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中医院校学生超声心动学教学质量的研究
2023-02-01董竞方王鑫毅王湘竹
董竞方,王鑫毅,王湘竹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超声科,北京 100029
在中医医生进行临床工作中,越来越多应用到辅助检查手段,而超声诊断是极其重要的辅助检查技术之一,因此,对于中医院校学生的超声学科教学培养至关重要。超声诊断学是一门涉及多学科、多专业的学科,其学习难度大,不易掌握[1]。其中超声心动学的临床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识别典型的超声图像,还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临床分析和超声诊断思维能力[2],这是一种综合能力的培养,但基础还是源于教学中对超声心动学原理及应用的剖析讲解。同时超声心动学又是一门理论与操作并重的学科,其学习特点在于理论知识较复杂,入门较困难,需在实践操作中长期反复强化。对于中医院校医学生来说,还没有成熟完善的学习、培训和实操模式,加上不同专业医学生的知识体系和学习目标也不尽相同,其学习难度更是加倍。如何能有效地提高超声心动学的教学质量,是很多医学教育工作者探讨研究的重点。本文就北京中医药大学本科班、研究生班及岐黄班教授的超声心动大课程务及临床教学课程现状予以分析,提出问题、优化策略,构建科学的超声心动带教体系,以期找到一种更适合于大部分中医院校超声心动学的教学策略。
1 超声心动学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在对“超声诊断学”,尤其是“超声心动学”的教学研究中发现,对于影像专业学生的教学是以掌握超声诊断方法、了解超声操作技巧作为主要学习目的,而对于中医院校临床专业的学生来说,教学的重点在于更多的了解如何运用超声技术辅助临床诊断并指导后续治疗。但在中医院校中超声诊断学课时少、超声心动学占比低是客观事实,如何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地理解超声心动的检查原理、操作要领,以及心脏实体解剖与超声平面图的思维切换,是我们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下面将概述超声心动学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1.1 “看图说话”
很多人对于超声诊断的第一反应即是“看图说话”,与临床割裂,仅仅描述图像内容,这其实是一种错误的刻板印象,“图”只是一种表象,如何能用表象来解释患者症状,并明确病因,才是超声诊断的精髓所在。但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很大一部分老师在超声教学过程中也犯着同样的错误,尤其是面对非影像专业医学生来说,过于执着于“图”,而非“病”。这就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超声图像表现,不能顺利地应用于临床诊治中,没有建立临床思维,无法形成诊疗闭环,所以学习兴趣缺乏,学习效率低下。
1.2 心脏解剖结构复杂
超声专业的老师在针对非影像专业医学生课堂授课过程中存在一个通病,即是从超声图像直接入手讲解,并未了解学生的理解能力,造成学生无法将自己之前所学的大体解剖内容在头脑中转化成老师课堂上所呈现的超声图像。究其原因,就在于超声比其他辅助检查更抽象难懂、更需要立体空间感,尤以超声心动为著。心脏解剖复杂,各腔室与血管间的空间结构繁复,如遇解剖变异或病理情况则更加难以理解,单纯靠文字、图片等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让学生,尤其是解剖知识相对薄弱的中医院校医学生自动将二维超声图像与复杂的三维心脏结构相对应。同时学生在解剖上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仍无法透彻掌握则会大大降低其学习兴趣,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影响其学习潜能的深入挖掘。可见超声检查是一个动态观察的过程,需要具备将三维结构与二维图像实时转换的能力,而传统课堂教学中是以单幅静态图像展示加枯燥文字讲解的形式为主,教学空洞而抽象,学生学习难度大,学习效果差[3]。
1.3 课时少,占比低
在中医院校中,“超声诊断学”的比例远远低于西医院校,“超声心动学”课时就更低,在有限的学时中,要将心脏解剖结构、正常超声心动学、各种疾病的异常超声心动学表现和意义等大量晦涩难懂的内容囊括其中,并让学生能有所收获,则是难上加难,这也直接导致了学生在少量的课堂时间内无法充分理解大量的课堂内容,又不能及时配合以相应的练习加以巩固。另外,“超声诊断学”课时少,在考试中分数占比就低,在学生内心上不受重视,故而不会花费大量时间进行学习和复习。以上这些都是在中医院校中“超声心动学”的教学难度大,教学效果也普遍较差的客观原因[4]。
2 拟提高超声心动学教学质量的带教策略
我们在多年的带教中,以及教研室内的互动交流中,概括了以上比较普遍性的问题,如何能够高效地完成超声心动学带教任务,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查阅资料,请教前辈,与学生互动等多种形式,不断在教学中改进方式和方法,我们也总结了以下拟提高超声心动学教学质量的带教策略。
2.1 培养临床思维
其实无论是超声专业还是临床专业,都应从疾病本身出发。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让学生学会从临床角度出发分析超声图像产生的原因,同时还要学会逆向反推,产生这样的超声图像是否能解释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而协助临床医生做出最有可能的超声诊断。
中医院校中医相关课程课时占比大,以“中医诊疗”“理法方药”为主,近些年临床工作以及科研课题中对中西医结合的需求与日俱增,如何做到真正结合,超声诊断学可以是一个很好的切入口。在临床诊疗中,通过“望闻问切”搜集患者信息的同时,结合超声图像的辅助,可以进一步提升诊疗效率和质量,因此教学过程中培养良好的临床思维非常重要。现在有很多关于超声表现和中医证型相关性分析的研究,因此在教学中不要将中医诊断和超声诊断割裂开来,要找到其临床共性,相互佐证。传统超声心动学教学一般采用课堂理论讲授和见习实操相结合的形式。但由于中医专业学生学习超声心动的时间短、内容多,见习往往又是“走马观花”的形式,以致效果不佳[5]。因此,对非超声专业的学生我们还是应从临床出发,将超声学习与临床目标相融合;从病例出发,如何利用超声心动来解决不同病例的临床问题;从症状出发,不同临床症状会出现怎哪些超声表现,反之,不同的超声表现又会导致怎样的临床症状。共性学习我们将在课堂讲授中完成,包括超声心动学的基本原理、常用切面、正常指标、生理病理声像图表现、心功能测定等。结合不同病例,明确患者病史的前提下,对其超声心动表现作出预判,后通过实操检查加以佐证,找出相符与矛盾的点深入分析,加深记忆。在临床教学中,我们可以将超声视为中医望诊和切诊手段的延伸,为中医学生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客观依据,以此引导中医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好超声,促进中医学的发展。
2.2 重视解剖学和超声抽象图转化
中医院校对医学生学习超声心动学的要求是了解二维、M 型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内容。但因心脏解剖结构较复杂,对学生空间想象力要求较高,导致其门槛高、理解难等学习特点,加上内容多、时间少这些客观条件,我们如何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又能让学生快速理解,“针对性讲授”是关键。对于中医学生来说解剖知识不牢固是教学中的硬伤,直接影响了学生对理论部分的理解和认知。很多老师在课堂中又习惯于将知识点全面灌输,而对于学生来说很多知识点是“无效的”,因此老师们应该主动舍弃全面,追求重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授。通过多年在教学过程中的摸索和调整,对于中医院校学生可以对心脏解剖内容进行取舍,只选取与二维超声切面关系密切的心脏解剖结构深入讲解,抓精而不抓全,这种简化的方式可以在有效的时间内显著提高教学质量。
另外关于超声抽象图转化,我们要善于培养中医学生的空间立体感,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联合教授,①借助教具,如心脏图谱、心脏模型等;②结合多媒体手段,如PPT、视频短片等动态观察;③鼓励学生上机实操,多模拟、多练习,才能让中医学生将抽象的大体解剖自然地转化成超声图像。通过这种讲授模式,我们发现,中医学生们在接下来的课堂学习中,更容易接受老师讲解的内容,理解这种抽象的空间关系,教学效率和质量均有所提升。
2.3 线上线下相结合
在中医院校中,由于超声课时过少造成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无法充分理解课堂内容,并做相应练习。而仅凭课堂上的文字讲解和静态图像让中医学生们掌握超声心动学又不太现实。随着近年来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发展,社会已经迎来了“互联网+”的时代[6]。我们可以凭借“互联网+高校教育”这一各大高校教育技术革命的新型产物[7-8]。采取线下和线上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同学们的学习效率[9]。通过采取微信建群、腾讯课堂、腾讯会议等方式变相拓展课时,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更多线上学习的机会和平台。
我们在北京中医药大学的超声诊断学课程教学中进行了大胆尝试,初步取得了成效。在课堂讲授、临床见实习中间加了一个环节,即线上观摩和答疑。主要有两种形式:①老师录制的超声心动动态讲解视频,并使用问题导向式学习联合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模式进行解析,其优点在于带着问题有目的的学习,通过模拟临床诊治过程,让学生主动思考、分析、诊断,老师辅以启发引导,大家参与其中,提高了学习兴趣,也加深巩固了知识点;②老师日常工作时实时连线同步检查过程,学生可以在线观看,并进行实时讲解、答疑,其优点在于“实时”,有问题即刻提出即刻解答,不理解的切面和结构也可以进行动态观察讲解。这样的教学形式得到了学生的广泛好评,让学生更直观更清晰地了解超声心动学的理论知识,同时培养了其临床思维以及综合判断疾病的能力,有效提高教学质量[10-12]。
综上所述,在教学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创新发展,是新时期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生命线,只有老师的不断思考、专研进取,才能培养出更多合格的临床医生。但是创新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控制好教学质量,制订出规范化的教学模式。不断完善教学效果,进而很好地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最终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