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2023-02-02李俊波贺艳斌王淑荣宋丽华长治医学院药学系化学教研室长治046000长治医学院公共体育教学部长治医学院药学系药理学教研室

基础医学教育 2023年1期
关键词:学系中药学应用型

李俊波,贺艳斌,王淑荣,宋丽华 (长治医学院药学系化学教研室, 长治 046000; 长治医学院公共体育教学部; 长治医学院药学系药理学教研室)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中指出:随着人们对更高质量、更加健康的生活的追求,加强中医药医疗服务能力、拓展中医药健康服务、保护利用中药资源、提升中药材生产质量、推动中药工业现代化、强化中医药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成为国家战略。2020年,山西省《关于建设中医药强省的实施方案》中明确指出:到2030年全面建成中医药强省,重点发展原料药及制剂、中成药、新特药、药食同源产品等。

为适应山西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我省乃至我国中医药产业对于高层次中药学专业人才的需求,更好地发挥我省中医药产业的传统优势,满足人民对于健康的更高需求,长治医学院于2018年获批开设四年制中药学本科专业并于2019年开始招生。

2021年3月,山西省教育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的指导意见》,长治医学院主动适应山西省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新形势和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新需求,不断加大应用型人才培养力度、应用型专业建设力度和应用型研究支持力度。中药学作为新办专业,肩负着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任。

1 国内中药学专业办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专业定位不够清晰,办学特色不够突出,“千校一面”现象严重。所授课程宽泛而缺乏明确的培养目标,大多数院校未能结合当地资源特点和产业发展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1-3]。

第二,课程教学内容不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首先,大多数院校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同质化,但是由于不同类型院校学生基础和学习能力各异,授课缺乏针对性和个性化;其次,理论授课学时普遍被压缩,但是授课内容却没有相应调整,课堂教学质量难以保证[4-6]。

第三,师资队伍建设滞后,存在教师专业背景复杂、素质参差不齐、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教学能力下降等突出问题。中药学专业对教师的专业背景有较高要求,一般应具有中药学、药学、中医学学历教育背景。但是不少院校师资队伍学历背景包括化学、农学、生物学等,教师缺乏专业的知识体系和相应的实践经验,授课只能照本宣科,无法达成教学目标。

第四,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地方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面向以区域内和基层岗位为主,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岗位适应性和实践技能。以上素质需要扎实的实践教学作为支撑。部分院校由于办学条件和教学经费限制,实践课程开设不足、学生动手机会不多,导致学生实践能力明显欠缺。

2 我校中药学专业建设思路

专业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四梁八柱”,专业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基础,决定着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办学目标的实现[7,8]。在客观认识中药学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结合山西省和长治市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划及我校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我校制订了以中药学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为基础的“一二三四”专业建设发展方案(图1)。

图1 “一二三四”专业建设发展方案

2.1 一个特色: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特色

学系构建产教融合,理论、实践、素质三位一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共同讨论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遵循中医药教育规律,通过融入产业,构筑“政、产、医、教、研”协同育人平台;所培养的学生具有知识结构多样化、运用和操作能力强、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团队精神等基本特征;解决中药人才“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问题,着力为地方医药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中药人才。

2.2 二个方向:确定中药栽培与鉴定、中药资源与开发两个培养方向

中药栽培与鉴定方向系统学习中草药资源分布、栽培、采收加工及鉴定等基本理论、知识、技能,能够从事药用植物栽培与育种、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中药材采收、加工、贮藏与养护、品质分析与鉴定等方面的工作,可以为本区域的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与品质鉴定提供人才支持。中药资源与开发方向培养具有中药资源调查研究、生产、保护、综合评价、开发利用等能力的专门人才,可以为社会输送能在中药及相关领域从事中药资源的调查、鉴定、生产、保护、管理、开发等方面工作的专业人才。

2.3 三个着力

2.3.1 着力进行课程教学改革 学系建立校企联合教学模式,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商讨中药学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大纲内容、实践实训项目,有针对性地开设课程、调整学习计划;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减少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开展PBL、TBL、CBL及微课、慕课等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岗位胜任力及社会竞争力。

2.3.2 着力推进师资队伍建设 学系科学制定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积极、慎重地引进高层次人才,组建以专职教师为骨干的稳定的专业教师队伍,形成专业、职称、年龄结构合理的课程教学梯队;强化校企合作,结合我校高水平应用型院校的改革要求,定期派出专任教师到企业兼职,学习新技术、新工艺,了解企业需求;同时,聘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授课,承担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校内外形成良性互动、人才共享。

2.3.3 着力强化专业实践实训 学系按照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制定专业实践教学场所建设规划,建立设备齐全、管理规范、运行顺畅的专业实验室,保证实验项目数、开出率、学时数达到要求;通过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确保实验课程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结合办学目标、地方特色、学生特点,严格遴选、合理设置专业实践教学基地。

2.4 四个突出

2.4.1 突出立德树人 学系全学程贯穿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利用革命老区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和学校的历史,在立德树人教育中将“太行精神”“白求恩精神”“何穆精神”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勇于担负历史使命,努力成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应用型中药学人才。

2.4.2 突出市场导向 学系面向市场、面向社会,了解用人单位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知识结构、凸显人才培养特色,使本专业毕业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和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需求。

2.4.3 突出产学研结合 学系始终坚持“立足山西、服务山西”的发展定位,坚持创新驱动,坚持实践育人,不断加强与政府、企业、医院的产学研合作;与此同时,借助产学研结合,为学生提供科研与实践有机融合的学习机会,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学科发展和学生成才奠定基础。

2.4.4 突出整体规划 科学的专业发展规划是专业健康发展的基石。药学系“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了加强中药学专业建设。学系申报省级一流专业、省级特色专业,积极推进校企合作等发展目标和建设路径,为专业的长远发展进行了系统谋划。

3 中药学专业建设举措

在“一二三四”专业建设发展方案的指导下,学系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强化教学管理,确保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

3.1 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凝练专业特色

学系通过与省内外优秀中药企业合作,完善校企合作、构建协同育人模式,形成学校基础理论教育+校企联合专业实践培养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学校、医院、企业专家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以学生就业和用人单位需求为导向,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实习大纲等。学系每学期进行1轮问卷调查、每学年举办1次座谈会,了解掌握教师、学生对培养方案实施的反馈意见,并计划在2023年7月,第一届中药学专业学生毕业时进行毕业生对专业的满意度调查,且持续跟踪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

3.2 改革课程体系,明确培养方向

学系合理确立课程体系,包括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课外研学等。中药学专业的主干课程纳入必修课程模块,包含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学系根据两个培养方向引导学生选修相应课程,如为中药栽培与鉴定方向开设药用植物栽培学、植物生理学、植物遗传学等课程;为中药资源与开发方向开设中药新药开发概论、中药生物技术等课程。课外研学旨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举办中药规范化种植基地见习、中药资源普查、中药鉴别鉴定技能大赛、神农节等特色课外活动,加深学生对中药文化、中医药产业的了解,帮助学生将课堂所学与学科发展、产业需求、职业规划紧密结合。

3.3 丰富教学方法手段,拓展学习空间

中药学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较为枯燥,许多知识点需要识记。传统教学手段难以激发学生兴趣,不利于知识的接受与吸收。长治医学院近年来积极推行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目前中药学专业70%以上的核心课程均已完成在线课程建设,线上教学资源丰富。学系鼓励教师广泛运用启发式、探究式、情景式、案例式、微课、混合式等教学方法,打破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增加课程吸引力,提升学生参与度。

3.4 建设师资队伍,培育优秀基层教学组织

学系发挥基层教学组织“老带新、传帮带”的优良传统,通过集体备课、说课、试讲、教学能力竞赛等培养环节,推进教学经验的交流与共享,提升一线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以科研、教研项目为纽带,加强学科专业的交叉融合,打造人才团队,形成创新合力。

学系定期举办教师深入企业学习实践活动,组织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青年博士,分批深入相关企事业单位进行交流学习,将所教课程与行业发展、技术改造、工艺改进建立联系,开阔一线教师实践视野,着力实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

3.5 强化实践教学,实现科教融合、校企协同

学系构建基础技能训练、综合能力培养、见习实习巩固、科学研究提高的分层次实践教学特色培养体系;通过校内GMP虚拟仿真训练、中药标本馆、中药植物园、校外规范化种植基地、研究院所和企业等校内外实践学习基地,构建产教融合、理论实践结合的实践教学大平台,保证实践教学质量。

学系重视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鼓励教师将科研成果引进课堂、教材,面向学生举办讲座;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通过开放实验室、“互联网+”创新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挑战杯”等课外科技活动,引导本科生进行科研实践。

中药产业化、现代化的发展趋势,促使企业在创新研究与产品开发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对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通过产学研合作,学校高层次科研队伍可以到企业担任技术顾问或者直接参与企业技术和产品创新,或者开展科研成果转化、技术转移,实现校企深入合作、互惠共赢。

3.6 规范教学管理和评价,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学系坚持学校、系部教学督导组听课制度,完善学生评教及教师评学等管理制度;开展教学评价方式改革,采用包括笔试、技能操作、口试等综合考核方式;注重过程性评价,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建立学校、用人单位共同参与的学生考核评价机制;注重评价的反馈功能和持续改进作用,以教学质量提升与人才能力全面提高为着眼点,开展教学过程管理的“适应性”改造,做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保证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4 中药学专业建设成效

4.1 应用型人才培养

2019年以来,中药学类专业学生组建以科技为主题的学生社团2个,400余人次参与活动;参与教师科研项目10项;参加全国医药院校药学/中药学专业大学生实验技能竞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等获奖国家级4项、省级2项。

4.2 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近年来,专业教师共承担省级教研项目6项,山西省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项目1项,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4门;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3项(其中国家级4项),主编、副主编、参编各级国家级教材23部,专著6部,发表教研论文12篇;获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获全国药学院校教学学术研讨会暨高等学校药学专业青年教师微课教学大赛、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

4.3 课程与教学改革

药学系承担的“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中药学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得到了2021年山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创新研究项目的立项资助(编号J2021546)。专业教师自主设计的“氧化苦参碱提取、制剂、分析及药效虚拟仿真实验”于2021年被认定为山西省一流课程。

4.4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专业先后与长治市中药材产业发展中心、山西振东制药、振东(平顺)50万亩中药材产业化基地、上党中药材商贸平台有限公司、山西德济药业有限公司开展政-校-企合作,充分发挥政府、学校、企业优势,努力探索中医药领域“政产学研”融合发展的新路径。专业教师先后承担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山西省中药现代化关键技术研究振东专项基金):黄芩、地黄规范化炮制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等课题4项,校企合作申请科研项目、申请发明专利3项,2021年与山西振东五和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申请并获批“药食同源研究山西省重点实验室”。

地方中医药院校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主动适应国家、行业和区域的需求,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形成与行业、地域稳定的共建机制,促进协同创新。中药学专业开设以来,本着明确专业定位和突出专业发展特色的思路,不断调整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改善教学与实验条件、提升师资队伍教学科研水平,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加强校企合作,使专业建设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未来,中药学专业将继续围绕学校“特色鲜明、区域领先”的高水平教学应用型医学院校的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为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中药学专门人才而努力。

猜你喜欢

学系中药学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2020年上海大学历史学系世界史专业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圆满举办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中国现代政治学发展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框架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犯罪学人才培养体制变革初探
哈尔滨工业大学设计学系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