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创新影响研究
2023-02-02郭梦元
郭梦元
(西安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陕西 西安 710100)
一、引言
创新对企业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具有重要作用,新兴的数字普惠金融为企业创新提供了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创业环境,对不断激发企业创新动能有着重要推动作用。2022 年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强调了创新的重要性。然而,近年来受新冠疫情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面临巨大困难,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小企业所获得的金融资源仅占总金融资源的1/4,远远低于其对经济的贡献度,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企业在技术创新的投入。创新项目往往具有高风险、高不确定性、研发周期较长的特点。因此,企业解决融资困境,获得稳定的资金供给来推动创新活动的进行,不仅对企业的永续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更对我国技术创新领域具有重大现实价值。
近年来,数字普惠金融作为一个备受瞩目的新兴话题,逐渐成为我国金融发展和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推动力。数字普惠金融利用一系列相关技术,如信息处理、数据通讯、大数据分析和云计算等,在服务和交易过程中可以减少中间环节和成本,为用户提供更加经济高效的金融服务。同时,数字普惠金融凭借共享、便捷、安全、创新、数据驱动等优势,使得金融机构能够更加精准地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并结合相关技术,搭建了基于数据的风险控制体系,有效增强了金融风险管理能力。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不仅能够为企业提供创新支持,还能够促进创新生态系统的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平台和创新企业之间可以形成良性循环,推动更多创新企业的涌现和发展。同时,数字普惠金融平台还能够与其他创新生态系统参与者,如孵化器、投资机构等进行合作,共同推动创新生态的繁荣发展。因此,数字普惠金融有助于帮助企业摆脱发展困境,推动企业的创新发展。
综上所述,研究我国飞速发展的数字普惠金融对于我国企业创新能否带来促进激励作用,不仅对企业克服发展瓶颈,消除“卡脖子”难题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我国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经济高质量增长具有现实价值。
二、文献综述和研究假设
1.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
现有文献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
(1)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发展,拉动了消费增长,进而推动企业创新。网络支付和互联网消费作为国民重要的支付方式,是数字普惠金融的表现形式之一,数字普惠金融的飞速发展推动了电子商务发展。而中小企业凭借电子商务的信息公开的特点以及独特的担保机制,降低了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同时,数字普惠金融推动消费增长,企业的销售收入得到了提高,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企业开展创新项目的资金需求,以上过程中企业获得了更多的发展,也推动了内部管理的规范化(谢雪燕等,2021)。数字普惠金融借助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技术,能够收集、分析和挖掘大量的数据,为企业提供更准确的市场信息、消费者洞察和商业洞见,帮助企业更好地把握市场趋势,优化产品设计和营销策略,从而推动创新。
(2)数字普惠金融缓解了企业的融资约束,进而推动企业创新。企业创新活动的进行很大程度上受企业融资结构的影响。中小企业遭受融资约束的原因,一方面,受企业自身资产等因素的影响,内源性融资能力较差;另一方面,寻求外源性融资过程中,容易受到金融机构的“融资歧视”(刘莉等,2022)。迫于较高的交易成本和贷款拒绝率,许多企业不得不自动放弃借贷,这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企业的创新转型过程(吕知新等,2021)。而数字普惠金融具有创新性的特点,通过提高金融服务的多样性,降低金融服务的门槛,有效缓解小微企业的融资约束(喻平等,2020),宽松的融资约束对企业创新会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万家彧等,2020)。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供便捷的融资渠道,使得中小企业能够更容易地获得资金支持,促进了企业的创新和发展。企业可以通过众筹、线上融资平台等数字金融工具,直接与资金供给方进行对接,实现更快速的融资,并且能够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其中。
(3)数字普惠金融提升人力资本,进而推动企业创新。劳动者通过加大在教育、卫生保健这两面的投入,提升了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教育和卫生领域又是数字普惠重点推动的领域,劳动者凭借积累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加大在自身所处领域的深入研究,进而推动企业的创新(黄新春,2021)。
(4)数字普惠金融拓宽金融服务边界,进而推动企业创新。中小企业数量多,对资金需求较大,传统的金融服务机构大多通过营业网点开展相关业务,一定程度上使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得不到充分满足,金融服务机构的业务开展受阻。数字普惠金融有着较强的地理穿透性,凭借智能终端开展业务,使得更大群体的中小企业可以享受到金融服务(杨君等,2021)。数字普惠金融可以为被传统金融排斥的“长尾企业”提供服务,实现区域创新的繁荣与发展,进一步促进产业创新成果的转化(庄旭东等,2021)。
2.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创新的作用路径
关于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创新的作用路径,现有文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1)数字普惠金融降低了企业创新成本。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等高新技术,可以有效跟踪企业信息,并建立信用评分体系,降低了企业创新成本。传统上,创新活动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研发周期长且风险高,而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通常不会披露过多相关信息,造成信息不对称。然而,数字普惠金融利用可量化的信息评估企业的项目前景,揭示潜在回报,为创新项目提供资金支持。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的影响,数字普惠金融降低了企业创新成本,从而促进了创新活动的发展。
(2)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数据支持,驱动企业创新活动。数字普惠金融平台所提供的金融数据和分析工具有助于企业了解市场需求、竞争环境等因素。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企业可以有效地制定创新策略和决策,提高创新效率和成功率。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能够为企业创新提供丰富的数据支持和洞察。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挖掘和分析,企业可以更准确地了解用户行为、市场趋势、竞争对手等信息,从而精准制定创新策略、优化产品设计和市场推广。
(3)数字金融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传统金融机构对创新项目的融资存在较高风险和审查标准较为保守的问题,这导致许多创新企业难以获取到足够的资金支持。而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在线平台、P2P 借贷等渠道,以更加灵活和快速的方式为企业提供融资,为创新企业提供了稳定的创新资金。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提供线上融资渠道,使得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能够更方便地获取融资,进而支持创新项目的实施。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使用深度有助于减少传统金融服务无法覆盖的“盲区”,降低中小企业的准入门槛。同时扩展了金融服务的种类,随着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的提高,提供的金融的种类与质量也更高,更有助于激发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
3.文献评述
综上所述,现有研究大多是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创新起正向影响的作用路径,然而对企业创新的衡量标准不同,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也会存在差异。因此本文通过企业创新投入和产出两方面综合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力求更加全面客观地揭示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创新的作用效果,并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对解决企业创新困境提供一定参考依据,对激发企业创新动力、推动企业未来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三、研究设计
1.模型与变量
为了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企业创新投入和产出两方面的影响,本文参照曾之明、谭显合等(2021)的方法,构建以下模型:
通过参照以往相关文献的研究(杨亚平,2021),本文从企业投入与产出视角出发,被解释变量选取企业创新投入指数,主要用企业相关创新项目的投入资金衡量。同时,选取企业创新产出指数,主要用企业申请的专利来衡量。上式中lnnov 用以衡量企业的创新投入,由企业研发投入取对数获得,lnPatent 用以衡量企业的创新产出,由企业年度专利申请数量+1 的对数获得。
本文解释变量采用数字普惠金融指数(DIFI),以及相关二级指标覆盖广度(DCB)、使用深度(DUD)以及数字化程度(DSS)作为核心解释变量。数据来源为《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
X 为可能存在影响的相关控制变量。本文控制变量根据企业的状况,选择了企业的现金流、企业总资产规模,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前10 大股东持股占比以及企业的成长能力作为控制变量。企业自身发展水平往往会对技术创新存在影响(曾之明等,2021),通常情况下,企业的资产规模越大,盈利能力越强,有越高的技术创新投入。
在原有模型的基础上,本文不仅控制了年度固定效应,还加入了个体效应。主要原因在于,企业创新活动与企业自身发展状况,所处行业密切相关,个体间存在较大差异。
2.样本数据说明及描述性统计
本文以中小企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剔除金融类、存在退市风险(ST 类)的公司以及缺失大量相关数据的公司后,以共计1752 家公司为研究对象,时间跨度为2015—2020 年。本文所采用的企业数据均来自CSMAR 国泰安数据库,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相关数据来自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的《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根据本文的描述性统计结果①,所选企业在创新投入以及企业创新专利产出上存在较大差异,相关数据最大值以及最小值相差较大。在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以及覆盖广度、使用深度、数字化程度三个二级指标的标准差均相对较小,说明整体离散程度较小,企业间相对比较接近。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1.基准回归结果
为了研究数字普惠金融与企业研发投入的关系,以企业创新投入指数为被解释变量,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以及3 个二级指标覆盖广度、使用深度、数字化程度分别作为解释变量进行个体、时间固定效应回归,实证结果见表1。
表1 企业创新投入回归结果
如表1 所示,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系数显著为正,说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促进了企业在创新研发上的投入,激发企业创新动能。二级指标覆盖广度、使用深度以及数字化程度系数同样显著为正,进一步验证该结论。覆盖广度越广,使用深度越深,数字化程度越高,促进作用越明显。其可能的原因是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减少了企业相关成本,缓解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企业拥有更多投入创新研究的资金,进而激发企业的创新热情,推动了企业在创新研发上的投入。
在控制变量中,企业的资产规模、企业的盈利能力以及企业的偿债能力回归结果均为显著,且企业资产规模越大,盈利能力越强,其创新投入越多。资产规模大盈利能力强的企业一定程度上经营状况良好,经营一般较为稳定,有更少的可能性面临资金短缺等危机,因此,有更多的资金可以用于创新投入,而不受资金短缺的影响。而企业成长能力与企业创新投入呈显著负相关可能的原因是,部分企业成长达到相对稳定,进一步成长的空间相对较小,因此需要加大创新投入来摆脱企业面临的成长瓶颈期。
为了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对式(2)进行回归分析,回归结果见表2。
表2 企业创新产出回归结果
如表2 所示,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对企业创新产出负相关,二级指标覆盖广度、使用深度以及数字化程度系数同样显著为负,这一结果与以往研究的论文结果存在差异。其可能原因在于部分企业虽然加大了创新投入,但由于创新项目往往伴随着高风险,高不确定性且研发周期较长的特点,创新产出可能并不符合预期,很大程度上可能存在投入较多、产出极少,甚至没有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给企业带来损失。在控制变量上,4组回归结果中,前10 大股东持股比率与企业创新产出均有显著的正向效应。其背后的可能原因是,前10 大股东持股比例越大,对于企业整体决策的集中程度越高,企业执行力越强,对于企业合理运作进而拥有更多的创新产出具有促进作用。
2.稳健性检验
在基准回归中以企业研发投入的对数用以表示企业研发投入指数,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指数、覆盖广度、使用深度以及数字化程度均对企业研发投入有显著的正向效应。为了进一步验证模型的稳健性,通过更换被解释变量的方法将被解释变量转化为企业研发投入与企业当年营业收入的比值(TR),进行稳健性检验。根据回归结果可知,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创新投入正向促进作用与预期结果一致。由此可见,本文构建的模型是稳健的。
五、结论与建议
1.研究结论
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改善了中小企业的外部融资环境,其通过特有的技术降低了企业的交易成本,实现了交易双方的信息互通,为企业摆脱融资困境,推动技术创新提供了有效助力。为了进一步厘清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本文利用2015—2020 年上市1752 家中小企业面板数据,运用了固定效应模型,构建了数字普惠金融和企业创新投入产出的指标体系,深入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并通过异质性分析进一步探究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不同地区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如下。
(1)数字普惠金融对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覆盖广度、使用深度、数字化程度均对企业研发投入有着显著的正向促进效应,且企业资产规模越大,盈利能力越强,这种促进作用越明显。
(2)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企业的创新产出上存在负向影响,其可能的原因在于创新活动的不确定性。要求中小企业需结合自身实际发展状况合理运用数字普惠金融开展创新活动,不可忽视创新项目的风险高、周期长、不确定性大的特点。
2.政策建议
针对以上研究结论,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完善数字普惠融资,降低金融障碍。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应降低金融服务的门槛和成本,优化资源的合理配置,减少中小企业创新过程中的金融壁垒。适当简化贷款申请程序、降低利率、放宽担保要求等,让欠发达地区的中小企业有机会利用更高效、更优惠的金融服务,以提高创新能力和效率,鼓励更多企业参与创新,激发企业创新活动积极性。
(2)中小企业需要提高自身创新能力。在面对融资约束困境时,中小企业自身应合理配置资源,应将资金投放于最具效率、效益最好的项目,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提高自身创新效率。同时企业要为创新项目提供充足的资源支持,包括资金、人力资源、技术设备等,要确保这些资源能够及时到位,并以灵活的方式进行调配,以满足不同创新项目的需求。企业应树立创新导向的文化氛围,鼓励员工提出新想法和创新建议,组建专门的创新团队,由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员工组成。创新团队可以专注于研究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或新业务模式,推动企业的创新效率的提升。
(3)政府方面应推动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进一步完善国家数字普惠金融相关政策。要提升数字普惠金融的普及程度,积极发挥数字金融的“普惠”作用,加快数字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从质量和数量两个层面综合提升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同时应从多角度出台扶持政策,加大相关政策宣传力度与普及程度,使民营中小企业及时了解符合自身条件的政策,避免错过相关优惠政策,从而缓解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困境,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为中小企业创新和运营注入动力,使数字普惠金融带来的资源更好地服务于中小企业。
注释:
①由于篇幅限制描述性统计结果及稳健性检验结果并未在文中展示,如需了解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