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产化替代环境下的高校计算机教学研究
2023-01-26王海瑞杨宏伟
王海瑞,杨宏伟,吴 蕾
(1.昆明理工大学 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4;2.云南省电化教育馆,云南 昆明 650223)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核心技术的重要性愈发凸显。目前,我国的应用软件、工具软件、电脑终端、安全产品等国产化率较高,而数据库、操作系统、虚拟化软件等系统软件及工业控制产品仍然主要依赖进口。我国的一些关键核心技术仍然受制于人,国产软硬件的兼容性、可替代性、稳定性及系统性仍待提高,国产化替代形势严峻[1]。因此,我们必须摆脱对国外软硬件产品的依赖,推动关键领域自主可控,从而解决国家信息安全领域的核心问题[2]。政府、企业和高校应该共同努力,加强核心技术创新,推进国产化替代进程。
高校承担着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的任务,在国产化替代进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因此,高校应该认识到计算机教学改革的重要性,能够针对现有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国产化替代的需求进行教学改革,为国家培养自主可控人才,加快推进我国的国产化替代进程。
一、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使用已经成为人们必备的技能,计算机教育的重要性也越发凸显[4]。在当今国产化替代背景下,社会对计算机人才专业知识掌握与技能程度的要求更高,而在目前高校计算机教学中,仍存在很多不足待改善,所以对高校计算机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具有重大意义[5]。经过研究和查阅大量相关文献发现,我国高校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国外软硬件的使用仍占较大比重
目前我国高校计算机基本都是使用Intel芯片、Windows操作系统、SQL Sever数据库、Office系统等国外的软硬件产品,这使得教师和学生对这些国外产品比较熟悉,进而产生依赖[6]。由于在教学中缺乏对国产软硬件的教学和使用,学生不熟悉国内产品,更加倾向于使用和购买国外的软硬件产品。
(二)教材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
首先,大多数高校选用的计算机课程教材内容较为陈旧,对于行业最新技术的介绍和知识的更新相对较慢,以及没有根据院校特点针对性选择教材,导致教材适用性不强,理论难以指导实践。其次,大多数高校在计算机教学时,仍以“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为主。由于师生之间缺乏互动,教学方法较为单一,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对知识的理解不深,从而无法提升综合思维能力,无法满足社会需求,更不能满足国产化替代环境下的计算机专业人才要求。
(三)缺乏专业型人才的培养
高校对于不同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案相似,没有针对性。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都与国家的自主可控需求相联系,导致自主可控人才仍然稀缺。课程建设方面,更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缺乏实践[7],如与企业之间的联系较少,导致学生无法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发展空间有限;缺乏针对行业主流技术的课程设计,与计算机产业发展脱节,使得学生的专业技能难以满足社会需求。
(四)缺乏对学生系统能力的培养
首先,在进行计算机教学时,课程体系的设计不够合理,虽然注重了内容的完整性,但忽视了学科之间的联系,使学生不能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其次,教学内容仍以课本知识为主,缺乏最新软硬件技术的讲述,导致培养的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无法满足国产化替代的人才要求。再次,大多数教师对于课程的考核方式以纸质考试与小组合作为主,但小组共同完成项目的考核形式对个人能力的评价缺乏针对性,教师无法判断每个学生的真实能力,导致成绩评定较难。最后,国内很少有高校在计算机理论、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硬件等方面同时具有好的学科优势和较强的研究实力,而且由于缺乏与其他高校及企业之间的合作,使得学生实践效果不佳,导致学生无法满足社会对自主可控人才的要求[8]。
二、国产化替代环境下高校计算机教学的改革措施
(一)在计算机教学中推广国产软硬件
近年来,国产软硬件迅速发展,其功能也逐步趋于完善。但是由于使用习惯和产品兼容问题等原因,国产软硬件的使用率较低,用户反馈也较少,软件升级迭代变得困难。
高校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品德,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不只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任务,而是所有教师的教学任务。因此,高校可以建设国产软硬件相关学习课程,编写国产软硬件的讲解教材,引导学生熟悉使用国产软硬件,了解国产软硬件的优势和不足[9]。
(二)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为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内容,重新调整课程知识体系和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是教学改革的必然。
首先是教材的选择,不仅要帮学生打好专业知识的理论基础,还要紧跟当下主流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高校可以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和国产化替代的人才培养要求,有针对性地选择教材,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此外,高校可以采用纸质教材与数字资源相结合的方式[10],为学生呈现更加丰富的内容,使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学习知识,拓宽其知识面。
其次是教学内容,高校可以引进吸收国内外计算机领域的先进成果,将计算机的主流技术和创新思想引入课堂,不断更新和完善课程教学内容,形成课堂教学与科学研究的良性互动。这样既保证了教学内容的完整性,也缩小了课堂教学与当今主流技术实际发展之间的差距,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计算机知识,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教师可以在帮助学生掌握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延伸,如增加国产化CPU、国产化数据库、国产操作系统等相关方面知识与行业最新技术的教学,为学生收集计算机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充分吸收计算机专业知识,了解国产化替代知识,突破课堂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保证教学的时效性。另外,教学时还要做到软硬件学习兼顾,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最后是教学方法,教师的教学应该从以前的“以教师、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及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增强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教师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法、小组合作法、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讨论交流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及实践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现代化教学工具来完善教学[11],如构建课程学习交流网站,利用其分享课件、优质资源及作业等;也可以通过创建多媒体教室来更好地展示教学内容,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调整课程教学体系
高校应该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以此来合理安排课程,如注意课程的先后顺序和并列顺序,将课程分为基础课程、核心课程、扩展和提升课程等[12],帮助学生分析关联课程的相通点,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融会贯通多学科知识,并综合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计算机专业的实践性较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实践环节,采用理论讲解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在讲解完知识点后,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实践。高校应调整课时安排比例,提高实践课所占比重,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此外,高校还应优化课程考核方式,针对课程特点选择考核方式。针对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可以在纸质考试和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在考核时增加随机问答,对每个学生都进行一定的提问,以此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及小组作业的参与度。
(四)优化人才培养体系
计算机专业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还需要有一定的编程能力、数学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运用创新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8]。因此,高校可以多开展一些科研项目和创新竞赛,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科研实践活动,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综合能力,为我国实现自主可控的目标提供技术型和创新型人才。
校企合作既可以降低企业培养人才的成本,又可以提高高校的实践教学质量[13]。因此,高校应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共同探究国产化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的国产化替代进程输送专业型人才。以计算机专业为例,主要通过专题讲座、课堂教学、假期实践、实践指导教学等形式来进行合作,可以根据培养计划具体安排。大一学习各门基础理论课;大二学习对应的专业课及所选研究方向的内容;大三主要培养实践技能,可通过校内实践和企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大四制定职业规划,为进入企业做准备。高校还可以采用双导师制[13],选择企业专家担任学生的校外导师,校企资源共享,既帮助学校更好地培养国产化替代人才,也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员工培训。此外,高校也可以联合企业建设国产软硬件学习中心,并给予学生一部分补贴,鼓励学生学习国产软硬件,促进国产软硬件的推广和提升,从而推进国产化替代进程。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良好的师资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7]。计算机教学不仅需要紧跟当下技术发展动态,还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这就要求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研究新知识,能及时根据国家和企业的需求调整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材,保证学生可以获得最新的知识。
高校可以根据教师的研究方向、业务能力等,划分对应课程小组,如嵌入式系统小组、机器学习小组、数据挖掘小组等,发挥教师所长,组成强有力的科研团队。然后有计划地安排各小组到相关企业学习,掌握对应领域的最新技术,以便及时根据市场需求调整教学内容,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结语
目前,信息技术国产化替代在不同领域正在加速推进。而高校承担着为国家和企业输送人才的使命,应该根据国产化替代需求进行计算机教学改革,以便培养出更多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推进我国的国产化替代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