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赋能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
2023-01-31王泽滢上海市嘉定区安亭小学
王泽滢 上海市嘉定区安亭小学
项目化学习是以项目任务为驱动,以项目活动为导向的一种学习方式。融合数字化的优势,学生能够更加自主灵活地以团队形式开展合作学习,在各种学习资源的加持下,充满激情地去挑战项目化学习的驱动性问题,完整地经历项目化学习的各个阶段。学生通过问题解决,对数学概念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更具创造性的思考,学习的主动性得以最大激发。
一、以有效的入项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开展入项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真正投入到项目化学习中去,让学生获得真实、深刻的体验,能够感受到驱动性问题与自己确实有关系,产生解决驱动性问题的强烈意愿。在数字化的教学环境下开展入项活动,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问题能够让学生更自然地进入到解决问题的情境中,将驱动性问题与自身产生联系,提升他们的真实感和体验感,激发出他们主动探索的内动力。
(一)融合线上线下,创建真实的驱动性问题
驱动性问题是开展项目式学习的核心和灵魂。
真实性是项目化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具体来说就是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又在解决问题中发现新的问题,使学生在问题的持续探索过程中,调动和激活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力基础,形成可迁移的思维方式,体会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真正感受学习的意义。项目化学习所指的真实可以是真实情境的重构,也可以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真问题,最重要的是学生所学的知识和能力是否可以在现实生活中真实运用。在创建驱动性问题时,如果能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学生从中学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也更加容易迁移到生活中。
例如,我在五年级第二学期“平均数”这一单元中开展《“居家锻炼10 天计划”方案设计》项目化学习,在项目导入时,我在网络平台上提前向学生发布了上一年的体质测试分析数据,让每一位同学了解自己和班级同学的测试成绩。然后,在入项课,抛出驱动性问题:“四年级时,同学们参加了区体质测试,但是测试结果不尽如人意,说明同学们的体质需要进一步提高。为了激励大家坚持锻炼,提高身体素质,请大家设计一份‘居家锻炼10天计划’的方案,并最终推广到全年级。”
建立在真实数据分析基础上的驱动性问题,让学生有了真实的代入感,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真实问题情境和数学核心知识之间碰撞结合。
(二)兼顾驱动性和挑战性,开展项目导入
驱动性问题是通过有趣的、乐于接受的方式驱动学生投入项目化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注意力。而只有驱动性没有挑战性的问题,则会将学习过程变成华而不实的活动,不能通过项目化学习对数学概念本身产生足够的理解。所以,适当增强驱动性问题的挑战性,能激发学生探索的内在动力,驱动他们自己查找信息、学习关于此问题的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保证项目化学习逐步开展。教师利用数字化平台向学生推送学习资源,学生利用网络来搜索信息、组织信息,这些都会帮助学生有效地去解决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但对于挑战难度也要有所考虑,如问题背后所隐藏的概念难度、问题的结构化程度、解决问题的复杂性等。只有在项目导入时,兼顾好问题的驱动性和挑战性,才能真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例如,我在五年级第二学期“可能性”这一单元中开展《“六一”游园活动方案设计》项目化学习,我请五年级的学生给低年级的弟弟妹妹们设计“六一游园会”的游戏项目。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非常乐意去设计这样的游戏,驱动性是不言而喻的。同时,我要求学生设计的游戏项目既有公平性又有趣味性,这就给学生设计的游戏限定了条件,提出了较大的挑战。他们在设计游戏前,首先会通过各种途径来学习设计游戏的基本规则,网络往往是最便捷的途径。他们还会很自然地引发对“可能性”概念的思考和探索,提高思考的质量。
二、以高效实施的项目任务,引领学生主动学习
项目化学习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他们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能够理解和掌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参与学生完成项目的过程,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和促进者。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引领学生高效地推进项目任务呢?
(一)分解项目任务,形成解决问题的路径
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通过提出驱动性问题引领学生开展持续性的探究学习。项目化学习历时较长,学习内容涵盖面广,而在持续的学习历程中,呈现出解决驱动性问题的阶段性,各个阶段的任务虽然联系紧密但各有侧重。教师可以选用学生提出的关键问题,或根据各个阶段内容的特点自己分解项目任务,架构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
例如,在《“六一”游园活动方案设计》这一项目化学习中,我通过“调查低年级学生喜欢的游戏”“设计公平游戏”“设计概率游戏”“设计游戏棋盘(或其他游戏)”这四个子任务对项目任务进行了分解,一方面使项目化学习更加具体明确,便于学生形成清晰的解决问题的路径,另一方面通过子任务分解了整个项目化学习的难度,使学生更容易主动投入。
(二)搭建线上、线下学习支架,助力深层探究学习
在项目化学习的过程中,小学生虽然会被项目学习的形式所吸引,但是由于他们学习能力比较弱,自我约束力不足,因此限制了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在完成项目时往往会遇到各种困难。在项目任务推进过程中,只有引发学生持久而深入地参与到探究活动中,项目化学习才能真正显示出其价值和意义。所以,教师要为学生搭建学习引导支架,有效指导学生的探究过程。信息技术则可优化学习引导支架,解决传统教学模式下的难点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三、将课内外的生成性资源整合到项目化学习中,与学生产生“共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在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中,教师的身份从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教师可为学生提供各类学习资源,可以是网络资源,也可以是实物材料,以学习资源来支持学生自主探究知识、解决问题。在数字化教学环境下,更有利于教师捕捉学生的生成性学习资源,将课内外的生成性资源整合到项目化学习中,与学生“共振”,促进他们主动学习。
(一)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资源
1.前置性学习资源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一个班级的学生有45 人左右,教师很难了解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样的项目化学习设计往往无法基于学生的真实学情和问题驱动而产生偏差。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向学生发布前置性学习资源,如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资料、自学微视频、自学诊断练习等。教师再通过学生在网络平台上完成的自学诊断练习数据分析,了解每个学生真实的学前基础。通过前置性学习,教师能避免在课堂上重复那些学生已经掌握了的知识,把课堂时间更多地留给有深度的探究。
以《“数学墙”设计师》项目化学习为例,我在课前通过数字教材平台推送给学生预习微视频,请学生自主地剪一个轴对称图形,拍照后通过数字教材的流转笔记向老师反馈。在此基础上学生进行思考,怎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在家进行充分的操作体验,可以反复观看微视频,掌握学习的节奏,每个人都能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然后学生在家完成四道判断轴对称图形的题目,我通过数字教材反馈的数据,精准了解学生对轴对称图形概念的理解程度,调整教学设计,为学生后面的自主探究学习留足时间。
2.探究性学习资源
小学生的数学项目化学习中一定会涉及很多动手操作的内容。这种“做中学”既强调动手又强调动脑,学生是带着特定任务进行操作,而不是盲目地操作。这时,学习资源就成为教师组织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教学道具”,是项目化学习的重要支撑。教师要为学生的动手操作提供相应的材料,如操作材料、微视频、探究单等,这些材料都能够切实为探究活动服务。此外,有些操作如果没有得到教师的示范或指导,就可能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困扰,甚至导致背离学习目标的现象发生。此时,教师就可以通过网络把微视频提前推送给学生,对学生的操作进行指导与示范,让学生可以对探究活动有更为全面的了解,进而让探究学习更加顺利地开展。
还以《“数学墙”设计师》项目化学习为例,学生首先要探究各种平面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再设计“数学墙”上的图案。但在探究活动中有一个难点,那就是验证轴对称图形到底有几条对称轴,很多学生容易遗漏或混淆。所以,我让学生在自主观察、思考和判断后,先观看网络平台推送的微视频,再用我提供的纸质图片进行操作验证。不同能力的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观看微视频的遍数,掌握折纸验证的节奏,每个人都能真正地对问题进行探究思考。学生在这样的深度操作体验过程中,对概念的认识更加深入,学习的主动性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
(二)师生共建资源交流互动平台
在项目化学习中,学生往往需要大量的资源来支持学习,但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学习资源一般都是教师单向地提供给学生。在数字化教学环境下则可以打破这个限制,学生登录网络平台后,不但可以接收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也可自主阅读教材、做笔记、完成练习、分享学习结果、交流学习困惑等。这些都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生成的学习资源,也是一种资源的共享。
还是以《“数学墙”设计师》项目化学习为例,学生在我推送的预习任务和资源的引领下,自主探究尝试着剪了一个轴对称图形,并上传到了共享笔记。课堂上学生进行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剪的,为什么剪出的是轴对称图形。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但利用了教师提供的资源,还把完成好的探究学习单上传到共享笔记,然后通过其中几组的分享开展互动,学习自然而然地在交流借鉴中展开了。在这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的支持下,学生拓宽了交流的宽度和深度,探究学习开展更加切实有效。
四、以多元化的项目展示,驱动学生主动学习
项目展示是项目化学习区别于其他学习方式的一个典型特征。好的项目成果展示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学生可以利用网络的便捷性,将自己或团队在问题解决中最有价值的内容展示给公众。对于学生来说,最终的成果展示应该是驱动他们投入学习的最强动力。由于对真实世界的关注,原本那些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也能够主动地投入。
例如,在《“居家锻炼10 天计划”方案设计》这个项目化学习中,学生最后展示的成果是“居家锻炼10 天计划方案”,每组的方案都凝结着每一名组员的参与和思考。从每人记录锻炼数据,到整理组内的锻炼数据并计算平均数,到组际之间的比赛,到最后的调整、修改,形成值得向全年级推广的锻炼方案。同学们在整个项目化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着积极的态度,每个人都在此过程中有所收获。这样的成果展示,真正成为一个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展示会。
五、以高效的团队合作,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项目化学习的过程是对真实问题的研究,这些问题往往都比较复杂,仅仅依靠一个人的力量是完成不了的,因此建立学习小组至关重要,高效的团队合作不仅能够解决较为复杂的问题,而且能为学生构建平等自由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轻松、自由、畅快地表现自己。项目化学习的小组合作,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还有在课堂外进行的,所以我们要借助信息技术,让小组成员通过线上和线下的互动,实现多元自由的交流。
(一)根据能力的差异,组内角色分工需明确适切
在小组合作过程中,需要根据组内成员的差异,明确具体的分工,如主持者、发言者、记录员、计算员、材料员、信息发布员等。分工的价值和意义不仅在于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也在于其背后重要的育人价值:有了分工,才会有责任;有了责任,才会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根据项目的推进,团队自我管理需跟进落实
项目化学习的团队合作离不开项目管理,怎样才能让每一名成员在组内发挥最大的作用,把项目任务有序地推进呢?一方面,组内成员不但要各自做好应做之事,而且应该有智力上的共同分享和交流,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另一方面,每个学习小组都要学习管理日程,让每个人都了解项目进展,推进项目进程。在数字化教学环境下,教师指导学生使用网络上现成的日程管理工具,能更有效地提升团队效率。
项目化学习以其独特的魅力,呵护和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在项目化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意义,成为积极的学习者。而数字化就如同是催化剂,能够帮助教师更加科学地决策教学、及时地反馈学习,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交流互动空间,它能使学生的主动学习真正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