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压之“争”

2023-01-27

家庭科学·新健康 2023年1期
关键词:孙宏涛血压高降压药

策划/本刊编辑部

执行/ 本刊记者 于荷

专家支持/白抚生 孙宏涛

我国高血压患者人数已达2.7 亿,成人高血压患病率高达 25.2%,高血压的“预备军”人数也达到4.35亿。更可怕的是很多成人血压高并不自知。其实,如果能好好吃药,再加上好的自我健康管理,血压会控制得很好,也不会诱发其他疾病。那么,如何好好吃药?怎样做才是良好的自我健康管理?又如何避免从高血压的“预备军”转正呢?

专家简介

白抚生,主任医师,医学博士。辽宁省金秋医院神经内三科主任。第二届辽宁青年名医。辽宁省卒中学会常务委员。

孙宏涛,医学博士,留德博士后,国家心脏病中心、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脏外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不用去纠结诊断标准

高血压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为主要特征( 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 ),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一般来说,在未用抗高血压药情况下,休息状态下,在不同天内测量的三次血压值都达以上标准,则诊断为高血压。

去年11月13日,《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推荐将我国成人高血压诊断界值下调为130/80mmHg,引发民众热议,因为以新标准估算,中国高血压患者数很可能增加两亿多,接近1/3国人都将成为高血压病患者。而就在11月15日,国家卫健委发布消息称,目前国家未对成人高血压诊断标准进行调整。辽宁省金秋医院神经内三科主任、辽宁青年名医白抚生说:目前高血压诊断标准没有变,实际上一年多以前,欧美就提到要改变标准,但这么做目前在中国不太适合。其实,作为普通人群,不用纠结这个数值,即使是130/80mmHg也是应该开始注意的,不要等到超过140/90毫米汞柱才干预。我们应该做的是如何不成为“后备军”。而已经加入高血压“大军”的,应该知道如何去干预,才能让自己的血压平稳,不因为血压高而对身体产生不好的影响。

脉压差过大过小都不正常

很多人发现自己收缩压和舒张压只有一个值超过标准,那么,这样算不算血压高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医师孙宏涛说:在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中,无论是收缩压还是舒张压,只要其中之一高于正常标准即可诊断为高血压。如果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单列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如果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单列为单纯性舒张期高血压。

此外,有些高血压患者发现自己压差很小,对此,白抚生说:正常情况下,人体的血压脉压差一般为30~50mmHg,脉压差过大或过小都是不正常的。脉压差小于30mmHg多见于外周阻力升高、小动脉痉挛等情况下;脉压差过大则主要见于动脉硬化的老年人,他们往往会表现为单纯的收缩期高血压。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年龄的增大,收缩压会越来越高,而舒张压会随着血管的硬化逐渐降低,形成舒张压不超过90mmHg的高血压。换句话说,压差增大同时也是动脉硬化的标志。

高血压如何早发现

很多人是在体检中才发现自己血压高,尤其是中青年人。数据显示,我国35岁至49岁中青年人中,每4人就有1人患高血压,但很多人由于症状不明显并不知情。那么,血压高可能会有哪些异常的感觉?

孙宏涛说:大多数有症状的高血压患者会出现头晕、头疼,头部紧箍感,有时候会伴随眼睛酸胀等感觉,这是因为长期血压升高导致血管弹性变差,管壁变硬,加之动脉粥样硬化,若合并高脂血症,血黏度增高,更会影响血流通畅。有些高血压患者会出现流鼻血、眼球结膜出血或者拔牙后流血不止现象,这是由于小动脉压力过大导致血管破裂造成。严重者可发生主动脉夹层破裂和脑出血。有些患者还会出现视物模糊的情况,这是患者视盘水肿造成,出现这种情况需立即就医。还有些高血压患者会有后颈僵硬感,有时会误认为颈椎病。此外,遇事敏感、容易激动,经常心悸、失眠、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也应考虑血压升高的可能。但是,很多高血压患者可能无任何症状,这种情况被称为无症状高血压。这种高血压比有症状的高血压具有更大的潜在危险性。

白抚生主任提醒说,有时候有一些症状自己想量量血压,但其实血压的峰值分不同的类型,有人可能是清晨型的,有人可能是午后型或是傍晚型的,他如果是午后型的话,他清晨量,血压就很正常,以为自己不是高血压。这就是一个隐匿性高血压,然后不注意,可能就要出问题。

不同年龄段治疗标准不同

即使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很多人却担心长期吃降压药会伤肾,加上自己又没有任何症状,于是选择不管不问。白抚生说:高血压是终身性疾病,形成是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且是不可逆的。高血压本身对肾脏的损害要比降压药更为严重。通常情况下,在高血压持续10-15 年后会出现肾损害、肾功能减退,其中一部分患者则可发生肾功能衰竭,从而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另外,高血压也是导致心梗、脑梗、肾衰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那么,什么情况下,应该开始吃药呢?白主任说:≥60 岁的高血压患者,收缩压 ≥150 mmHg 和/或舒张压≥90 mmHg 即可启动药物降压治疗;< 60 岁的高血压患者,只要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即可启动药物降压治疗。高血压起始用药包括ACEI类(普利类)药物、ARB类(沙坦类)药物、CCB类(地平类)、噻嗪类利尿剂、β受体阻断剂等。具体选择哪类降压药适合自己,还需要专科医生的指导。

白撫生继续说:吃药后降压的目标也是不一样,≥60岁的高血压患者,降压靶目标值是收缩压<150mmHg和舒张压<90mmHg;< 60岁的高血压患者,降压靶目标值是收缩压<140mmHg 和舒张压<90mmHg。当然,对糖尿病和肾病患者降压的目标值目前还有不同的意见,总的趋势是,这两类患者的降压目标值应该更严格一些。当然,通过减盐、限酒、减肥、运动等非药物措施,血压可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下降幅度很少超过20mmHg,真正的降压治疗还得依靠药物,而且降压药要终身使用。

孙宏涛说:除了高血压急症外,降压治疗应缓慢进行,不能求之过急,持续、平稳降压才是正确的降压原则,同时,血压也并非降得越低越好,因为血压过低会导致脑血流灌注不足,增加脑缺血的风险,降到130/80mmHg左右比较合适。高血压患者舒张压降到60~70mmHg,也存在一定风险。

降压不达标提倡联合用药

有高血压患者发现,当服药效果不好的时候,医生在给自己调整药物时是增加药物种类,而不是单纯增加某一种药物的剂量。白主任说:单药治疗达不到降压目标,一味地将单药增大剂量易出现不良反应。采用两种或多种降压药物联合治疗,目的是药物治疗作用相加,其不良反应可以相互抵消或者至少不增加不良反应。每次吃多种降压药即联合应用降压药物,已成为降压治疗的基本方法。2级高血压以及伴有多种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或临床疾患的高危人群,往往初始治疗即需要应用两种小剂量降压药物,如仍不能达到目标水平,可在原药基础上加量或可能需要3种,甚至4种以上降压药物。

对于用药时间,白主任说:慢性高血压病患者一天24小时的血压水平是不恒定的,有两个高峰和两个低谷:早晨9-11时及下午4-6时为全天最高血压;中午12时-下午2时为第一个低谷,晚上8时后血压呈缓慢下降趋势,凌晨2-3时为最低。所以要选择用药时间,一般第一次用药在早晨6-7时,第二次用药在下午3-4时。药效持续24小时的降压药,一般每天早晨服一次即可。

提示:

高血压用药误区

误区一:没有感觉,就没有问题

没有感觉不等于没有危害,等发生了心梗、脑梗、脑出血感觉到的时候,已经晚了。

误区二:降压药不能随便吃,一旦吃了就断不了

高血压是个终身性疾病,需要终身用药控制。不是药有依赖性,而是高血压有“依赖性”。

误区三:血压高吃药,血压正常就停药

这种按需用药的模式是非常错误的,会导致血压总是处于波动之中,而心梗、脑梗等并发症都是在血压波动时发生的。

误区四:血压降得越快越好

一般来讲,降压治疗时必须要掌握缓慢、平稳的原则,用药后4~12周达到目标值。血压下降过快,易发生脑中风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

误区五:降压药有副作用

不可否认,任何药都有副作用,包括降压药。不过,最新指南推荐的一线降压药已将副作用控制得很小。

误区六:保健品也能降血压

近些年降压保健品越来越多,比如降压枕。保健品的降压功效根本就没有经过科学的临床认证,使用这类保健品降压,即使保健品没有危害,也会延误高血压的治疗。

良好的健康管理同样重要

除了药物控制,还有一些非药物的治疗也是同样重要。白抚生说:其实,像中青年人群或低危人群血压不是非常高的情况下,没有任何危险因素,且没有心、脑、肾、眼等靶器官的损害及其他并发症,可以先不用吃降压药,先进行3到6个月生活方式干预,看血压是否能降到正常范围。

孙宏涛说:高血压治疗中,最重要的是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高血压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涉及人体多器官、多系统循序渐进的病理生理变化。一般说来,患上高血压与生活节奏加快、营养过剩、运动量太少有关,得了高血压首先要去除所有可以引起血压升高的因素,积极寻找高血压的病因或诱因,如有明确的肾脏、肾上腺疾病,需积极手术等去除病因,并且积极控制诱因: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低盐、低脂、低热量饮食,适当进食含胡萝卜素高、钙高的食物;适当运动;降低体重;保持心情舒畅等。在采取了生活干预措施之后,如果血压仍然高于140/90mmHg,并且出现了心脏、肾脏、大脑等器官受损的情况,就意味着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风险增大,为了降低风险,必须用药积极控制血压。对高血压患者应该以控制血压为前提,长期规范用药,同时监测血压,定期门诊复诊。

做这些退出“预备军”

想脱离“预备军”,生活方式的改变不可少。孙宏涛说:高血压与饮食的关系比较密切,在日常生活中,健康的饮食习惯如下:

1.避免摄入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富含饱和脂肪的食品有鸡皮、全脂奶制品、红肉和黄油等。反式脂肪主要存在于深加工的包装食品中,也要尽可能避免。

2.不要喝含咖啡因的饮料。对于高血压和前期高血压患者,如果一大早喝咖啡可能会引起血压的暂时升高,任何含咖啡因饮料都会导致血压上升。

3.少吃甜食。摄入过多甜食会增加体重,导致肥胖,也容易引起血压升高。

4.少吃钠盐。钠离子进入人体后会使血管容量增加,血管平滑肌的钠水含量增加使血管阻力增加而使血压升高。每人每餐放盐不超过2g;每人每天摄入盐不超过6g( 普通啤酒瓶盖取胶垫后一瓶盖相当于6g )。尽量避免或少食含高钠盐的咸菜、腌菜、腌肉、咸鱼等腌制品以及调味品如黄酱、辣酱等。

5.多吃含钾的食物。钾可以对抗钠所引起的升压和血管损伤作用,富含钾的食物包括豆類、冬菇、杏仁、核桃、花生、土豆、竹笋、瘦肉、鱼、禽肉类,苋菜、油菜、香蕉、枣、桃、橘子等。

除了注意饮食外,还要会运动。可选择有氧运动,如健步走,也可选择慢跑、游泳、骑自行车、健身舞、跳绳、爬山等。轻中度的有氧运动不但不会升高血压,反而有利于降压。每周锻炼至少1次,每次30分钟左右,以身体微发汗为宜,运动时心率不要超过(170-年龄)次/分。比如,如果您的年龄是60岁,那么运动后的心率以不超过110次/分为好。

猜你喜欢

孙宏涛血压高降压药
降压药漏服了,怎么办?
降压药您吃对了吗
茶可用来开发降压药
心脏手术后要控制喝水量
今天血压高,要不要看急诊?
“再加两片降压药”等十六则
“青春期”也要小心高血压
抑郁使冠心病发病率提高2—3倍
无症状高血压更危险
孙宏涛:期待价值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