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双碳”战略的煤化工人才培养

2023-02-01唐庆杰吴文荣范云场仪桂云

化工设计通讯 2023年12期
关键词:梯队双碳煤化工

唐庆杰,吴文荣,范云场,徐 冰,仪桂云

(河南理工大学,河南 焦作 454003)

“双碳”,碳达峰与碳中和的简称。“双碳”战略的实施,既能加速降低碳排放步伐,推动绿色技术创新,又能增强产业和经济全球竞争力。然而,我国尚处于工业化发展的中后期,传统高能耗、高投入、高污染产业仍占据相当大的比重,产业与能源结构调整成为“双碳”实施过程中必须亟待解决的问题,突破口在“自主创新”与“关键技术”,也就是科技支撑。而科技支撑的关键在“人才”,这里所说的人才,不仅包括高端技术创新型人才,还应包括中低端技术推广型人才,而且中低端技术推广人才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因为他们不仅是关键技术的落实者,更是新技术推广过程中“不足之处”的发现者与革新者。因此,培养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的中低端技术推广人才就显得至关重要。

1 “双碳”战略与我国能源现状

2020 年9 月22 日,习近平主席在七十五届联大会议上庄严宣布,中国力争实现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值,努力争取2060 年前完成碳中和目标。2021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随之《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出台。2022年8月,科技部、发改委、工信部等9部门印发《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统筹提出支撑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目标的科技创新行动和保障举措,并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做好技术研发储备。“双碳”战略的提出,进一步明确了我国未来数十年社会经济发展的“绿色”主基调,是科学发展观与世界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具体体现。

长久以来我国能源结构呈现“一煤独大、贫油少气”的现状,要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又不形成能源因素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就必须两手抓。一手抓以清洁新能源为重点的可再生能源,一手抓煤炭煤电转型。尽管国家在洁净新能源领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政策支持,但其规模化、产业化等依然面临着调峰、远距离输送、储能等技术瓶颈,这些因素都严重制约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因此,煤炭煤电转型与清洁利用依然是当前实现碳达峰的最有效途径。为此,与煤炭、能源等行业相关的高校在“双碳”战略的引领下尽快、尽可能多地去培养一批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的煤化工复合型人才,就显得至关重要。

2 煤化工人才建设应放眼未来

新型煤化工以清洁能源与可替代石油化学品的生产为主,如柴油、汽油、航空煤油、液化石油气、乙烯原料、丙烯原料、替代燃料(甲醇、二甲醚)等,与能源、化工相结合形成“煤炭—能源—化工”一体化新兴产业。对于我国减轻燃煤环境污染、降低进口石油依赖、保证能源安全均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的影响。因此,必须不断研发煤转化高新技术并使之推广应用,以建成未来新兴煤炭-能源化产业;同时结合煤炭资源开发和煤炭生产建设实际,建成若干大型产业基地或基地群。新型煤化工建设,必须立足煤炭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实践,走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战略方向。要实现上述目标,就必须立足煤化工发展之未来,为不同阶段培养与之相对适应的煤化工人才,实现 煤化工人才梯队建设。

煤化工人才梯队建设的目标是为我国“煤化工”发展的不同阶段提供人才储备,当现有煤化工人才发生变动后或技术更新时,能及时补充上去并发挥中坚作用,避免出现因人才断层而导致煤化工企业或相关行业受损,从而提高我国煤化工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保证国家能源安全。为此,煤化工人才的培养必须具有前瞻性,不仅要立足煤化工产业实际与未来发展,而且还必须立足于国家未来能源结构发展及国际能源环境变化,能够预见未来煤化工行业发展的五年、十年乃至更加长远来规划煤化工人才的培养,构建煤化工人才梯队建设培养方案。同时,煤化工人才梯队建设还能够引导煤化工企业从其内部和市场中发现优秀人才,在实践中培养并激发他们的创造精神,形成接班者的人才源泉,为煤化工企业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煤化工人才梯队建设可以帮助煤化工企业从4个角度实现转变。第一,从被动依据岗位需要选拔人才转向主动依据战略发展需要储备人才;第二,从低层次人才补缺转向外部引进储备战略型人才;第三,从满足当前企业生产经营需要的角度转向培养企业未来极具竞争优势的高度培育人才;第四,从几个部门、少数人才的培养转向各个层次、各个序列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煤化工人才梯队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仅要求教学团队高瞻远瞩,而且必须与煤化工企业的人力资源进行密切的战略合作,与企业发展战略及人才规划保持一致,并定期进行人才更新管理,保证人才库的动态发展。

3 煤化工人才培养应重在创新

煤化工人才的培养应重在创新,这里的“新”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才内涵新,二是培养方式新。“双碳”战略下所培养的煤化工人才,无论是技术研发型还是成果推广型,不仅要立足于煤化工行业的现在,更要着眼于煤化工发展的未来;不仅要立足于我国能源结构的角度看问题,更要立足于国际能源安全的高度发现问题;不仅要立足于能源安全本身,更要立足于能源与环境、能源与社会发展、能源与国际竞争等方面。为此所培养的煤化工人才应富于开拓性,具有创造能力,能开创新局面,发展新未来。不仅要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更要富于冒险精神与开拓精神。创新型煤化工人才还应具有很强的自我学习能力与良好的道德修养,能够在工作中较好地与他人合作。他们不仅是煤化工行业优秀成果的继承者,更是最新成果的创造者与传播者,乃至未来煤化工科学家的培育者。因此,煤化工发展的关键是科技,人才是核心,培育是基础。只有培育出更多更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创新型煤化工人才,才能构建人才结构合理的有竞争力的煤化工人才梯队,为我国煤化工行业的发展与进步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驱动力,为我国的能源安全保驾护航。

创新型煤化工人才不同于一般的人才,他们处于煤化工行业的前沿,引进不仅高成本,而且数量有限,很难实现人才的无缝对接。因此,要拥有更多的创新人才,构建煤化工创新人才梯队,重心必须放在培养上。培养方式要新,这个“新”体现在“联合”上,是高校与煤化工企业之间的联合。只有实现两者的通力合作,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阶梯性、创新型的煤化工人才。“联合”,既体现在时间上,也体现在空间上,还体现在教师上,是“三位一体”的培养。时间上首先进行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的培养,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实践技能与应用的培养。对应空间上首先是进行学校教育,学校教育侧重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然后进行煤化工企业厂区、车间实践,两者是相互配合、密切统一的。学校培养以高校教师为主,侧重基础理论、基本技能与技术变革方面的教学,而厂区、车间培养则主要以一线工程师为主,侧重实践操作、实践技能与技术更新方面的教学。

创新,不是空中楼阁,是一定基础上的推陈出新,没有扎实的功底和雄厚的理论铺垫,就谈不上创新。因此,创新型煤化工人才的培养,首先是煤化工基础理论和基本技术的培养。作为一个煤化工专业技术人才,不了解煤化工发展的过去与现在,就根本谈不上开创与拓展煤化工的将来。当然,对于煤化工的过去与现在,不是一味生搬硬套,去灌输与简单掌握,让学生去继承。更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用“批判”的眼光、视野与高度去继承。只有这样才能推陈出新,才能在“双碳”战略下去发展煤化工产业,为煤化工发展的各个阶段、煤化工发展的未来提供各层次、各方面、具有战略视野与创新能力的人才,真正把煤化工创新人才梯队建设目标落到实处。

4 煤化工人才结构应重视复合

“双碳”战略下煤化工发展不是一维的,不仅涉及煤制甲醇、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煤制乙二醇、煤制油及褐煤提质等与煤密切相关的洁净能源生产、加工与转化,还涉及环境工程、化工安全、设备维护、机械工程、电气工程、企业管理等与之密切相关的专业。因此,满足未来发展与需要的创新型煤化工人才应是复合型人才,是多维的,而不是仅仅具备单一煤化工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一维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应重点完善煤化工人才培养环节的三个方面:专业融合、师资共享与建设综合性实训基地。

专业融合是指将煤化工专业与其他相关专业进行融合,使学生不仅具备完善的煤化工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还了解、掌握与煤化工发展密切相关的其他专业知识与基本技能,使他们在工作中能够用任何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视角去观察问题、发现并分析问题,进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师资共享是指将煤化工专业教师、相关专业教师及煤化工企业一线工程师构成教学团队,服务于以“煤化工”为核心的课程群。通过师资共享,将教学过程由“单口相声”转化为“群口相声”,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将各专业知识有机融合、相互渗透,使教学环节与教学过程更贴近生产实际,对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完善知识结构体系具有重要的作用。建设综合性实训基地是指在无法实现煤化工企业现场教学的情况下,学校建设以煤化工行业生产实际为基础,集成DCS 控制与实操一体化。实训基地内容需结合煤化工企业生产实际,涵盖分析检测、设备维修、DCS 控制及煤化工技术支持等,为煤化工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奠定坚实的基础,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5 “双碳”战略与高校煤化工教育应协同发展

传统煤化工行业在我国起步比较早,但高能耗、重污染的发展模式严重制约了煤化工行业在我国的快速发展,在此背景下提出了碳中和、碳减排即“双碳”战略,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就必须面临着六大挑战:一是硬任务与硬约束的挑战;二是结构转型与环境治理的挑战;三是能源替代转换的挑战;四是降碳时间紧迫;五是资本市场面临挑战;六是技术发展水平的挑战。而这些挑战,遍及能源、交通、工业、农业、建筑、消费等各个领域,是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把握好节奏,统筹处理好国际要求与国内实际、短期措施与长期规划、快速减碳与能源粮食及供应链安全、任务繁重与储备不足等关系,特别是要提高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水平的现代化。

当前高校发展现状与“双碳”战略目标存在一定程度的错位,主要体现在:一是认知不足,尽管相关部门已经对“双碳”进行了一定普及和宣传,但不少教师、管理者对“双碳”所关注的核心要义仍然没有形成清晰的认识,无法深刻理解其在人才培养活动中的价值。二是专业师资不足,推动“双碳”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但各高校涉及“双碳”的教师数量较少,且没有接受过系统培训,不具备“双碳”教育的经验和经历。三是课程建设水平,高校课程内涵建设主要包括内容体系设计、课程思政等,如何有机地将“双碳”目标嵌入高校课程内涵建设的各个方面,进一步提升课程建设水平,提高创新策源能力,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四是顶层设计问题,“双碳”具有鲜明的交叉融合特点,需要各学院、各部门之间落实协同工作,而当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在顶层设计、协同治理方面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

6 结束语

改变高校育人、企业选人的单一人才培养流通模式,建立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孕育人才的育人新模式,在培养中实践,在实践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用发展的眼光、视野与高度去育人,才能真正培育出走在行业发展前列、引领行业发展未来、驱动行业进步的新时代复合型人才大军。构建创新人才梯队,为企业发展、社会经济与科技进步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驱动力,为“双碳”战略下的煤化工发展储备新动能。

猜你喜欢

梯队双碳煤化工
实现“双碳”目标换电重卡市场现状及前景
国庆70周年阅兵式空中梯队解读
“双碳”目标下企业如何应对碳市场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专访奚国华:中信力争成为国企助力“双碳”目标的旗帜
“双碳”下县城发展新思维
天脊煤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国企深化改革形势如何构筑人才梯队
基于李代数sl(m+1,R)的多分量扰动AKNS孤子梯队
纠结的现代煤化工
低温甲醇洗技术及其在煤化工中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