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药剂学双语教学模式的优化选择

2023-02-02张兴旺暨南大学药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广州5063暨南大学药学院中药药剂教研室通讯作者

基础医学教育 2023年1期
关键词:目标语言药剂学中英文

罗 芮,张兴旺,王 欢 (暨南大学药学院实验教学中心, 广州 5063; 暨南大学药学院中药药剂教研室;通讯作者)

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以及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是中药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1]。作为中药学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中药药剂学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将来从事中药生产、研发以及解决有关技术问题奠定理论基础和实验基础。

制剂技术的不断突破为中药应用拓展了新的发展空间。通过借鉴和吸收现代药剂学的最新理论和制剂技术,一方面,可以加快中药现代化的进程;另一方面,可以加速中药制剂国际化的步伐。这就需要中药学专业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中药药剂学外文专业词汇,并具备阅读外文文献的能力,特别是与生产和研发密切相关的专业外语能力。开展中药药剂学双语教学是满足这些需求的有效途径之一。《关于加强高等院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开课和专业课教学”,要求提高双语课程开课率,并将双语课程开课率作为高校本科教学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2]。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纲要》中,教育部再次强调要继续推进双语教学。事实上,推行专业课程双语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容易接触到新知识、新观点、新技术,及时了解本领域新的研究方向和前沿动态,对开拓学生国际化视野、提高科研素养和科研能力等均具有重要意义[3]。暨南大学作为华侨最高学府,长期坚持“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的办学方针,实施“侨校+名校”的发展战略,努力建设特色鲜明、海内外知名的研究型大学。要实现这一既定目标,开展双语教学是可选择的路径之一。

1 基于内容导向理念的中药药剂学双语教学研究

双语教学是采用外语和母语进行混合授课的一种教学方式。本研究特指应用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进行授课。中药药剂学双语教学的主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中药药剂学的基本理论、方法以及常用的制剂技术,次目标才是英语语言技能的提高。为实现这样的双重目标,我们以近年来在许多国家都十分推崇的基于内容导向(content-based instruction,CBI)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开展中药药剂学双语教学模式优化实验[4]。

1.1 CBI理念及其在中药药剂学双语教学中的导入

CBI理念在于将外语语言教学基于某个学科或某一主题的教学来进行,被认为是将外语与学科或专题内容结合起来学习的一种有效教学途径[5]。CBI理念认为当语言教学与学科教学或专题教学相结合时,语言只是学习专业知识的媒介,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特定的知识上,让学生使用目标语言而不是母语来学习这些知识,以期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提升目标语言的运用能力。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增加学生对目标语言和学科知识的学习效果。

在CBI理念的指导下,目前已开发的教学模式主要有:主题模式(theme-based approach)、课程模式(sheltered-content courses)、辅助模式(adjunct courses)、专题模式(language for special purposes)等。其中,课程模式最适合专业课的双语教学。课程模式将语言看成是学习学科知识的工具,要求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通过可理解性的输入习得目标语言的能力。这种模式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目标语言基础;要求教师不仅具有深厚的学科基础,还拥有熟练运用目标语言讲授专业知识的语言技能。这种模式以测试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来考查学生的目标语言水平,而不再进行专门的目标语言测试。

中药药剂学双语教学完全可以采用课程模式。中药药剂学是中医药基础理论和现代科学理论课程(天然药物化学、中药制剂分析等)相结合的综合性技术学科,中医药基础理论中辨证施治、复方用药、性味归经等指导中药药剂学的剂型选择和质量标准建立,中药学、天然药物化学、中药制剂分析等课程的教学指导了中药的提取、结构分析和质控研究。由于中药药剂学需要前置学科作为基础,因此只能安排在大学高年级。此时的学生已完成英语课程的学习,具有相当的英语语言能力。药学基础和英语水平为可理解性输入提供了保证。只要有合适的专业教师,即可采用课程模式开展中药药剂学双语教学。

1.2 中药药剂学双语教学的构成要素分析

为了能够科学解析出中药药剂学双语教学的构成要素,笔者在实施不同形式的双语教学后,对学生就中药药剂学双语教学的构成要素等方面展开了问卷调查。

1.2.1 问卷的研制 问卷研制是问卷调查能否达成目标的前提。在中药药剂学双语教学改革项目研究中,问卷的研制经历了四个阶段。首先,根据文献分析,教师初步确定问卷条目的收集范围,并列出文献中出现的能够反映中药药剂学双语教学构成要素的条目;其次,随机抽取部分学生进行访谈,以访谈结果为依据对文献分析得出的条目进行确认和补充;再次,面向上课的学生发放开放式问卷,搜集相关条目;最后,对收集到的条目进行整理,并与有关专业人士进行讨论,形成调查问卷。

1.2.2 问卷调查的实施 在两年时间内,教师分别对不同年级不同班次的学生发放问卷226份,回收有效问卷224份,有效回收率为99%。其中,内招生140人,占62.5%;外招生84人,占37.5%。

1.2.3 探索性因素分析 探索性因素分析(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是研究多个观测变量(observed variables)之间的关系及结构的一种多元统计技术,旨在从众多的可观测研究变量中建立数学模型,用较少数量的潜在变量(latent variables)即“共同因素”来解释各观测变量之间的关系[6]。探索性因素分析能够用简洁明了的术语揭示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在问卷调查类研究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本研究对收集到的224份有效问卷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中药药剂学双语教学调查问卷中的条目呈现出清晰的四因子结构,KMO值为0.810,Barrlett球型检验的卡方值为1 216.204,自由度为78,伴随概率远小于0.001,总方差解释率达到68.847%,各个项目在相应因子上的负载见表1。

表1 中药药剂学双语教学的构成要素分析结果 (n=224)

除因素负载外,碎石图(scree plot)也能直观地反映提取四个因素是比较恰当的。我们根据有关文献资料和各因子所包含的项目,对因子作如下命名。

因子1:双语教学目标。主要内容包括:双语教学有助于提高专业英语水平;有利于将来的发展;有利于提高专业应用能力;有助于阅读专业英文文献。

因子2:教师双语授课能力。主要内容包括:授课教师的教学态度;专业英语水平;对其讲授专业内容的熟悉程度。

因子3:学生的努力程度。主要内容包括: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上课听讲的专心程度。

因子4:学生对双语教学的准备。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对英文教学课件的理解程度;对专业英语单词的熟悉程度;对双语教学的意愿。

为了考查一组评价条目是否测量同一个维度,本研究还需要对这些条目之间是否具有较高的内在一致性进行检验。反映内在一致性程度的指标称为信度系数,即克朗巴赫系数(Cronbach′s α)[6]。一般认为,克朗巴赫系数在0.70以上较好,在0.60至0.70之间可以接受。本研究中,问卷所有项目的总体克朗巴赫系数为:0.847;四个维度的克朗巴赫系数分别为:0.905,0.697,0.642和0.686。由此可见,此次问卷调查是可信的。

1.3 中药药剂学双语教学效果的影响机制分析

CBI理念指导下的课程模式,教师通过可理解性的输入让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习得目标语言的能力。影响这种模式效果的因素主要是学生的目标语言基础和教师的专业能力与运用目标语言进行可理解性地讲授专业知识的语言技能。就中药药剂学双语教学而言,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的因素也应来自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为了分析具体的影响机制,我们以学生对双语教学的准备、学生的努力程度和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为自变量,对因变量即双语教学效果采用stepwise方法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生的双语准备、学生的努力程度和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三者共同决定了双语教学效果。三者之中,学生的双语准备最为重要,包括学生的专业准备、英语语言准备和心理准备;教师的双语授课能力次之;学生的努力程度虽然也很重要,但不如学生对双语教学的准备与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

2 中药药剂学双语教学中两种语言同时呈现的模式选择

双语教学采用的是外语与母语混合授课的方式。中药药剂学双语教学使用的是中文与英文,但中文与英文如何组合,按照怎样的比例组合才更有效呢?

2.1 中药药剂学双语教学中两种语言同时呈现的可能方式

在中药药剂学双语课堂教学中,我们在同时使用中英两种语言时主要采用四种组合方式:全英文课件,全中文讲解(标记为:A);全英文课件,中英文讲解(标记为:B);中英文课件,全中文讲解(标记为:C);中英文课件,中英文讲解(标记为:D)。在与其他院校同行的交流中,笔者进一步确证了这四种双语课堂教学的组合方式。

2.2 中药药剂学双语教学中两种语言同时呈现的不同组合方式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为了分析中药药剂学双语课堂教学中两种语言同时呈现的不同组合方式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我们分别采用四种组合方式进行教学,并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2.2.1 学生对中英文不同组合方式的意向性选择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收集到学生对中药药剂学双语课堂教学中两种语言同时呈现的不同组合方式的意向性选择数据。频度分析结果显示,学生更加倾向于选择“中英文课件,中英文讲解”的组合方式(占49.1%);对“全英文课件,全中文讲解”的选择意向最低(占6.3%);选择“全英文课件,中英文讲解”的人数占23.2%;选择“中英文课件,全中文讲解”的人数占21.4%。

2.2.2 双语课堂教学中两种语言不同组合方式的影响效果分析 在了解学生对中英文不同组合方式的意向性选择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以考查中药药剂学双语课堂教学中两种语言不同组合方式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双语课堂教学中两种语言的不同组合方式对教学效果影响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220)=12.231,P<0.001]。

多重比较的结果显示,在四种双语同时呈现的方式中,“全英文课件,中英文讲解”的模式对中药药剂学双语教学的效果作用最大,并且这种模式的影响效果显著优于其他三种模式。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学生对中药药剂学课堂教学双语呈现模式的意向选择是“中英文课件,中英文讲解”,但在评价各种呈现模式的效果时,学生认为“全英文课件,中英文讲解”最有效。由此看来,学生对中药药剂学的英语语言准备还不是特别充分,但仍然有信心。这就为教师在课堂上双语讲解中如何进行配比提供了发挥空间。

2.3 中药药剂学双语课堂讲解中两种语言的配比及其使用技巧

在双语教学中,课堂讲解至关重要,选择学生可接受的方式才会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为此,笔者对双语教学中两种语言的配比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英文讲解在中药药剂学双语课堂讲解中所占比例为50%左右,能基本满足大多数学生的需求。由此看来,教师在进行中药药剂学双语课堂讲解时,何时使用中文,应视课堂的具体情况而定。笔者在实施中药药剂学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关键知识点应使用英文和中文反复讲解,以便建立学生对本课程的理解基石;计算或实验演示因有推导过程和实验仪器辅助,使得讲解的知识具有可视性,可理解性强,可不使用或者较少使用中文。简而言之,教师在开展双语课堂教学时,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反应,一旦发现学生对英语讲授的内容不太明白,就要引起注意,先使用英语进行解释,如学生仍不明白,再使用汉语进行讲解。总之,教师在进行专业课双语教学时,始终要将语言看成是学习专业知识的工具,学生的首要任务是掌握专业知识,是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提升外语的运用能力。

3 关于建立中药药剂学双语教学考核与评价体系的建议

中药药剂学双语教学的目标是在完成专业课程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熟练使用英语进行专业知识的听说读写以及养成良好的英文文献阅读习惯。学习的目的在于意义建构,也就是明了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因此,学习者通过学习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他人(教师或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知识和增长能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学生意义建构的组织者、帮助者、促进者。

中药药剂学课程的意义在于建立中医药理论与现代科学技术的联系,进而转化为中药药剂的配制、生产、质量控制等方面的技能。中药药剂学的结构比较清晰,可分为若干模块,比如,药材的前处理、各种剂型的制备、药物制剂新技术和中药新药的研制等。在中药药剂学的双语教学中,既要强调知识的前后相继性,也应突出模块的相对独立性。

考核与评价属于教学活动的一部分,其目的是促进教与学,逐步实现学生的意义建构。如果只关注结果的考核与评价,就不可能完成意义的建构。传统的评价方法对学习过程关注较少,着眼点主要是结果,这种评价容易致使学生为应付考试而学习。为此,我们根据上述分析结果,结合本专业学生的状况,尝试在中药药剂学的双语教学中建立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并重的考核评价体系,以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目标语言药剂学中英文
第35卷(2020年)A辑中英文总目次
中国大学生对越南语虚词的误用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常用缩略语中英文对照表
教材插图在英语课堂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及实例探讨
浅谈基因药学实验技术在药剂学教学中的应用
APPITA 2015年第2期中英文摘要
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药剂学理论教学改革的思考
中药药剂学双语CBI教学理念的探索
APPITA 2013年第4期中英文摘要
多媒体英语学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