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急救岗位胜任力评价体系为标准的情境教学在高职护生中的应用

2023-02-02董越娟刘艳磊申小梅

卫生职业教育 2023年2期
关键词:认同感胜任效能

魏 华 ,董越娟 *,刘艳磊 ,兀 巍 ,申小梅

(1.河南护理职业学院护理系,河南 安阳 455000;2.安阳地区医院,河南 安阳 455000)

护理岗位胜任力是护士知识、能力和态度的整合[1]。早在2012年卫生部在《关于实施医院护士岗位管理的指导意见》中就明确提出,护士的培训要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岗位胜任力为核心,注重实践能力。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鼓励大学生在校期间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积极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急救护理岗位胜任力是临床护士必备的职业素养。急救护理是对多学科急症的紧急处理,要求护士有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2-3]。目前,对于急救护理岗位胜任力的培养还处于起步阶段[4],对高职护生急救护理岗位胜任力培养的策略和评价工具未见报道。因此,本研究通过构建高职护生岗位胜任力评价体系,对急救护理专业方向的高职学生实施以急救岗位胜任力评价体系为标准的情境教学,进行人才培养并量化评价效果,为开展基于急救护理岗位胜任力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我校急救护理方向学生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二年级,已完成基础医学课程的学习,专业方向为急救护理的护士。剔除标准:非急救护理方向护生。本研究获得我校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随机确定急救护理方向1班为试验组(n=56人)和急救护理方向2班为对照组(n=55人)。

1.2 研究方法

采取单盲实验法,干预对象不知入组情况和干预内容。干预时间为第二学年的第一学期(2021年9月至12月),共计18个教学周,每周4个学时。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急救护理岗位胜任力的培养,护生按照既往上课安排学习急救护理相关课程。试验组采用以急救岗位胜任力评价体系为标准的情境教学模式,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2.1 成立研究小组 研究小组共6名成员,包括护理学院系主任1名,负责本次研究的整体指导;急救护理学科教学带头人1名,负责研究计划的制订;急救护理学授课教师2名、急救护理学实验教师2名,负责研究计划的具体实施。

1.2.2 确定急救护理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 本研究参照紧急医学救援人员岗位胜任力的评价体系[5],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两轮专家咨询,对原来的量表进行文化适应修订和信效度检测,结果显示,该量表的内容效度为α=0.85~0.98,内部一致性效度为α=0.83~0.99,重测信度为 α=0.84~0.86。探索性因子分析抽取出“专业素养”(22个条目)、“个人素养”(13个条目)两个公因子,见表 1。验证性因子分析显示,χ2=104.52,df=45,χ2/df=1.94,NFI=0.920、CFI=0.915、TLI=0.934,RMSEA=0.031。

表1 高职护生急救护理岗位胜任力评价体系Table 1 Competency evaluation system for emergency nursing post of higher vocational nursing students

1.2.3 成立以急救岗位胜任力评价体系为标准的情境教学模式工作小组 由急救护理方向高等教育专家、急救护理专业的医疗机构人员、专业教师组成工作小组。工作小组职责包括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以急救护理岗位胜任力培养为目标的护理专业课程体系、完善教学保障机制和质量监控机制。

1.2.4 制订培养方案 依据评价体系的内容,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和形式,从提升护生急救护理岗位胜任力的角度出发,以评价体系的内容为学习目标,将学习成绩纳入护生学业评价标准。在人才培养目标指导下,按照护生急救护理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以提升综合素质为核心、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情境任务为主要特征的培养方案。依据评价体系将急救护理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重组,包括心肺复苏、外伤救护、意外伤害救护、灾害救护、中毒的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工作模块。每个模块设定急救情境,并将情境分解为梯度目标任务,要求护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每个模块的情境任务。

1.2.5 实施以急救护理岗位胜任力评价体系为标准的情境教学模式 选派急救护理专业授课3年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讲师以上、急救护理专业临床实践3年以上的教师实施教学干预。干预前,对教师进行集中培训,统一教学方案和流程。

1.2.6 开展教学考核评价 课程结束,对两组进行理论、技能考核以及问卷调查。具体问卷为:(1)职业自我效能感量表。选用由郝玉芳等[6]编制的护生生涯自我效能感量表,该量表包括职业态度及信念、解决问题的能力、收集职业信息和职业规划能力、职业认知、职业价值、职业选择6个维度,共27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5点计分,1分为“很不自信”,5分为“很自信”,得分范围27~135分,分值越高表示职业自我效能感越强。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4,本研究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0。(2)职业认同感量表。选用刘玲等[7]编制的职业认同感量表,该量表包括职业认知评价、职业社会支持、职业社交技能、职业挫折应对、职业自我反思5个维度,共30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5点计分,1分为“非常不符合”,5分为“非常符合”,得分范围30~150分,得分越高表示职业认同感越强。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4,本研究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2。统一指导语,由护生独立完成问卷填写,现场核对问卷完整度并收回。利用EpiData 3.0软件建立数据库,采取双人录入并进行逻辑学检查。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处理。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进行描述,使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经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采用t检验,多因素重复方差分析。检验水准 α=0.05(双侧)。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调查结果显示,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比较(n=111)Table 2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of research objects(n=111)

2.2 两组干预团队的一般资料比较

调查结果显示,两组干预团队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3 两组干预团队的一般资料比较(±s)Table 3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of two intervention teams(±s)

表3 两组干预团队的一般资料比较(±s)Table 3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of two intervention teams(±s)

一般资料t P年龄(岁)急救护理临床实践时间(年)急救护理授课时间(年)试验组(n=6)34.00±4.98 5.17±0.75 5.67±1.03对照组(n=4)32.72±2.63 5.75±0.95 6.00±0.82 0.455-1.082-0.539 0.661 0.311 0.604

2.3 两组干预前后理论成绩、技能成绩、职业自我效能感、职业认同感比较

调查结果显示,干预后,试验组理论成绩、技能成绩、职业自我效能感、职业认同感得分均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P<0.05),干预后对照组职业自我效能感得分高于干预前(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干预前后理论成绩、技能成绩、职业自我效能感、职业认同感比较(±s,分)Table 4 Comparison of theoretical scores,skill scores,professional selfefficacy and professional identit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s,score)

表4 两组干预前后理论成绩、技能成绩、职业自我效能感、职业认同感比较(±s,分)Table 4 Comparison of theoretical scores,skill scores,professional selfefficacy and professional identit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s,score)

组别试验组(n=56)对照组(n=55)t P理论成绩干预前干预后-0.067 3.952 0.947 0.000 tP 80.42±10.21 88.56±9.54-4.338 0.000 80.55±10.31 81.20±10.08-0.336 0.738技能成绩干预前干预后-0.046 8.444 0.963 0.000 tP职业自我效能感干预前干预后-0.372 11.597 0.710 0.000 tP职业认同感干预前干预后-0.309 9.768 0.758 0.000 tP 74.12±9.14 89.41±8.30-9.222 0.000 71.54±6.47 90.44±7.10-14.644 0.000 74.58±8.40 92.13±8.06-11.228 0.000 74.20±9.22 75.12±9.50-0.090 0.928 72.01±6.81 75.10±6.83-2.387 0.019 75.09±9.01 76.28±8.97-0.697 0.487

3 讨论

3.1 以急救岗位胜任力评价体系为标准的情境教学模式可提高护生的学习成绩

本组研究构建的急救岗位胜任力评价体系是依据急救护理临床专家、急救护理教学专家意见,按照专科学历急救护士对于急救知识技能实用、够用的岗位要求制订的。该评价体系采用德尔菲法[8-9],并参考其他学科岗位胜任力培养体系构建的方法,对该体系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10]。检验结果证实该培养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能够为高职护生急救护理岗位胜任力的评价提供依据。结合高职护生急救护理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本组研究构建临床工作情境进行干预。本组结果显示,干预后试验组理论成绩、技能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首先,在该评价体系下构建的情境教学,教师授课前明确考核内容,护生明确考核目标,教学细化到每节课的每个时间段的具体任务,发挥了外部动机促进效应,提高了护生的学习效果[11]。其次,基于评价体系的岗位胜任力培养打破了传统授课的知识构架,依据急救情境,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情境教学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12],学生不再机械记忆知识、模仿技能,学习中需要对每个情境进行分析与判断,以小组配合形式完成情境任务,培养了学生急救实战的配合能力和评判性思维[11]。

3.2 以急救岗位胜任力评价体系为标准的情境教学模式可增强护生的职业自我效能感

职业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能否胜任与某类职业有关的任务或活动所具有的信念[13],职业自我效能感是构成急救护理岗位胜任力中态度的要素之一[14]。本组结果显示,干预后试验组职业自我效能感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一方面,职业自我效能感表现为完成一项工作任务所需的相关能力的自信,以急救岗位胜任力评价体系为标准的情境教学采取的是每个知识点即时授课、即时考核的方式,这样每次的学习效果可以显性、量化并且及时反馈给护生。对于正反馈,可以达到激励的效果,增强护生的自我效能感,对于负反馈,也可以使护生及时寻求原因,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达到深度学习的效果,为后续的学习夯实基础[15]。另一方面,职业自我效能感表现为完成某项职业行为过程的信心程度[16]。护生完成护理职业行为的信心来源于其对于每一项学习任务自信心的积累。本组研究采用以急救岗位胜任力评价体系为标准的情境教学模式,护生在完成每次任务之后都增强了自我效能感,并且增加了今后职业行为的信心[17]。结果提示,通过采用以急救岗位胜任力评价体系为标准的情境教学模式可以增强护生的职业自我效能感,提高学习投入度和岗位胜任力[18]。

3.3 以急救岗位胜任力评价体系为标准的情境教学模式可增强护生的职业认同感

职业认同感是个人对职业的自我审视与反思[19]。护士对护理职业的认同感决定其是否愿意继续留在护理工作岗位,职业认同感也是构成急救护理岗位胜任力的态度要素之一。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试验组职业认同感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该结果提示,以急救岗位胜任力评价体系为标准的情境教学模式可以增强护生的职业认同感。护生职业认同感源于护生每次学习任务中的自我认可,以急救护理岗位胜任力评价体系为标准的情境教学模式通过急救情境教学的实施和量化考核,使护生有临床实践体验,加深了护生对护理职业的认识,从而增强了护生的职业认同感。对于护生来说,每次情境任务的完成都是对护理职业的再认识,因此可以增强护生的自我认同感。同时,护生职业认同感的增强,可以增加护生的学习投入度,增强学习效果,达到协同效应。

猜你喜欢

认同感胜任效能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专科学生专业认同感的现状调查与培养策略研究
——以某校现代教育技术专业为例
高校艺术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研究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香港青少年国家认同感培育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基于胜任力理论模型的冰雪人才培养新策略
提升历史教师胜任力应关注三维素养
基于胜任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方法探讨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