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阿命运共同体的机制构建与发展前景

2023-01-31孙德刚

当代世界 2023年1期
关键词:中阿阿拉伯共同体

孙德刚

【内容提要】阿拉伯世界是中国对发展中地区开展交往的重要对象,多边机制是中阿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重要平台。70余年来,中阿关系从政治伙伴到战略伙伴,从双边合作到多边协作,形成了综合型机制、专题型机制和复合型机制。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机制的创立,对于加强新时代中阿合作机制化建设发挥重要引领作用。中阿在新的历史起点再出发,既顺势又谋势,不断巩固存量、扩大增量、提高质量,携手打造新时代中阿命运共同体。展望未来,中阿双方可在地区安全、治国理政经验交流、全球治理等领域进一步深化合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多边机制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合作平台。阿拉伯国家在地理上连成一片,面积1300万平方公里,横跨亚非两大洲,联通印度洋和大西洋,扼守东西方海上交通要道,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天然伙伴。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作为多极格局中的重要战略板块,阿拉伯国家战略自主性增强,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2022年12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沙特,出席在利雅得召开的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和首届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并在中阿峰会开幕式上发表《弘扬中阿友好精神 携手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重要主旨讲话。习近平主席指出,中阿互利共赢,树立了南南合作典范,双方已在中阿合作论坛框架内成功建立17项合作机制。中阿峰会对于新时代中阿合作论坛建设起到纲举目张的引领作用,机制建设则对于推动构建中阿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价值和积极意义。

中阿关系从政治伙伴到战略伙伴的飞跃

阿拉伯国家政治制度、经济发展阶段和资源禀赋差异较大,西方大国利用阿拉伯世界内部矛盾“分而治之”,加剧了中东和阿拉伯国家的分裂;中国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致力于开展集体合作,有助于弥合阿拉伯国家内外分歧,促进阿拉伯国家的团结与协作,助力中东地区的和平与发展事业。70多年来,中阿合作的基础不断扩大,双方发展成为政治、经济、安全和文明伙伴。到1990年,中国实现与所有阿拉伯国家建交。中阿关系从量变到质变,从政治伙伴到战略伙伴大致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

1949—1979年为第一阶段,双方建立了相互信任的政治伙伴关系。在反帝、反殖和争取民族解放的过程中,中阿相互支持,患难与共,共同维护第三世界国家的主权、独立和尊严,促进第三世界的团结与合作。1955年,万隆会议开启了中国同阿拉伯国家建交的序幕。周恩来总理率中国代表团同出席万隆会议的埃及、沙特、也门、黎巴嫩、约旦、苏丹、利比亚等阿拉伯国家代表广泛接触,支持埃及收复苏伊士运河主权的斗争,支持将巴勒斯坦问题列入议程。1971年,阿尔及利亚、阿尔巴尼亚等国提出的“两阿提案”在联合国大会以压倒性多数通过,包括13个阿拉伯国家在内的76国投了赞成票,中华人民共和国由此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

1979—2004年为第二阶段,双方建立了相互依存的经济伙伴关系。20世纪80年代,中国和埃及等多数阿拉伯国家均实施了经济改革政策,经贸合作成为中阿合作的重要内容。20世纪90年代,中国提出“走出去”战略,阿拉伯国家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目的地。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中阿以经济建设为主要任务,双方扩大投资、贸易、基础设施和工程承包等领域的务实合作。1993年,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阿拉伯国家对华石油出口量逐年增加,为双方经贸合作注入新动力。1999年,时任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访问沙特,成为访问该国的第一位中国国家元首,双方宣布建立“战略石油伙伴关系”。[2]在中国从农业大国向制造业大国转型过程中,阿拉伯国家能源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2004—2010年为第三阶段,双方建立了相互平等、全面合作的新型伙伴关系。2004年成立的中阿合作论坛,成为中阿集体合作的新平台。中阿合作论坛是一种追求平等协商、发展合作、共创未来的多边机制,双方利用这一新的多边舞台讨论集体合作议题。中阿在各自对外战略中的地位不断上升,政治友好度、战略信任度和贸易依存度不断提高。2004年,中阿贸易额仅为367亿美元,2010年突破1454亿美元。中阿通过协商建立的新型伙伴关系,有别于近代以来西方大国和阿拉伯世界建立的“中心—边缘”依附关系。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阿拉伯国家纷纷伸出援手,沙特和阿联酋分别向灾区人民捐款5000万美元,阿曼在四川广元建设“阿曼援建村”,沙特还提供了1000万美元物资援助,赠送1460套活动板房。[3]在阿拉伯国家和人民遇到困难时,中国也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中阿新型伙伴关系超越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差异,在求同存异、平等互利基础上,通过友好协商开展能源、经贸和投资合作。

2010—2018年为第四阶段,中阿双方建立了全面合作、共同发展的战略合作关系。2010年底爆发的中东变局对阿拉伯国家政权安全造成冲击,民生治理举步维艰。中国坚持不干涉内政原则,通过将“一带一路”倡议与阿拉伯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对接,推动中阿命运共同体建设,增强阿拉伯国家内部以及中东国家的互联互通,为中东地区和平与繁荣作出独特贡献。2010年,中阿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通过《天津宣言》,双方一致同意将中阿“新型伙伴关系”提升为全面合作、共同发展的“战略合作关系”。中阿在“全面合作”原则基础上强调“共同发展”,彰显互利共赢的理念。2014年,习近平主席在出席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时提议建立“1+2+3”合作框架,签署《中阿合作论坛2014年至2024年发展规划》,丰富了战略合作的内涵。2016年,习近平主席在开罗阿盟总部发表重要主旨演讲时指出,破解难题,关键要加快发展。中东动荡,根源出在发展,出路最终也要靠发展。[4]中国从发展议题出发,认为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是大势所趋,也是中阿构建命运共同体的动力。2016年,中国发布《中国对阿拉伯国家政策文件》,2018年中阿贸易额增至2443亿美元。

左图:2022年12月7日,人们在沙特首都利雅得举办的中阿友好合作交流展上参观。(新华社/图片)

右图:2022年12月5日,中国—阿拉伯媒体合作论坛在沙特首都利雅得举行。(新华社/图片)

2018年至今为第五阶段,中阿双方建立了全面合作、共同发展、面向未来的战略伙伴关系。2018年中阿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通过《北京宣言》,双方根据形势发展和合作升级的需要,将战略合作关系提升至全面合作、共同发展、面向未来的战略伙伴关系。中阿合作内涵进一步拓展,双方签署《中阿合作共建“一带一路”行动宣言》,促进“一带一路”倡议与阿拉伯国家中长期发展愿景相对接。中阿从“背靠背”到“面对面”,从“经贸合作伙伴”发展为“全方位战略伙伴”。尤其是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中阿巩固合作存量,拓展合作增量,提高合作质量,推动建设“健康丝绸之路”。截至2021年,中方已向17个阿拉伯国家及阿盟援助和出口了7200多万剂疫苗,并通过双边和多边渠道持续向巴勒斯坦提供人道主义援助。[5]2022年9月,阿盟外长理事会通过决议,一致重申支持一个中国原则,赞赏中国为阿拉伯事业、和平解决地区危机、促进国际和地区和平作出的贡献。2022年12月,中国发布了《新时代的中阿合作报告》,成为推动构建新时代中阿命运共同体的纲领性文件。

总之,自中阿合作论坛成立以来,双方整体合作提质升级,合作内涵不断丰富,合作机制不断完善,从政治伙伴到战略伙伴,从利益共同体到命运共同体。近年来,中东教派矛盾缓和、地区国家强化整体认同、地区主义持续复苏以及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为中阿双方以阿盟、海合会等区域组织为抓手创建平台、开展集体对话提供了有利条件。首届中阿峰会提出“携手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通过《中阿全面合作规划纲要》,宣布“八大共同行动”,具有里程碑意义。中国推进与阿拉伯国家命运共同体建设,有助于阿盟内部缩小分歧,增强共同体意识,减少不确定性,消解中东和平赤字、发展赤字、信任赤字和治理赤字,推动中东的和解进程。

中阿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多边机制不断完善

中国和阿拉伯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双方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平等、互利、合作的新模式,并通过制度化建设丰富中阿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中国通过对内统筹20多个部委并借助地方和民间力量,对外协调阿盟、海合会、伊斯兰合作组织等区域和次区域组织,推动中阿命运共同体建设特别是促进多边机制不断完善,具体包括综合型机制、专题型机制和复合型机制。

综合型机制以中阿峰会引领的中阿合作论坛机制为代表,旨在促进中阿全方位合作。中阿合作论坛覆盖领域广泛,涉及中阿政治、安全、经贸、能源和人文等领域的全面合作,包括两年一度的部长级会议以及高官会、高官级战略政治对话、中阿关系暨中阿文明对话研讨会、中阿改革发展论坛等。其中,部长级会议发挥了基础性作用。

专题型机制旨在促进中阿在具体领域的合作,如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主办的中国—阿拉伯国家政党对话会。2022年11月,第三届中国—阿拉伯国家政党对话会顺利举行,17个阿拉伯国家的80多个政党、政治组织和智库媒体代表出席会议。[6]此外,国家能源局主办的中阿能源合作大会,国务院新闻办主办的中阿新闻合作论坛,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主办的中阿城市论坛,中阿友协主办的中阿友好大会,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办的中阿北斗合作论坛,全国妇联主办的中阿妇女论坛,国家卫健委主办的中阿卫生合作论坛等也是专题型机制的代表。

复合型机制是中央与地方、政府与民间共同参与建设的多边合作机制。例如,全国政协、国务院、外交部、商务部、贸促会和地方政府共同主办的中阿企业家大会和中阿投资研讨会;文化和旅游部、外交部和地方政府共同主办的阿拉伯艺术节和中国艺术节;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宁夏等共同举办的中阿广播电视合作论坛;科技部和宁夏等共同主办的中阿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大会;贸促会、商务部和宁夏联合举办的中阿博览会及其框架下的中阿农业合作论坛、中阿大学校长论坛、水资源论坛、大健康产业论坛等。这些复合型机制对现有中阿合作机制形成了有益补充。除中央和地方政府外,高校、智库、企业、社会组织等积极参与,丰富了中阿多边机制建设的内涵。

总体看,中阿多边合作机制具有高透明度、协商性和规划性等特征。一方面,中阿多边合作机制不针对任何第三方,不存在秘密条款,而是在阳光下运行,中阿峰会和历届部长级会议宣言及行动计划均对外公布,中国发挥体量优势,阿拉伯国家发挥数量优势,形成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另一方面,中阿所有的合作机制都是双方平等协商的结果,充分体现了相互尊重、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的原则。多边合作机制以多边促双边,既有助于实现中阿中长期发展规划相对接(包括“一带一路”倡议与沙特、阿联酋、埃及、巴林等国的“2030年愿景”相对接),又有助于促进产业和项目对接,实现“硬联通”和“软联通”。

中国和阿拉伯国家以构建命运共同体为目标,以多边机制为框架,持续深化在政治、经贸、高科技和人文四大领域的合作。首先,在政治层面,中国利用多边机制构筑中阿伙伴关系网,深化同阿尔及利亚、埃及、沙特和阿联酋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及同卡塔尔、约旦、伊拉克、摩洛哥、苏丹、吉布提、阿曼、科威特等国的战略伙伴关系。中国与海合会战略伙伴关系及对话机制不断完善;中国设立中东问题特使、叙利亚问题特使、非洲之角事务特使、中阿合作论坛事务大使和驻伊斯兰合作组织代表等职位,夯实了中阿政治合作的基础。中阿在联合国和国际舞台上倡导多边主义、反对单边主义,坚持不干涉内政原则,尊重各国自主选择发展道路,呼吁通过对话磋商和平解决中东争端。中阿双方利用多边合作机制打击极端主义、分裂势力和恐怖主义,反对将恐怖主义与特定民族和宗教相挂钩,反对将人权问题“政治化”和制裁手段“武器化”。中阿在巴以、叙利亚、也门、利比亚、索马里、黎巴嫩、乌克兰危机等问题上保持磋商,深化了在解决地区热点问题上的合作。

其次,在经贸层面,中阿加强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合作,助力阿拉伯国家改善民生。中阿在产业园区领域通过务实合作促进阿拉伯国家陆上与海上、城市与乡村统筹协调发展;中阿以民生为本,促进民生问题的综合治理。中阿积极加强金融合作,如中投公司和“丝路基金”对接阿拉伯国家主权财富基金,扩大本币互换的范围等。2021年6月,中国外交部和伊斯兰开发银行签订合作协议,援助伊开行成员国建设抗疫公共卫生实验室;2021年以来,阿联酋和埃及相继加入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尽管受新冠疫情影响,2021年中阿贸易额仍超过3300亿美元,比2020年增长37%。2022年前三个季度,中阿贸易额近3200亿美元。[7]阿盟成为中国最大的原油供应方,中国是阿盟第一大贸易伙伴国。

再次,在高科技层面,中阿共同加强“太空”“网络”“绿色”“数字”丝绸之路建设,促进网络基础设施、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电子商务等新基建领域合作,共同抢抓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机遇。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加强在5G和6G领域合作,华为公司与沙特通信和信息技术部(MCIT)签署投资协议。中国在突尼斯成立首个海外北斗卓越中心,推动中阿在卫星导航领域的合作。沙特和阿联酋参与中国的“探月计划”。2021年,中国同阿盟发表《中阿数据安全合作倡议》,为全球数字治理注入了发展中国家的智慧和力量。202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COP27)在埃及举行,2023年缔约方大会将在阿联酋举行,中阿在新能源、“绿色中东”方面的合作方兴未艾。

最后,在人文交流层面,中阿深化“中阿文化部长论坛”“阿拉伯艺术节/中国艺术节”等机制建设。截至2022年,中方在13个阿拉伯国家开设了20所孔子学院和2个孔子课堂。中阿双方利用中阿改革发展研究中心、中阿新闻交流中心和中阿电子图书馆门户网站,推动典籍互译。首届中阿峰会上提出的“八大共同行动”宣布,中方将举办中阿青年发展论坛,启动“中阿高校10+10合作计划”,邀请阿方100名青年科学家和3000名青少年参与中阿文化交流。[8]后疫情时代,更多阿拉伯国家将成为中国旅游目的地国。

推动构建新时代中阿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路径

习近平主席指出:“人类是一个整体,地球是一个家园。”中国政府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主张国与国之间建立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期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的集中体现。中阿在政治、经贸、高科技、人文领域合作成果丰硕,在其他领域的合作正在不断加强,这为推动构建中阿命运共同体奠定了基础。展望未来,中阿双方需要在新的历史起点再出发,从顺势到谋势,提升战略协作的主动塑造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深化在地区安全、治国理政、全球治理等方面的合作。

2022年7月,承担沙特阿拉伯麦加朝觐轻轨运营的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顺利完成朝觐运送服务。图为运行中的朝觐轻轨列车。(新华社/图片)

一是深化地区安全领域务实合作。西方大国在中东建立排他性军事同盟,不仅未能解决中东的安全问题,反而加剧了地区矛盾。俄乌冲突升级后,传统大国对中东安全事务的关注度下降,提供安全公共产品的能力不足。中阿双方应推动全球安全倡议与阿拉伯和平倡议相对接,为安全共同体建设贡献智慧与方案。中国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支持阿拉伯国家维护主权、统一、稳定和领土完整,提出关于解决叙利亚问题的四点主张、落实巴以“两国方案”的三点思路、实现中东安全稳定的“五点倡议”,探索中东热点问题解决的新路径。近年来,中国帮助阿拉伯国家加强维稳能力建设,落实执法合作、警察培训等项目,参与联合国在阿拉伯世界的维和合作。中东安全论坛开启了中阿在安全领域的合作机制建设,2022年中方成功举办了第二届中东安全论坛。中阿还应加强海上安全合作,维护海湾、亚丁湾、红海、地中海等海上通道安全。中国可进一步利用吉布提保障基地开展与阿拉伯国家的军事交流,加强双方在反海盗、护航与侨民保护等领域合作。

二是围绕治国理政经验交流汇聚更多发展动能。发展是中东各国的最大公约数。10多年来,阿拉伯世界历经动荡与冲突,沦为大国地缘政治争夺的棋盘,丧失发展战略机遇期;在新的历史时期,阿拉伯国家渴望探索符合各自国情的现代化新道路,正在逐步改善与伊朗、土耳其和以色列等地区非阿拉伯国家关系,阿拉伯世界的内部关系也不断回暖,地区格局有望从战争与暴力的“旧中东”过渡到和平与发展的“新中东”。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10年来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提前10年完成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设立的减贫目标,对世界减贫贡献率达70%。中国的减贫经验对阿拉伯国家来说具有重要借鉴意义。联合国报告显示,新冠疫情暴发以来,阿拉伯国家贫困人口约1.15亿,占阿拉伯世界总人口的1/4。根据中阿峰会上提出的“八大共同行动”,中方将同阿方探讨实施总额为50亿元人民币的发展合作援助项目,给予阿方最不发达国家98%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以实际行动助力阿方实现减贫目标。未来中阿应在治国理政经验交流领域促进互学互鉴、共同发展,分享减贫脱贫、产业转型、特区建设、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清洁能源、防沙治沙、数字经济、生态文明建设等治国理政经验,发挥中阿技术转移中心的示范效应。

三是全面加强全球治理领域合作,共同提升发展中国家国际话语权。在大国战略竞争和中东国家转型互相影响的时代背景下,中阿共建命运共同体彰显了发展中国家联合自强、坚持战略自主的共同愿望。未来中阿应以共同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和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契机,在联合国、二十国集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国际原子能机构等重要多边机构中,积极倡导“以发展促安全”理念,在文明互鉴的基础上弘扬“文明对话论”“文明共生论”,反对“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中阿应进一步围绕《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巴黎协定》等全球气候治理机制开展对话,特别是加强在全球核不扩散与中东无核区等领域合作,在议题设置、合作模式、成果落实等方面形成合作范式。同时,探索建立“金砖+阿盟”“上合组织+海合会”“中国+阿盟+非盟”等跨区域对话机制,在全球和地区多边机制中相互配合,进一步拓展合作新边疆,切实增强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话语权。

结语

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言,守望相助是中阿友好的鲜明特征,平等互利是中阿友好的不竭动力,包容互鉴是中阿友好的价值取向。[9]中阿双方关系从冷战时期单维的“政治伙伴”、改革开放初期的“经济伙伴”发展为21世纪初期的“战略合作伙伴”,为新时代中阿命运共同体建设奠定了基础。在国际体系转型、美国从中东收缩、中东国家战略自主性不断增强的背景下,阿拉伯国家从“向东看”转变为“向东进”。2022年以来,海合会秘书长以及沙特、科威特、阿曼和巴林四国外交大臣集体访华,表明中阿命运共同体建设再上新台阶。2022年2月,埃及总统塞西、沙特王储穆罕默德、卡塔尔埃米尔塔米姆等阿拉伯国家领导人应邀参加北京冬奥会。中阿积极开展元首外交,加强政治引领,使双方关系在新的历史阶段提质升级,成为不同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国家开展全方位、多领域、中长期合作的典范。双方站在世界多极化和人类文明多样性的高度,推动中阿优势互补、相互依存,是加强南南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

首届中阿、中海峰会的成功举办,体现出中阿战略伙伴关系的整体性、务实性和时代性。这次峰会决定全力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并制定《中阿全面合作规划纲要》,共同擘画中阿关系未来发展蓝图,中阿双方将在支持发展、粮食安全、卫生健康、绿色创新、能源安全、文明对话、青年成才、安全稳定等八个领域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合作。在百年变局和大国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推动构建中阿命运共同体树立了发展中国家团结协作的标杆,更将对全球朝多元化方向发展、发展中国家迈向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1]《新时代的中阿合作报告》,外交部网站,2022年12月,https://www.mfa.gov.cn/web/ziliao_674904/tytj_674911/zcwj_674915/202212/t20221201_10983991.shtml。

[2]孙德刚、王亚庆:《整体对接:论中国与沙特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载《阿拉伯世界研究》2020年第4期,第31页。

[3]孙德刚:《中阿战略伙伴关系方兴未艾》,载《光明日报》2019年9月8日,第8版。

[4]李伟建:《中阿战略伙伴关系:基础、现状与趋势》,载《西亚非洲》2018年第4期,第17页。

[5]《疫情之下,中阿携手为全球发展注入新动力——写在第五届中阿博览会开幕之际》,中国政府网,2021年8月19日,http://www.gov.cn/xinwen/2021-08/19/content_5632161.htm。

[6]《第三届中国—阿拉伯国家政党对话会举行》,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网站,2022年11月8日,https://www.idcpc.org.cn/bzhd/wshd/202211/t20221108_150456.html。

[7]《贸易额超3300亿美元,中阿务实合作亮点纷呈》,海 外 网,2022年 12月 7日,http://opinion.haiwainet.cn/n/2022/1207/c353596-32523741.html。

[8]《习近平在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上提出中阿务实合作“八大共同行动”》,载《人民日报》2022年12月10日,第4版。

[9]习近平:《弘扬中阿友好精神 携手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载《人民日报》2022年12月10日,第4版。

猜你喜欢

中阿阿拉伯共同体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窄门》中阿丽莎的爱情悲剧探析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中华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来自阿拉伯的奇思妙想
西域察合台文史籍中阿闌豁阿感光而孕故事
40年后《阿拉伯的劳伦斯》片头为编剧正名
阿拉伯小镇的露天集市
中阿再携手 硕果满枝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