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疫情背景下护理学导论“课程思政”的改革探索

2023-01-25梁宇杰王红明管兰芳李春卉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护理学专业课抗疫

梁宇杰,王红明,管兰芳,李春卉

(吉林医药学院护理学院,吉林 吉林 132013)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要把德放在人才培养的首要和核心位置。护士的职业素质是指从事护理专业所具备的扎实的护理专业知识、较强的护理技能、良好的医德医风和一定的文化修养,同样要把德放在首要和核心位置。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立德树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2020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护理学导论课程是护理学专业重要的基础核心课程,是学生必修的第一门专业课,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中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是把好课程思政教育的“第一关”。护理人员在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下,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修养等,优化护理学导论课程思政内容,。探索本课程的思政教育融入方式,引领学生的职业情感和职业价值。

1 护理学导论“课程思政”改革的优势

1.1 学生必修的第一门专业课,打好“课程思政教育”的奠基石

本课程是护理学专业学生必修的第一门专业课,有启蒙的作用,更多的是引领功能。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学生了解护理学的基本内涵和专业思想,在理论体系和模式的指引下,应用护理程序满足服务对象的生理、心理、社会、精神和文化发展的需要,形成护理理念,提高对专业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引起学生的共鸣,利于培养学生的护理职业情感。

1.2 课程内容适合融入思政元素

护理理论较多,内容相对枯燥,学生不易理解。在授课过程中,以护理学发展史为主线,讲述护理理论的诞生和形成,护理学科在总结前人的经验和研究基础上不断地进步和发展,将典型人物与优秀护理事迹相结合,阐述前人为护理发展做出的贡献,培养学生的职业价值认同,以此激励学生为护理事业的发展献力。

1.3 抗疫精神加强了课程思政改革的育人效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指出:“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这种精神越早让学生了解和体验,育人的效果越突出。在第一门专业课的学习中融入抗疫精神的精髓,犹如在学生的心中种下一粒服务、奉献的种子,最终在职业的道路上开花结果。

2 护理学导论“课程思政”改革的关键

2.1 明确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实现价值引领与能力培养、知识传授的深度融合。在本课程中,以敬业、奉献的南丁格尔精神为引领,与抗疫精神、健康中国、护理职业道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同建立课程思政教育体系,培养护理学专业学生平等、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备尊重、慎思、明辨、乐于奉献、精益求精、自尊自爱的护理职业道德品质,具备科学认知和评判性思维的能力。在护理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职业价值观念,培养应用型护理专业人才,为健康中国的发展贡献护理工作者的力量。

2.2 结合党支部教育活动,提升专业教师能力和素养

专业课教师是实施课程思政的主体,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责任人。他们的思政意识、素养和能力对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成功至关重要。

专业课教师自身知识积累和储备、教师的理念和奉献的意识,决定了课程思政的深度及可延伸的长度。在党支部活动中,通过学习张德荣、黄大年等优秀教师事迹和精神,观看抗疫纪录片等,培养教师的专业情感,使之成为“有温度的人”。加强专业课教师的培养,使思政教师与专业教师结对帮扶,在课程思政建设中,专业教师充分收集思政课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准确理解思政元素的内涵,更好地将思政元素融入到专业课程。鼓励专业课教师参与思政教育培训,塑造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使教师对专业、对学生抱有认真、积极、热情、信任的态度。通过言传身教,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影响和教育学生。

2.3 结合疫情中凸显的德育品质进行教学设计

精心的教学设计是课程思政的灵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从知识点中挖掘思政元素;以敬业、奉献为本课程的主要育人路线,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道德规范和个人品质等相关思政元素融入到知识点教学中;以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方式逐渐渗透思政教育,培养有责任、有担当、爱岗敬业、忠于奉献,具有高尚道德素质的优秀护理人才,形成“五维度、十要素”课程思政教育体系。五维度包括南丁格尔精神、抗疫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护士职业道德、健康中国理念;十要素指敬业、奉献、平等、友善、尊重、仁爱、辩证思维、健康中国。

2.4 课程思政教育实现的途径

以金课建设要求为基准,从创新性、高阶性和挑战度等“两性一度”的要求入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模式,结合疫情期间线上教学的经验,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专业素质和能力、形成职业道德规范、引导职业价值认同的效果,实施以下的教学方法。

2.4.1进阶式任务驱动教学法

利用课程在线平台和学习通APP软件在课前发布学习任务,在任务中布置思政教育案例或相关视频资料等,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从案例中得到的启示或收获,有效地激励学生产生学习内动力。教师在线下课堂补充引导,形成逐渐渗透式的价值观教育。

2.4.2参与体验式教学法

在线下课堂加强师生、生生的互动,尤其是学生参与体验式的课堂活动,能够使其更深入地理解活动的意义,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如主题演讲、通过创设临床情境进行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等,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4.3案例讨论式教学法

通过临床案例分析,以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使学生明辨是非、善恶,提高职业道德认识,形成正确的观点。在教学中列举抗疫优秀事迹,用榜样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影响学生职业道德认识,提高职业道德行为。

2.4.4反思教学法

学生通过学习心得、评语评价等进行反思反馈,培养其职业道德及价值观的形成,增加课程学习的深度。综上所述,本课程处于专业课学习的基础核心地位,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承载着培养护理学专业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职业素养,使其建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在课程思政教育过程中,结合教学实际,力争挖掘更贴切地思政元素,进行更完善的教学设计。

猜你喜欢

护理学专业课抗疫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画”说抗疫
抗疫之歌
团结抗疫
《护理学报》第六届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
《护理学报》举办“护理科研与论文写作”高峰论坛的第二轮通知
《护理学报》举办“护理科研与论文写作”高峰论坛的第二轮通知
《护理学杂志》稿约
中职《医护英语》与专业课的结合教学探索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