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支撑“无接触配送”发展路径与对策研究
2023-01-30姚钟华赵业成江云剑
姚钟华,赵业成,江云剑,沈 艳
(1.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杭州 311112;2.浙江省交通运输科学研究院,杭州 310001)
0 引 言
“无接触配送”,是物品通过智能设备、无人机或快递小哥放置到用户指定的地点,如智能快递柜、地下车库、单位前台、指点居家门口收纳处。这样可以减少人与人、面对面、手碰手的直接接触,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物品传递、运输环节安全。“无接触配送”可通过淘宝、天猫、京东、抖音、拼多多、饿了么、大众点评等订单信息,发送给骑行的快递小哥,由他们将物品放置于指定地点;物品送达后,快递小哥通过手机APP通知买方自行提取物品。“无接触配送”服务,能保证每次只对一个订单的物品进行转送,不支持拼单,避免不同订单、不同物品的交叉,避免感染病毒风险,保障快递安全。
“无接触配送”服务由美团外卖2020年1月26日率先推出,在抗击疫情战役中,为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用品提供了配送服务。新物流创新企业研制出智能快递柜、智能取餐柜、智能化核酸检测车、无人小车配送、景区数字导览柜、自助洗车机等等,带动“无接触配送”服务迅速发展[1]。
1 “无接触配送”服务发展路径
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提出产业竞争优势理论,对于特定技术、服务在国际分工、产业发展取得竞争优势模型——“波特钻石模型”,包括:政府作用、市场机会两个变量和需求条件、生产要素、企业战略、产业集群等四个要素,两个变量影响着其他四个要素动态变化,六者之间相互关联,形成牢固的钻石结构如图1所示,系统推进产业优势发展。本文以此模型分析“无接触配送”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形成竞争优势[2]。
1.1 变量1—政府作用
政府作用是极为重要的,明确支持政策、支持创建品牌、营造竞争环境,为“无接触配送”发展建设基础设施、提供融资渠道、融合信息资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发展“无接触配送”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各地政府相继制定多项支持政策、优惠政策。从创新型企业的“无接触配送”情况出发,政府指导企业长期发展、做出合理规划、采取良性经营策略,为“无接触配送”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同时也赋予“无接触配送”充足发展空间、自主权。国家出台一系列鼓励新物流发展政策,支持、引导“无接触配送”智能设备、无人机发展,例如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的意见》。
图1 科技支撑“无接触配送”服务波特钻石模型
1.2 变量2—市场机会
市场机会可遇而不可求,从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袭来、全球蔓延,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无接触配送”服务应时而生、迅猛发展。新冠肺炎疫情这样的市场机会,是危机中带来的机遇,面临新形势,催生新物流技术革新。基于新物流行业的龙头企业蜂拥而上,吸引大量人才、技术和资金,驱动其强势发展。
1.3 要素1—企业战略
企业战略是指新物流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的基本规划、战略部署,与国家在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相符,企业的成长性、形成竞争优势就会有利。企业明确自身定位将战略目标与新物流行业发展相结合,有利于实施经营策略,有助于赢得预期市场份额。美团、菜鸟等开展“无接触配送”服务,旨在积极谋求新物流业未来发展,是具有挑战性的企业战略。
1.4 要素2—需求条件
需求条件是新物流科技产品、创新服务对消费者、用户需求的影响,当新物流业态具有足够需求条件时,才能更好地促进其成长发展。需求条件越大,可能的竞争优势就越大。“无接触配送”服务,是广大人民群众面临生命安全挑战时的选择,是为大多数人安全和利益服务的,这就具备了较为广泛的需要条件,对于新物流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对提升物流业竞争力具有推动作用。
1.5 要素3—生产要素
生产要素主要包括区位条件、物流资源、资本、新物流知识、智能设施、人力资源等等。新物流环境下,前三者的份额逐渐缩小,后三者则日益增大,这些资源水平直接影响新物流定位和发展类型。“无接触配送”是以高新技术、科技智能化产品为产业依托,需要地方政府大力扶持,投入人力、物力和大量资金。“无接触配送”的物流服务方式凭借科技创新驱动新兴产业。
1.6 要素4—产业群集
新物流企业对“无接触配送”技术进行研发、新产品设计,到检测检验,再孵化创业,吸引融资,不是单独一家企业、一个新产品的开发,而是多项关键技术的攻关,产品开发系统的形成,从而形成价值链、产业集群。“无接触配送”服务成为新物流企业一项核心能力,从而形成服务模式,向产业链延伸,带动上下游企业技术创新发展,促进产业发展。
2 科技支撑“无接触配送”发展的作用
科技支撑“无接触配送”,使货物畅通送达、高效配送,尤其是在疫情期间,保障生活必需品市场供给、物价平稳、配送到家,助力备足备好“菜篮子”“米袋子”,让群众放心宽心安心[3]。
2.1 激发新物流智能技术快速研发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许多科技企业对智能机器人、智能无人车进行技术攻关,例如,美团快速研发智能车,研制基本成型马上到北京一些区域进行测试,在园区、楼宇内为居民提供配送服务;京东也自主研发智能无人车,先是为医务人员输送防护服、口罩等,再是将配送站运送到武汉,支援湖北抗击疫情;饿了么研发了“赤兔”,为温州集中隔离点提供紧急支援;菜鸟研发了“蛮驴”,为浙江大学等校园内的大学生提供物品配送[4]。
2.2 促进新物流智能设备规模生产
“无接触配送”智能设备的出世,不仅为白天上班无法签收货的上班族提供了便利,也为末端配送人员提供了便利;同时,这样可以有效节约投递与收件等待时间,无需人工看守。虽然到2021年底,“无接触配送”智能设备还未处于盈利状态,但已经成为社会刚性需求,随着用户需求量增加,认知度提升,布局点不断延伸,“无接触配送”市场规模有很大的拓展空间,规模化是其必然要求和趋势。
2.3 支撑新物流服务智慧城市建设
基于5G、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创新,智慧城市发展进程日益加快,科技创新支撑城市功能、形态、布局变化日行千里,以新物流、新信息流为核心要素的智慧城市建设已成为全球焦点。如今,“网购”已成为消费主力军,传统物流配送、物流模式受到巨大挑战,“无接触配送”服务、无人机配送、智能快递柜等24小时快递自助服务系统,已经成为智慧城市体系的组成部分。
2.4 顺应新发展观“共享经济”趋势
“共享经济”理念是新时期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在共享中催生发展内驱动力,促进经济均衡发展,从而在实践中达到发展与共享的统一。这不仅使原有的生产消费模式发生改变,形成新的供需产业链,而且对整个社会生产形态都深有影响。“无接触配送”是政府、企业联手的科技创新,围绕新物流、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对物流产业进行全新布局,提升科技创新供给能力赋能物流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3 科技支撑“无接触配送”发展存在的问题
“无接触配送”需求爆发,“无接触配送”展现出灵活、便捷、安全、高效等价值令人瞩目。随着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对“无接触配送”的运输效率要求越来越高,科技创新要求越来越高,目前,科技创新支撑“无接触配送”发展存在政策、标准、盈利、需求、各方权利与责任等问题[5]。
3.1 科技创新政策扶持还不够全
政府在倡导发展“无接触配送”时,要进一步在多个维度对“无接触配送”服务企业在科技创新的政策扶持。目前,“无接触配送”智能化设备的研发、维护费用很高,政府可以向智能设备生产商、配送服务系统研发者提供政策性补贴,使其能够通过技术迭代提高智能设备系统先进性、兼容性、稳定性。
3.2 智能技术标准化程度还不高
“无接触配送”服务行业发展标准化程度不高,“无接触配送”智能化设备运营企业和物流、电商平台交流合作不够,一定程度上存在企业间盲目、无序发展,相互竞争激烈。
3.3 科技创新盈利状况不够理想
“无接触配送”智能设备企业技术成果转化能力还不强,还没有快速构建盈利模式,降本增效。企业没有用科技的力量增加更多增值服务来改善经营状况,企业与社区各自独立,平台信息不能共享,没有为社区承担部分服务功能、解决部分需求,从而降低入驻门槛,降低物业进场费,提高“无接触配送”服务普及率。
3.4 需求条件还不能持续满足
人们为避免接触,降低了对操作屏幕使用意愿,但目前智能设备大多格口受限,无法满足不同类型物品的存取,结合人工智能、5G技术持续升级改造硬件与软件设施还不够快,还没有实现人脸识别、语音识别等取货,真正做到取件“无接触”。
3.5 新物流各方权责履行还不到位
“无接触配送”服务各方的权利与义务,还没有实现全过程系统管理,各企业之间存在相应规则进行约束,企业之间购物流程不一致,“无接触配送”服务保障消费者权利还有瑕疵,消费者权益受侵害的“无接触配送”监控系统,需要精准到位不断优化,可以在快件丢失或者损坏时,及时认定责任,便于消费者维权。
4 科技支撑“无接触配送”服务发展对策建议
要进一步加快“无接触配送”科技创新,强化新物流竞争优势,依照科技创新支撑“无接触配送”发展的波特钻石模型,在政府作用、市场机会、企业战略、需求条件、生产要素和产业集群等方面要政策引导、加大投入、激发需求、规范标准、规模发展、增收创利[6]。
4.1 政府牵引支持科技创新
政府要积极行动、主动作为,一是研究制定“无接触配送”地区性政策支持,对于新物流R&D在科技项目立项、成果收录、转化奖励等给予政策倾斜、重点支持;二是对于“无接触配送”在品牌整合、推广上以政策支持;三是政策鼓励利用新媒体加大宣传,支持开展“无接触配送”技术示范观摩,扩大新物流行业影响力。通过政府作为牵引,企业自主联合高校、科研机构,打通“无接触配送”科技创新生态链,从概念提出、技术研发、试样制作,再到成果商品化、生产规模化,从而形成“无接触配送”完整价值链。
4.2 抢抓科技创新市场时机
新物流龙头骨干企业、科研单位要抢抓“百年未遇”的市场机会,加大新物流细分项目的重点研发,以供应侧结构性改革为背景,进行物流业转型升级,以科技创新为纽带,在价值链、产业链延伸上组织联合科技攻关,探索“无接触配送”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新模式。
4.3 规模化发展新物流科技
《商品无接触配送服务规范》2020年11月19日正式发布,在全国物流业、电商市场铺开、推进,为“无接触配送”科技创新企业标准、团体标准提供了范例,新物流业要进一步加快“无接触配送”服务相关技术研究,建立统一的质量标准、技术标准、检验标准,促进规模化、规范化发展,助力创造盈利、提质增效。
4.4 驱动科技创新需求条件
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需求条件的不断提升,是新物流科技创新增长的源泉,是促进“无接触配送”产品创新的动力。企业要进一步加大基于新物流的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科技成果商业化,激发对“无接触配送”的需求条件,促进新物流、新技术示范带动,多角度、多方位对新技术、新组合、新工艺进行示范展示,为“无接触配送”智能设备生产推广提供支撑。
4.5 加大科技创新要素投入
加大新物流生产要素的投入,一是人才投入,“无接触配送”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对人才要求较高,需要具有较强的创新思维、研发能力,这就要求系统培养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可以联合技术应用性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可以对计算机、通信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二是资金投入,新兴产业的科技创新资金投入,往往以企业自身投入为主,企业要发挥市场主体地位的作用,加大R&D的投入,政府可以用税收减免为企业提供支持,社会也要利用各类科技创新基金、风险投资基金予以支持,形成多元化科技创新资金投入体系。
4.6 加强物流科技产业集群
健全“无接触配送”相关产业科技创新体系,上下游产业紧密合作,将基于5G、云计算、新物流高新技术领域内具有相互关联的项目与企业在一定的区域内聚集,强化在生产、加工、销售、市场开拓等方面的能力建设,开辟新物流科技创新产业园区、“无接触配送”智慧特色小镇,快速形成“无接触配送”智能科技研发、中试、生产、销售的完整价值链。产品附加值高、产业带动性强,可快速形成“无接触配送”的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