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思考

2023-01-26郝兴霞张东泽陈文婧李志军郝晓鹏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48期
关键词:专业课育人思政

郝兴霞,张东泽,陈文婧,李志军,郝晓鹏

(1.内蒙古医科大学 基础医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110;2.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普通外科医学部,北京 100039;3.解放军医学院 研究生院,北京 100853)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让所有高校、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2]。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第十条培养仁心仁术的医学人才中明确指出,强化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加强医学伦理、科研诚信教育,发挥课程思政作用,着力培养医学生救死扶伤精神[3]。

随着我国医学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为卫生健康事业输送了大批高素质医学人才。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我国医学教育培养的人才奋力抗疫,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面对疫情提出的新挑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新任务、世界医学发展的新要求,对我国医学教育提出了更高、更新的发展要求。本文结合笔者医学从教工作经验,对医学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内涵进行粗浅解析。

一、课程思政的基本内涵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核心内涵都是育人,在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上有共同性,在方向和功能上有一致性,在内容和要求上有契合性。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是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其实质是一种课程观,不是增开一门课,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自然地融入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使思政育人的内容更加丰富和全面。

在教育理念上,思政课程是思想政治理论的课程体系;而课程思政是教学体系,它可以融入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中开展,也可以渗透到各类专题讲座、学术报告及社会实践中进行。课程思政的主要形式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各门课程。内容是泛化的、隐性的;目标是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医学专业的培养大纲中主要体现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公共基础课程的一部分,而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教学、生产实习中都可以融入体现。

二、医学专业开展课程思政的重要性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新媒体、自媒体的快捷传播,多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激烈。面对复杂的意识形态新挑战,对于思想开放且好奇心、求知欲强烈的在校大学生,他们尚处于身心不够成熟的时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容易受到影响[4]。

高校作为育人载体,不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功能,同时承载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重任。要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出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在我校临床医学培养方案中明确提出了思想品德与职业素质培养目标: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了解医疗卫生服务的内涵,养成同理心,可以为患者提供人道主义的医疗服务;树立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重视医疗伦理和与病人及其家属的沟通、交流。

医学具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双重属性,它具有社会性、科学性、实践性和服务性的特点。医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医学院校培养的学生将来的服务对象是人,因而医学是一门“人学”,医学院校培养的学生应实施“全人教育”。医学生的素质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不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学工部教师的任务,更需要融入每学期的课程中,贯穿整个学业教育。

三、医学专业开展课程思政的基本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1]。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队伍是“主力军”、课程建设是“主战场”、课堂教学是“主渠道”,笔者认为,只有做好这三方面,才能使课程思政真正落到实处,真正收到成效,真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重视教师队伍“主力军”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5]。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理论水平是开展思政教学的首要任务,教师是课程思政的主要承担者和组织者,只有教师认清了课程思政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可行性,才能够积极主动释放内在潜力、提升自身思想政治素养、拓展知识、精研教法,最终提高课程思政的教育水平。教师要具备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等基本素养。

课程思政的难点在于教育者先受教育。当前,部分教师存在课程思政意识不强、对课程思政的认识理解不深、课堂教学融合能力不足等问题。只有从加强教育培训、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建立有效评价机制等方面入手,才能够从根本上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取得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效性[6]。

我校党委因势利导,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优势,通过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听专题讲座及举办理论培训班等形式,加强专业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切实提高专业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从而实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专业教学的有机融合。以每月举办的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为契机,深入开展医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培训研讨,加深教师对课程育人标准的理解,明确课程对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人文精神及价值导向的重要作用,使教师认识到在专业课教学中课程思政与知识传授、技能培养的辩证统一关系。

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进行交流互助学习、集体备课活动。在校内形成课程思政建设合力,建立联动育人长效机制;在校外,向全国课程思政取得成果的兄弟院校学习取经,收集经典、优秀的教学案例;加强对各门课程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培训;建立相应的奖励机制,打造一支课程思政优秀团队,建立几门课程思政精品课程,以带动全校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积极性,形成具有医学特色的课程思政教师团队。

(二)加强课程“主战场”的全面建设

课程思政是以育人作为最终目标,其具体的落实不能仅停留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还必须在其他各门课程上同时下功夫,进行全方位育人。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得以开展的重要途径、主要战场,要深入课程之中,挖掘思政元素,寻找二者有机融合的契合点,才能保证课程思政的有效开展及有益成效。

课程的建设离不开相应学科的理论支撑,学科的建设也离不开作为载体的相应课程,两者相互统一[7]。因此,课程思政建设必须要充分地结合学科特点,并以课程本身所具有的优势为依托,将贴切的思政元素融入各个具体学科的课程教学实践。思政元素融入各学科的专业课中进行教学,是一种隐性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形式,要注重循序渐进、润物无声。要系统规划,重视在学科中、课程中、章节中适当适时融入。

新形势下,以“十四五”规划为契机,在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的同时,课程承担部门应积极优化教学内容,合理规划课程进度,以课程建设为基础,不断推进教材体系的建设与应用,建立符合新时代人才培养要求的课程思政。

(三)课堂教学是实现课程思政的“主渠道”

课堂是育人主渠道,课程思政理念要在课堂落地,就必须挖掘课程本身蕴含的思政元素,并有机融入课堂,即课程思政的思政部分要与课程建立巧妙的融合关系。注重自然而然,而非生拉硬拽。忌讳形式主义,注重实效,真正起到在潜移默化中唤醒和点燃学生内在的驱动力。

在教学内容上,结合专业,以理论学习、临床疾病、科学前沿为轴线,持续、牢固地树立健康中国和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意识;结合内容,与宣传党的政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无缝切换、对接,循循善诱地穿插科学家精神、爱国主义情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知识点建立精准的内在联系,通过融合思政、历史、人文、伦理等学科交叉内容,起到相得益彰、相互促进的作用。

在教学方式上,采取多路径、多维度融入。课上课外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在课上,除了与知识点相联系外,亦可在开场、幻灯片的首页和结尾、师生互动讨论等各环节中体现出来。

在教学手段上要与信息时代的发展相适宜,通过运用网络平台、校园文化资源与典型案例进行开展,促进课程思政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地育人[7]。

四、医学专业开展课程思政的成效评价

课程思政的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符合我国现阶段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但其真正落实起来并取得成效是有难度的。因此,除了加强教师队伍培养、完善课程和教材体系建设、挖掘课堂教学内容及形式,还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的评价机制和指标体系,使课程思政真正落到实处,为课程思政高质量发展提供长效动力。

要加强对课程思政开展以来所获成效的质量评估,特别是协同育人成效的评估,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和指标体系,用具体、准确的大数据反映实际效果,不断完善和优化课程思政中“主力军”“主战场”“主渠道”的作用,不断推进育人成果。

要将课程思政建设纳入教师教学考核,在各类专业课教师考核评优中突出课程思政方面的育人业绩,将育人业绩作为各类专业教学评比、评估的一项重要指标,并作为教师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从制度上引导和激励教师积极主动地投入课程思政建设。

建立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授课教师自评、学生学习效果评价、基层党组织及科室领导评分,对课程思政的教师授课目标达成度、学生学习效果完成度、课程思政设计结合度三个维度11个指标进行分值量化,其中教师授课目标达成度分为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3个指标;学生学习效果完成度分为教学知识点、思政内容、价值取向引导3个指标;课程思政设计结合度分为思想引导、思政元素融合、课程资源、教学手段、推广价值5个指标。

医学具有较强的人文性和人道性,医学院校培养的学生未来要面对鲜活的生命,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具有医者仁心的高尚医德。因此,在开展专业课程教育的同时,要不断强化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其高度的责任心、强烈的使命感及对生命的敬畏之情。课程思政强化了课程的教育性,突破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对学科建设的局限,把价值引领贯穿专业课、实践课及其他教育活动,形成了课程教学“大思政”新格局,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开辟了新路径。

猜你喜欢

专业课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
关于大学专业课排座位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