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七氟烷与丙泊酚对小儿斜视麻醉效果及miRNA-146的影响

2023-01-30张茂先吴茜萍沙彦秀马维义

宁夏医学杂志 2022年12期
关键词:斜视氟烷丙泊酚

张茂先,吴茜萍,张 莉,沙彦秀,于 芝,马维义,宋 阳

小儿斜视矫正手术需要对患儿进行全身麻醉,并要求患儿术中无体动,术后患儿迅速清醒有助于及时观察水平眼位[1]。术中牵拉眼外肌容易刺激迷走神经导致术后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所以该手术不仅要保证临床疗效,还对安全性有很高的要求,良好的麻醉效果是小儿手术顺利的关键环节[2]。七氟烷是一种新型麻醉药,具有刺激少、药效快、毒性小的特点,术后清醒较快,常用于小儿手术麻醉[3]。丙泊酚是一种新型短效、速效的静脉麻醉药物,能显著减少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也常用于小儿手术麻醉[4]。研究显示,一些常用麻醉药物均能改变大鼠肝组织或海马组织的miRNA水平。miRNA-146参与机体的多种生物学过程,可降低促炎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减轻炎症反应[5-6]。本研究主要探讨七氟烷与丙泊酚对小儿斜视的麻醉效果以及血浆miRNA-146的水平波动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并与患儿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选取我院2019年8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60例进行斜视手术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4~13岁,平均年龄(7.6±1.3)岁;其中单眼患儿20例,双眼患儿10例。对照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5~12岁,平均年龄(7.2±1.1)岁,其中单眼患儿19例,双眼患儿11例。纳入标准为患儿对此次研究所用的麻醉药物无过敏。排除标准为合并心、肝、肾等原发性疾病患儿。

1.2 方法

1.2.1 分组情况:2组患儿均在术前30 min给予阿托品0.02 mg/kg肌肉注射,进入手术室准备就绪后,对患儿入室后监测生命体征(平均动脉压、舒张压、心率)变化。

1.2.1.1 观察组:麻醉诱导依次静脉注射芬太尼3 μg/kg、苯磺顺阿曲库铵0.1 mg/kg,同时给予七氟烷吸入麻醉维持(浓度2%~5%)。

1.2.1.2 对照组:麻醉诱导依次静脉注射芬太尼3 μg/kg、丙泊酚3 mg/kg、苯磺顺阿曲库铵0.1 mg/kg,同时微量泵维持静脉输注丙泊酚2.5~8.0 mg/(kg·h)维持麻醉。2组患儿均根据手术进展情况适当调整给药速度。

1.2.2 血浆miRNA-146检测方法:2组患儿取麻醉前以及手术后外周静脉抗凝血3 mL,以3 000 r/min离心10 min后取分离的血浆,采用美国Qiagen公司提供的miRNeasy RNA isolation试剂盒,提取总miRNA。利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miRNA-146相对表达水平。

1.3 观察指标: ①生命体征 (SBP、MAP、HR)变化于麻醉前(T0)、诱导后(T1)、手术10 min(T2)、手术后(T3)进行记录;②麻醉情况(麻醉时间、术后的清醒时间);③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恶心呕吐、躁动不安、唤醒时疼痛);④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血浆中miRNA-146水平。

2 结果

2.1 2组患儿SBP、MAP、HR的比较:对照组SBP在T1、T2时上升,T3时下降,有明显波动;观察组T1、T2、T3呈下降趋势,2组SB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MAP在T2时稍微上升,T3时下降;观察组MAP呈下降趋势,2组MAP在T2和T3时均有下降趋势。2组HR均降低,但观察组HR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至表3。

表1 2组患儿SBP的比较

表2 2组患儿MAP的比较

表3 2组患儿HR的比较(次

2.2 2组患儿麻醉情况比较:观察组麻醉时间和术后清醒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患儿麻醉情况比较

2.3 2组患儿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恶心呕吐、噪动不安、唤醒时疼痛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2,P<0.05),见表5。

表5 2组术后发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n(%)]

2.4 2组患儿血浆中miRNA-146水平的比较:观察组血浆中miRNA-146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2组患儿血浆中miRNA-146水平的比较

3 讨论

小儿斜视是常见的眼科疾病,对患儿视力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小儿斜视矫正手术操作较为精细且手术时间短,要求手术结束后患儿能尽快苏醒,术中要求患儿无躁动。小儿因为年龄较小,自主控制能力差,一般配合较差,因此常采取全身麻醉。小儿因自身生理结构特点和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尚未成熟等因素,在手术进行中有较大风险。因此,从患儿安全角度出发,选择效果和安全性良好的麻醉药物对小儿麻醉十分重要。

七氟烷是一种新型麻醉剂,具有对肝肾功能影响小、稳定的血流动力学、易掌控麻醉的深度等优点,是小儿全麻诱导和维持的常用麻醉药[7-8]。丙泊酚是一种短效、速效静脉全麻药,对脑保护有良好作用,可减少对脑组织的损伤,因此也常用于小儿手术麻醉[9]。麻醉药物对miRNA影响涉及机体生命活动的各方面,miRNA参与机体的炎症反应、免疫调节、肿瘤的发生发展等[10]。miRNA与麻醉药物之间的关系值得深入研究。研究显示,一些麻醉常用药物均能改变大鼠肝组织或海马组织的miRNA水平。也有研究发现,丙泊酚可借助miRNA的负性调节对缺氧后再给氧的细胞进行保护[11-12]。近年来对miRNA-146研究较多,研究发现miRNA-146广泛参与炎症等多项生命活动,miRNA-146作为一种炎症保护性因子可以在多个水平上发挥作用[13]。

本研究对比七氟烷和丙泊酚应用于小儿斜视矫正手术中的麻醉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七氟烷麻醉患儿较对照组丙泊酚麻醉患儿的平均动脉压无明显波动,舒张压和心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七氟烷麻醉患儿麻醉时间和术后清醒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恶心呕吐、躁动不安、唤醒时疼痛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浆中miR-146水平高于照组(P<0.05),提示七氟烷麻醉较丙泊酚麻醉效果良好,具有一定安全性,血浆中miRNA-146可能与其发挥麻醉效果相关。

综上所述,七氟烷用于小儿斜视矫正手术麻醉效果显著,生命体征稳定,麻醉时间短,苏醒时间短,且不良反应少,临床应用可靠。

猜你喜欢

斜视氟烷丙泊酚
七氟烷抑制宣威肺癌XWLC-05细胞生物学行为
地氟烷与七氟烷用于儿科麻醉的术后恢复效果分析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异氟烷和七氟烷麻醉对犬血气指标的影响
白内障术中局部注射麻醉导致的术后斜视及治疗
地佐辛联合丙泊酚应用于无痛人流的临床探讨
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联合应用对兔小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
下斜肌切断术与下斜肌转位术治疗V征斜视的效果比较
丙泊酚联合异氟烷与丙泊酚联合芬太尼在小儿外科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