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财务管理视角下的高校风险防控体系构建

2023-01-24刘铭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环球市场 2022年34期
关键词:事项流程财务管理

刘铭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在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财务管理已渐渐不同于过往只注重核算,而要逐步过渡到管理为主的管理型会计,落实好财务管理,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经济活动需要,而做好财务管理就要做好内部控制体系构建,2012年11月财政部印发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2016年5月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直属高校经济活动内部控制指南(试行)》。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基于财务管理构建内部风险防控体系切实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高校内控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提升单位整体治理水平和治理效能

加强内控建设是高校提高治理能力和治理效能的重要手段。通过规范有效的理清各种类型经济活的流程,进一步找出各业务在运行过程中的环节风险点、明确各业务环节的必要性,以此为抓手来制订单位业务流程内部控制实施细则,可以明晰责任、理顺事项流程,缩减办事冗余流程,提高事务处理效能,获得群众满意和认可。高校将通过运用各业务领域的规章制度修订和完善,逐步规范和加强内控管理制度体系建设,从而减少风险点,缩小风险盲区,加快治理水平和治理效能的提升。

(二)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保障财政资金安全

内部控制管理主要运用于高校各类涉财业务,内控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高校财务管理,事项的规范、合理、有据可循有法可依,内控事项节点清晰,风险管控到位,财务管理的水平自然也就能有所提高,财务管理本身也是依托于各类业务自身的规范管控,财务管理也属于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预决算、收支业务,所以说内控的完善也就意味着财务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的提高。内控的完善对于财政资金管理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内控管理到位,就不会造成财政资金人为损失的风险,确保专款专用,防止资金截留。

(三)做好内控建设也是落实高校廉政建设的重要抓手

内控管理制度健全对于单位内部治理的规范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各类内控管理制度也是高校每一名员工要遵循的办事指南,内控制度的完善与健全本身也是高校内部监督管理的重要手段。高校建立健全内控制度,责任到人,厘清事权关系后,就逐步将权力的笼子扎死,任何人都会对制度加以敬畏,不再敢以身试法,不再会去钻政策空子,营一己私利,内控建设也就成为高校廉政建设的重要抓手。

(四)做好内控建设有利于推动高校信息化建设

推进内控建设,需要借助信息化手段,将预算管理、资产管理、科研管理、采购管理、合同管理、授权审批管理等整合到统一的平台,内控建设的深入也将推动学校其他管理职能利用信息化手段去实现,内控建设对于信息化流程的建设有着非常关键的指导作用,要逐步将内控管理思路植入各个业务平台的流程之中,要将流程中不合理不相容的设置摒弃,规范相应设置,确定相关信息操作人员的责权利,进一步推动各个业务平台的规范建设和规范设计。在保障业务高效稳健运行的同时,确保财务信息准确、完整,提高业务活动的效率和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高校内控建设现状

(一)对内控管理制度建设缺乏正确的认识

高校主要资金来源于财政供养,几乎所有业务活动都与财政性资金的使用存在着较大的关联性。财会〔2017〕1号文中明确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与实施、覆盖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各类经济业务活动”。然而,目前高校往往是主要领导说了算,而领导对于内部控制工作的认识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偏差,认为事业发展才是第一要务,内部控制只要建立制度体系即可,由于这一偏差造成很多单位对于内部控制基本是浮于表面,没有从深层次去探究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更没有将内部控制作为保障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实施。很多时候只是认为财务规章制度健全了,财务工作规范了,内部控制就一定不会出问题。中层领导对于高校内控建设的意义领会不深,内控制度对于工作的指导意义不足。内控制度建成仅存在于纸面上,对工作的贯彻引导意义不够。普通职工对于内控建设的制度约束理解不够深入,工作实践与内控制度管理要求脱节,造成内控管理缺失,存在着风险隐患。

(二)对内控管理缺乏必要的内外监督机制

现行对于高校能够行使监督制约职能的机构。包括内部和外部两类机构,内部有财务、审计、纪委办、执纪审查部门,外部有巡视巡查及外部审计部门。内部监督机构对与于高校的权力运行和事项处理相对熟悉,外部监督机构相较于内部机构来说更为专业更具有权威性,二者在对高校业务活动管理管理中逐步建立相辅相成,共同制约、日常与定期监督相结合,推动各类制度的贯彻与落地。然而,实际情况多半是内部监督仅限于对财务的监督,对业务层面关注度不够,对内控经济活动的有效制衡缺乏检查。外部监督依托于领导离任时的经济责任审计等常规审计,对于单位内控政策的实施与贯彻关注度不够。内控的本质还是要对单位内部经济运行过程采取全流程全方位的监督,防范发生风险的可能性,而内部监督机制的不健全可能会带来内控缺失,造成盲点,出现疏漏。

(三)内控建设的信息化水平不高

目前各高校的内控建设信息化还仅仅是围绕着内控业务层面的六大模块展开,预决算管理、资金业务管理、采购管理、资产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合同管理均建成相应的信息化系统,然而系统又来源于不同的软件开发商,接口不一致、数据格式不一致,导致各系统之间依然存在着“信息孤岛”,如何做好数据的管理,完成无缝的数据衔接,这将是内控信息化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内部控制信息化本身也是一项复杂和庞大的工程,需要对高校各个管理系统数据完成清洗,构建相关模型,要从事后分析逐步过渡到事中预警分析,目前市面上也没有相对完整的评价预警系统,需要各个高校立足体系构建的基础,规划相关的信息化部署,才能切实将内控信息化落实到位。

(四)内控评价制度落实不理想

目前大多数高校已经建立基本的内控制度,但由于制度不健全,缺乏合理性,而使内控管理制度成为事后审计,主要精力投入到事后的真实性、合法性的查证上,没有发挥其应有的预防作用。内部控制制度缺乏整体系统性,内容不全面,内控管理制度不健全,难以适应日渐复杂的高校建设。内控制度建设不能结合工作实际,照搬照抄,甚至脱离本单位实际。有些高校虽然意识到了内控的重要性,但由于内部控制工作和个人利益不挂钩,在制度执行中没有相关制度和规定可以追责,形成违章不究、有责不追的现象,无法保证内控监管部门的独立性与权威性,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评价体系及指标设计不科学。目前大部分高校内控工作主要采用自评和抽查的方式,采用通用和拼凑的评价指标,评价标准不客观,评价结果无法反映真实情况,偏离实际,失去作用,直接影响内控体系的风险控制的效果,失去了内控制度的权威性,削弱了内控制度执行力。

(五)高校内控专业人才缺乏,组织机构不健全

高校内控工作主要涉及经济活动内控,然而高校经济活动类型与种类十分宽泛,涉足领域众多。包括资金预算管理、财务收支管理、资产管理、政府采购、工程管理、合同管理、科研管理、专项管理、校办产业管理等,内控管理工作对人员的各方面素质要求很高,既要懂管理又要懂业务,更要对政策把控十分到位。但是从目前现状来看,高校从事内部控制建设的工作人员多半为财务或审计人员。由于此类人员专业面较为狭窄,对于学校事业发展、管理理念和运行状况没有深入的认识,容易影响内控工作的高效深入地开展。部分高校内控体系和机构设置不完备,不能将内控工作列入学校重点工作来抓,不去有效的组建内控建设、监督机构和相应人员,不能一以贯之的长效开展内控工作,遇到检查和验收就匆匆搭建队伍开展内控建设,造成其他部门和人员都是在完全被动且懵懂的状态下开展工作,而内控建设机构也是自说自话,不能结合业务认识踏实的开展建设。更多的时候,高校为应付上级检查验收,直接聘请第三方服务机构,照搬照抄,生拉硬拽,匆忙应付个手册与报告,检查验收一结束,手册也就束之高阁。内控评价组织也都是由高校内部的纪检、审计部门人员组成,他们也都忙于自身业务,对于内控评价不能做实做深,要能形成长期完整有效的内控建设和评价机构,还需要高校对此项工作不断提升关切度。

三、基于财务管理的内控体系建设策略研究

(一)完善制度建设,做好事项清单,完善事项处理依据

高校内控建设的基础还是做好制度设计,完善制度,做好事项清单梳理,列明清单。

制度设计与事项清单梳理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事项清单梳理好,就是要解决处理事项的政策依据,不可避免地就要做好制度设计,完善制度,这样处理事务就有了充分的依据;而制度设计的同时也会去影响事项清单的梳理,进一步明确权力清单和服务清单的关系,对于清单的事项有无规范均通过制度设计加以调整。所以内控制度的健全完善的基础还是制度设计与事务清单梳理,这两项工作明确了,内控制度的脉络自然也就搭建起来。制度建设过程中不能仅仅局限于经济事项,更多的要将管理职能加以规范,要逐步通过事项运行找出制度盲点,不断优化和补充制度缺陷,构建制度时要关注制度间相互的呼应关系,切不能自相矛盾,最优的方式要制度的各个节点绘制成事项运行图,形成事项运行的闭环。

(二)抓住管理的核心层,深化内控风险防范意识

高校内控建设的现状就是注重建设结果,但是缺乏结果运用,注重制度修订,但是忽略制度运行,这些问题的关键就在于管理的核心层内控意识的淡薄。要通过内控缺失造成的不良后果去教育和引导我们管理的核心层面关注内控建设,要紧抓校级领导和中层领导,要让他们了解到内控建设的实质意义不是管控行为,而是规范行为,明确责任,强化管理的一种手段,内控管理带给核心管理层的是风险的化解和分散,是对下级员工的约束和监督,这样的内控是具有实际治理意义和治理效果的,这样久而久之我们的管理层会逐步建立自己的内控意识,由“要我内控”转化为“我要内控”。

(三)要做好内控体系构建的延展,要紧抓基于经济领域的全覆盖全流程

目前高校内控体系的构建仅仅只是单位层面和六大经济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对象仅仅也只是单位主要领导和资产、工程、财务等业务层面的人员,这是不够的,也是比较片面的,从内控的实质来看问题,采购环节、资产管理环节、财务预决算环节、收支环节以及合同管理环节只是内控的中后段,而对造成这些经济业务发生的事项没有落实到真正的内控,没有形成内控的闭环,还是因为没有紧密围绕事项发生的全流程展开内部控制。要从事项产生、过程、结果到产生的经济后果全面分析,厘清事项的各个审批节点,存在发生风险的可能性,事项发生过程中的每一个权利义务人的责权利,对事项发生的全过程的制度依据,表证单书进行全方位的梳理,最终形成单位各个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从而继单位层面、业务层面发展至部门层面内控,切实落实内控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新架构,做好内控的网格化管理,形成高校经济活动全覆盖、全流程的内控管理体系。

(四)完善内控信息化建设,做好内控信息过程控制和结果运用

持续完善高校内控信息化建设的根本一方面在于流程的风险控制,另一方面在于系统运行产生的结果对经济业务发生的影响。流程的风险控制就是不仅限于六大业务层面的流程控制,更要关注其他涉财业务层面的风险控制,诸如学工部门的学生奖助勤贷保的管理,教务部门的学籍、教材管理、课酬管理,后勤部门的水电、物业管理,科研部门的科研项目管理,这类具有管理职能的业务系统,也要通过内控治理,厘清风险点和责任人,将业务管理职能落到实处,不推诿。这就是流程的风险控制。系统运行产生的结果对经济业务发生的影响就是要将这些管理系统运行形成的结果数据与其在财务收支、合同管理、采购、资产、工程发生的经济事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比如后勤部门的水电收缴数据与财务系统收缴水电费是否一致、再比如学工部门评定的学生奖助学金与财务部门助学金的支出记录是否存在偏差,诸如此类的管理数据与经济数据要做到相互关联、相互印证。只有做到实时的运用系统数据进行自动比对,才是扎实建成内控信息化系统的关键。

四、结语

内控体系构建是一项复杂而巨大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这项工作需要高校的各个业务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中、围绕高校经济业务的内控建设、内控监督与审查要逐年逐项改进与完善,要充分将内控措施以信息化手段嵌入各项业务工作中去,要将内控管理切实落地,有效的保障高校经济业务都能合法依规的完成,保障财务信息不失真、保障资产管理有效规范。工作中能统一思想,提高认知,切实提升内控管理水平,才能扎实地做好高校内部控制全覆盖,才能形成科学规范的高校内控管理体系,才能有效地防范风险,推动高校廉政建设开展。

猜你喜欢

事项流程财务管理
如果要献血,需注意以下事项
宜昌“清单之外无事项”等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国企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疫情期间,这些事项请注意!
财务管理
青铜器收藏10大事项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强化医院财务管理是医改的重要环节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