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泸通 乌蒙兴
——昭泸高速彝良至镇雄段项目建设通车纪实
2023-01-31杨心壤昭泸高速彝良至镇雄段项目指挥部
文/本刊记者 杨心壤 图┃昭泸高速彝良至镇雄段项目指挥部
昭通,位于云南省东北部,地处云、贵、川三省结合部的乌蒙山区腹地。“天无三日晴”的恶劣气候与“地无三尺平”的复杂地貌,使当地交通闭塞、产业分散,成为了全国11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之一。
随着国家打响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昭通成为主战场。
脱贫致富,先要修路。但业内专家普遍认为,当地敏感的岩溶地貌,伴有涌水、暗河、瓦斯、围岩破碎等不良地质发育,修建高速公路需打一场硬仗。正是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中,一座座大桥、互通立交在乌蒙深处拔地而起,一条条隧道从层峦叠嶂间穿越而过,“畅、安、舒、美”的昭通至泸州高速公路于2021年12月26日如期通车。
如今,越来越多曾经外出务工的青壮年返乡创业,收入比在外务工时翻了几倍;越来越多曾经落后的乡镇成立起合作社,农村产业经济得到了盘活;越来越多曾经“待字闺中”的山货走出泥丸大山,农特产品有了销路……昭泸高速的开通,连起的不只有万水千山,还有当地农牧民致富的希望。相信不久的将来,它会如一条飞舞的彩带,穿云跨壑、雄浑跃动,令长留革命先辈深深足印的磅礴乌蒙,奏响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奋进之歌。
人物专访
黄阳,昭泸高速彝良至镇雄段项目指挥长,现任昭通市高速公路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昭通市昭泸高速公路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昭通市威彝高速公路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2019年5月,作为昭通市高层次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被列入昭通市第三批“凤凰计划”人选。
黄阳:建设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精品工程
回想起与黄阳初次相见的一幕,他皮肤黝黑、体格结实、身材不高、衣着朴素,迈着矫健的步伐,沧桑的脸上时刻保持着自信笑容,给人留下了雷厉风行、严于律己、注重细节的深刻印象,而这也是昭泸高速彝良至镇雄段(以下简称“昭泸高速”)项目建设者们对这位项目“大家长”作出的一致评价。
即将步入“知天命”之年的黄阳是昭通市鲁甸县龙树镇人,具有20多年的高速公路建设管理经验。自1995年加入云南省第五公路桥梁工程处担任放线技术员至今,他已转战7处,先后参与了昆玉、玉元、安楚、嵩昆、宜毕等高速公路建设,直到2017年昭泸高速项目开工,成为彝良至镇雄、镇雄至赫章项目指挥部指挥长。
黄阳指挥长带领设计单位配合各县职能部门第一次对昭泸高速进行选址踏勘
“抱歉,让远道而来的媒体朋友久等了。我刚开了个视频会,来晚了。”甫一进门,黄阳一句真诚、略带歉意的开场白,“润物无声”般消弭了双方间的陌生感。简单几句寒暄,他谈起了自己在昭泸高速四年的主要工作。
用才育才 人才高地
“工期短、任务紧、危险系数高,这是昭泸高速项目从建设到通车过程中始终面临的实际困难。”黄阳回忆,2017年他初到指挥部时,一想到未来几年要逐一攻克的各种困难,倍感肩上担子重大。能否如期、安全地把昭泸高速项目建设成为品质工程、国优工程,始终自信的黄阳心里有些没底,为此他动了很多脑筋,最终决定除把握高质量、高标准建设原则外,先从搭建专业的领导班子作为建设切入点。
黄阳认为,人才是工程建设的第一资源,只有用好用活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在理顺建设思路后,他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全面贯彻落实昭通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战略部署,紧紧围绕“人才兴企、人才强企”方针,坚持引进外才和培养内才相结合,培养项目系统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着力提升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为昭泸高速项目稳健推进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从常务副指挥长兼总监许定伦、副指挥长唐侃等“老师傅”,到安全处处长王敏、环水保处处长熊浩等骨干中坚,黄阳优中择优,遴选出一批在云南省内具有一定工程建设经验的专业人士,搭建起一支“素质强、业务精、能管理、会服务”的公路建设管理队伍,保证了昭泸高速项目建设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近年来,黄阳积极发挥“引才、用才、育才、聚才”的纽带作用,加强同高层次人才的交流与合作,为昭泸高速项目高品质建设注入内生力量,并逐步形成“一名高层次人才,激活一个团队,带动一个行业发展壮大”的聚集效应,全面提高了项目人员的理论、管理、实务水平。目前已有10余名具潜力、有特长的指挥部员工,先后被培养成优秀业务骨干,输送到总公司及其他项目公司,担任中高层。
“与东部地区相比,我们虽能力不很强、水平不太高,但每个人都深谙用心做事之道,把项目上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在做中学、学中提升。”令黄阳欣慰的是,当困难被逐一攻克,昭泸高速项目如期通车之时,很多员工也真正地成长了起来。
攻坚克难 质优平安
“办法总比困难多。昭通因喀斯特地貌,高山峡谷并存,边坡高、堆积体大、岩溶地貌复杂,桥隧比高达76%。不只如此,这里全年冰雪雨雾天气长达8到10个月,煤层区域瓦斯浓度最高时可达90%,施工难度非常大。但在我们全体人员的通力合作下,这些困难一一被克服了。”回忆起那段攻坚克难的日子,黄阳心里有着太多的唏嘘,但也有着无比的骄傲。
说起昭泸高速项目中施工难度最高、安全风险最大的工程,当属六大控制性工程——“五隧一桥”。其中,又以两大特长隧道,即超大涌水量的清河隧道与超高瓦斯浓度的南天门隧道为最。
清河隧道属于分离式隧道,左幅长6185米,右幅长6130米,穿越多条断层破碎带,围岩自稳性极差,隧道裂隙发育、破碎带密集,塌方及涌水、突泥等问题层出不穷。根据图纸预测,隧道日涌水量约为6508立方米,施工期间的最大日涌水量逾8万立方米,超出设计涌水量13倍之多。悬殊如此之大,一切源于一场暴雨。
2019年6月29日,昭通受特大暴雨侵袭,引发清河隧道倒灌,雨水埋深达1公里左右。闻讯后,黄阳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一方面要求施工单位及时制定应急导水处置方案,一方面带队实地观察。“我们通过观察发现,围岩是好的,于是采用超前注浆方式,累计抽排水高达4200万立方米,相当于3个杭州西湖的水量。”
在治理超大水量出水问题时,项目技术人员采用超前排水孔、径向注浆堵水、钢筋绑扎药卷装药爆破等一系列措施,同时由36人组成抽排水专班,24小时不间断运行抽排水系统。此外,为成功破解隧道反坡排水难题,指挥部还要求施工单位采取掌子面开挖临时集水坑、仰拱开挖临时集水井、车行洞改造固定集水仓、两侧排水沟深挖单点集水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梯级接力反坡抽排水,最高峰时,隧道内共设置5级梯级反坡排水,将掘进速度从单月掘进不足30米提高到80米,最终实现清河隧道零误差贯通目标。
如果说清河隧道内的涌水属于可视危险,南天门隧道内无处无在的瓦斯则是无形危险。
南天门隧道左、右两洞分别长5976米、5997米,进出口洞均位于悬崖峭壁处,无作业平台,且全隧穿越2400米煤层,最大煤层厚度2.5米,瓦斯含量每吨9.46立方米;同时穿越F2大断层,6处挤压破碎带、岩溶区、煤层等不良地质,隧道日涌水量高达17万立方米,洞内温度高达45摄氏度。
清河隧道左幅掌子面施工
针对瓦斯突出、隧道穿越大断层、挤压破碎带岩溶区、软岩变形带、涌水、高温等诸多难题,指挥部成立高瓦斯隧道施工技术科研小组,准确探测煤层走向及瓦斯含量,建立通风系统、超前地质预报系统、瓦斯自动检测报警系统等五大隧道安全施工系统,并对所有施工机械、设备进行防爆改装,配备专业瓦斯检测员24小时不间断检测,同时在作业面添加射流风机,自制冰块,解决高温作业问题。
日常施工中,为安全警示教育作业人员,真正将安全发展理念融入到一线生产中,黄阳创新项目安全培训模式,在坪上隧道进口启用了集考勤建档、多媒体培训教学、VR安全体验与警示等功能于一体的“安全教育VR体验中心培训基地”,从视觉、听觉、触觉的多细节、多角度还原事故伤害,让施工人员在高度逼真的场景体验中,深刻认识到安全事故所引发的严重后果,达到警示教育的目的。
“干我们这行,最怕的是半夜接到电话,那一定是出大问题了。”黄阳不只一遍强调,安全生产是一切建设工作的前提,正因如此,“安全生产”四个字也被深深印在了每名员工的心底。从开工至通车,昭泸高速项目未发生一起重大安全生产问题,而这正是黄阳的深深骄傲所在。
绿水青山 路融于景
不久前,云南省交通运输厅印发的《云南省绿美交通三年行动》明确,云南将积极推进交通沿线应绿尽绿,打造与周边生态环境相协调、地域特点显著的绿美交通,用3年时间,建设绿美公路5万公里。
“为保护沿线生态,我们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最小的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的理念。”为挖掘沿线自然景色和特色旅游资源,点缀七彩云南之美,黄阳早在昭泸高速项目开工建设之始,就对“交通”和“环保”作出通盘考虑。他说,只有坚持“两手抓”,才不会待项目通车后,发现沿线地区生态遭到了影响和破坏。
“三形五层次”优化设计方案是黄阳对“绿美昭泸”提出的生态建设要求。即按高中低划分地形,以“上乔、中灌、下花草”为绿化模式,结合品种、花期等方面,打造“一棵树就是一个景点,一条路就是一个景区”“三季有花、四季常绿、四季有景”的美丽高速公路。
与其他地区不同的是,在昭通,尤其镇雄的气候环境下,绿植存活率很高,然而对于指挥部环水保部门来说,工作难度却增加了。黄阳告诉记者,正因为当地适合任何绿植生长,对于栽种的树种和花种,遴选起来就更要仔细,避免绿植老板以次充好、鱼目混珠。
昭泸高速项目邻近著名的赤水源。在水域环境保护上,指挥部在河道四周,采取沙袋防控铺垫,泥浆池设置于距离河道10米以外的施工方式。其中一处混凝土拌和站设在河道上游,因此设立了5级沉淀池,加强污水净化处理,并安排专人定期清扫路面清扫,有效保障了赤水河不受污染。
除了路域、水域保护,“绿色理念”也被贯穿于昭泸高速项目建设之中。施工方在不破坏山体表面的前提下,采用“零开挖”进洞新方式施工,既保留隧道边仰坡原生态植被,也确保了隧道进洞安全。同时,对隧道开挖过程中产生的涌水、污水,黄阳也要求通过管道收集汇流的方式,经过污水处理器处理过滤后,用于施工现场洒水降尘、冲洗场地等,实现了污水“零排放”。
“我们每个人工作上都挨过他的骂,生活里也都受过他的恩。而这也是我们指挥部的一大特色,用黄指挥长的话说,叫作‘严管厚爱’。”工作上严苛细致,生活中关爱随和,这就是黄阳。再过一轮岁月,黄阳将要退休。如今,当看到党群部王丽琼、综合办陈迁等一批随项目成长起来的青年员工不断涌现,他为指挥部收获了新鲜血液而开心。新生代们纷纷表示,愿跟随指挥长的脚步,发扬他“严管厚爱”的思想,赶赴下一个项目,夜以继日地奋斗在新的安全生产建设一线。
创新经验
这是一条郁郁葱葱的绿色生态长廊,又是一条富于创意创新的品质高速公路。沿全长73.558公里的昭泸高速彝良至镇雄段(以下简称“昭泸高速”)一路行驶,车内视野开阔、路面平坦通畅,公路两侧层峦叠嶂、绿植密布,隧道拱顶流光溢彩、两侧壁画精美绝伦。从昭通到昭泸高速镇雄指挥处,曾经需花费4个小时的路程,如今仅历时1个多小时,便可顺利抵达。
微创新有大作用
从昭通市区出发,沿昭泸高速一路行驶,当记者正感慨这条品质工程所给予的“人在车中坐,车在画中游”的视觉感观时,同行的彝良至镇雄、镇雄至赫章项目指挥部环水保处处长熊浩补充道:“绿美工程只是昭泸高速的一部分,作为品质工程,它还有几项不为人知的微创新呢。”
小小凹槽路面延寿
“第一项就是对伸缩缝的改造。这项创新虽小,却却在实际通车运营中帮了大忙。”同行的昭沪高速常务副指挥长兼总监许定伦介绍,伸缩缝直接影响着公路桥梁的使用功能及行车安全。昭通雨水较多,如果伸缩缝处因排水不畅而形成积水,会在车辆荷载碾压作用下,破坏路面局部结构,产生病害。
及时排出积水,避免渗水是昭泸高速伸缩缝改造的关键。具体来说,伸缩缝积水后,在公路运营过程中,经车辆不断对路面施加荷载,产生局部动水压力,会导致其内橡胶密封条出现老化、破裂、脱落等现象。加之长期在大气环境下,受氧气、温度、光照等因素的影响,橡胶条病变会加剧,进而导致伸缩缝渗水情况的出现,会对桥梁构部件及主体结构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不仅易造成支座橡胶老化开裂、钢板锈蚀,还会导致墩台混凝土、实心板梁体侵蚀麻面、钢筋锈蚀,空心板梁腔内积水,钢结构梁体端头锈蚀及其他病害。
“黄指挥长通过多方调研,跑了很多的行业展览会,找到了解决办法。”熊浩补充说,项目部在伸缩缝锚固件下方加装“U”形槽并连接PV管。每当路上积水渗入伸缩缝,就会被汇于“U”形槽,再经PV管快速从路基处导出。
“别小看这项微不足道的小发明,在2020年底时,诸多交通行业专家齐聚昭通,当听完黄指挥长做的关于昭泸高速微创新改造汇报后,纷纷表示,这对于路面全寿命周期的提升,起到了大作用。”熊浩自豪地说道。
百米壁画唤醒疲劳
当汽车驶入昭泸高速最长隧道——南天门隧道右幅不久,记者立刻被眼前美景所吸引。抬眼只见隧道拱部光影投射出一片蓝天白云,使人在隧道昏暗环境下所产生的压抑感顿消,紧张情绪得到放松,环顾隧道两侧,色彩绚丽、百余米长的壁画墙映入眼帘,宛如一部气势恢宏的“百年党史”,令人叹为观止。
从红船一大宣告建立中国共产党,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再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所取得的各项辉煌成就,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形象记录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大历史事件。
“隧道右幅两侧的壁画以‘永远跟党走’为主题,时间为主线,用21幅壁画集中呈现了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百年历史。左幅内,隧道拱部也是蓝天白云,两侧则以交通为主线,用24幅壁画串连起昭通各县区极具特色的风景人文景观与大型高铁、高速等工程,展现了我们当地“十三五”期间交通基础设施的加速完善和经济的飞速发展。这也是我们的第二个小创新。”谈及于此,作为隧道壁画这一构思的始作俑者,熊浩娓娓道来。
据了解,隧道单幅壁画长2 0 0米,双向合计400米,由来自昭通及成都、江苏等地的8位知名画家采用丙烯颜料,耗时一个月完成。如不被人为破坏,丙烯颜料壁画可保留50年以上。
“我们的初衷一方面是通过疲劳唤醒技术,使驾驶者受到光源刺激,缓解压抑紧张,唤醒疲劳神经,消除行车安全隐患;另一方面,通过壁画让每个来自乌蒙深处的人都能够感受党史百年红色文化并领略云南最美路上风景。”熊浩介绍,以壁画形式美化隧道,并以其起到“疲劳唤醒”功能,一举两得,这在云南省高速公路建设中尚属首创。
乡村振兴
2021年12月26日,昭泸高速彝良至镇雄段(以下简称“昭泸高速”)如期通车。依托该条出滇入川、通江达海的跨省大通道,昭通的区位优势显著发挥,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不只如此,这条“绿美高速”还被广大乌蒙连片特困区人民寄予了对家乡脱贫致富的期盼。目前,昭通下辖各乡镇的农产品藉此陆续走出磅礴乌蒙,打开销路、助农增收,由此,昭泸高速也成为了当地人心中畅通民生的致富路、产业路、旅游路。
路通乌蒙百业兴 昭泸编织幸福梦
之于昭通的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昭泸高速可谓功不可没,在缩短省域间时空距离的同时,还带动起山海间的协调发展。全长73.558公里的昭泸高速,仿佛一条飞舞的彩带,滋养着绵延青山、灌溉着万顷良田。它的通车,通畅了村县之间的毛细血管、补强了乡镇与城市间的经济动脉,联通了贫困地区的供应链、物流链、产业链。
牟洋:“收入翻了近一倍”
土生土长的牟洋,是镇雄县牛场镇的一名五金电器个体经营户,他不仅见证了昭泸高速的从无到有,更感受到了昭泸高速通车后对于地方经济的拉动作用。
昭泸高速未开工建设时,牟洋的生意很差。为了打开商品销路,他联系周边乡镇,搞起了五金批发,但生意并未见多少起色。究其原因,是落后的交通造成了地域的封闭。
“五金销售旺季很短。那时,我最怕进货,因为每次从牛场去县城,30公里的路程要开车两个多小时,一个往返就是半天时间。要是去往坪上花山,运气不好的话,有可能会长达10多天。”牟洋介绍,花山距牛场并不远,但因所处海拔较高,属于高寒气候,两地只凭一条陡峭山路连通,平时开车要一个多小时,危险性很高。如果不幸遇有冰雪,会封路长达10多天,待他返回牛场,五金销售旺季已经过去。“如今,我半个多小时能抵达镇雄,去往花山时间会更短,而且高速两侧完全封闭,开车安全得很,更重要的是五金销售旺季被延长,我再也不用担心产品滞销问题了。”
得益于昭泸高速的通车,做五金生意已五六年的牟洋,如今的收入较两年多前翻了近一倍。据他说,交通的便利畅通了牛场镇的物流、信息流,更引来了人流、资金流。现在,已有越来越多与他年龄相仿、在外务工的年轻人纷纷“燕子归巢”,有人搞起蔬菜大棚、畜牧养殖,有人承包起鱼塘、创立了公司,生意愈发红火。
刘翔:“乡民们有了奔头”
镇雄北中心服务区徽式建筑和四色停车位
坪上互通段绿化效果
家住坪上镇的刘翔曾是镇雄县邮政局的一名员工。昭泸高速通车后不久,他返回家乡,承包起当地以“四通一达”为主在当地的快递业务。在他看来,高速公路带给家乡的变化体现在缩短通行时间、降低物流成本、增加农民收入3个方面。
“没有高速的时候,取件、转运时间都很长,这也抬高了快递成本。作为乡镇一级代理,我当时取一票件的成本就要5到10元钱。”刘翔感慨道,昭泸高速通车前,他每天要到各个乡镇取件,再找车将快件送往镇雄中转站。当时从坪上去经镇雄,需翻山越岭至少两个半小时,冬天则会时间更长,有时甚至会超过一天,物流转运时间长也导致快递费用的居高不下,他为此没少被客户投诉。如今,从坪上到镇雄只需20分钟,从镇雄到昭通,再到长三角、珠三角,都已实现了次日达,转运时间大幅缩短的同时,费用成本也有了明显下降。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老话,被寄予了坪上乡民30多年的翘首期盼。如今,通车后的昭泸高速将他们的梦想照进了现实,吹响了他们共同致富的号角。
“坪上山川秀丽,农业资源丰富。如今,乡民借助当地生态禀赋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更集体出资先后搞起了33个农家乐,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刘翔介绍,昭泸高速带动了天麻等坪上特色农产品的种植发展,广阔的前景更吸引了当地早在20世纪80年代便“走出去”的老板们,陆续带资返乡,不仅为坪上乡民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还点燃了孩子的求学梦想。
为满足乡民的精神、物质追求,坪上立足优势、挖掘潜力、盘活资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到此扎根,新建了越来越多的文体场所。有活干、有书看、有钱赚的日子让坪上乡民们对于未来有了更多奔头,有了更好期待。
徐帅:“GDP增长了30%”
流淌于乌蒙大山深处的赤水河,因当年红军长征“四渡赤水”而闻名,是连接川、滇、黔三省的一条经济大动脉和人文纽带。但作为赤水河的源头——镇雄县赤水源镇则因“大山大水大峡谷、天寒地冻不出种、人多地少矛盾多”的现实困境而贫困落后。
打破以上种种困境,关键是突破交通瓶颈制约,只有在深山绝壁开辟出“天路”,才能加快赤水河流域融入长江经济带并构筑出当地经济民生发展的“大动脉”。“十三五”期间,昭通市委、市政府把“交通先行”作为了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共赢的战略“先手棋”。
“交通先行”四个字让老一辈的赤水源镇居民看到了致富希望,更让这里的新生代享受到了时代红利。00后的徐帅,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2019年和朋友成立了一家农村合作社,主要负责赤水源镇的瓜果蔬菜与农副产品供销。目前,合作社不仅承包了近200多万亩地用于大棚种植有机蔬菜,还将赤水源周边几个乡镇纳入业务版图,通过建立集货中心,日通货量现已达到200万吨,推动了农村产业经济的蓬勃发展。
大地村隧道至牛场隧道段洞门红色路域文化景观
“合作社成立时,还没有通高速。当时昭通有个云天化肥厂,我们每次采购,路上都要花费两天时间。现在,我们上午下订单,下午就能送到,运输时间大幅缩短。运输的果蔬,品质和价格也都有了保障。”徐帅介绍,昭泸高速开通前,运输果蔬到昭通需要6个小时,尤其夏季,果蔬抵达目的地后,近50%已腐坏。如今,果蔬清晨4时产地采摘,6时即可送达昭通市的各大菜市场,有了新鲜度,价格自然而然也就有了保障。
赤水源,乃至整个镇雄县耕地荒废严重,徐帅却从中挖掘出商机——联合当地农民开荒种植有机果蔬。以竹荪为例,其种植面积已比两年多前扩大了4倍,遍布赤水河两岸。近年来,从昭通市政府到镇雄县政府,均加大了对赤水源头的生态保护。当地优质的水资源禀赋与昭泸高速的建成通车,为合作社承包的近200亩地有机果蔬种植奠定了品质基础。目前,由合作社种植的有机果蔬已被售往全国,销量在省内名列前茅。
昭泸高速的通车,还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兴旺发展。“以前,我们这里最多是接待考察团。现在,从昭通到本省,乃至外省都时常有人过来旅游。如此商机下,不仅有国企到赤水源成立旅行社,很多农户还开起了饭店,农家乐。”徐帅透露,昭泸高速通车这一年多时间,仅旅游业就为赤水源GDP带来了30%的增长。
员工从寥寥数人扩大到近200人,运输车从两三辆增加到20多辆,年营业额从几十万元增长到过亿元……从沟深路窄的羊肠小道到昭泸高速的坦途畅行,令徐帅的合作社生意开展得如火如荼,成为了昭通市公路交通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同时也印证了一句话“高速一通,百业皆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