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军学员中医学基础课程探索*

2023-02-03高乐女陈大为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3期
关键词:军医大学中医学教员

高乐女 陈大为 王 勇※

(1.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与风湿免疫科,重庆 400038;2.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重庆 400016)

我国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得到了众多国家的积极响应[1]。为了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中医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开创中医药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我国早在2016 年已制定了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16—2020 年)[2]。陆军军医大学积极行动于2017 年正式发布对外招生简章,招收外军留学生来重庆学习交流。随着国家规划的落实与推进,越来越多的沿线国家留学生来到中国学习与交流,而中医学基础自然得到了陆军军医大学外训学员的普遍关注。然而,过去以课堂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中医学术语复杂难懂,师生之间语言交流障碍,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等,成为困扰中医学教员的难题[3]。因此,调整和优化教学方式,为外国留学生构建一个教学内容适度、教学流程合理、教学形式灵活多样的中医学课程体系,对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军事医学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做了以下探究。

1 课程的现状 问题分析与改革

目前中医学基础理论的课程在陆军军医大学已开设20 余年,但在外军留学生的研究生课程领域才刚刚起步,我们面临了巨大挑战。在此过程中我们经历了教材的建设,教学课程由必选到自选、教学方法由理论与实践并举到开设专题实践课的三大革新。(1)教材的建设:首次开课时间紧迫,已有的中文教材不适合外训学员学习,教师授课是按自己的专题授课,教材没有统一的规范。第二期,我们选用了已有的《中医学》英文教材,但因该书全由中国学者书写,仍然存在内容不够简洁明了的部分。针对上述问题,我们结合了英文版及中文版的教材,重组了新的《中医学基础》教材及课件,内容更容易让外训学员理解。(2)教学课程设计:首次开课为必修课,所有45 名学员在中文都不了解的情况下进行中医学的学习,近半数学员学习时一头雾水。并且部分学员对本课程兴趣不高,强制学习效果有限。再次开课为选修课,选修了本门课程的学员部分在国内对中医学有部分了解,学习更为主动,学习效果更佳。(3)教学方法改进:首次开课为课堂理论授课与实践授课结合,理论授课内容多,涉及中医学基础的各个方面,内容繁杂但欠深度。再次开课,更新了专门的中医针灸实践操作十大专题,在学员们掌握了基础理论之上分别讲解十大针灸临床常见病(含军事训练伤)的具体处置方法,并且针灸治疗室真实患者与针刺模具训练相结合,务必让学员从选穴、定位、针刺方法、留针、电针、艾灸、火罐、刮痧等各方面综合掌握十大专题治疗技术,学有所得。上述三大举措大大提升了学员的学习兴趣,教学互动更频繁,交流更融洽。

2 改革前后教学评价

教学结束后,我们对2 期学员(首期45 名,第2期9 名)和教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因受2020 年全球COVID-19 新冠疫情影响,第2 期学员中仅有9 名能参与并完成现场学习,进入调查统计。用SPSS 21.0 软件对资料进行例数(百分比)描述,同时用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Fisher 确切概率法对改革前后教员及学员双方对授课的满意度及课程安排合理性进行了统计分析,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人数/总人数×100%。P <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教学双方基本信息 9 名教员中,男性占44.4%(4/9),女性占55.6%(5/9),年龄26~45 岁占77.8%(7/9);54 名外训学员中,男性占81.5%(44/54)、女性占18.5%(10/54),年龄26~45 岁占87.0%(47/54)。见表1。

表1 陆军军医大学外训教学双方基本信息 [人(%)]

2.2 改革前后教学双方对外训课评价情况 从对陆军军医大学中医学基础理论外训授课教学评价分析来看,实施初次改革后教员的总体满意度与改革前持平,而学员的满意度有所提高,但上述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原因考虑受2020 年度新冠疫情影响,第2期学员受训数量锐减,学员评价差异显示度受限;另外,虽然我们开设了中医针灸实践操作十大专题,内容实用性强,学员接受度高,但因为教学内容安排集中在2 d 时间内授完,教学双方普遍表示教学强度过大,学习消化吃力。第2 期课程内容较第1 期更为灵活,亦更有了层次,但时间安排上仍有欠合理之处需要持续改进。然而,改革的举措仍得到教员与第2 期学员的一致好评,外训教学提高了教员的英文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实现了教学互动,学员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学习,能够提高对中医学基础的学习兴趣。见表2。

表2 改革后教学双方对教学活动开展满意度调查 [人(%)]

我们对2 期教员及学员分别就理论课及实践课的授课满意度及课程安排合理性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改革前数据来自第1 期45 名学员,改革后数据来自第2 期9 名学员。结果显示,教员对改革后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总体满意度均达到了100%,但课程安排合理性方面总体满意度较前下降了11.1%,然而上述差异尚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改革后第2 期学员对实践课和课程安排合理性的不满意度均下降为0,且改革后第2 期学员对理论课、实践课和课程安排合理性方向的满意度都较第1 期学员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然而上述差别亦尚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改革前后教员与2 期学员双方评价 [人(%)]

3 积极探索多途径以提高中医学基础外训教学水平

目前本课程的授课学时为中医学基础60 学时,中医针灸实践操作十大专题30 学时,需在上述时间完成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经络学、腧穴学、推拿学与刺法灸法学等多个版块的基础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知识点繁多,内容庞杂,教学时间有限,各个知识点讲解非常表浅,造成学员理解困难,再加上文化差异与语言交流的障碍,更加剧了外训学员的学习难度。因此,改进传统的教学内容与方法,精炼浓缩授课内容,优化知识框架和结构,教学内容上力争“实用、简明、生动”,授课方式上,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把实地考察、病例讨论、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入中医学基础的教学中,重新构建灵活开放的教学模式[4]。

3.1 了解教学需求 首先我们调研了教员和第2 期学员对中医学基础的教学内容需求,针对我们目前开设的理论课和实践课的内容,发现学员需求最高的理论课为防治原则与方法,而实践课为刺法灸法学与推拿疗法;教员需求度最高的理论课为阴阳学说、气血津液、经络与腧穴及推拿手法,而实践课为经络与腧穴、刺法灸法学与推拿疗法。见表4。

表4 中医学基础的教学内容需求调查结果 [人(%)]

教学双方的教学需求不同可能与文化背景及学员对中医学理论的认识差异和理解程序密切相关。学员们在对中国文化、中医文化欠缺的情况下,绝大多数不能理解中医学的治疗方法是建立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也就不能理解阴阳、五行、藏象及气血津液对于中医学的重要性,同时各种复杂的概念与深奥的理论也让学员理解困难。而针灸与推拿的教学更为简单、直接,可操作性更强,因此更易于被教学双方接受。

3.2 明确教学细节 为了实现更好的教学成果,和更充分的学习交流,我们同时就教材、教学时程与开课时间对第2 期9 名学员与9 名教员分别做了调研。结果发现8 名教员和2 名学员选择了中英双语教材,而部分外训学员提出也有法语或西班牙语的教材以备使用;1 名教员和6 名的学员倾向选择纯英文教材。

教学学时上,分别有1 名教员和学员选择24 学时,2 名教员与学员选择48 学时,6 名教员与学员分别选择48 学时与72 学时。学员希望能有更多时间学习中医学知识,但他们同时希望每次课的授课时间更短,可以安排更长的时间段来循序渐进地学习。

针对开课时间,分别有2 名教员与3 名学员选择在第1 学年就开始学习,而其他7 名教员与6 名学员认为在第1 学年学习中文了解中华文化后于第2 学年开始学习中医学基础更为便利和有效。

4 结语

通过上述调研,我们发现,外军学员对陆军军医大学开设中医学基础课程是支持并喜爱的,而极具中医特色的针灸及推拿课最受学员的欢迎,同时教员的教学能力也得到了学员的肯定。

然而初步改革的成果也是极为有限的,教学的方式方法、语言的交流、课时的安排等细节仍需要改进。我们仍需从外训中医课程的功能和定位出发,积极开展对中医学基础教学模式的大胆创新,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进一步提高教学双方的积极性,打造灵活开放的教学新模式以提升教学吸引力,提高教学水平。外训教学之路,仍需要长期实践,不断探索与改进。

猜你喜欢

军医大学中医学教员
一场关于秋天的盛会
我是小小迷彩兵
我的太空梦
越是艰险越向前一一记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传染病科连建奇主任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中医学关于“证”的用法
军校新教员岗前培训的策略探讨
校长问题
晚安,教员先生
我们是光荣的军校教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