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应用PCVP术与PVP术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对比
2023-01-31刘晓军
刘晓军 邓 峰
1 湖北省潜江市人民医院 433100; 2 潜江市妇幼保健院
受人口老龄化的影响,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逐年提升,在轻微外伤或跌倒后极易发生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1]。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可通过增强椎体强度,改变其稳定性,以达到缓解椎体疼痛,提升椎体功能的作用,是OVCF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但在术中透视及骨水泥渗透的问题上仍存在一定缺陷[2]。而随着医疗器械不断的改良和更替,经皮弯角椎体成形术(PCVP)以其操作便捷、创伤性小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相关椎体疾病的治疗中[3]。基于此,本院选取100例OVCF患者进行探究,比较OVCF患者应用PCVP术、PVP术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旨在为OVCF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更多实践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3月本院收治的OVCF患者100例随机分为PCVP组(n=50)和PVP组(n=50)。PVP组中男27例,女23例;平均年龄(68.17±5.13)岁;骨折至手术时间(1.32±0.54)d;骨折原因:跌倒21例,搬提重物18例,原因未明11例。PCVP组中男22例,女28例;平均年龄(69.74±5.26)岁;骨折至手术时间(1.23±0.50)d;骨折原因:跌倒24例,搬提重物19例,原因未明7例。两组基础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已通过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入组标准 (1)纳入标准:①病史、症状及影像学检查符合OVCF的诊断标准[4];②为单阶段胸、腰段OVCF;③具备手术适应证;④患者及家属知情且同意参与研究。(2)排除标准:①非骨质疏松症所致的骨折;②陈旧性骨折;③合并重要脏器功能障碍;④合并凝血功能异常;⑤合并脊髓、神经压迫;⑥无法耐受手术治疗;⑦无法正常沟通交流。
1.3 治疗方法 PVP组:患者取侧卧位,经C形臂X线机透视定位伤椎后,选择椎弓根外缘体表投影外侧1~2cm为穿刺点,以利多卡因向椎弓根方向做从穿刺通道软组织全层浸润麻醉。麻醉完成后在透视引导下以穿刺针经单侧椎弓根进行穿刺,直至正位透视下可见穿刺针远端达椎弓根投影内上象限,侧位透视可见穿刺针远端达伤椎椎体后壁,在侧位透视下继续进针,并适当调整其头尾倾角度,直至穿刺针远端超过椎体后缘5mm左右后停止进针。拔出穿刺针内芯并置入实心钻,钻入伤椎前中1/3处后拔除实心钻,通过骨水泥推杆将骨水泥推入,并通过C形臂X线机监测注入情况,骨水泥扩散至椎体后壁附近时停止推注,待其硬化后拔除穿刺套管。PCVP组:穿刺过程同PVP组。拔出穿刺针内芯,置入弯角注入器直至尖端接近对侧椎弓根投影内缘,侧位透视显示到椎体前中1/3处。通过螺旋推注器将骨水泥低压注入,注入时同时退出弯管,并通过C形臂X线机监测注入情况,骨水泥扩散至椎体后壁附近时停止注入,待其稍硬化后拔除穿刺套管。
1.4 观察指标 (1)术中情况:记录两组手术时间以及术中透视次数,并评估骨水泥分布情况,评价标准[5]为,Ⅰ级:分布至对侧椎体≥75%,Ⅱ级:75%>分布至对侧椎体≥50%,Ⅲ级:50%>分布至对侧椎体≥25%,Ⅳ级:分布至对侧椎体<25%。(2)椎体形态变化:分别于手术前及术后1个月、6个月评估患者椎体形态结构。包括椎体压缩率及Cobb角。通过X射线观察椎体压缩情况及Cobb角,Cobb角角度越大提示椎体压缩情况越严重。(3)疼痛及椎体功能变化:分别于手术前及术后1个月、6个月评估患者疼痛水平及椎体功能变化。疼痛水平通过视觉模拟量表[6](VAS)评估,计0~10分,分数越高提示患者疼痛症状越严重;椎体功能变化应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7](ODI)进行评估,共包括日常生活功能的10个小项,每项计0~5分,总分=(实际计分/50)×100%,总分越高提示患者椎体功能越差。(4)并发症:记录术中及术后6个月内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2 结果
2.1 两组术中情况比较 PCVP组术中透视次数少于PVP组,且骨水泥分布优于PVP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比较
2.2 两组椎体形态变化比较 术后两组椎体压缩率及Cobb角较术前均有降低,且PCVP组低于PVP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椎体形态变化比较
2.3 两组疼痛及椎体功能变化比较 术后两组VAS及ODI评分较术前均有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并发症比较 PCVP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低于PVP组(P<0.05),两组创面感染、再发骨折及神经根损伤等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随着老龄人口数目不断增长,骨质疏松等常见老年疾病的发病群体也不断扩大,机体骨组织骨量降低,导致骨脆性增加,在日常生活中受到轻微外力作用即可发生骨折,其中OVCF是最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OVCF患者多表现为严重的腰背部疼痛,还可引起呼吸功能障碍、食欲减退、失眠抑郁等症状,对其正常的生活工作能力带来极大影响,生活质量显著降低[8]。
表3 两组患者疼痛及椎体功能变化比较分)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目前,OVCF的临床治疗主要包括保守疗法和手术疗法,其中开放性手术治疗虽能纠正脊柱畸形,加固椎体稳定,但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部分老年患者的心肺功能较难耐受而选择保守治疗;而保守疗法主要包括卧床休息、药物镇痛以及外支架固定,虽能一定程度缓解其相关症状,但所需恢复时间较长,且难以纠正脊柱畸形[9-10]。近年来,微创技术飞速发展,PVP术和PCVP术等微创疗法逐渐成为OVCF的首选治疗方案,相关研究显示,二者对OVCF患者的疼痛缓解及腰椎功能恢复均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但对术中透视及骨水逆渗漏发生情况的影响仍存在一定差异[11]。本文结果显示,相较于PVP术而言,PCVP术术中骨水泥分布情况更佳,可有效减少术中透视次数,且不会增加手术时间。PVP术主要通过将骨水泥注入椎体以增强其结构强度,但在注入骨水泥的过程中,部分区域直穿刺针较难达到,需进行多次透视观察以明确推注部位,且较难到达伤椎对侧,导致骨水泥分布情况并不理想。而PCVP术术中所应用的弯角针具有较好的弹性和机械强度,在穿刺过程中可直达直型针较难到达的部位,无须进行多次角度调整,进而减少了术中透视次数;同时,弯角针可越过椎体中线到达对侧椎体区域,并在骨水泥注射过程中回撤针管以达到多点注射,机动性较强,以保证骨水泥在椎体中的分布合理率[12]。
本文结果还显示,PVP术和PCVP术均能有效缓解OVCF患者疼痛症状,改善其椎体功能,但PCVP术对椎体形态的改善更为理想,且能有效降低骨水泥渗漏的发生风险。骨水泥在伤椎中的分布动力主要源于推注压力,PVP术受到直穿刺针的限制,要保证骨水泥弥散至伤椎对侧则需以更高的压力进行推注,骨水泥的渗漏风险显著提升,一旦发生渗漏则需停止推注,骨水泥分布状况也稍劣于PCVP术,而PCVP术中应用的弯角套管可直达伤椎对侧,且是以多点低压进行骨水泥注入,可在保证骨水泥分布效果的基础上,极大程度的降低骨水泥渗漏风险[13]。同时,PCVP术通过保证骨水泥在伤椎中的均匀、对称分布,为伤椎提供更有效的生物力学支撑,保证椎体双侧强度平衡,以促进伤椎形态结构的恢复。
综上所述,PCVP术和PVP术均可有效改善OVCF患者伤椎功能,缓解其疼痛水平,但对比PVP术,PCVP术可减少术中透视次数,提升骨水泥分布效果,同时降低骨水泥渗漏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