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链教学模式:内在机理、运行机制与价值指向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为例

2023-02-01庄得宝

经济师 2023年1期
关键词:教学模式思想课程

●李 娜 庄得宝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是教育部《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先行试点工作方案》要求2020年试点地方全面启动、试点学校全面开课的重要课程,旨在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但因其政治性、学理性较强,整体的理论不易被学生所掌握,教学难以达到良好的效果。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3月18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注重启发性教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1]探索问题链教学模式,正是坚持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统一的教学要求,助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从“字间”直抵“心间”,推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行之有效的模式。

一、问题链教学模式的内在机理

问题链教学主要以教学重点难点以及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为导向,通过环环相扣的“问题串”将授课内容串联起来,激发学生问题意识与思辨能力,提升学生探究兴致与学习兴趣,从而增加课程的亲和力与吸引力,使课程达到合乎期望的教学效果。而问题链教学模式就是在这种问题链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中构建的“三主四步五环”问题链教学模式,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符合“八个统一”要求的、富有成效的教学模式。

(一)“三主”教学理念: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链为主线

秉持“三主”教学理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本质在于用理论阐释时代,回应现实。因此,在向学生宣传解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过程中必须具有问题意识,实施启发式教学。问题链教学模式的主要行为者是教与学的双方,主要线索是问题链,即通过教师和学生“双主”协同作用探索实施问题链这一课堂教学的主线。教师通过设计和实施整个问题链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主体性,使教学过程从单向传输转换为双向启发,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二)“四步”教学过程:设问、思辨、解答、检验

实施“四步”教学过程。马克思曾指出:“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2]要精细设计问题链式教学的每一步骤,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性进行深入解读。第一步,设问。教师教学生学会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从每一个主问题入手,引导学生挖掘更深层次的问题,形成问题链,赋能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第二步,思辨。对待每一层问题链,教师需要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逻辑推理进行纯理论、纯概念的思考。第三步,解答。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及主观能动性,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增加解决问题的方法,拓宽解决问题的渠道,找出问题的最优答案,同时探寻新的问题。第四步,检验。检验学生学习效果也应改变以往传统单一的考评方式,强调过程性评价、多元化评价、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评价等,构建以问题链内容为主的无纸化学习考试系统题库,解决教学内容丰富与学生成绩不高之间的矛盾。

(三)“五环”教学设计:构建、思考、议论、陈述、评价

构建“五环”教学设计。科学合理设计五个教学环节,使学生养成发散性思维的同时催生新问题的提出,不断循环往复,增加知识密度,筑牢知识矩阵。一是构建环节。在课前准备教学阶段,教师融合教学大纲每章、节、目的知识点,化繁为简重新编排成并列式、递进式、对比式等样式的问题链网络,将教学大纲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二是思考环节。在课中组织教学阶段,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运用问题链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思考。三是议论环节。通过理论探究、小组讨论等方式拓宽思辨的渠道,使师生、生生之间产生思想碰撞和交流。四是陈述环节。学生将思辨和讨论结果阐述出来,由教师对知识体系、学习方法进行评述,查缺补漏。五是评价环节。运用无纸化学习考试系统,对学生在本节课乃至本门课学习的内容进行测试和巩固,检验学生在问题链教学模式下的学习效果。

二、问题链教学模式的运行机制

遵从“知其所以然——知其然——知其所以必然”的逻辑,明晰“因何提出问题链教学模式、问题链教学模式是什么、如何设计问题链教学模式的运行机制和实施路径”等问题。基于“三主四步五环”的内在机理,把握住关键要素,剖析问题链教学模式的作用机制,构建如图1所示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问题链教学模式运行机制的逻辑框架。视角之一,坚持问题导向,从主体及要素的维度构筑问题链教学模式的实现基础,破解运行瓶颈,并提出攻克理路(左视图);视角之二,坚持目标导向,基于多维原则及多元保障的角度提出问题链教学模式的实践策略,并描绘运行进路(右视图)。

图1 问题链教学模式运行机制逻辑框架图

(一)问题链教学模式的实现基础

从主体角度看问题链教学模式。学生应当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问题链教学模式正是要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增强学生的参与程度,提升学生的自学水平,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问题链教学模式只有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立竿见影。

从要素角度看问题链教学模式。要素一,问题的供给。问题链教学模式下,问题链贯穿于整个课程的教学过程。因此,能否供给深具理论特性、逻辑魅力和探索精神“三位一体”的问题链库,是问题链教学模式能否成功建构的关键和决定因素。要素二,技术的服务。搭建信息技术学习考评平台,是增强技术与教学双方、教学结构、教学任务之间相互正向影响的有效手段之一。信息技术学习考评平台减轻传统模式下信息不对称和效率不高的情况,能够为问题链教学模式提供核心技术支撑,达到高效评价的目的。要素三,教学的环境。在信息时代,因时制宜,营造以网络为连结点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动态课堂的生成。构建一个使学生学习行为转化为更加个性化行为的网络化教学环境迫在眉睫。

(二)问题链教学模式的运行逻辑

运行瓶颈与攻克理路。其一,以问题链教学模式所应破解的瓶颈为问题导向。运行问题链教学模式意味着主体和要素要在一个整体内发挥各自的作用。正是因为问题链教学模式运行相关方是多元的,它们各自按照自己的逻辑运行,各自为政,这也成为问题链教学模式实现有效运行的基础性问题。其二,以探索问题链教学模式运行瓶颈的攻克理路为目标导向。问题链教学模式在发挥教学各方作用、提升课堂参与度、增强师生交流、强化知识应用等方面具有极大优势。因此,要遵从多重实现原则,将原则作为发挥运行结构中多元要素的最大作用的保障,促成彼此的联动与协同,更进一步地描绘出协调解决运行进路的路径。

运行进路与实践殊途。策略一,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原则,实现教学相长。教师可以根据问题链的不同特点,采取双向提问、小组讨论与展示、投票、辩论等多种方式的互动,采取多种办法激励学生参与,引导学生反思与追问,使教与学互相促进。策略二,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原则设计问题链。如果说互动是纽带,那么问题就是桥梁。教师应在“在找准、讲清、讲透思想理论教育和‘00后’大学生理论兴趣的共鸣点上下功夫”[3]。教师在设计问题链时,应注意紧紧围绕文本内容,把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关注学生的热点,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地将知识连续性地表现出来。策略三,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原则,完善学习考评。在明确课程教学目标统一性的基础上,搭建多元化学习考评平台,实现考评主体的多元化,侧重互动性的多元化评估结果,构建有效的学习考评机制,了解学生综合性学习效果。策略四,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原则,营造环境氛围。不但要鼓励师生从网络化教学环境中汲取知识和资源,还要将网络环境作为优化课程教学各环节的手段,应用到提问、解答、测试、评估等行为中,辅助学生成长为具有个性化行为能力的学习探索者。

三、问题链教学模式的价值指向

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使得教师站在正确的立场上看待课程目标与任务,还能帮助教师明确教学的关键环节和努力方向,从而在教学中达到润物无声、拔节孕穗的效果。理论和实践都证明,问题链教学模式是一种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契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模式,它对于推动课程改革创新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一)问题链教学模式确立把握课程形势和明确课程任务的科学思路

准确认识课程形势和明确课程任务,是制定相对稳定的和独具特色的教学模式的前提。《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在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是宣传解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关键课程,也是为培养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征程上奋斗主力军的核心课程。如何发挥这门课程的最大作用,是问题链教学模式的着力点。问题链教学模式明确本门课程要着力解决的问题,同时围绕这一问题提出教学主要任务和不同要素的具体任务,为高校把握课程发展形势和明确课程发展任务提供科学思路。

(二)问题链教学模式是提供解决质量问题和推进改革创新的有效方案

“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5]。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更是讲授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的首要问题。问题链教学模式作为一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为本门课解决教学质量问题和推进实践发展提供了见行见效的方案。问题链教学模式树立科学的教学观、质量观,有利于培养出善思考、肯动脑、重理论、会实践的全方面发展型人才,有助于提升整个教学过程各个环节和步骤的工作质量。同时,问题链教学模式推动授知识、引思考、培本领三重协同发展,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可学、可信、可用,是进行本门课程教学改革创新的有益尝试和探索。

(三)问题链教学模式形成整合教学资源和凝聚价值共识的强大力量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能否达到应有的课程目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能否入脑入心,关键在于能否凝聚起教育的价值共识,整合出优质的教育资源。问题链教学模式坚持问题意识,促进教师整合形成优质的教学资源,保障依据教学内容的逻辑系统和教学目标的多元需求,设计一整套完整的问题链条。再者,问题链教学模式在将本门课程进一步系统化的过程中,重点把握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着眼现实,针对学生关注点与困惑点,充分发挥教与学的相互作用,促进师生心灵的交流,凝聚起教育的价值共识。

猜你喜欢

教学模式思想课程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思想与“剑”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