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医学生为主体的团队线下线上急救培训普及模式的构建*

2023-02-03张海钰刘思羽张继香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3期
关键词:普及医学生志愿者

张海钰 刘思羽 张继香 续 敏

(1.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基础部,山东 临沂 276000;2.山东财经大学大学生志愿者团队,山东 济南 250000;3.山东省临沂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山东 临沂 276000;4.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人事处,山东 临沂 276000)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人们在生活环境中发生的运动损伤、交通事故等各种意外伤害事故层出不穷,心源性猝死等危重急症也屡见不鲜。现场急救在当今时代就显得尤为重要。欧美国家经过大半个世纪的努力已逐渐建立了合适、有效的普及模式,急救技能普及率一般都在40%以上,德国能达到80%[1]。我国急救以医疗系统为主,由于人力、财力等诸多因素影响,国内应急救护技能普及率不到2%[2]。

中国大学生是国民中的高素质群体,医学院大学生又是未来的医护工作者。因此,从在校大学生开始,尤其是以医学院大学生为主,进而扩展到非医学院大学生,辅以临床急诊专家示教与实训,结合智能手机、网络视频等“线上+线下”技术手段进行急救技能的培训普及,做到“学一、做一、传五”,并以志愿者等社团形式走进高职中学、社区企业等,从身边做起,以点带面地推广、普及急救知识和技能[3]。这种急救培训普及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民众急救水平,为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公众急救技能培训普及方法提供了有效途径。

1 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需求现状

对目前大学生急救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及急救兴趣、需求等进行调研。随机抽取高校不同专业学生526人(山东科技大学2 个班,山东财经大学2 个班,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 个班,临沂大学4 个班),通过问卷星网络发布急救知识的电子问卷(自主设计),回收有效问卷512 份。调查发现,大学生对急救知识与技能的需求程度“很需要”和“一般需要”的比例分别为87.5%和9.5%;参加免费急救培训的意愿需求中,“愿意”为94.1%。见表1。这些数据说明大学生对急救知识与技能的重要性有着明确的认识,对急救培训有强烈的求知欲。

表1 大学生对急救的调查意愿

2 团队急救技能培训和普及线上线下模式的实施

2.1 初步建构了团队组成的结构模式 (1)招募志愿者,以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8 级临床及护理专业在校大学生为主,参加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工作。(2)以临床医师如急诊医师等为培训教师,进行教学示教和实训,对志愿者进行集中规范化培训,并经严格考核选取合格者,成立了急救志愿者主体团队。(3)分期培训各院系“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的骨干志愿者,做到“学一、做一、传五”;各院校骨干志愿者开展工作后,以2019 级新入校大学生为主要培训对象。(4)已将部分初级急救知识培训纳入新生入校素质教育内容之一。

团队构建以医学生为志愿者主体,注重“学一、做一、传五”,在医学类院校和非医学类院校大学生志愿者社团中逐步推进[4]。

2.2 构建了线上线下培训内容模式 理论教学以基础知识为主,如急救的常识和误区等,时间为6 课时,利用1 周的下午课余时间来进行。实训课内容强调示教和训练过程的情景化,如心肺复苏以模拟人训练,气管异物梗阻解救以学生互助实训为主,注重急救技能准确,时间为8 课时,实训教师和学生比例为1∶5,利用护理实训室来进行。时间长度为2 周,间隔1 个月后复训1 次。主要内容为成人与婴儿心肺复苏技术(包括胸外心脏按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吸),成人与婴儿气道异物梗阻解救(海姆立克腹部冲击法),自动体外除颤仪(AED)的使用,创伤救护的四大技术: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等现场救护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等。

重视急救的人文教育,安全第一,自助互助,敬畏生命。建立“线上+线下”立体网络培训系统,建立线上网络教学平台及信息平台,上传急救培训教学课件、急救知识技能PPT、实训视频录像、急救资源库、急救知识与技能竞赛题等,并有专业急诊科医师和培训教师负责解答学生提出的相关问题[5],线上线下多途径保证培训的质量与效果。

图1 团队急救技能培训和普及模式图

2.3 初步构建了线上线下推广普及模式

2.3.1 推广普及主体 以医学生为中心,与非医学院校大学生志愿者联手组成团队,加以临床急诊专家辅助,注重团队之间急救知识和技能的传帮带,“学一、做一、传五”。

2.3.2 推广普及对象 高职中学、社区企业、亲戚朋友等,由点到面地逐步提高居民的急救能力。

2.3.3 推广普及内容 推广中强调根据普及对象调整急救知识技能的难易梯度划分。

最简单的急救常识科普:如何拨打急救电话(电话三要素:地点、人物、病情),急救现场不能干什么,最常见的急救误区有什么,急救相关安全及健康法律教育等。

初级急救知识技能:家庭基础急救知识如烫伤、烧伤、摔倒等轻微处理,车祸急救搬运处理,触电、煤气中毒等急救初步处理等。

中级急救知识技能:以心肺复苏和气道异物梗阻解救为主。

2.3.4 推广普及方法 线上:急救微课、慕课,急救知识及技能PPT,急救知识微信群、QQ 群,急救知识微信公众号,急救知识短视频,线上答疑回复等。

线下:宣传方法有编排表演急救情景小喜剧、急救小品、现场提问回答、奖励解释等,急救口诀记忆,宣传画报、单页、手册进校园、进小区、进楼梯等,急救技能现场示教、纠正和实训等[6]。

2.3.5 推广普及时间地点 团队的急救普及以大学生的课余时间为主,进中学、社区时间以周末为主;地点室内室外皆可,团队相关人员会配带小型扩音系统、模型人及相应的道具或工具等。

2.3.6 推广普及效果的回访巩固 急救知识及技能的普及注重推广普及的效果。实践中发现至少要再做2~3 次普及和实践培训[7],这样以点带面,逐层渗透,才能取得更好的普及效果。

3 团队急救技能培训和普及结果

3.1 团队成员急救培训考核评价 团队从2018 年开始到2020 年培训了医学生、非医类大学生、中学和社区急救志愿者等共843 人。随机抽取培训志愿者85 人组成实训组,与随机抽取其他专业的大学生82 人组成空白组,进行急救理论知识和技能的考核。理论部分为笔试,实操考核心肺复苏操作,满分均为100 分。结果得知,培训过的志愿者理论成绩平均分85.7 分,实操成绩平均分为81.3 分,均远远优于空白组,说明大学生的急救知识与技能均得到了大幅提升。见表2。

表2 2 组医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考核成绩比较(,分)

表2 2 组医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考核成绩比较(,分)

3.2 团队线上线下急救普及实践 团队以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8 级和2019 级临床专业和护理专业学生为依托,相关临床专业教师辅助示教,初步构建了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的内容及模式。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从2015 年就增设了急症科学和急症危症护理课程,并建有相关急症危症救护实训课程,配套了实训室,每个实训室里配有高仿真心肺复苏模型人4套,课余时间供团队实训练习[8]。

实践过程中建立了“线下+线上”急救知识和技能立体网络推广普及模式,如建立线上网络教学平台及信息平台,上传急救培训教学课件、急救知识技能PPT、实训视频录像、急救资源库、急救知识与技能竞赛题等,建构大学生急救团队推广普及模式。目前学校的国家级精品在线课程内科护理学经上线国家慕课平台,其中护理教研室录制的心脏复苏实践操作微课获得大量校内校外以及社会人员的点击观看,相关急救知识PPT 如“不可不知的急救误区”通过清华大学研发的网络平台雨课堂发布后已经有2000~3000 的下载量和转载量。

实践过程中开始逐步推广普及进社区。从2018 年8 月底开始,团队逐步开始进入临沂大学、兰山区角沂小区、砚台岭小区等。团队非常注重在普及过程中根据推广普及对象来精心选择普及内容和形式等。如针对大学和中学学生,宣教以中级急救知识和心肺复苏为主,主要由大二学生和带队教师演示操作,以求精准无误。如针对社区居民,以初级急救知识如急救误区为主,通过情景剧演示,寓教于乐,通俗易懂,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4 讨论

4.1 研究过程中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4.1.1 医学生急救普及团队的时间协调 问题:学生的学业时间与推广普及活动的实践时间如何协调取舍。解决方案:团队学生以医学院校的高年级学生及研究生为主,他们的时间相对宽松,且医学知识储备更为丰富,更能胜任团队中心的主导工作[9]。而且医学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更会增进医学生攀登医学高峰的兴趣并为之努力。团队成员普遍反映,宣教实践是检验他们能力的最好方式。通过宣教实践,更加促进了他们学习能力的提高,对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成绩都有非常好的提升。

4.1.2 医学院校对参加培训普及学生的绩效鼓励 学校已经将急救普及推广时间纳入志愿者加分,学生年终综合测评予以加分等。后期研究中,可将急救知识技能作为选修课,合格者给予一定的学分。当培训体系成熟并具有一定规模,经有关管理机构认可,可以颁发相关急救员认证书等。

4.1.3 推广普及对象对急救知识技能的掌握效果 急救知识是在医学理论与救助经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知识体系,具有极强的实践性、技术性和专业性,没有刻苦认真的学习和实践就无法在突发伤病面前快速准确地运用急救技术。所以,急救知识及技能的普及也必须要反复实践训练,一些常识性的理论也要反复巩固渗透,要重视建立推广普及的回访巩固制度[10]。

4.1.4 推广普及急救知识技能的资金来源 所需费用如一些道具模型物品的损耗费用,团队成员的差旅费用、饮食餐费等,海报宣传册的印刷费用等。资金来源:课题基金费、学校补助、红十字会资助、企业捐助等。

4.2 创新和推广应用 现代社会快速发展,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增多,公众对急救知识及技能是越来越重视和迫切需要。2019 年6 月,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11],明确将急救知识纳入中学学校教育内容。中国在校大学生是社会人群中的高素质群体,文化知识水平相对较高,特别是医学院校大学生又有专业的医学知识储备,辅以专业急诊临床示教实训。这种急救培训普及模式,充分发挥、利用智能手机的网络便利[12],从“线上+线下”多维度、多渠道一起普及急救知识和技能,如创建急救知识朋友圈、微信公众号,从微信、QQ、抖音等各种网络平台传播急救知识PPT、急救微课慕课、急救短视频等,并有急诊科、颅脑外科、心外科等多名临床专家线上线下答疑解惑,提供专业解答等。

团队利用课余时间以多种多样的宣传、示教、实训等“线上+线下”形式,既推广普及了急救知识和技能,又反过来增加了学习兴趣,提升了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13]。

这种以医学生为主体的团队“线下+线上”普及急救知识,成员们有能力、有时间、有热情,更有高尚的助人为乐的志愿精神和专业的急救知识和技能操作能力,非常适合走出大学,走进中学、社区等各种公共领域去推广、普及急救知识和技能。“学一、做一、传五”,依此模式由点到面,层层扩散普及急救知识与技能,提高公众院前急救能力,是一种比较有效的适合我国国情的急救普及模式。

猜你喜欢

普及医学生志愿者
志愿者
我是志愿者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5G手机打响“普及战”
为志愿者加油
我是小小志愿者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人文教育要给医学生另一种智慧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天文知识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