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路通融交旅 凤阳开新局

2023-01-25吴敏

中国公路 2022年19期
关键词:凤阳县凤阳小岗村

文 吴敏

十里画廊

天下之都,当观凤阳。它是龙兴之地,明朝皇帝朱元璋的故里;它是小岗村,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的所在地;它有狼巷迷谷,这一世界级岩溶迷宫;也有韭山洞,这一在《水经注》中有所记载的“江北第一洞”……无论在江淮,还是在皖北,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都可谓名副其实的优质旅游大县。

韭山洞

狼巷迷谷

凤阳的历史故事源远流长,它位于淮河中游南岸,北临淮河45公里黄金水道,南依江淮分水岭天然山脉,拥有无与伦比的自然风光和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明朝时,因其特殊的政治地位,一跃成为皖北地区的交通与商业中心,公路、水路四通八达。如今的合徐、宁洛、蚌淮、徐明高速和京沪高铁、京福高铁(合蚌客专)、水蚌铁路、津浦铁路穿境而过。截至2021年,凤阳县域内公路通车里程已达到3036公里。

“如今,凤阳的资源禀赋已经人尽皆知,如何在此基础上将资源变资产,将资产变资本,进而先行一步,抢占时代的制高点,是我们迫切需要思考的。” 凤阳县交通运输局局长王涛如是说。近年来,为了放大文旅业综合效应,凤阳县依托自身优势,科学高标规划交旅融合,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打造“四色”旅游板块

金色

向晚,各色彩灯渐次亮起,勾勒出古意建筑的轮廓,也点亮了中都古城的韵味。

行至凤阳城西北隅,一截残存的城墙和城门展现在眼前。“这里虽是一座‘废都’,却是北京城的蓝本。”凤阳县副县长程洪全说,“明朝初年,曾经定都凤阳,建大明中都城。这里曾是明中都皇城午门。皇城当时是明中都城的内城,也就是宫城、紫禁城,相当于北京的故宫。”

于此,凤阳依托明文化,以县城为核心,打造“金色”旅游板块。围绕“一座中都城,凤阳城市魂”,按照AAAAA级大景区标准建设管理县城,创建明皇陵AAAA级旅游景区,打造中国最美都城中轴线。到2025年将全面建成独具明文化特色的中都慢城,充分展示大明中都魅力。围绕金色明文化旅游,凤阳在对城区路网提升改造的基础上又增加投资4800万元,实施2.92公里明皇陵至省道310线连接线建设工程,投资3000万元实施1.9公里中都大道南延伸段改造工程,投资2.6亿元实施6.5公里涂山路一级公路建设工程。

红色

小岗村,以不到100米的海拔标 记了改革开放的精神高地;用18枚红手印,释放出改革开放的初始动力。

依托“大包干”精神,凤阳以小岗村为核心,打造了“红色”旅游板块。加快推进小岗村AAAAA级景区创建,实施小岗村“当年农家”景点升级,积极打造小岗改革小镇和田园综合体。围绕红色小岗,凤阳投资7500万元实施20.3公里大溪河至清塘公路改建工程;投资320万元实施2.1公里小岗村东环线,投资610万元实施1.8公里小岗村友谊大道两侧生产便道建设工程;投资2500万元实施2.7公里小岗村创新大道东延和友谊大道至关山道路等项目。

蓝色

凤阳西周时为钟离子国,秦置钟离县,汉、西晋因之,东晋时改称燕县,北齐时复称钟离县,直至元朝都没有变更。

于是,凤阳县凭借花园湖及沿淮景观带打造“蓝色”旅游板块。重点推进临淮关千年古镇和钟离古城规划建设。加快沿淮堤顶道路、门台老烟厂文化创意项目、花园湖进洪闸湿地公园、治淮博物馆等项目建设,谋划濠梁观鱼旅游区、濠河生态游船项目,打造“和我一起看淮河”风情观光带。围绕蓝色淮河旅游,投资3500万元实施了24公里枣巷至省道307线改善工程,投资1900万元实施6.6公里黄小路改造工程。

绿色

从凤阳城区驱车向南,只半小时,便被“裹”进了层层叠叠的山峦翠岭之中,扑面而来的是诗情画意。纵横交错的公路网和连绵起伏的群山相映成趣,那藏在深山褶皱里神秘美好的景观,徐徐呈现出一幅幅清荣峻茂的立体画卷,让游人在品读中领略其悠长况味。

“这里和皖南相比毫不逊色。”恩泽农业负责人赵志强是地道的黄山歙县人,他于2019年在凤阳殷涧承建了美丽乡村项目,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去年又投入2000余万元,在御店村开发民宿,打造了500亩菊花园和170亩玫瑰谷。他指着游人如织、鲜花盛开的玫瑰谷场地说,“下一步,等这里配套设施完善后,我打算开辟露营营地。”

滁州江淮风景道(凤阳段)组图

这里,就是凤阳以南部山区为核心打造“绿色”旅游板块——南部凤阳山自然旅游景区。景区内拥有世界级岩溶迷宫——狼巷迷谷,江北第一洞——韭山洞,江淮大地上的明珠——卧牛湖,以及凤阳山国家地质博物馆、禅窟寺摩崖石刻等。该景区先后被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韭山国家森林公园”和“凤阳山国家地质公园”。凤阳结合江淮分水岭风景道建设,投资6100万元实施了12公里宋集至韭山洞至狼巷迷谷公路改建工程;投资3800万元实施了5公里凤阳山旅游区旅游道路提升工程(一期);投资1.83亿元新建了23.82公里凤阳山旅游区旅游道路提升工程(二期);投资6600万元实施了16.2公里总铺至白云公路改建工程;投资2200万元实施了3.7公里江淮分水岭风景道(凤阳段)吴窑至定远旅游道路建设项目,结合农村公路养护工程,投资800万元对旅游区内老路进行提升改造。

织密文旅交通网络

“交通是经济的脉络和文明的纽带。近年来,我们从大众旅游对交通运输的新需求出发,提出构建‘快进慢游’的旅游交通网络。”王涛介绍,凤阳依托公路的网络化,构建“快进”交通网络;根据景区旅游接待规模确定公路建设标准,推进建设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慢游”交通网络。

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促进县域旅游产业发展,使当地旅游资源得到有效的开发、整合和提升,凤阳县依托现有“四色”旅游板块,创造性地提出了凤阳“99号公路”理念。凤阳“99号公路”形如凤凰,道路主线全长约189公里,利用国道345线、中都大道、县道凤桃路、亮蚌路、凤殷路、省道312线、小岗村改革大道、省道315线等干线公路和沿淮河景观道路串联起“四色”旅游区,途经全县13个乡镇,将金、红、蓝、绿“四色”旅游板块有序连接,并围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全力打造乡村振兴与交旅融合建设“凤阳样板”。

小岗村改革大道

“十四五”期间,凤阳将新增4个高速公路出入口,届时全县将有11个高速公路出入口,使凤阳所有乡镇实现10分钟即可上高速。正在建设的国道329线凤阳至蚌埠段改线工程中的临淮关跨淮河特大桥为双塔双索面斜拉桥,主跨290米,钟型主塔高140米,是目前淮河上跨度最大的斜拉桥。项目预计于2024年9月完工。届时,该桥将成为千里淮河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将为凤阳旅游事业锦上添花。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真是个好地方,古城春色望不尽,家家户户粮满仓……”日益织密的交通网络,拉近了城与城、城与乡的物理距离,也拉近了人们与文化生活的距离。在与历史、与文旅、与生态的交织中,凤阳绽放出斑斓色彩。行走在中都古城,乡村换新颜,村民展笑脸,一幅幅村美民富产业兴的发展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猜你喜欢

凤阳县凤阳小岗村
安徽凤阳县:新型农业种养模式促增收
THE XIAOGANG EXPERIMENT
THE XIAOGANG EXPERIMENT
新媒体时代凤阳民歌的传播探析
见证改革开放成果,探究凤阳农业产业变化
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模式探析——来自凤阳县的实践案例
旧凤阳花鼓
基于GIS的凤阳县初级中学布局分析研究
凤阳乔涧子明代琉璃官窑遗址
人民的好村官沈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