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21年高职院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变化趋势
——以民办四川天一学院为例
2023-01-30单慧娟王君文
邓 丁 郭 佳 单慧娟 陈 姣 王君文
民办四川天一学院,四川 绵竹 618200
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后备军,其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关乎着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截至目前,教育部正式发布了系列有关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文件,因此研究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现实价值。
根据全国高校新生报到数据,在2018年各高校的新生中,有近3/4的大学生是“00后”,这标志着我国高校的教育主体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然而,有研究表明,社会变迁越快,个体的负面情绪越多,心理健康状况也越差[1]。可见,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发生剧变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方式也随之产生了改变,广大学子在面对更多机会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多的选择和挑战[2]。同时,截至2022年5月,全国高职(专科)院校有1489所,在校生人数在普通本专科中的占比超过50%。相较于普通高校大学生,高职院校学生是身心都处于成长过程中的特殊群体,他们面临着更多问题。例如,环境适应问题、学习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恋爱问题、就业择业问题等。然而,以往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多指向本科生或研究生,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的有关研究却较少。
本研究试图通过对2015—2021年高职院校新生连续七年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动态研究,分析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年际发展变化趋势,比较“90后”和“00后”高职院校学生在心理状况上表现出的差异。进而弥补对于高职院校学生在类似研究方面的不足,为目前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和科学依据。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民办四川天一学院2015—2021级新生心理健康测评数据,具体人数分布如表1所示。
表1 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使用的量表主要为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该量表一共由90道题目组成,采用5点评分方法,包括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等10个维度,总分越高代表心理问题越严重。
(三)数据处理
采用SPSS20.0对测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
(一)高职院校新生的SCL-90量表总分在2015—2021年的变化趋势(见图1)。总体而言,2015—2021级高职院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呈波动变化的趋势。其中2015—2017级新生在SCL-90量表总分上上升趋势缓慢,2017—2018级上升趋势迅速,呈现出一个高峰;2018级以后的新生在SCL-90量表总分上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但仍高于2015—2017级新生。
图1 2015—2021级高职院校新生在SCL-90量表总分上的变化趋势
(二)2015—2021级高职院校新生在SCL-90量表各因子阳性占比情况(见表2)。在所有年级的新生中,最突出的问题集中体现在强迫和人际敏感两个维度上。此外,相较于2015—2017级新生,2018—2021级新生在量表各维度阳性占比呈现出明显上升的趋势,在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等维度上体现得尤为突出。
表2 2015—2021级高职院校新生SCL-90量表各因子阳性占比
(三)2015—2021年高职院校新生在SCL-90量表各因子得分变化趋势(见图2)。在SCL-90量表的各维度上,高职院校新生历年得分变化趋势与总分的变化趋势相同,均呈现出波动变化趋势,以2018年、2019年为波峰,以2015—2017年为波谷,在2018年上升趋势明显,在2019—2021年有下降趋势,总体上各维度在2015—2017年的得分低于在2018—2021年。
图2 2015—2021年高职院校新生在SCL-90量表各因子得分变化趋势
(四)2015—2021级高职院校新生在SCL-90量表总分上的差异比较(见图3)。对所有年级新生SCL-90量表总分进行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后发现:2015级新生与2016级、2017级新生在总分上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表现为2016级、2017级新生总分显著高于2015级新生(p<.05);2015级、2016级和2017级新生与2018级、2019级、2020级和2021级新生在总分上均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2018级、2019级、2020级和2021级新生总分均显著高于2015级、2016级和2017级新生(p<.01);2018级、2019级新生与2020级、2021级新生在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在2018级、2019级新生总分均显著高于2020级、2021级新生(p<.05)。
图3 2015—2021级高职院校新生在SCL-90量表总分上的差异检验
三、讨论与分析
(一)结合高职院校新生SCL-90量表总分的变化趋势来看,相较于“90后”(2015级、2016级、2017级)学生,“00后”(2018级、2019级、2020级、2021级)学生存在着更多的心理问题和困扰,需要引起重视和关注,这一结果和赵彤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其研究结果表明“00后”大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呈现出显著上升的趋势[3]。除此之外,我们发现2020级、2021级新生在量表总分上与2018级、2019级新生得分相比都有所下降,但仍然显著高于“90后”(2015级、2016级和2017级)学生。袁雯雯等人采用UPI大学生人格问卷对福建省某高职院校2018—2020级共9444名“00后”高职新生进行心理测查,其结果显示“00后”新生中可能有心理问题学生人数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4]。对于大学生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下降现象,其分析原因可能是各级院校愈发重视心理测评工作,同时大学生对心理测评接受度更高,参与测评的态度更趋于积极[5]。而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各方面的竞争也日益激烈,高职学生的心理压力也随之增大,进而导致了心理困扰增多。
对于本调查结果,自“00后”登上大学舞台以来,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他们的家庭成长环境、信息获取方式及人际交往方式等方方面面都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其心理健康水平势必会受到相应的影响,与上述因素叠加共同导致了心理问题的上升。
(二)结合高职院校新生在SCL-90量表各因子阳性占比情况来看,相较于“90后”新生而言,“00后”新生在量表各维度阳性占比呈现出明显上升的趋势。“00后”大学生出生于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时期,家庭条件、生活水平都有了显著的提高,他们的父母文化水平相对较高,对子女的教育也更为重视,也对子女投入更多的关爱[6]。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很多“00后”自幼就形成了较强的竞争意识,更容易产生过高的自我要求和完美主义倾向。此外,很多“00后”学生乐群性降低,沉溺于虚拟网络社交,导致其现实中与人际交往能力欠缺。同时,很多“00后”新生多为独生子女,他们更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的模式去与人相处,这些都容易导致更多的人际关系问题的产生,也诱发了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的发生。
四、对策建议
鉴于“00后”高职新生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上呈现下降的趋势,高职院校应加强对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根据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特殊性,对新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职业规划等方面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此外,各高职院校要以心理健康中心为据点,大力开展心理健康相关工作,及时开展心理测评、心理辅导和危机干预工作。再次,要以互联网为沟通桥梁,积极开展线上心理知识宣传与教育,拓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