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研究与政策建议
2023-01-31陆桂军董婷梅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文/陆桂军 董婷梅(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一、引言
科技工作者是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开展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研究能够了解科技工作者队伍在工作、生活、继续教育、社会参与等方面的状况与需求,为党和政府制定有关政策提供参考。近年来,众多学者基于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或区域大规模科技工作者调查数据,对科技工作者状况进行了多维度的分析。如李慷等[1]对科技工作者总体状况进行分析评价。于巧玲等[2]重点分析了女性科技工作者现状。江希和等[3]对江苏省近万名科技工作者进行专项调查与分析。赵令锐等[4]分析了科技工作者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认知状况。秦定龙等[5]对第二次重庆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报告进行分析。从现有研究文献来看,自2013 年全国启动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工作以来,全国多个省市开展了本区域科技工作者的状况调查研究。相对来说,广西对科技工作者状况的调查研究相对缺乏,对广西科技工作者状况进行有广度和深度的纵横对比研究分析不足。为客观评价广西科技工作者的总体状况,本文基于2020 年第三次广西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的6403 份问卷数据,从多层面多维度研究分析广西科技工作者整体状况,为广西加强科技工作者队伍建设提供参考。
二、调查方法和调查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研究依托广西区域16 个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站点、60 个省级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站点以及广西科学技术厅、广西教育厅和广西卫生健康委员会联系的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普通中学、中等职业学校、医疗卫生机构等单位开展,覆盖了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医疗卫生机构和县域基层单位的各类科技工作者群体,共完成有效问卷6403 份。调查分为综合篇和医疗卫生科技工作者篇、教育科技工作者篇、企业和科研院所科技工作者篇,样本分布基本合理,能较好反应广西科技工作者的整体情况。广西科技工作者从性别上看,男女比例基本持平,男性占47.9%,女性占52.1%;从年龄上看,平均年龄为36.7 岁,其中35 岁以下的占43.0%,35~44 岁占38.2%,45 岁及以上占18.8%;从所在单位类型上看,科研院所占12.3%,高等院校占23.6%,中学/中专/技校占7.4%,医疗卫生机构占20.0%,企业占23.6%,行政机关占4.4%,技术推广与服务组织占4.2%。
三、广西科技工作者总体状况分析
1.广西科技工作者队伍综合素质大幅提升
调查结果显示,广西高学历、高职称科技工作者比例大幅提高。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的科技工作者占总调查人数比重达到9.2%,与2015 年第二次调查结果相比,提高了5.8 个百分点。受访科技工作者中正高和副高级职称分别占4.1%和18.1%,与2015 年相比,分别提高0.5 个百分点和4.3 个百分点。从年龄段上看,中青年科技工作者高学历的占比更大。
2.广西科技工作者科研和学术环境明显好转,但激励科研人员创新活力的政策仍有待完善
调查结果显示,65.4%的科技工作者认为与5 年前相比,广西整体的创新环境得到了改善。广西学术不端行为的普遍性大幅度降低,仅12.1%的科技工作者反映抄袭、剽窃他人成果现象普遍,比2015 年降低了24.4 个百分点。46.6%的科技工作者认为政府的科技资源分配结果是公平的,比2017 年全国第四次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时的35.5%有所提高。虽然广西学术科研环境有所改善,但科研人员激励扶持政策仍有待改进。受访科技工作者的平均月收入为5448 元,他们认为实际收入与劳动付出不相匹配,与期望的收入差距较大,1/3 的科技工作者认为科研激励政策的实施效果一般。
3.广西科技工作者科研成果产出和转化率明显提升,但原创性科技成果少仍是广西科技创新存在的最突出问题
在近3 年从事过研究/开发活动的科技工作者中,有71.0%的人取得了相关科技成果,且科技成果产出率与学历、职务呈正相关,学历和职务越高,成果产出率越高。在近3 年已获得科研成果的科技工作者中,有45.4%的人表示其所获得的科研成果已转化为产品或应用于生产和服务。虽然广西科研成果产出和转化率明显提升,但仍有34.8%的科技工作者认为原创性科技成果少问题突出,居广西科技体制存在问题的首位。
4.广西科技工作者工作满意度提升,但超时工作情况加剧且考虑更换工作意愿提高
广西科技工作者的工作满意度不断提高,60.7%的科技工作者表示对目前所从事的工作满意,其中很满意的比例较2015 年提高了11.0 个百分点。从调查结果来看,科技工作者加班情况加剧,34.7%的科技工作者需要经常加班,61.5%的科技工作者需要在工作日和节假日加班。从对工作的认可度上看,33.8%的科技工作者曾考虑过换工作,比2015 年的31.0%提高了2.8 个百分点。
5.广西科技工作者收入显著提高,近半数科技工作者认为自身收入处在中下层水平
调查结果显示,广西科技工作者年收入超过10万元,且收入不断提高。2019 年,广西科技工作者平均每月从单位获得的收入大约是5448.9 元,其他方面收入(如稿费、劳务费、年终奖、兼职收入等)一年总计为37661.9 元,合计为103048.8 元,比2014 年的月平均收入提高了2063.6 元,增幅为61.0%,其他收入提高了16705.4 元,增幅79.7%。虽然收入增加了,但广西科技工作者对收入满意度不高。33.4%的科技工作者认为自身收入处于中下层水平,14.8%的认为处于下层水平,38.2%的认为处在中层水平。
四、 广西科技工作者状况对比分析——基于不同维度
1.不同城市科技工作者情况对比分析
本研究将2019 年地区生产总值在2000 亿元以上的南宁市、柳州市和桂林市列为第一梯队,将1000亿元~2000 亿元(含2000 亿元)的北海市、钦州市、贵港市、玉林市、百色市列为第二梯队,将1000 亿元(含1000 亿元)以下的梧州市、防城港市、贺州市、河池市、来宾市和崇左市列为第三梯队。结果显示:一是高学历科技人才分布不均,第一梯队城市的科技工作者最高学历普遍优于第三梯队城市。工作生活在第一梯队城市的受访科技工作者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学历占比48.0%,而第二和第三梯队城市受访的科技工作者高学历不多,主要为大学本科,占比分别为58.7%和62.3%。二是第一梯队城市的科技工作者月平均收入整体高于第二和第三梯队城市。第一梯队3 个城市的科技工作者月平均收入分别为6028.5 元、5982.7 元和6094.2 元,分别高出广西科技工作者总体月平均收入579.6 元、533.8 元和645.3 元。三是第一梯队城市的科技工作者参与科研活动更为活跃且获得成果更多,但成果转化实施效果不明显。第一梯队城市的科技工作者参与科研活动比较活跃,占比都在50%以上,但是3个梯队在取得研究成果方面差异不是太大。
2.不同类型单位科技工作者情况对比分析
本研究从工作流动性、收入、工作压力、科研成果、职称评审晋升等层面,对广西在企业、科研院所、医疗卫生机构和学校等不同类型单位的科技工作者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一是企业科技工作者流动性更强,医疗卫生机构和普通中学的科技工作者相对更稳定。更换过工作单位的科技工作者中,有53.8%的人具有企业工作经历,比例远高于其他单位类型,而医疗卫生机构科技工作者曾工作过的单位主要为医疗卫生机构(85.0%),相比最稳定。二是医疗卫生机构科技工作者收入水平最高,年收入达134117.4元。普通中学和技术推广与服务组织科技工作者的年收入最低,分别只有64282.7 元和75791.5 元。三是高等院校、普通中学对论文形式的科研成果更为看重。四是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工作者高学历特征明显。五是医疗卫生机构科技工作者参加学术会议比例较高,高等院校科技工作者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会议的比例较高。六是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普通中学在职称评审或职级晋升时“四唯”现象比较明显。七是科研院所和行政机关科技工作者的流动意向比较强烈,收入是影响科技工作者流动的最大因素。科研院所和行政机关科技工作者曾经考虑过换工作的比例分别为43.8%和45.3%。八是医疗卫生机构科技工作者已购房情况较好,行政机关科技工作者在租房方面享受到的待遇较好。
3.不同性别科技工作者情况对比分析
本研究从科研活动、择业取向、收入水平、工作时长、晋升等方面对广西不同性别科技工作者的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一是男性科技工作者总体科研活跃度和科研能力高于女性科技工作者。男性科技工作者近3 年从事过研究/ 开发活动的比例为54.7%,高于女性科技工作者13.4 个百分点。二是男性科技工作者收入高于女性科技工作者,且男性科技工作者兼职收入多。男性科技工作者在外有兼职收入的比例(6.3%)高于女性科技工作者(3.1%)。三是女性科技工作者择业更注重稳定,男性科技工作者择业考虑因素更全面。在择业原因上,选择工作轻松、工作稳定和人际关系融洽原因的,女性科技工作者比男性科技工作者占比分别高出1.7 个百分点、8.7 个百分点和1.1 个百分点。四是男性科技工作者的平均工作时间高于女性科技工作者。五是男性科技工作者流动性更强,自主创业想法更明显。男性和女性科技工作者换过工作单位的比例分别为40.3%和34.9%。六是男性科技工作者较女性科技工作者职位晋升更容易。男性科技工作者担任高层管理人员(单位领导)的比例比女性高出2.8 个百分点。
4.不同年龄结构科技工作者情况对比分析
本研究将受访的广西科技工作者按年龄划分为3个组,将35 岁(含35 岁)以下的划为青年组,36~45岁(含45 岁)的划分为中青年组,45 岁以上的划为中老年组。调查结果显示:一是不同年龄段的科技工作者择业原因差异明显。二是青年科技工作者已成为各单位的主力军。青年科技工作者中担任一般管理人员的比例达30.6%、中层管理人员(部门领导)的比例达20.2%,青年科技工作者具有行政职务的比例达52.0%。三是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收入相对较低,购房压力大。青年、中青年、中老年科技工作者的月平均收入分别为4542.9 元、5882.7 元和6871.0 元,青年科技工作者收入低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职称较低。四是年龄越小的科技工作者平均工作时间越短,且加班频率低。
五、 提高广西科技工作者满意度和获得感的对策建议
1.强化顶层设计,创新科研人员管理体制
人社、编办、科研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等应积极探索开展自主设置岗位和岗位自主聘任试点工作,深入推进科研人员分类管理制度,推动逐步取消研究开发机构、高校及其院系所等业务管理岗位的行政级别,以科技创新规律为基础,建立科学的人事管理制度。要完善高层次人才认定管理机制,避免相同层次的人才计划对同一人员的重复支持。
2.提升科研绩效,建立健全科研人员薪酬激励机制
加强对各科研单位财务人员的专业培训,及时宣传最新政策精神,指导各科研单位尽快建立或完善符合新政策环境的财务管理制度[6]。探索工资总额(绩效总额)改革[7],完善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管理相关操作细则,分行业制定不同的绩效工资标准,加大对承担广西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攻关任务科研人员的薪酬激励。扩大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对专门从事基础研究的科研人员试点实行年薪制。推动各科研院所加快制定章程,建立完善单位绩效工资管理及内部分配机制。
3.创新评价方式,建立以品德、能力和贡献为导向的科研人员评价机制
加快落实科研人员分类评价制度,完善面向企业、基层一线和青年人才的评价机制[8]。创新职称评价方式,突出品德、能力、业绩导向,推行代表作评价制度,将项目成果、研究报告等纳入评价范围。落实职称评审权限下放改革措施,支持符合条件的高校、科研院所、医院、大型企业等单位自主开展职称评审。坚持评用结合,支持用人单位健全科研人员评价组织管理机制,根据单位实际建立人才分类评价指标体系。
4.强化督导考核,全面推动科研激励政策扎实落地
政策制定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要盯住政策落实重点工作、重点单位和重点问题,持续开展系统性、综合性大督查,及时解决科技政策落实中的困难和问题[9]。注重优化督查考核方式,遴选第三方机构开展重大科技政策落实情况评估,推动建立科技创新绩效考核“红黑榜”和政策落实“好差评”制度,让政策受众对政策兑现情况、办理实效、便捷程度等进行评价,形成社会监督、社会推动的倒逼机制。
5.完善科研管理,推动科研项目经费合规使用
加快出台科研项目监管实施细则,并加强计划协商、执行协同、问题沟通和信息结果互通互认。进一步细化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的管理监督办法,对有条件的科研项目出台经费使用负面清单制[9]。对广大科研人员特别关心和集中反映的财务、审计问题,财政和审计等部门应编制说明性文件,明确各领域、各环节审计检查标准。
6.优化科研环境,建立健全科技创新容错机制
科技创新决策如符合程序规定、未非法牟利,免予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牢固树立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激励机制,对做出突出贡献的科研人员和科研单位予以褒奖宣扬,对取得突出业绩的管理干部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在全社会营造勇于创新、善于创新、乐于创新的良好创新生态[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