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高背景下职业院校“2+4”式专创育人模式研究*

2023-01-25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39期
关键词:专创双创育人

李 安

(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长沙 410082)

在当今时代,随着人工智能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各行业尤其是传统制造业面临着升级改造挑战,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很多企业出现“人才荒”。当前,国际竞争的主要内容已经变成国家软实力的竞争,其中最为重要的部分是对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持续培育,归根结底就是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储备与应用。在这种趋势下,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全世界高等院校研究探索的育人新模式[1]。

2018年,国务院颁发《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中强调指出,“高等学校要根据人才培养体系定位与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双重要求,加快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保证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过程”。2019年4月,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教育部发布《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提出了集中力量建设一批中国特色高水平的高职学校和专业群提出了“双高计划”的意见,文件中14次提到“创新”,3次提到“创业”[2]。

为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支撑国家重点产业、区域支柱产业发展,引领新时代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高职教育需要直面高职教育中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实际需要脱节、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单打独斗等矛盾表征,深入思考现有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和瓶颈,积极推进职业教育持续深化改革,有效打破其故步自封的传统教学瓶颈。

本文的研究着眼于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一、国内双创教育存在的问题

国内对专创融合机制的相关研究,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对某一具体课程的专创融合教学实施进行研究,该类研究主要集中于如何更好地开展课程教学,提升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设计作品等;第二类为以赛促创方面研究,一般研究框架和结论基本围绕双创赛事开展研究,如何更好地将专业教育成果转换为种子项目;第三类为对双创教育的关键要素开展的研究,如针对实践平台、师资、政策支持等维度开展的研究。综合来看,国内高职院校在专创融合上主要存在下列问题[3]。

一是课程设置与专业融合度不高。目前,国内创新创业课程的设置大多是独立的,与专业的融合度不高。二是课程教学模式缺乏创新。创新创业教学仍然采用传统课堂教学为主的模式,教学方式方法单一,教学内容陈旧,对学生创新创业指导性不强。三是课程教学实践性不强。理论与实践教学设置不合理,实践教学缺乏针对性,与学科专业关联度不高。四是课程考核机制不健全。在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能力要求上定位不准,针对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缺少标准化的评价标准。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考核多采用理论考试+创业计划书等形式,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考核缺乏重视。五是师资队伍建设滞后、教材质量不高。专业化、专职的创新创业教师团队缺乏,导致教学效果一般,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同时,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教材编制也与学科专业脱节,质量不高。

二、“2+4”式专创育人模式内涵

本课题结合国外创新教育模式和职业院校双创教育现状,提出一种“2+4”式专创育人模式,切实将双创理念贯穿于人才培养全流程,让双创教育为专业教育提供源源不断的活力,让专业教育为双创教育提供可行性保障,为现行职业教育提供新思路。

“2”指专创育人模式的两个阶段——“大众化”和“精英化”,将大众化阶段划分“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两个层次;精英化则分为“深化教育”“双创实践” 两个层次;“4”指的是在机制保障下,构建了“课程纵横贯穿”“师资多元互补” “教法多措并举”和“平台拓展延伸” 的四贯通的育人模式。

图2+4 式专创育人模式结构图

三、具体实施路径

1.分层递进的目标体系

针对大一到大三的在校学生、准创业者、初创业者,按照“意识-能力-实践”教育规律,围绕双创教育“大众化、精英化” 两个阶段,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教育需求,针对学情特点来细化目标体系,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化发展,通过螺旋上升式的教育体系来帮助学生形成能力,从而培养具备创业能力的初创业者[4]。

在大众化阶段,针对初入大学校园的学生特点,培养重点侧重于综合素养的提升,开设多样化的通识课程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组建特色校园社团来提供实践机会,让不同层次学生都能满足学习需求。在精英化阶段,专业基础课和创新创业课程并驾齐驱,让学生主动思考和创造,避免思维僵化。同时针对专业领域有拓宽拔高需求的学生,开展PBL项目组学习模式,让学习任务和目标更加聚焦,在练中学,学中创,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

2.纵横贯穿的课程体系

紧扣分层递进的目标体系,打破学科和专业壁垒,构建基础通识课程与专业技能课程并驾齐驱的普及化教育体系,通过实训课程来强化练兵,双创课程来开拓思维,开设一些跨课程、跨专业的特色选修课程,利用工作坊、孵化基地积极开辟第二课堂,为具备创业动机及基础的学生开设《SYB创业培训》等选修课程,实现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的融合。

在大众化阶段,我院针对全校大一新生开设了丰富多彩的通识基础课程,如培养创新意识的创新思维课程,提升人文素养的茶艺、剪纸、书法、经典诵读课程,系统科学的创业基础与实践课程。此外,还有商务礼仪、大学生心理健康、应用文写作等实用性课程,多方位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在精英化阶段,学院针对每个专业的具体学情量身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岗课赛证来设置课程内容,在专业课程上聚焦于项目式教学,让专业能力强的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5]。

3.多元互补的师资团队

专创融合式育人模式的离不开专创融合的师资团队。部分高校新进教师都来自应届毕业生,缺乏企业实践经历,高校应充分发挥校企合作优势,结合地方产教融合特点,将课堂延伸至校外的实践环境中。同时引进企业导师和校外导师进校园,让真实的社会环境和企业实践经验来扩展学生的专业学习认知。各高校要围绕专创育人体系,持续开展教师下企业实践,鼓励师生共创式工作坊,打造一批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的双重身份的教师团队,专业课教师与双创教师要互相取长补短,共同磨课,将双创的教育理念和思维模式应用到专业课教学中,专业课上的PBL项目在双创课上能进一步挖掘其市场价值和产品优势,让学生在交叉融合的课程学习中不断思考,融会贯通。在大众化阶段,通过开设特色选修课程来发挥不同领域教师的专长,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专业技能。在精英化阶段,聘请企业导师和行业投资人,指导孵化真实项目,提高项目存活率[6]。

4.多措并举的教学方法

目前“00后”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对照本宣科的填鸭式灌输教学法提不起兴趣,大多数课堂被电子产品侵占,学习缺乏兴趣,高校应积极推动教法改革。以学生为中心,以PBL任务为驱动,以成果导向为理念,在不同层次实施不同的学—练—做为一体的教学活动,借鉴国外先进的教法方法,如Bingo游戏法、便利贴法、快速投票法、世界咖啡法、同伴教学法等,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允许学生小范围试错。教师可在课堂上多采纳小组式教学法,允许学生自行组队,教学过程中学生有自由讨论和小组合作的机会,在成果展示环节,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兴趣和特长来自由选择表达方式。

在专业课程教学上,专创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思路,给予一定的选题空间,让学生自由选题,结合学校开设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带着问题来学习项目中所需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教师全程答疑,整体把控各小组学习进度,同时允许学生有试错的机会[7]。

在创业课程教学上,专创教师要结合专业教学成果来选取课程内容,鼓励学生将专业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双创项目,通过目标客户画像来明确产品的定位,通过商业模式设计将产品推向创业周期,找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不断完善,让学生从创业角度重新审视专业实训课程的作品[8]。

5.拓展延伸的实践育人平台

职业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摇篮,在专创融合的育人模式中应注重将专业知识有效运用到实践中解决实际的问题,从而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根据不同层次的学情特点,各院校要借助校企合作、孵化基地、双创赛事等积极打造实践育人平台,搭建一体化实训体系,打破校内各实训平台散乱局面,统筹应用到人才培养方案中,构建了“意识-能力-实践”的教学平台,在教学条件保障上实现专创教学全环节的贯通,加强专业与创业的有效融通。

首先,重点选择专业实训内容作为专创融合点,一方面作为专业课程的延伸,另一方面作为创新创业课程的切入点,量身打造专创实训平台。在专创融合的教学计划中,根据学情设计针对性的内容。比如说,前期注重游戏性与创意性,大一的学生普遍沉迷电子产品,注重虚拟世界的获得感,利用这一心理特点可以在实训平台采纳层层通关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兴趣,积极主动思考来获得通关机会。后期根据部分专创能力突出的学生,打造模拟创业实训平台,让学生在系统中能实现小微企业从无到有的全过程,内容包含组建团队,设计商业模式,制定营销方案,计算创业启动资金,评估创业风险,如何应对市场形势变化等。针对运营良好的项目,指导学生进行项目孵化。

其次,赛创结合,强化学生创新创业的实战能力。针对前期运营较好的项目,学院借助“挑战杯”“互联网+”“创青春”等大学生创业赛事,将创业大赛平台与专创实训平台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以赛促创,以创业大赛的行动逻辑贯穿专创融合育人全过程,让学生在参赛过程中强化专业技能,提升市场敏感度,增强知识产权意识,提升学、练、创、赛等综合能力,在创新创业中锤炼意志品质,在赛事中看到自身差距,通过不同赛事的打磨来提升项目的竞争力。

结语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双高”背景下,要想提升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务必要将创新创业教育真正融合到现有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中,专创融合是一条非常值得尝试的模式。本文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法改革、实践平台等四个方面提出了专创融合式育人模式构建的新思路。推进高等院校专创融合教育实施,在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方案中融入双创教育的核心思想,使未来职业教育培养的专业人才培养能够适应国家十四五期间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促进职业院校服务国家创新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加快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内在要求[9]。

猜你喜欢

专创双创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高职院校专创融合课程与实践体系建设研究
专创融合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与“专创”融合式教育的实践探索
专创融合视域下旅游高职院校“双创教育”实施路径探索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