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金融背景下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困境及提升对策研究

2023-01-31叶陈毅教授郭敏娟刘雷欣

国际商务财会 2022年24期
关键词:农信社财务人员财务

叶陈毅(教授) 王 宁 杨 蕾 郭敏娟 刘雷欣

(1.河北地质大学经济研究所 2.河北地质大学管理学院 3.沈阳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4.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环境卫生管理大队 5.河北省石家庄市人民医院)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与经济运行的血脉,通常指货币资金的融通活动,是实现价值和利润的等效流通的信用行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离不开金融服务的鼎力支持。而信用作为现代化的生命线与全球化的通行证,有利于现有资源的优化整合与商业资本的快速流动,是一种无限珍贵的信誉资本与无形资产。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兴。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农信社)作为服务“三农”的经济主力军,是生长与活跃在农村的金融机构,对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健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数字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推动着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数字金融应运而生。数字金融是传统金融部门和金融科技企业利用数字技术提供金融服务的金融模式。与数字金融密切相关的手机银行,用户数量从2014年的6.7亿户增长到2021年的20.5亿户,连续六年增长率保持两位数,逐步成为新型金融产品应用的基础软件。

随着国家经济和数字技术的深入发展,许多金融机构与商业银行开始将业务范围延伸下沉到农村地区,与农信社共同瓜分农村金融市场,导致农信社存、贷款业务份额逐年下降。不仅如此,业务份额减少的速度也在不断加快,农信社存款额下降的速度从2015年的8%增加至2021年的10.9%。如何应对日趋严峻的金融行业竞争,提高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成为数字金融时代农信社发展所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而如何解决农信社出现的实际难题更显得尤为紧迫与格外重要。当前应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着力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打通金融服务实现共同富裕的“最后驿道”。建立健全乡村振兴金融服务财务管理制度体系,加快完善农村金融服务运行机制,积极引导涉农金融机构回归本源,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效率和价值。

一、目前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日趋推进的发展态势

在我国,数字金融属于新兴模式,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如此。若从2013年余额宝的上线开始计算,我国数字金融的发展不到10年,但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数字技术与金融服务的结合对于推动金融机构战略调整、焕发小微企业活力和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发展对于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振兴,进而促进农民收入提高,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具有重大价值与深远影响。农信社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在新时代数字技术的冲击下,充当其核心角色的财务管理体制内涵与形式也在不断探索更新与优化升级。

(一)财务数据共享化与财务分析智能化

数字金融背景下,农信社在全省范围内建立外部数据接入、协同管理及价值挖掘于一体的数据管理平台。省级联社与政府部门、企业以及第三方数据公司合作,将外部数据直接接入数据管理平台,统一管理。平台在全省范围内实时共享和同步更新,为各级农信社财务数据需求提供信息支撑,助力财务的合理决策以及业务的快速开展。农信社个体则根据其不同的业务特点,在本地搭建独特个性的数据系统。这种本地与云端的结合,使农信社在提高财务管理效率的同时避免数据泄露现象,有效实现组织的智能型与扁平化管理。

财务数据的共享化,使农信社财务分析的原始数据更为丰富和灵活多样。针对省联社数据管理平台实时更新的大量数据,利用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技术,深度分析推测各财务指标关系并预测未来发展情况。在实际情形基础上,依据预期结果得出最恰当的结论,应用于农信社的重要决策,强化财务管理过程的精准性。此外,数字技术的进步令农信社的财务分析内容得以创新,要在传统要素的基础上,前期增加财务风险分析、中期增加数据分析,关注完善分析流程,提升财务管理人员决策的有效性。

(二)财务管理数字化与财务人员科技化

依托大数据、云计算与5G移动通信等数字技术,农信社财务管理呈现数字化的特征。其一,构建数据治理体系和数据安全体系,即时监测财务数据,自动识别危险操作,并评估财务数据的质量。其二,开通OA办公系统和直接对接客户的软件窗口,及时接收客户需求,更新需求受理进度和状态,提高业务信息透明度。其三,推进无纸化系统建设,优化手机银行、线上信贷、统一支付等新型渠道和操作模式,便于财务管理工作高效进行。

数字技术的发展对农信社财务人员提出更高要求。传统的核算、财务分析能力逐步由人工智能等科学技术取代,再加上农信社业务的多样化、复杂化与技能化,财务人员在具备财务会计知识的基础上,还需学习数据分析以及算法设计等知识,以应对财务数据挖掘、处理以及筛选等技能。近年来,农信社的人员招聘倾向于“金融+科技”型综合素质人才,招聘要求明确提到需要具有财经、金融软件开发知识和经验的人才,农信社财务人员正朝着现代智慧型与技术高端化方向发展。

(三)财务服务精准化,财务工具现代化

农业技术的进步、科技赋能的发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业生产力。在此背景下,农信社利用大数据技术,细分农产品从产到销不同阶段的融资需求、不同地域的农产品以及不同类型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设计对应的信贷流程、价值评估体系以及贷款抵押机制等,准确满足不同客户的个性化融资需求,提升金融财务服务质量,助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数字金融背景下,农信社的财务工具将逐步专业化与信息化,针对不同财务业务特点,匹配对应的现代化财务工具。例如,在财务审核、财务处理、税务管理和预算管理等重复性、流程化的业务中,应用流程机器人;在财务分析时应用可视化技术,直观、清晰与迅捷地展示财务数据等,推动农信社财务管理工作朝着现代化与专业化道路前进。

二、数字金融背景下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当前面临的现实问题

随着国有商业银行与民营商业银行的市场下沉与业务延伸,农村地区市场竞争加剧,数字金融背景下农信社财务管理难免遇到新问题与新矛盾,目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财务管理风险损失偏高,农村全程信用风险管理体系欠缺

农信社作为金融机构,当然会面临经营体制、市场操作、财务信用、内部控制与法律规制等风险。尽管多数农信社已实施风险控制措施,但易流于表面形式,未能有效防范风险与精准止损。大部分农信社未配备现代技术设备和智能可视工具来实施动态化的财务管理监测,当出现严重问题时难以立即处理,可能引发无法预料的后果与隐患。数字金融背景下农信社面临更为复杂与更难驾驭的技术风险。由于财务人员对业务理解不透彻,专业素质跟不上,无法及时预测与化解风险。当前农信社财务管理风险管控体系尚未建设完备,欠缺事前防范、事中转移和事后控制的全程信用风险管理体系。

(二)财务规制建设落后于实践需求,尚未建立或落实相关内控制度

数字金融背景下,农信社财务核算对象范围扩大,“资产”“会计主体”与“货币计量”等概念与假设受到挑战。一些企业的商业模式发生巨变,面对新兴业务,传统的财务核算方式可能已经无法对客户准确评价。部分农信社金融科技应用不充分,未在财务工作的所有环节均配置数字技术,无法实现各农信社与省联社的充分对接,制约数字技术应用于财务核算的有效性。此外,金融科技的应用导致财务管理人员产生依赖感,认为技术加持的财务系统绝对正确,忽视内部控制机制的构建,导致操作风险和信用数据被篡改风险难以及时发现与应对,给农信社带来较大经济损失。

(三)农信社创新能力不足,难以顺应市场迅猛发展的实际需求

数字金融的发展刺激着不同金融机构的创新变革。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许多金融机构甚至非金融企业逐渐开发新型信贷产品。相比传统信贷产品,新产品无需线下办理,流程更为简单,限制较少,对于位于地广人稀的农村、可抵押财产较少的农户来说,融资需求更容易满足。但现阶段大部分农信社的金融服务产品未能实现创新,难以获得竞争优势。金融产品的陈旧也无法激发财务人员的创新意识与创造热情。主要表现为财务管理人员缺乏独立的管理能力和创新理念,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落后,不善于分析和总结财务信息,无法针对财务问题提出合理意见和科学建议。落后的理念已无法适应当今的形势需要,明显阻碍农信社的长期健康发展。

(四)农信社财务管理手段滞后,专业人员工作效率较低

有些偏远的农信社当前仍存在办公设备陈旧、财务管理手段落后等弊端。首先,财务人员无法充分发挥其重要职能。一些农信社仍然采用传统的审核流程,该流程仅需财务人员简单地单据传递和机械地系统录入,可能面临被淘汰的现实窘况,不符合未来互联在线升级与日益变化成长的发展趋势。其次,农信社的开户流程过于复杂。柜台人员需手工输入客户提交的大量信息并人工审核,随后录入和登记客户身份信息、开户信息,最后整理资料。该过程耗时长,输入信息易错,工作效率不高。

三、数字金融背景下农信社财务管理困境根源透视

面对数字金融背景下农信社财务管理中存在的实际难题,需要深入剖析并找出问题形成的根源,为有效解决上述困扰奠定可信与理性的基础。

(一)高管风险理财意识薄弱,农村信用风险管控机制亟需完善

金融科技为农信社带来机会也招致风险。农信社依赖的数字技术一旦发生失误,波及范围较广。体现在财务管理方面,对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将产生负面影响。农信社信贷业务、智能监管以及客户线上支付等环节也会受到牵连。除技术带来的直接风险外,一些不法人员也会利用系统的开放性实施盗取数据、转移农信社资产等犯罪行为。但由于高层管理者缺乏风险意识,对风险管理不够重视,未能建立或完善全面的风险控制体系,导致农信社经常陷入棘手的困扰中,难以应对危急事件。数字金融背景下,随着农村经营主体的发展壮大和农业的转型升级,农信社的金融服务对象更为复杂多变。反观传统的金融产品,标准化和同质化程度较高,农信社较少针对个别需求识别差异化风险。农信社风险管控机制尚需优化升级,以便为“三农”和小微企业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

(二)农信社财务管理制度滞后,内部控制机制有待尽快优化

数字金融背景下,农信社业务和管理方式发生变革,但是农信社财务制度并未及时调整,规章制度缺乏全面性、系统性、新颖性与操作性,财务工作缺乏有效的制度规范指引。如针对应用于内部多部门的技术设备,需更新相应的资产管理制度;为鼓励财务人员适应数字化办公环境,需更新设置配套制度。由于目前农信社财务人员的知识陈旧,自我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有限,难以专业客观地履行相关职能。然而有些农信社的“三会”(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制度未能真正发挥作用,“三会一层”的职责分工不明晰,股东代表大会实际上只是法律意义上的最高权力机构,理(董)事会也只是名义上的决策机构,董(理)事会与经营班子的职责分工尚未完全明确,监事会职能有些弱化,未能形成有效可行的决策、执行与监督整体运作机制,以及相互协调和谐制衡的内部控制体系。

(三)财务人员思维创造力不强,必须加快挖掘与提升创新激情

我国农信社由于历史传统和用工制度等影响,多数财务人员的素质较低,在工作中往往仅注重日常业务的处理,追求高的营业额和处理业务的速度,反而忽视工作质量和信用管理的作用,在工作中墨守成规,缺乏创新意识。随着高新科技的飞速进步,许多互联网企业也已经进军金融领域,与农信社分一杯羹。如果农信社人员无法意识到创新的价值,无法借助现代数字技术与人工智能的力量对传统工作大胆创新,则农信社将落后于同行业金融机构,最终易被取代或遭遇洗牌。应当引领时代趋势,主动提高个人技术能力和团队核心竞争力,善用各要素的完美结合,使农信社加快构建数字金融服务模式,积极适应社会发展迫切需要。

(四)忽视员工整体素质的专业培训,缺少德才兼备战斗力强的人才队伍

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管理理念淡薄,是导致农信社财务管理混乱的实质因素。而各单位忽视对员工的再教育和持续培训也是农信社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在过去,农信社将人力资源引进单位后,便不再关注其能力的再提高。由于农信社的发展无法满足自身职业技能的提升和规划目标,新员工相继离职。在数字金融的背景下,农信社一些员工的知识技能开始呈现“老年化”,风险意识不强,对现代财务理论变化缺乏必要了解,尚未掌握数字化、信息化相关技能,已无法适应变幻莫测的环境要求。

四、数字金融背景下农村信用社优化财务管理的策略选择

想要改善目前农信社的财务管理环境,就要结合数字金融的时代特色,针对问题的根源所在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适应大数据、区块链与云计算时代新形势的发展要求。

(一)抓好文化软实力建设,培育农村信用风险管理观念

为了创建良好的信用文化环境,首先,要培育为民服务、造福社会的崇高追求与道德信念,增强风险意识与大局观念,提倡商业道德诚信教育,降低交易费用与经营成本。其次,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处理效率与质量、发展与管理、长短期利益、股东与利益相关者等关系。从追求数量速度的粗放型、外延式发展方式,转变为以利润为目的,以质量为前提的持续运行的稳健型、内涵式发展模式。最后,加强持续教育和技能培训,培养信用风险管理的专业人才,不断提高财务风险管理素质。塑造生态文明的伦理价值观,将信用风险作为经营管理的重心,提高整体抵抗风险能力。防患于未然,采取措施杜绝隐患,使农信社的经营风险得到合理控制。

(二)构建与改进数字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不断增强危机管理自愈力

农信社要利用高新信息技术和现代人工智能快捷处理相关的财务信息,提高对利率变化、贷款风险的敏感性与时效性,客观、准确地预测整个财务管理状况与发展趋向,实现有效的风险控制和防范减损。

为有效的防范财务风险,应当采用数字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如图1所示,是数字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运行的内在逻辑关系。首先,利用数字挖掘技术收集客户信誉等静态信息和交易利率等动态信息,将其处理为结构化数据。其次,运用数字智能识别并量化各类风险,预测风险的发展趋势及可能损失。严密跟踪,切实化解风险损害。再次,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评估农信社风险承受能力,加强财管制度均衡调控,设定恰当的风险临界值。最后,通过数字技术对比预测的与实际结果,评价预测效果并修正临界值。还需完善财务评价和信息反馈机制,明晰职责义务和处罚方式,增强系统财务风险预警能力。

图1 数字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内在逻辑关系图

(三)不断优化财务管理制度,切实提升农信社内部控制质量

为应对数字金融背景下财务管理制度滞后于实践的问题:首先,要加快相关会计制度和法律法规的更新,清除数字技术应用于农信社的阻碍。运用法律手段保障农信社云数据的安全性,明晰各类主体财务信息处理的权力与责任。其次,管理者应高度重视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工作,细化财务检查的内容和考核要求,提醒财务人员重视并正确应对新情况带来的挑战,为财务管理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第三,加大对财务监督与检查力度,加强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监管,规避数字技术出错造成的严重后果,不断提升财务管理水准。

(四)树立财务人员科技创新意识,激发高管团队最大创造潜能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鼓励自由探索,激发创新活力,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第一,要实现农信社财务人员的观念创新,创建新型的管理思想,拓宽胸怀格局,增强创造激情,提升经营管理境界。为适应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需要,必须迅速培养素质高、重管理、善开拓的农信社财务管理队伍。第二,管理人员要根据新情况不断补充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充分全面地利用财务数据,实现预算管理价值最大化。第三,注重工作方式的创新,提升跨部门工作效率。整合农信社内部各系统资源,实现联动合作,互助共赢。利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最新技术,研发财务软件,用计算机代替手工操作,促进稳健持续发展。

(五)高度重视全员素质教育培训,加强人才储备的动态化管理

要加强持续教育和业务培训,努力提高全员素质,着力培养懂业务、会操作、善管理的复合型管理人才。一是加强员工一岗多能的培训。利用大数据,评价员工知识、能力及实践水平,针对薄弱项专门培训,并提升其编程和数据分析能力。二是完善农信社人才制度。利用云计算协助财务人员日常工作,弥补现有人员专业知识的不足。运用信息技术,分析工作内容,适时调整财务人员的职位与薪资,优化人力资源,杜绝岗位虚设,满足新系统运行对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要求。三是利用信息技术,明确农信社人才需求并发布招聘信息,筛选收到的简历,自动安排后续面试及录用,提高招聘效率和质量,降低招聘人才成本,提升人才管理储备动能。

五、结语

我国农村信用社在高新科技迅猛发展变革中产生的诸多问题,需要不断探索和深入研究。财务管理作为反映农信社经营成果、利润水平和企业价值形态的综合运行、管理与监督体系,愈加需要更新完善,以适应新形势下的现代化金融发展要求。农信社也必然要在这个期间逐渐完成向现代智慧型财务管理方向的过渡。改善农信社的财务环境,不仅要在制度创新上做出改变,也要改进技术水平。本文诠释数字金融背景下农信社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向和现实难题,透视症结所在,尝试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金融科技的技术优势提出改进对策,从而助力实施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全民奔向共同富裕的伟大征程。在数字金融背景下,面对光明的未来,更要发挥数字技术与人工智能的独特优势,提升农信社财务管理能力,有效化解“三农”问题以及中小微企业的融资困境,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农业强国。

猜你喜欢

农信社财务人员财务
集团化企业财务人员外派必要性及建议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基于民营企业中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研究
守纪律讲规矩是财务人员立身守职之本
农信社金融风险控制管理研究
大竹农信社:以花为媒宣传金融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