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东之韵

2023-01-27时国金

中国铁路文艺 2022年12期
关键词:水东古镇小镇

我一踏上水东老街的胭脂石板,就后悔这么一个近在咫尺的小镇竟到现在才来一访。于是,在这个夏日一连去了两次。

古镇依山傍水,始建于1300年前的隋唐时代,兴于明清,长江支流水阳江由南向北傍镇而过,因镇处江东,故名曰水东,曾作为明清时期重要的水运码头而名震皖南。

古镇的井很有特色,不在街市中心,也不在住户庭院,却是俯首于古镇下方,依镇脚一字排开。井计五道,且为独特的正方形,井水终年不涸,冬天温气蒸腾,夏日凉意袭人。最有名的当然是一道井,又称乾隆御井。相传当年乾隆微服私访,曾在此饮用过这清净甘甜的井水,迄今,这井水依旧汩汩滔滔。到此,我还是忍不住掬一捧而饮,一股甘洌之气直沁心脾,整个人清爽起来,仿佛万千雪花胸间漫舞,内心便有了思接古人,源头活水的澎湃。难怪小镇人如此珍惜,它应是这古镇的生命之源。

与井相连是青石板砌成的渠埠,仍然在使用,小镇居民饮水、淘米、洗菜、槌衣,顺井水自上而下流淌,依次定位,绝无错位。陪我们一道的向导介绍说,这是小镇人共同遵守的规矩,不须监管或司法介入,执行得很到位。记的我的老家每个家族的家谱中也都有这种没有外力干扰,能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规矩。人们对这种规矩的遵守甚至上升到敬畏的程度,且一代一代延续。还记得我小时候,我们村子前的饮水塘是严禁洗涮生活用品的,否则要受到老人们严厉的呵斥(那时已没有族长和祠堂,也不再处罚),朝夕相处的人们在这种敬畏中构建了规矩。从这清冽的井水中我仿佛品味到小镇丰富的人文内涵。

由一道井向上,有十八级台阶,全是青石垒筑而成,古朴苍劲,当地人叫作“十八踏”,走上十八踏穿过一条一米多宽的楼下门廊就是青石板街面了。两排青砖灰瓦、飞檐翘角的徽派建筑延伸出一条狭窄的街巷,微风轻袭,清代诗人马文开低吟之声仿佛从街巷的深处清晰地传来,“水东林霭接长堤,屋宇鳞鳞比户栖。谷口荛儿君斧入,溪头钓子一杆携。千家村户春啼鸟,津里人烟午唱鸡。翘望前途惊突兀,通天献绝与云齐。”

在一个名曰乌龙院的房前,我们拐了进去,穿过高深的幽巷,这个昔日的娱乐之所已呈破败之态。当年,这里一定是金碧辉煌灯红酒绿,也一定发生了许许多多的生动故事。如今,若再不整理修葺,就是这些幸存的残垣破壁,也将和那些曾经的故事一样,在茫茫时空中消散得无影无踪,让人陡生无限感慨。

第二次去水东,我专门带了一个相机,在古朴狭窄的老街拍下了一组照片珍藏于电脑。每一次打开这张照片,总是给我带来无限遐思:在与大夫第相邻的一间老屋,几位年逾花甲的老人,正围坐在一张八仙桌前打麻将,他们是那么聚精会神,以至于老屋在哗啦哗啦的麻将声中倒显出几分宁静,和屋外的炙热形成了鲜明对比。我深受感动,按下了快门,他们发现拍照的我,只对我亲切一笑,依然搓着麻将。就在隔壁,便是古镇资历最老也是最顯赫的建筑——大夫第,相传是明朝万历年间一位吴姓的四品盐道建的宅第,后又卖给宣城望族梅氏家族改建为祠堂。四百多年过去了,昔日的显赫已成烟云逝去,如今梁断墙倾的屋内蛛网交织,人间的悲欢离合就在这蜘蛛静静的忙碌中演绎成风雨沧桑的历史。而老人们却在这炎炎盛夏,于老屋玩着古老的游戏,用生命中的安宁摒除俗世的喧闹,拥有那一份难能可贵的静谧与空灵。

在水东新老街相接的地方有一座三角花园,花园旁就是千百年来名噪江南的宁东寺,相传它建于唐代,鼎盛时期有殿宇九十九间半,佛像三百六十尊。现在它也算皖东南保存最好的古刹之一。此庙最后一次重建是在光绪三十年(1904),当地绅督吴德辉、王立镶、章延献、葛铭选等人,集议捐资,旧址重建,历十载始成。古刹内迄今仍完整地保存着当年所立石碑,字迹清晰可辨,“水东为宣属巨镇,襟山带河……今该绅董等筹巨款,兴大工,历多年,集群力,卒无间言,而规模廓充,庙貌轮焕,从此吹豳饮蜡,灵爽式凭,风雨节而岁丰穰,灾疫除而人寿耇,一方蒙庥,胥于是乎赖,其为人贤不肖何如耶……兹届全功告成,请记于余,因志其颠末,愿阖郡之人是则是效,视民不恌,有厚望焉”。

撰文并书丹的是时任宁国府知府嵩峋,一位从四品官员。这样一位大官,能躬身为一个集镇庙宇的重建劳心费神,是一份情怀,也算一件风雅之事。难怪志书称其工诗文,善书画,风流潇洒,雅韵出尘,清廉有政声。想想也是,一位封建社会的地方主官把什么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呢?当然是教化一方,这是有利于一个地方长治久安的大事。

更难能可贵的是,这块碑竟然和庙宇一道幸运地躲过了历史上的屡次浩劫,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如大雪覆盖大地,仍有一处山脚或河岸裸露于外,坦然面对天地。感动之余,实在值得我们倍加珍惜。

今天,宁东禅寺斑驳的灰砖青瓦依然静静地凝望着近处的闹市,守着那一份时光的宁静,不争、不嚷、不去、不逝。唯有门前矗立的木质旗杆上的一面旗幡在这小镇上空摇曳着春风秋雨,仿佛向这俗世伸出了一只温暖的手。

禅寺面对三角花园的门口悬挂着一副对联——皖南一丛林,宁东千古刹。朱漆牌匾,端庄大气,熠熠生辉,十分耀眼,于闹市中宛如浩然闪出两道佛光,既让人眼前一亮又无违和感。

原来这副对联是南京栖霞寺方丈隆相法师所书,笔法畅达,骨气清健,平和冲淡,以隋唐为宗,有褚遂良雁塔圣教序之风。细品之,其间自有庄严之相,悬挂在这三角花园的闹市旁,赫然为这市井之地增添了一份法相,让这集镇陡然飘逸起一丝佛法之气。

然而就在这香火缭绕晨钟暮鼓的佛教圣地不远处,一位西方的神父置地建起了一座天主教堂,高大雄伟。清同治十年(1871),他从万里之遥的法国直挂云帆横跨大西洋,顺着长江来到这座江南小镇,其间历经了多少万重险阻,经历了多少磨难,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在支撑着他,等等问题我们已很难了解了。但他确实凭着个人的顽强和热情,让一幢哥特式建筑在一片粉墙黛瓦的建筑群中拔地而起,让天主教文化在这片土壤上落地,他就是来自法国的传教士金式玉。后来过了两年,宁国府总本堂设在水东,水东圣母堂遂成为皖南及周边地区的天主教的活动中心。历经一百多年的风雨沧桑,祈祷声和赞美诗的歌声仍然从伟岸的教堂传出,回荡在小镇的上空。

两种宗教文化奇迹地相容在一座小镇,像武山河和朝阳河穿境而过相会于水阳江那样平缓而自然。这不由得让我们惊叹于江南小镇这种深沉厚重、胸襟包容的文化底蕴。

在古老的水东天主教堂,我们还看到了一种爱在这里弥漫。王成芳、谢幼清女士创立了水东母幼之家安老院,把关爱无私地献给了这里的“银发一族”,附近几十位留守老人在此相互关心,相互照料,一起安享晚年。

青山伴绿水,古镇孕大爱。这份博爱之心感染了社会各界人士,他们把同一份爱汇聚到此,隔三岔五捐资捐物,筹划出一场场别出心裁的敬老爱老活动,让每一位不同信仰的老人的脸上都绽放出同样的笑容。

于是,踏进古镇,总会让人觉得这里有一缕甜丝丝的风在蔓延,它是那么洁净、明丽,又是那么深邃、厚实。它是一份情怀,一种人们共同孜孜以求的淳朴和真实。

当然,也不得不敬佩现代水东人的宽广胸怀,他们既发展了新镇,也不忘保护古镇。近年,水东依托古城悠久的历史文化、优美的自然风光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在呵护千年古镇古朴、宁静的同时,着力于生态文明建设,别具匠心地按照“七叶一花、金道银廊”总体空间布局,围绕丰富而有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招商引资,相继建成亲心谷、碧山水库等一些重点特色风景区。并因地制宜推进美丽休闲乡村、龙泉湖等“新画卷”,发展全区域旅游理念,丰富多种特色文旅内涵,厚植文旅优势,是智慧的新水东人的新谋略。“蜜枣节”“樱桃节”“河灯节”等民俗旅游活动也吸引了大众的青睐,“甜蜜小镇枣来水东”已然成为古镇新名片。

漫步古镇,我们一面品尝着水东蜜枣的甜蜜,一面寻觅古人的足迹,以脚步丈量历史的轨迹,刻录时间的真实。走出书斋、走出喧嚣的都市,放弃庸常的忙碌,在新水东明媚的阳光里,尽享满目青翠葱茏,把生命妥帖地融入这一方天地。

水东,你这古韵犹存、新韵迷人的江南小镇,令人魂牵梦萦。

作者简介: 时国金,笔名清琪,现任宣城市宣州区政协主席。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省作家协会会员。2000年始创作圩乡系列散文,发表于《钟山》《清明》《散文百家》《中国铁路文艺》《安徽文学》《青海湖》《青春》《雪莲》《生态文化》《翠苑》《作家天地》《人民日报》等几十家报刊。有作品被《散文海外版》等选刊转载。多篇文章入选《母亲河的回忆》《碧水沃野》等散文选集。

猜你喜欢

水东古镇小镇
瑟河春晚
安安静静小镇
“CK小镇”的美好
熊的小镇
小镇(外一篇)
他为侄子、侄女撑起一片天
王国生
学生画作
古镇之旅
古镇——镇远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