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2019 年宁夏三次产业时空发展与演化特征研究
2023-02-01陈红翔黑丽楠李亚屏
陈红翔,黑丽楠,李亚屏
(宁夏师范学院 资源环境与生命科学学院,宁夏 固原 756000)
宁夏回族自治区是我国西北地区首个内陆开放试验区,在推进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宁夏作为西北沿黄城市带区域经济发展的“金三角”之一,在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中起着承接东西、贯穿南北的作用[1]。2016 年和2020 年习总书记先后两次考察宁夏,明确指出要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落实全国“两会”工作部署,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继续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美丽新宁夏,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2]。2018 年以来,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宁夏回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自治区九大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等重要文件中多次明确指出宁夏产业发展需要转型升级。因此,厘清宁夏产业发展的现状、过程和特征规律对于促进宁夏产业结构优化及“一带一路”沿线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学术界对于产业发展的演化机理研究已取得大量成果。许铭雪等[3]采用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对江苏省三大产业经济空间结构演化进行了研究。邹辉等[4]基于企业数据和空间计量方法,探讨了2000—2013 年长江沿江地区化工产业的空间格局演化及影响因素。黄凌翔等[5]运用ESDA、空间和面板回归方法分析了京津冀高新技术产业的空间运行与影响因素。游韵等[6]从时间和空间维度分析了重庆市产业发展的演化趋势,并且结合其发展规律对1997—2017 年该市的产业发展进行了阶段性划分,深入分析了各阶段的产业发展特征。陈展图等[7]运用重心模型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探讨了2005—2019 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经济重心的变动轨迹、影响因素及经济发展的空间演变趋势。王钰[8]借助Geoda 软件及空间自相关方法对西北五省52 个地级市、自治州的三次产业空间结构变化进行了研究。尹凯[9]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2005—2014 年山东省产业结构变化及经济增长形势进行了分析。于新伟等[10]采用曼-肯德尔趋势检验、热点分析、时空数据挖掘等方法研究了山东省三次产业时空格局发展演变规律。杜芮等[11]以长三角区域27 个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2010—2018 年区域产业结构特征及三次产业竞争力进行了研究。李正昕等[12]利用耦合协调模型测度了长三角县域三次产业协调发展水平,对其进行了分区并剖析特征,然后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探究了动力机制。
综上所述,大多数学者侧重于运用多种模型来研究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而关于产业发展自身演化规律的研究相对较少。为了探究宁夏三次产业发展时空演化规律,本文基于宁夏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从时间演化过程及空间格局变迁两个维度出发,对宁夏三次产业发展时间序列进行了阶段性划分,得出了不同时段宁夏各地市产业发展特征并探讨了其形成的主要原因,以期能够为促进宁夏产业转型升级提供理论依据[11]。
1 研究区概况
宁夏回族自治区(35°14′~39°23′N,104°17′~107°39′E)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东邻陕西省,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南与甘肃省相连,总面积约为6.64 万km2,现辖银川、石嘴山、吴忠、固原、中卫5 市。2020 年,宁夏GDP 总量为3 920.55 亿元,位列全国29 位。该年度第一产业增加值为338.01 亿元,同比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 608.96 亿元,同比增长4.0%;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 973.58 亿元,同比增长3.9%。此外,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19 年的7.5∶42.3∶50.2 调整为2020 年的8.62∶41.04∶50.34,第二产业占比小幅回落,第一、三产业占比小幅上升。根据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 年11 月1 日0:00,宁夏常住人口为7 202 654 人,其中汉族人口为4 612 964 人,占比为64.05%;各少数民族人口为2 589 690 人,占比为35.95%,其中回族人口为2 523 581 人,占比为35.04%。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本文采用的统计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www.stats.gov.cn/)和宁夏统计局网站(http://www.nxdata.com.cn/)对应年份的统计年鉴,所需ArcGIS 实验数据来自中国科学院资源数据云平台(https://www.casdc.cn/),所需宁夏政区图矢量数据及宁夏各市边界数据均来自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数据中心(https://www.resdc.cn/)。
2.2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如下。
(1)统计分析方法。在时间特征分析中,本文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宁夏三次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研究,并利用Microsoft Excel 软件进行了数据分析。
(2)地理信息系统方法。在空间特征分析中,本文根据宁夏全区及各市县的三次产业数据,利用ArcGIS 软件对三次产业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宁夏总体经济规模发展与演化特征分析
1999—2019 年宁夏总体经济规模不断增大,经济发展迅速,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化,其中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稳中有降,第三产业加速发展、比重升高。总体来看,宁夏产业结构由第二产业比重高转向二、三产业协同发展,经济发展水平稳步提高;GDP 总值由1999 年的264.58 亿元增加到2019 年的3 748.48 亿元,增长了14 倍。由1999—2019 年宁夏三次产业产值及其GDP 占比图(图1)可知,(1)第一产业总产值的增长趋势不明显,比重下降格局显现。(2)2005—2012 年第二产业总产值猛增,2019 年首次出现负增长,所占比重先升后降;2003—2008 年第二产业处于高值阶段,在三大产业中占主导地位;2011—2019 年第二产业所占比重逐渐降低,呈下降趋势。(3)第三产业总产值不断上升,于2017 年首次超过第二产业,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第三产业占比逐年上升,由2008 年的39.5% 升高到2019 年的50.2%,年均增长率为1.07%,呈稳步上升趋势。
总体看来,宁夏产业构成由“二、三、一”结构向“三、二、一”结构转化,其变化趋势符合“配第-克拉克所”产业演进规律,同时表明宁夏产业结构的发展正趋于合理化[12]。
3.2 宁夏三次产业就业人员结构特征分析
目前,宁夏产业构成正在向“三、二、一”结构转化,劳动力也呈现向第三产业大量转移的趋势。由宁夏三次产业就业人员占比图(图2)可知,就业构成由“一、三、二”结构向“三、一、二”结构转变的趋势明显,表明劳动力正在由第一、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
图2 1999—2018年三次产业就业人员占比图
3.3 宁夏三大产业发展与演化空间特征
宁夏各市、县(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产业产值差距较大。以2019 年为例,银川市产值最高,为1 896.78 亿元;石嘴山市次之,为511.24 亿元;吴忠市第三,为580.18 亿元;中卫市、固原市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其中固原市产值最低,为322.65 亿元,大概是银川市的1/6。由此可见,宁夏区域间产业发展不均衡,北部市县的经济发展状况与南部市县差距较大,即北部经济发展水平高,南部相对落后。
本文以2000 年(图3a)、2005 年(图3b)、2010 年(图3c)、2015 年(图3d)和2019 年(图3e)5 个年份为节点,通过宁夏各市县的GDP 值空间分布图(图3)分析了产业在空间维度上的变化。由图3 可知,宁夏各地不同年份的GDP 值差异显著,空间分布不均衡。宁夏的经济发展水平在空间上呈现“北高南低”的特征,即位于北部的银川市、石嘴山市、吴忠市等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而位于中南部的中卫市与固原市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弱。其中,银川市及其周边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GDP 值最高,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发展相对均衡,产业间融合度高;而南部山区的一些县区受自然条件等因素制约,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主要以种植业及特色农业为主,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发展缓慢,产业间融合度低。此外,从图3中还可以看出,沙坡头区与原州区原本属于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但是由近20 a 的数据可知,这两个地区的GDP 增速较快,表明这些区域正在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间融合,其发展空间较大,与北部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13]。
图3 不同年份宁夏各市县(区)GDP值空间分布图(审图号:GS(2019)3333)
本文根据宁夏各市、县(区)GDP 值和总体GDP值的比值,将全区经济发展水平划分为4 个阶段(图4),即:较高阶段(占比为12%~16%);中等阶段(占比为8%~12%);较低阶段(占比为4%~8%);低阶段(占比为0%~4%)[14]。由图4 可得以下结论。
图4 不同年份宁夏各市县(区)GDP占比空间分布图(审图号:GS(2019)3333)
(1)处于宁夏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阶段和中等阶段的市县数量非常少。2000 年,宁夏各市县经济发展水平均较低;2005 年,银川市金凤区与兴庆区属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2010 年,灵武市显现出其经济优势;2015 年,灵武市经济发展达到较高水平,银川市永宁县与贺兰县、石嘴山市大武口区与惠农区等地由经济发展低水平阶段升至较低水平阶段;2019 年与2015 年相比,除青铜峡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有所降低外,其他市县基本保持稳定[15]。
(2)宁夏各市县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分界线,如2000 年、2005 年与2010 年以盐池县、红寺堡区、中宁县、海原县的县界为分界线;2015 年与2019 年以盐池县、红寺堡区、同心县与海原县的县界为分界线。分界线以南的所有市县仍处于经济发展低水平阶段,而该线以北的市县其经济发展水平稳步上升[15]。
3.4 宁夏产业发展与演化阶段划分
本文综合了宁夏三次产业发展规模和速度并按照其演化规律将1999—2018 年宁夏产业发展划分为3 个阶段(图5),其中第一阶段为“V”型发展阶段,第二阶段为“W”型发展阶段,第三阶段为“L”型发展阶段[16]。由图5 可得以下结论。
图5 1999—2018年宁夏产业发展阶段划分图
(1)“V”型发展阶段:第二产业处于主导地位,增长趋势明显,呈现出加速发展的特点,对宁夏GDP 增长起主导作用,而第三产业变化不大;第一产业产值缓慢增长,占比降低,劳动力由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三产业。从宁夏三次产业内部看,农业在第一产业中的比重虽有降低,但仍以种植业为主,林业和渔业的比重有所提高;第二产业中重工业占比高,建筑业发展迅速;第三产业中房地产业和其他服务业发展较好。
(2)“W”型发展阶段:第二产业增速变化幅度最大,第三产业的主导趋势开始显现;2007 年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接近,此后第三产业的比重高于第二产业,劳动力也转移至第三产业;2008 年第二、三产业的劳动力占比非常接近。从宁夏三次产业内部看,第一产业中农业占比上升;第二产业中建筑业增速发展,轻工业比重有所升高;第三产业中其他服务业不断增长,金融业开始崭露头角。因此,这一发展阶段是建筑业发展较快的时期,工业增长速度波动明显,但整体发展水平依旧较高;第三产业中的金融业发展迅速,2007 年其增速最高;2005—2008 年房地产业增速直线上升,发展强劲。综上可知,这一阶段宁夏产业基本上都在高速发展[17]。
(3)“L”型发展阶段:各产业经济增长速度缓慢,稳定增长。从三次产业内部看,第一产业中各行业增长速度基本稳定,其中牧业的增速较高,比重逐渐上升;第二产业中的建筑业、轻工业增速明显,比重加大;2015—2017 年,房地产业的增速最高,由-15.08% 升至17.63%;2013—2015 年,其他服务业增速最高且占比越来越高;2013—2016 年,各行业的增速波动较小,第三产业发展成为主力产业[18]。
3.5 不同产业发展阶段产业重点、特征及方向
不同产业发展阶段表现出的结构变动不同,本文依据以上阶段划分,总结了宁夏在各个产业发展阶段的特征(表1)。
表1 1999—2018年宁夏不同产业发展阶段特征表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本文基于1999—2019 年宁夏三次产业的统计数据,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出发,根据产业结构特征对宁夏产业时空发展与演化过程进行了研究,并将其划分为3 个阶段,深入分析了各阶段的发展特征,结论如下。
(1)宁夏各产业飞速发展,第三产业发展相对迅猛。产业构成由“二、三、一”结构向“三、二、一”结构转化,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占主要地位,第三产业比重越来越高。此外,就业人员结构逐渐发生改变,劳动力由第一、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明显。
(2)宁夏各地不同年份的GDP 值差异显著,空间分布不均衡,经济发展水平在空间上呈现出“北高南低”的特征,县域产业结构空间差异逐渐增大。
(3)1999—2018 年宁夏产业发展主要经历了3 个阶段,其演化规律呈“V+W+L”型趋势,并且不同阶段的经济增长及产业发展特征有所不同。
(4)宁夏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过渡到较稳定阶段,未来第三产业将成为发展主力。
4.2 讨论
研究发现,宁夏经济发展态势不断向好,但产业结构协调不平衡、资源环境条件限制较强、经济增长动力不足、质量效益不高等问题依然突出,严重制约了宁夏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在宁夏未来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抓住机遇,提升自己的整体发展水平以及如何优化三次产业,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优势产业等内容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