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工匠精神的专业文化探析

2023-01-27顾玉萍

中国集体经济 2023年4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

顾玉萍

摘要: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国家和地区生产力和国民经济的基础,是高技术产业化的载体和基石,也是立国之本。中国智能制造2035的战略目标和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对职业院校的专业文化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文章从专业文化的含义、功能、决定因素入手,借鉴工匠精神的内涵,提炼出智能医疗装备技术的专业文化内涵,并在新时代背景下进行升华,并落脚于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中,探讨专业文化的建设路径。

关键词:专业文化;工匠精神;智能医疗装备技术

职业教育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由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派生出来的,必须服务于经济基础。所以职业院校专业文化的最大依据是国家和地方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需要,与产业、行业、企业有着更紧密的联系,甚至很多专业直接是以企业的需求为导向。苏州作为全国名列前茅的工业城市,正处于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在十几年前就布局了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纳米科技等等产业,非常具有前瞻性。而今成果丰硕,吸引了大量的优秀人才,促成了产业链、创业链、人才链、资金链、服务链的综合配套和融合发展。2021年上半年的工业产值达到了1.97万亿,增长26.5%。之所以有这么高的增速,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新兴产业和先导产业的加速增长,医药制造行业产值同比增长44.1%,生物药品制造上半年增长了600%。

以上的成绩体现了苏州生物医药行业的蓬勃发展。苏州目前已经聚集超过三千家生物医药公司,在《2020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竞争力评价及分析报告中》显示,苏州工业园区医药行业的产业、环境、技术、人才和龙头竞争等五个主要指标名列前茅。产业和人才竞争力排名在全国生物医药园区名列第一。生物医药现在是苏州的一号产业,正在举全市之力打造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地标。医药板块的上市企业仅2021年上半年新增了8家,如江苏浩欧博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康众数字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苏州贝康医疗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康奈德生物医药有限公司、苏州艾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分别在纳斯达克、上交所科创板、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在新兴产业和高精技术的影响下,作为服务地方经济主力军的职业院校必须具有敏锐的转型意识,对自身的办学思路、专业文化建设提出新要求,发扬新精神,落实新举措。

一、专业文化的含义、功能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王波老师专门在其《高职院校专业文化研究国内期刊文献综述》中,对专业文化的含义、发展、建设现状等进行了探讨。受其启发,我对林润慧等老师提出的概念(以专业或者行业为主线,为实现特定的教育目标,发展出来的物质和精神成果,成为相对独立的、有影响的专业物态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与心态文化的总和) 非常认同。由于多年的马克思主义教学烙印,我把作者的“多种生产和运用”稍加改动,变成了物质和精神成果,包括的范围更广。林老师还提出“以专业为载体的核心精神与价值,是学校专业文化建设的最主要组成。”“以专业或者行业为主线”这一概括非常精准,是专业文化的基石。作者首次提出了心态文化的表述,笔者认为含有深意。之前的很多概念中一般是用精神文化来表述的,精神指的是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表达的含义比较宽泛,这里的心态指的是性格和态度的统一,更能体现专业文化中人的因素,积极主动的态度,可以包括专业精神、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以专业为载体的核心精神和价值。

作者在阐述专业文化的层次时,把心态文化作为专业文化的芯,包括专业精神层面、价值与观念、思维的方式。据此本文以下对专业文化的论述,也特指心态文化。专业文化在职业类学校具有更突出的特点和意义,所以我们在此讨论专业文化适用的对象也是职业院校。

从文化的功能上讲“文化的本质是观念形态,属于精神领域,文化的特殊作用和独特功能就是对个人和社会的‘教化’,从而塑造个人,引导社会。” 作为社会的观念形态,文化全面渗透在经济、政治、社会的过程中,“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因而能够凝聚国家的共同利益和人民的理想追求,能够形成强烈的感召力和向心力,从而使整个社会凝聚起来。” 在具体的环境中,文化形成独特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来引导和约束本环境行为。文化也影响着每个人的交际方式,影响人们在实践活动、认知活动方面的思维;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修养,促进全面发展。先进健康的文化促使人成长;再从大的方面讲,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对政治、经济也会产生影响,从而促进社会的进步。

所以作为文化的一个类别,从本质上来说职业院校的专业文化同样是具有传递专业精神、凝聚人心,塑造专业形象的作用。是本专业领导者价值、心态、理念的体现,是看不见的手,决定专业发展方向和灵魂,是影响学校健全发展,教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专业建设的灵魂,是职业类学校系部文化影响力和全面竞争力的集中表现。对于学生来说,在凝聚专业文化的专业课程影响下学习领会专业精神、专业内涵,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拓展专业素质,加强职业道德培养,从而融汇养成职业精神。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激发学生的责任、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引导学生合理规划职业生涯,提升职业素养。再扩展出去的话,可以促进职业学校的发展,进而提升地方职业教育的水平。

二、专业文化的决定因素

专业文化的内涵和要求是由多重因素决定的。职业院校的专业文化不是中小学的校园文化,不具备普适性。每个专业都有自身的獨立要求,专业文化最大的依据和来源就是本专业的专业要求和特点。与产业、行业、企业有着更紧密的联系,甚至更多专业、班级是以企业的需求为导向的。还必须要适应和配合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苏州在十几年前布局医药生物产业,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在2013年开设了五年制大专医疗应用专业。但我们学校学生所对应的岗位更多的是实际操作层面。所以本专业侧重点偏向医疗器械。随着医药产业进一步向智能化发展,本系将原来专业调整为智能医疗装备技术专业(代码:490210)。经过多年努力本专业已经成为苏州市品牌专业,走出了以企业需求为动力,走产学研一体化道路。并以开放的模式办学,与知名企业合作中实现优势互补,获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可。下面将依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企业招聘要求、2035制造要求等因素来提炼本系智能医疗装备技术专业的专业文化。

(一)智能医疗装备技术专业培养目标

每个专业既有职业通用素养要求,又有自己独特的要求,体现在课程设置、岗位能力要求上。以下内容源自本系智能医疗装备技术专业所制定的最新版的人才培养方案。

1. 课程设置。本专业不仅设置了大量的专业理论课程,模拟电子技术应用、数字电子技术运用、人体生理学、医用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医用仪器分析与维护、数字化医疗仪器等。还有大量的实训课程,比如医电产品的组装与调试实训、模拟电子技术应用实训、数字化医疗仪器开发实训、数字智能医疗器械开发、维护、医电产品分析与制作等实训课程,这些课程都需要注重工艺性、设计性以及实训本身的系统性,都需要学习者倾注大量的时间,长久坚持努力才能完成实践任务。智能医疗专业对于精细度的要求非常高,学习者必须具有耐心细致、沉静踏实的态度。另外还开设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专题教育。

2. 岗位能力要求。本专业以医疗器械的操作与使用能力;典型医疗器械的性能检测与整机调试、故障分析与排除能力为核心能力,并要求跟踪医疗器械的前沿和发展,了解应用前景、发展动态和行业需求,具有微机控制在医疗器械中的应用能力;具有小型医疗器械的开发、局部设计与制作能力;具有一定的信息加工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利用计算机软件制图的能力。还需要学习者具有一定的电子、计算机等英文资料的阅读、收集、整理的能力,这些也需要精细、细致的能力。

3. 岗位素质要求。在培养方案中明确提出具备从事医疗器械装调配工作所需要的独立思考、实践的独立意识,准确分析判断的能力以及严格按规则和规范操作的严谨工作作风;要具备质量、安全意识,创新思维,有信息素养和工匠精神;具有高度的职业责任心,认真敬业的工作态度;刻苦钻研的业务素质;在精神和素养方面要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崇德向善、热爱劳动、履行道德准则,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主动参与意识,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高贵品质和素养。

综上本专业所要培养的学生要成为:具有高度的职业责任心,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态度,刻苦钻研业务的素质;尊重、敬畏生命,严格履行职业准则以及行为规范;能够从事医疗器械检测维护、组装调试等岗位的优良品质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二)本行业企业招聘要求、行业精神

本校与江苏省医疗器械产业园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该产业园是国家级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园。园内集合了国内外医疗器械创新型龙头企业,迄今已有上市公司鱼跃医疗苏州公司、中生北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美康生物、乐普医疗器械公司、恒瑞医疗、心擎医疗、诺一迈尔等300多家企业。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与鱼跃医疗、万东百胜、法兰克曼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等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在长期交流学习中,以上企业强调了医疗器械自身具有的精细昂贵复杂的特点,员工要具备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极强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熟悉精益生产,并具有专业实践经验;有安全规范意识。笔者查找了大量鱼跃医疗的質量、技术岗位的招聘也有类似的要求。另外医疗器械行业要有特别的安全意识,生命意识,不仅要遵守安全规则,尊重生命,更要从内心深处有对安全、生命的敬畏。敬畏心对人的言行举止有规范和约束的作用,个体对可能导致失德的言行非常羞愧,显现出自尊自重。有信仰的人,有敬畏之心,才会用虔诚、踏实的态度,认真工作。

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与以上企业保持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还有相应的企业学院。不仅校内专业教师是双师型,而且双方互派教师,互相学习,学生深入企业实训、实习。在向行业优秀工程师学习过程中,感悟到了他们的精神:第一,以较强的自学能力,跟踪医疗器械的前沿和发展,具有对本行业新技术、新工艺、行业趋势的敏感度,能够保持一种不断求新的精神状态。第二,不因自己的成功而满足,注重细节,精益求精,勇攀高峰。第三,在质量把控和检测岗位面对无数次的重复工作,认真对待日复一日的工作。

(三)2035制造的要求

在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阶段,制造业必须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战略机遇,以实现制造业强国的目标。在此背景下2035中国智能制造应运而生。2035中国智能制造规划中要求中国智能制造水平和技术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建成制造强国奠定基础。“制造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关键时期。我们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实现制造业的智能升级。”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国家近年来的根本性策略,习近平总书记给出了“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的定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的是从需求端入手,调整需求结构,供应高端产品,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在此目标下,对制造业的质量要求很高。要达到产品的高质量,除了仪器机器的精密,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精细型、卓越型的思维。装配产品质量与工人素养、水平息息相关。

在智能制造大背景下,苏州也在产业转型升级及全面技术结构和行业结构中,推动经济发展由粗放到集约、由数量到质量的转变,促进工业结构整体优化和提升。在本专业对应的医疗器械行业,江苏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园是江苏省唯一重点支持发展医疗器械产业的国家级高新园区,培育出一批国内领先的深耕苏州的自主创新型医疗器械企业,重点发展影像设备、植介入器械、医疗机器人、体外诊断设备和配套试剂、高值耗材、生物医用材料、高端康复器材、放疗设备、微纳医疗器械、分子诊断设备等领域。所以在国家和地方双重背景下,对精细型、卓越型、复合型的人才需求极大,更需要认真细致、精细踏实的职业素养。

综合以上三方面的要求,作为智能医疗设备专业的文化必须具备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态度,虔诚、踏实的态度和职业素养;必须具备精细型、卓越型的思维,尊重、敬畏生命等等特质。如果要成为一个专业的专业文化必须要简洁凝练,可以作为标语的形式出现,所以进一步可以概括为-严谨细致、精细卓越、思维敏锐,敬畏生命。

三、与工匠精神的契合

通过以上分析,本专业的文化内涵完全契合了工匠精神的要求和内涵。2016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被媒体赋予了细致专注创新和执着成为公众的职业精神追求,带领中国从制造业大国走向强国的使命。有人定义工匠精神的含义,是指对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对品质追求完美、极致的敬业精神。要让精益求精成为各环节人员的工作状态、职业态度、道德、服务观念,把违反这一精神的行为模式看作工作上的警戒线和底线。各行业只要运用现代科技实现精准运动,都属于“工匠精神”。其实“工匠精神”还可以用于教育、管理、统筹之类的软科学的领域。精细化的软科学管理也能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对软科学的精致精益求精的追求,也是对“工匠精神”的诠释。

综上所述,工匠精神的当代意义可以作为普世的行为追求。不以世俗为累,甘于平凡,秉持“将平凡做到极致就是非凡”的信念,并付诸实践。据此臧志军认定“工匠精神是一种努力去发现问题并且通过亲身实践来解决问题的文化。” 这和仅把工作看作谋生条件有巨大价值差异,是一种不达极致不罢休的信念。

工匠精神也是一种情怀,是职业人处事,面对世界、面对职业的一种自信,是傲立于世间的一种人性情怀。以人性之心面对自然,面对工作。有这样的情怀,我们的世界,才成为一个温情的世界。这种感知感悟的主体情怀,于今非常重要。

不仅是谋生手段,也是事业追求和生命守望,不仅能为社会提供更精细的工业产品和生活服务,也使职业人获得自身的职业情感的满足,实现社会和个人的价值。如果所有职业人员都能够做到精益求精的话,国家会更加富强,我们的幸福指数将会大大提高。

四、专业文化的建设路径

基于纸面的论述,墙面的宣传,课堂的融汇,能够使本专业的专业文化得到归纳整理,宣传扩大影响。这是所有工作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真正能够让专业文化起到前面所论述的作用,必须使之落在实处,可以通过社团融合苏州的历史资源,学习苏作精神,建好班级文化和实验实训室文化,建立与协会的定期联系,建立企业学院等方式。

第一,通过社团活动培养专业文化。学生社团具有自立自主性,是学生自愿组织的,和同伴在一起学习合作的团体,以学生共同的興趣、志向为前提。是培养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发展的平台,是学生课堂的有益补充。是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发展,促进校园文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可以通过有效引导,成立相关的社团。比如苏州是一个工艺名城。种类繁多,历史悠久,技艺精湛、成绩卓越。比如玉器、刺绣、核雕、木雕、民族乐器、缂丝、制扇、家具制作、美食糕点、漆器、泥塑、宋锦,数不胜数。这些在明清时期达到了顶峰。在苏州各个地方具有专门的产业链,有相当多的从业人员,很多学生的家庭成员都参与其中。这些技艺共同的特点就是精细、雅洁、秀气,从业者的职业素质也必须具有细致、精益求精的特质。所以如果能成立相关的社团,聘请专业人员或者学生的家庭成员作为社团辅导员,开展活动,进行训练,使专业文化在活动中得以培养。

第二,结合地方特色,编制相应的教材。如上所述,发扬苏州的传统地方特色还需要有指导性的理论总结归纳。除了社团,还需要编写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校本读本。除了对苏州手工艺的种类、历史的介绍,要突出手工艺的制作程序之复杂,制作过程之艰辛。比如核雕要经过选料、设计、定形、制作、打磨等好几道工序,民族乐器每道工序都精良周到,无懈可击。突出苏州传统艺人对自己的近乎苛刻的严格要求,力求作品的完美。介绍工艺大师的成长历程、职业精神,概括归纳出苏州的工艺精神。笔者在《论职业学校系部文化建设——兼具行业特点和历史文化底蕴》一文中做过详细解读,苏州工艺精神包括“对自己的技艺追求极为执着、展现出恭敬诚恳的职业心态。”在读本中通过案例、活动,以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方式将苏州工艺精神展现出来,展现大师们在面对逆境的不屈不挠,对工艺精神的坚守。

第三,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是学生在校时间最长的场所,获得学习最多的地方。班级的成绩,班级的风气取决于班级的文化是正面还是负面。当一个班集体中都是积极向上的,都是鼓励担当,培养自信的,班级学生的精神风貌就会积极向上。专业文化中严谨的工作态度,踏实的职业素养,勇于担当的责任感,这些综合素养需要在班级活动中日积月累,收获成功。

第四,实验实训室的文化建设。职业学校的学生相比于基础教育的一大特点就是有大量的实验实训机会,学习、操作、考工,是学生最后专业能力、素质获得的重要场所。我们学校建立了智能医疗装备技术检测、维修实训室,按照企业的真实工作环境标准进行操作管理。学生的着装上有统一的工作服,进入实训室必须穿鞋套,实训室的管理执行6S标准。规章制度和纪律要求和在企业车间一样。学生在实训室里感受企业的文化,遵从企业的操作要求,树立良好的劳动观念和组织纪律。由于仪器的精贵细致,使学生养成了细致、敬畏的习惯。

第五,以产教融合为契机,拓展专业文化的范围。职业教育的最大特征是学生和产业之间沟通的桥廊,要想取得好的职业教育成果,产教融合是其中应有之义。那么在遍地开花的模式化的产教融合中如何挖掘深度,拓展维度是关键。本校的产教融合在打造人才培养基地、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上取得了很大成绩。我们学校长期和相关的企业保持联系,例如鱼跃医疗、万东百胜、法兰克曼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等。这些企业都是行业内有重大影响的企业,自身获得了巨大进步,技术设备都是非常先进的,管理理念也独树一帜。学校与企业的长期良好合作,培养了我们学生的良好职业素养。学生入学第一学期会进行专业认知,到相关的企业参观学习。之后不仅有在校教师的教学,企业工程师也会长期在校授课。中间会穿插短期实训,最后在毕业前夕学生除了考工,还必须到相应的企业完成半年的实习。这样与企业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磨合训练,所以还会培养处于器物之内的隐形层面,就是企业文化的熏陶。不仅是技能水平的提高,还是专业文化的具体运用,升华。企业文化、行业的文化渗透到专业文化中,丰富其内涵,充实其精神。

五、结语

综上所述,本系的专业文化的建设任重而道远,专业文化建设还要紧扣工匠精神的时代意义,真正使之成为情怀,信仰,对自己事业的追求和生命的守望,真正上升到了文化的高度。

参考文献:

[1]林润惠,周红莉,谭辉平,朱雪梅.高职院校专业文化建设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33(10):86-89+139.

[2]杨耕.文化的作用是什么[N].光明日报,2015-10-14(13).

[3]刘世锦.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J].中国发展观察,2017(21):5-6+9.

[4]习近平治国理政“100句话”之: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EB/OL].[2016-01-14].http://news.cnr.cn/dj/20160114/ t20160114_521139969.shtml.

[5]马春梅.弘扬工匠精神的时代价值[EB/OL].[2016-06-08].http://theory.hebnews.cn/2016-06/08/content_5557640.htm.

[6]臧志军.两种“工匠精神”[J].职教通讯,2015(28):3.

*基金项目:2018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社团文化视角下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实践研究”(2018SJSZ796)。

【作者单位: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分院)】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
用“工匠精神”打磨中国品牌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