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土艺术文化传承内涵及路径

2023-01-25□杨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22期
关键词:乡间乡土战略

□杨 露 李 莎

“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国家的发展要从基层做起,国家的发展要先安稳农民群众的心,这样才能使国家稳步发展。这是因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是这种现状很多是表现在农村,同时,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农村最为突显,而且根据我国现阶段的发展战略目标来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最艰巨的任务也在农村,最重要的是最通俗最浓厚的文化根源也在农村。所以说,要发展首先要发展乡村基层。乡土艺术文化传承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审美需求和兴趣,在此基础上形成文化自信,更好地支援乡村群众在乡土文化的特殊土壤上自力更生,完成“脱贫”。

一、乡村振兴战略下乡土艺术文化传承的内涵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反映了乡村振兴战略的丰富要点。让全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的日子,是党的十九大推行的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方针。党之所以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方针是由于中国的很多乡村地区一直处在相对贫困的状态,甚至有可能祖祖辈辈是穷困状态,而且处于文化教学力度欠缺的环境下,虽然国家一直以来非常关注乡村地区,也树立众多脱贫项目使大部分乡村清空了经济的“贫困户”,但是从某种程度上看,还缺少了对乡村文化困境的关注,乡村文化状态又对于乡村其他方面发展起到了制约性作用,这使得我们不得不关注乡土文化的内容。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这一战略包含“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这次总体布局提高了“文化振兴”的地位,依托乡村振兴战略,提升乡村整体审美能力,运用“文化的阵地”带动人才振兴、产业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此内容特别强调了国家必须加强对乡村传统文化的挖掘、保护和传承,改善文化传承教育生态环境,使乡村每个人形成欣赏“家乡美”的能力,更好地满足乡间人民群众的审美需求和兴趣,在此基础上形成文化自信,更好地支援乡村群众在乡土文化的特殊土壤上自力更生,完成“脱贫”。这些是文化振兴的关键,更是乡村振兴建设的关键。

(二)乡土艺术文化的内涵。乡土文化既可以体现出一种社会现象,又能体现出一种历史内容,是社会历史的积淀。乡土文化源于乡村生活,又扎根于乡村生活,它主要是经过长时间的积淀而构成现有的形态各异、独具风格的乡土文化;这种乡土文化包含了本地区的信念、民俗、集体构成方式;它还是体制的、多角度的、精神及生态文明的总和。乡土艺术文化作为乡土文化中的子体部分,除了具有乡土文化的内涵特征,还具有独特的艺术作用。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各地区民众都创造出丰富多彩、各式各样的乡土文化,毋庸置疑,那些乡土文化会辈辈相承。这是因为乡土艺术文化不仅充实了当地人们的生活,而且加强了多个民族间的认同感。

对于乡土文化传承来说,乡土艺术文化的传承不是简单地将乡土的文化遗迹进行保留和保护,而是在众多文化的领域中对乡土文化用凝练、演绎和诠释的手段,在传承中能够在其价值优势和文化精华的基础上激起新一代的希望与活力。乡土艺术文化教育是经过映射与创建有关联的方法来完成对乡土艺术文化的传承。当地的乡土文化教育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乡土和认识乡土文化深刻含义,还能激励学生心存家国情义,培养优秀的价值观。就从这一观点出发,乡土艺术文化教育是乡土艺术文化的传承途径。

(三)文化传承的内涵。传统文化作为一个复杂多样的体系,文化传承的初心所坚持的方向也一定是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人类社会建设过程中,优秀传统文化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源泉。文化传承指的是物质资源和精神资源在两辈人之间的传承和传递过程。最重要的是文化传承不是传承所有的传统文化,而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优秀的文化一代代传承下去。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还要在其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乡土艺术文化传承不只是乡村振兴战略中展现乡村作用的内在动力,还是乡村自身存活的根基。而现如今,乡土艺术文化传承面临传承主体力量欠缺、传承客体柔弱、传承境况严峻、手艺受到打击和传承途径及方式过于商业化等困难。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完成乡土艺术文化传承,应该重新塑造乡土文化传承的主体、守护好乡土文化的客体、改良传承境况、完善创新传承途径及方法。要想做好艺术文化传承,就得通过乡村艺术教育的形式和途径,让更多未来一代感受和了解自己家乡,掌握艺术文化内在的含义和精神,来达到乡土艺术文化的传承。

二、乡村振兴战略下乡土艺术文化传承的路径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将乡村建设与兴盛提高到国家建设的战略高度。对于乡村振兴而言,乡土文化应作为乡村振兴的灵魂动力来源。所以,乡村振兴战略下乡土艺术文化传承的重要路径就要从教育出发,立足当地优点,掌握传统文化,将乡土文化教育的功能发挥到极致,从乡土文化教育信念、反思和坚持三个维度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后盾。

乡土文化是乡间小孩成长的“绿荫地”,对于乡村学生来说,乡土文化是帮助学生变成一个丰满、充实的个体的前提,其中具有足够的自然资源,乡土文化是乡村人民群众长久的生活实践经验的沉积,其不仅会增强乡村学生家乡认同观念,也会潜移默化地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而且,乡土文化对当地学生优良个性品德的形成具有助力作用,它展现劳动人民的生产实践活动、风俗习惯、戏曲民歌、传统手工艺等,有助于学生独立自主的生活基本能力的获得、坚强开朗品质的培养、互助友爱与热情性格的形成。

乡土艺术文化传承最好的路径是发展乡土传承性艺术教育,它是拓展乡间学生能力的重要方法,它指导乡间学生学会了探索和感悟历史、风俗,在民歌的学习生活中,当地学生欣赏美丽的纯天然的大自然景色,启发艺术创作的灵感,了解乡间人民大众的生产生活特点,对他们产生敬仰之情,动情歌唱民歌,为艺术教育注入活力。乡土艺术文化是带领乡间学生察觉美、体验美、品尝美、创造美的方法之一。乡村艺术文化建设特色艺术教育有益于提高乡间学生艺术水平,是实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艺术文化传承应主动创新艺术教学思维和认知观念。学校要研发具有特点的乡村艺术教育教材,准备良好的教学用具与组建具有专业能力素养的师资力量。同时乡土艺术文化传承也需要老师的创新和深刻的研究,其中研发艺术组织形式的独特性也是非常重要的。这需要将农村当地特有文化与现代的教育模式联系起来,推进乡土艺术文化传承和艺术教育深层次的建设,并且创新教育思想,完成特色的乡村艺术教育任务。乡土艺术教育应摆正自己的立场,知道乡土特色艺术教育对助力乡间学生艺术素质发展的重要性。乡村振兴战略专心处理“三农”问题,是为了能够提供更多的资金与政策支持去推进乡土特色艺术教育的发展,国家教育部门颁布了对于乡村艺术教育的引导文件,为乡土文化的传承奠定了坚定的基石。

乡村艺术教育是推行乡村振兴战略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乡土文化传承可以提升乡村民众的文化自信水平,推进乡村民众自我能力实现和身心全方面发展,所以要将乡村振兴战略当作理论导向。乡间是富有自然、经济、社会特色的区域领域,同时具有生产生活、生态环境、地方文化等功能。乡间与城镇之间就像孪生兄弟一样心有灵犀,同时也是一同促进人类实践进步的家园。这样就可以理解国家为什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完成“两个一百年”的奋斗任务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战略要求,从长久发展的意义来看,乡土艺术文化传承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猜你喜欢

乡间乡土战略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重视培育多层次乡土人才
乡间晨雨(即兴钢琴曲)
奔走在乡间的电影放映队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走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大步
乡土中国
实施农村“党建护航”战略的创新实践思考
大都市
刘永生:行走乡间的健康“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