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升中职德育教育衔接问题的实践探索
2023-01-25郭冬冬
郭冬冬
(中山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 广东中山 528400)
中职新生从普通中学进入职业学校,所面临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面对这些变化,他们呈现出以心理和行为方式不适应为主要表征的现象,这是广大新生遇到的实际问题,也是中职学生管理者面临的工作重点和难题。因此,如何做好初中升中职的学段衔接,引导中职新生适应新的环境,使其尽快融入新的学习、生活,以及新的规范要求,已成为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学段衔接存在的主要问题
1.心理层面
(1)怀念过去的环境。大部分中职新生突然远离父母,想家、想亲人、想好朋友,在短时间内不能快速融入新学校班级和同学,甚至产生情绪低落、郁郁寡欢情景。
(2)对专业了解较少。中职新生由于在中学阶段以接受文化基础教育为主,大部分新生对“专业”知之甚少,对“职业”的了解更少。这会使得他们中多数人的专业思想不稳定,不能适应专业在身心素质、知识结构、学习能力等方面提出的新要求,易产生畏难或恐惧心理,出现抵触情绪。
(3)缺乏职业规划。多数新生还沉浸在中学毕业的氛围中,不懂或尚未来得及制定新阶段的个人职业发展规划,没有具体的奋斗目标,对面临的新生活感到迷茫。
2.行为层面
(1)学习行为不够自觉。进入中职学校后,学习的内容、范围及教学方式方法上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大部分新生习惯了中学时代的“看管式”学习,对于中职学校看似轻松,实则要求自主学习的专业课程无所适从,不能自觉学习和管理。
(2)日常言行偏离正轨。部分中职新生受中考未能考取好成绩的打击,进入中职学校后自暴自弃,或受身边部分同学负面影响,极易染上吸烟、上网、恋爱、拉帮结派、打架斗殴等违规行为,与学校的规章制度和纪律要求严重偏离。
(3)独立生活能力较弱。大部分中职新生作为家里的独生子女,习惯了养尊处优的生活,独立生活能力较差,不能很好地与宿舍同学和睦相处,不能适应住宿生活,不能理智地处理同学关系、师生关系。
二、学段衔接的含义、意义
中职学校“学段衔接”是指初中和中职这两个学段之间的前后互相连接,主要解决如何铺垫搭桥,引导初中生顺利向中职生过渡的问题。这需要我们主要从教学衔接和德育教育衔接两部分帮助中职新生做好初中升中职学段的过渡。本文主要从德育教育衔接方面进行阐述。
中职学校德育教育衔接(即:德育衔接)是指初中升中职学段的德育目标、内容、途径互相连接。德育衔接的意义在于想把外在的社会要求转化为受教育者内在的品质。对中职学校而言,重点做好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形成良好职业素养,为学生学成精湛娴熟的技艺,步入社会成为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奠定基础[1]。
三、德育衔接的实践探索
笔者探索的德育衔接,依托于所在学校的德育沃土开展。在学校核心精神“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指导下,以“规范日常言行为载体,狠抓品行养成教育”为重心,以“阳光人生一职开始,精湛技艺一职打造”为育人口号,通过构建符合中职生多元适性发展的德育认知模式的“一三三工程”(即:一个支点,三种途径,三大体系),实现学生“四种品质”(即:艰苦朴素的作风、吃苦耐劳的品质、阳光大气的风采、娴熟精湛的技能)的良好修为,引领中职学生职业成长,如图1所示。
图1
1.践行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引领学生职业素养成长。
班级管理以“企业化管理模式”为突破口,凸显职业专业特色,培养现代准职业人。每年新生班级都是该企业化管理模式的实验班,其核心就是把班级当作仿真企业进行管理,由班级师生共同梳理出企业名称,运用企业管理理念、文化理念、管理制度等方法对班级(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和管理,实现“班级即企业,学生即员工,班干部即责任人,作品即产品”仿真企业模式,培养学生守时、诚信、质量、服务、敬业、责任等职业品质。
广东省中职重点德育课题得到众多专家的指导与帮助,在省市举行的多次德育交流会议上做交流,得到好评。现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企业管理制度和富有特色的班级管理案例。“企业化管理模式”结题报告会赢得了《中国德育》杂志社、广东省教育厅思政处、省中职德育指导中心的高度认可:“这是我看过的规格最高,形式最别致,现场最热闹,成果最丰硕的结题汇报”。
为深化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的研究,商贸部首创德育银行。该银行为班级管理服务,帮助学生树立理财观念,把德育日常行为考核与薪金制有机结合在一起,将考核结果转换为“看得见摸得着的薪金”,营造准员工“领工资”的氛围,培养学生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心态,培养学生诚信、责任等专业的职业素养。
德育商业银行是统管班级和学生“财富”的管理机构。财富值越高说明班级管理得好。财富值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以下几点。
(1)德育管理商业银行是班级管理的数据库。
学生处对学生管理、数据采集的银行,全校各企业(即各班级)的表现,建立在德育商业银行中,由德育银行数据库提供数据。
(2)德育商业银行是学生表现的数据库。
学生进校后,必须在德育银行中开户,他在学校的一举一动将记录在册,获奖行为或不良行为等也会记录在册,并把他转化为财富值。每个月对所有学生进行报表汇总,得出学生个人本月财富情况。
附:德育商业银行总行组织结构图与德育币如下图:
德育商业银行总行组织结构图
目标 为班级管理服务 树学生理财观念
理念 敬业爱岗 微笑服务
图2 学校德育币和财富交易
2.以“养成教育、三自管理、多元评价”三种途径,引领学生适性发展和永续发展
(1)养成教育从“微笑问好,一职掌声,列队行走”做起
学校每年都会对新生开展军训。为了让新生更好地适应新的学校,军训内容除了有国防知识讲座、队列训练、军体拳等训练外,还结合学校常规管理要求重点对新生的礼貌问好、一职掌声、列队行走,仪容仪表、宿舍内务等方面加强训练。同时,开展每天1小时“新生军训入学专题教育讲座”,帮助学生了解学部专业设置、各部门管理制度,团学活动介绍等。通过军训,新生的仪容仪表、卫生习惯、行为举止都得到了规范和提升,特别是校园里多了许多“老师好!师兄师姐好……”问好声,精神奕奕的班级列队,响亮的一职掌声。新生们通过军训的洗礼,快速融入了校园,让学校又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新生军训结束后,学校继续开展“礼貌问候主题教育活动月”,活动的目的是让同学们在一职校园里养成“让微笑问好,一职掌声、列队行走像呼吸一样自然”的良好行为习惯,学校统一将其融入课堂、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和日常的集队集会中,学生们的精神面貌也越来越好!
养成教育成效实例:2014年12月下旬的某天,我校学生去市高职院进行中山市技能展演彩排,彩排结束后,学生需要走一段路才到大巴车,在这一段路程中,学生自发的排成一列队伍,女生在前,男生在后,女生手上还拿着黄色的油纸伞,这变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路上经过保安亭,20多位学生集体向保安问好,把保安给吓了一跳,然后保安笑得可开心了——他应该比较少得到这样的礼遇吧。带队的老师看到这温馨的一幕后把这珍贵的情景分享到了班主任群。
(2)三自管理从“助理制、企业化管理模式下的责任制、社长主导下的社团制”做起
为了给入学新生提供学习榜样,给高二年级学生提供更广阔的锻炼平台,为新生班主任提高工作成效、减轻工作压力,我们从2012学年开始尝试从高二推荐、选拔优秀学生担任新生班级班主任助理已经两年,他们协助新生班主任做好新生接待,班委、团支部的成立,指导新生班正常、有序地步入学习、生活的正轨等。两年的班主任助理制的推行成效非常明显,新生班主任们和新生们对班主任助理高度认可,班助变得更自信、更善于自主管理。
企业化管理模式下的责任制主要是指实施企业化管理模式班级的班干部要转变原普通学校班干部的称谓,采用企业的称谓开展管理,实行轮流参与制。比如班长用公司经理、学习委员用学习主管、科代表用技术科科长等。这种改变说明班干部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领导干部”,而是“做事干事的独掌一面的管理者或责任人”,它明显带有岗位意识和责任意识,一方面说明做事要亲自去做,带头去做;一方面说明做不好自己承担责任,承担后果;另外一方面是让所有员工(学生)都有岗位,都有事做,都有任务。
社长主导下的社团制是每个社团的社长都能在社团部的指导下,通过制定制度、“超市面对面的纳新大会”,对自己的社团进行独立训练和管理,每次社团活动安排专门的师生进行考勤,规范社团管理,帮助同学和自己自主成才。学生社团形成了技能和兴趣相得益彰的局面,并打造了健美操、通讯社等“省十佳和优秀社团”,健美操连年在市竞技类比赛中获得桂冠,校合唱队在我市首届中职学校合唱比赛中荣获团体一等奖的荣誉。
(3)多元评价从全方位实施学分制开始
为满足社会发展新形势对人才培养多样化的要求,学校全方位实施学分制的多元评价方式。学分制以选课为核心,通过绩点和学分衡量学生学习质和量的综合教学管理制度。其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类型,学生学习期间应修学分由六个部分组成,其中,操行学分、课程学分(含选修课)、奖励学分和其他学分将学生管理中需要学生做好的行为规范,入学、军训和劳动教育,参加国家、省、市级各种比赛等要求包括当中,实行绩点制的考核方法,全面考核学生,学生在校期间修满规定的课程,尚不具备毕业条件者,可先颁发结业证书,等到条件成熟,可换发毕业证书。学分制的多元评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满足了学习终身化和个性化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中职新生更快融入校园学习和生活。
3.构建“心灵成长体系”“活力校园体系”“家校联盟体系”,引领学生目标发展
(1)通过心灵成长中心开展朋辈辅导和静心教育,构建“心灵成长体系”
①以朋辈辅导员为基础,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危机干预三级网络
学校一直非常重视学生心理工作,除了我们开设正常心理健康课(一年级第一学期一周一节心理课,第二学期两周一节心理课)外,还积极开展朋辈心理辅导工作。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示意图如图3:
图3
学校从宿舍、班级各遴选一名学生心理委员,经过14次专业心理培训、团体辅导,考试合格后正式上岗。他们充当班级(宿舍)同学的知心伙伴、心理观察员、组织者、传递员四重角色。平时留心观察周边同学的心理状况并以聊天、微信等形式及时干预引导。对于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要及时汇报给学部的心理辅导员,以便心理老师和心理辅导员及时去干预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对于一年级新生,心理老师会在一周一节心理课上就本周案例进行分析讲解,缓解学生心理问题。如果不是一年级学生,专职心理老师会在第二课堂即心理社团的心理培训课上,老师会就本周案例进行分析讲解,提高各级心理委员的辅导水平。
目前,学校心理社团创办了学校心理广播、心理在线和心理报刊,拍摄了经典的心理剧。其中,心理剧是以校园真实故事为题材,由心理社团同学演出,反映中职生心理特点,揭示内心症结,更好地宣传了相关心理知识。我校学生拍摄的《悸动的心》心理剧就获得了全市一等奖,校本教材《中职生朋辈心理辅导》也应运而生,为将来的培训提供良好的素材,心理教师也积累了教学的经验。
②以静心教育为突破点,增强中职生的情绪稳定性,提升德育工作实效性
静心教育活动的目标是:让学生拥有内心的清静与宁静,领悟当下的快乐与幸福,提升自身的内涵与修养。心灵成长中心对全校学生(特别是新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发现,学生浮躁的最主要根源在于人际关系,根据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的内容,我们确定了三大主题内容:第一,利用校园广播,开展晨间静心、午间静心和晚间静心的音乐赏析活动,把静心教育理念渗透到每一天当中;第二,开展静心好声音歌手比赛和静心绘画比赛,不仅仅宣传了静心教育理念,也让学生体会到静心带来的正能量的效应;第三,教师进行教研方面的探索,形成了3本校本教材,分别是《静心音乐赏析》《静心随笔赏析》和《朋辈心理辅导》,以及2套学生读物,分别是《图说图语》和《中职生静心内观》,同时校级课题《中职学校开展静心教育的实践研究》也获得了立项。
(2)通过两节两会两演的开展,构建“活力校园体系”
每年的两节两会两演(即:科艺节、社团文化节;运动会、双代会;迎新晚会、元旦会演)已经成为学生心目中非常期待参与的活动。特别是以“展示阳光风采,打造精湛技艺”为主题的科艺节更加丰富多彩,分为三大类:专业技能类、职业素养类、青春梦想类,参与率90%以上,比往年的成绩有了很显著的效果。科艺节闭幕式上专门挑选了7个节目进行成果会演,同学们的阳光风貌、大方自信赢得了来宾的一致认可。
4.通过集体家访和家委会的开展,建设“家校联盟体系”
为了加强家校间的有效沟通,积极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在校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学生管理部门带领全体班主任利用周末休息时间送家访上门,组织了“东升”“东凤”“石岐”“民众”“古镇”片区共800多名学生家长集中进行集体家访,家长们赞声连连,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在学校“绿化校园,我们在行动”的活动中,家委会的家长们积极参与、踊跃捐树,其中计算机应用与设计部11应用罗浩文同学家长一次捐了23棵樟树,长度大概4米,价值上万元。
为了增强家校的深入合作,帮助学生成长成才,我校每年元旦前夕,都会举行隆重的“家长委员会议”,会议上,见多识广的家长们纷纷发表了自己对学校建设、孩子教育方式等方面的意见。会后,家长们到各学部分会场参加了学部的家委会议,并和班主任进行深入交流。中午和孩子一起共进午餐,下午一起观看元旦会演。元旦文艺汇演现场很多家长没想到自己的孩子那么优秀,那么有才气,那么懂事,那么有礼貌,常常被感动得热泪盈眶。这种和谐教育对学生和家长是最刻骨铭心的。它改变家长对孩子的看法,促进家长与孩子之间和谐相处,大大提升教育效果,这一切洋溢着家长幸福与满足,孩子成长与快乐。
学校每年元旦会演都有一个主题,第一年是“相亲相爱一家人”,第二年是“我的一职,我的家”,第三年是“我的一职,我的梦”,不管年份怎么变,始终不变的是“爱校如家”这样的一个永恒主题。也正因为我们的家校合作成效明显,学校家委会还被评为“中山市先进家长委员会”。
四、学段衔接探索的思考
1.积极创建平台,加强初、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交流。
目前,我们与普通中学的联系相对较少,对于普通中学德育目标、内容、途径不太了解,会让我们的学段衔接工作略显被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职新生快速融入新校园的学习和生活。所以,在学段衔接中,学校间的紧密联系显得非常重要[2]。
2.加强“离校”“入校”衔接,加强班主任之间的交流。
初中学段的德育任务和目标完成不好,对中职高一级学段德育任务的完成必然有影响。所以,中职学校班主任要和普通中学毕业班的班主任、高三有机会入读大专学段班主任要保持密切联系,特别是中职新生进校的半年时间里,对班级学生过去情况的全面了解,对我们开展好学生管理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综上所述,帮助中职新生做好初中升中职学段的过渡,需要我们明确育人目标,探索符合中职生多元适性发展的德育认知模式,加强和普通中学的交流合作,做好学段衔接,定能有效实现中职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全面促进学生的永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