇提供的多模态资源,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体现课程的育人价值。
二、在视听说教学中增强学生学习体验的策略
学习体验是学习者基于一定学习活动参与过程而形成的认知和情感反应。学习体验是过程与结果的结合体:从过程的角度出发,关注学生亲历学习活动的过程;从结果的角度出发,关注基于学习活动获得的认知与情感结果。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的结合(学习体验)是学习的核心。学习体验以学习者身心为中介,以“行或思”为手段,以知情相互作用为典型特征。[2]因此,要在教学中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教师就应设计促进学生认知、给予他们积极情感体验的一系列学习活动,帮助他们在意义探究的过程中,获得学习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笔者将以《高中英语》(上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Unit 4 The Senses 中的视频语篇Spider science 为例,阐释在视听说教学中如何增强学生学习体验。
(一)分析视频语篇和学生学情,制定适切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是学生在具体教学活动中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3]。通过确立教学目标,教师预设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预期达成的认知结果。明确、具体、略高于学生已有经验的教学目标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和好奇心,推动学习体验的产生[4]。因此,适切的教学目标,是研读教学内容、分析学生学情之后的结果。
视听说课以视频语篇为教学内容,聚焦“看”“听”“说”三个语言技能。英语教师应充分分析视频语篇提供的多模态资源与学生既有知识和能力水平之间的差距,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预期可以达成的认知和情感结果,并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一则主题为Spider science 的科普视频,涉及主题语境“人与自然——自然科学研究成果”,介绍了科学家借助显微镜观察蛛网结构,从中获得亨伯大桥的设计灵感。该科普视频通过高清画面结合解说,展现了蜘蛛网的构造和特点,以及人类将其结构特点应用于现实生活的具体案例。视频画面既有现实世界的实拍,又有高清和显微镜摄像头之下的蛛网特写,解说配合视频影像,语言精准,语音标准,语速适中,便于学生理解与蛛网相关的科学术语以及蛛网的构造原理。
学生在生活中遇见过蜘蛛网,甚至用肉眼进行过仔细观察,但对其在微观镜头下显现的科学特征以及相关的科学术语都比较陌生;学生知道一些动物仿生学,但对于如何用简洁的语言有逻辑地进行介绍未曾做过较多尝试。结合教学内容分析和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学生能通过观看视频,理解视频大意并复述重要细节;
(2)学生能利用视频画面和影像节选,理解相关科学术语的意义,并能运用这些词汇概述蛛网特征(目标词汇:droplet,junction,strand,curl,unravel,stretch);
(3)学生能仿照科普视频,从内容、应用和意义三个方面,口头简介一个动物仿生学的例子。
(二)调动学生视听感官,提高学生认知效果
视频语篇的本质,就是调动人类的视觉和听觉感官,协同理解视频所要表现的内容。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学生听到的是声音信息,看到的是动态画面,两者相辅相成,帮助学生进入视频所呈现的多彩、动态的世界。因此,英语教师可以利用视频调动的不同感官和呈现的不同符号系统来设计各种不同类型的学习活动,提高学生认知效果,发展学生语言能力。
本课的看中活动,体现了不同类型的视听学习活动。例如,教师通过播放倍速默片,鼓励学生通过快速浏览影像画面来预测视频内容,并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在分段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教师或鼓励学生通过视听感官结合,感知视频内容和相关科普词汇,或引导学生侧重利用听觉感官,记录视频具体语言信息,理解现实生活和科学原理之间的关系;另外,在利用视频进行科普词汇教学时,教师通过在视频画面中添配文字的形式(见图1),引导学生边观看、边记录,认知科普词汇、理解蜘蛛网特征;教师还利用视频截图和影像节选设计词汇学习的评价活动(见图2),鼓励学生通过说出截图或影像所代表的单词来检验词汇认知效果,并鼓励学生根据图片和词汇提示用完整句子简述蜘蛛网特征,以此来评价学生的词汇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以及对视频内容的理解程度。
图1 科普词汇教学示例
图2 评价活动示例
学生在这些活动中,或是侧重运用单一感官,或是运用多种感官,从感知到认知,从理解到应用,循序渐进地学习蜘蛛网的构造和特点,在锻炼多项语言能力的过程中不断探究意义、生成意义,感受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调控视频播放顺序,即时回应学习需求
在视听说课中,视频的播放方式和顺序都是教师事先预设的,因此,学生只能跟随教师预设的播放方式观看视频。但当学生全身心进入视频所呈现的世界时,不免会有不明白、不懂的地方。因此,英语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即时回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带领学生反复探索、释疑解惑,得到学习的满足感。
在本课中,当教师将“蜘蛛网应用”部分的视频播放一遍完毕之后,随即鼓励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记录的关键信息,但教师观察到不少学生信息记录较少,于是临时决定再把视频播放一遍,帮助学生从容记录视频信息,自主探索建构意义。
在分段再次播放“蛛丝秘密”部分视频时,教师发现学生对于视频中关于蛛丝特征的某个语句没有听清,于是即时回看视频,并引导全班复述、讨论语句内容,加深学生对蛛丝特征的理解。
教师在课堂上关注并即时回应学生学习需求,满足学生建构知识意义的需要,将学生置于教学的主体位置,给予他们积极的学习情感体验,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推动他们全身心投入学习。
(四)鼓励个性化学习笔记,有效支持听说表达
视频语篇的语言信息是由听觉输入的,回看的时机由教师把握,学生对视频反复观看的过程,就是在教师引导之下,注意力由整体感知到局部聚焦的过程,因此,他们对视频内容的理解,也是由粗到细、由整体到细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笔记来记录和回顾视频内容,并在教师的引导下看看、说说,夯实对内容的理解,深化对意义的探究;而在他们不断和教师、同伴、视频语篇进行互动的过程中,其流动、发散的思维更需要自由的记录和表达。因此,英语教师需要给学生提供自由记录和表达的机会,鼓励个性化的学习过程,提升他们的思维品质,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在本课的看中活动过程中,教师给学生提供了一张空白A4 纸作为视听笔记的载体,既鼓励他们自由记录,也鼓励他们在反复观看、记录的过程中,随着视听笔记的丰满、对视频意义理解的深入,自主进行意义探究和听说表达,锻炼思维的逻辑性和批判性。
本课的看后活动是小组制作一张动物仿生科学的简介海报。教师在帮助学生搭建科普知识简介的内容支架(见图3)之后,给每个小组提供了一张空白海报纸,鼓励学生以不同形式表达思想、完成海报,激发思维的创造性,给他们留出充分的个性化学习空间。
图3 动物仿生学简介的主要内容
学生的课堂学习往往由教师预设、设计和引导。教师适当“留白”,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体现了教师对学生自主意义探究的尊重,以及对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充分认识,不仅推动了学生的意义探究,更有助于引发其积极的学习情感体验。
三、启示与建议
(一)利用模态协同促进学生学习
英语学习活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整合性学习[5]。集影像、图片、字幕、声音于一身的视频语篇有助于学生将语言与形象相结合,刺激人脑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同时运作,提升学生对语言知识、文化知识的理解和记忆[1]。因此,英语教师应充分发挥视频语篇中的多模态资源(如图像、声音、文字等)对意义建构的作用,引导学生在多模态协同的学习活动中,循序渐进地探究意义,提高认知效率和效果,获得学习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二)鼓励学生自由地进行视听说理解与表达
“以学生为中心”,就是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实现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从“传授模式”向“学习模式”转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上获得全面提升[6]。在视听说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应充分理解、尊重、回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个性特点,创造平等、安全的学习氛围,提供学生多看、多听、多说的机会,鼓励他们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理解和建构意义,激发创造性的自我表达。
相信英语教师在设计和实施视听说教学时,只要抓住视频语篇的多模态本质设计学习活动,充分尊重学生学习需求,关注学生学习体验,鼓励他们多用眼、用耳、用嘴、用手、用脑、用心,就能最大化地利用多模态资源,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