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卫生健康与共同富裕的内在机理及其实践旨归

2023-01-24史敬文

卫生软科学 2022年12期
关键词:共同富裕卫生现代化

史敬文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 100872)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我们要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治两极分化[1]。实现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物质与精神生活都富裕的一项重要基础就是健康,即人的身体、心理以及社会适应力上的完好状态。人民健康是共同富裕的重要内涵,同时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强力支撑。因此,加快提升卫生健康供给质量和服务水平,是实现经济社会更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是建设共同富裕美好社会的应有之义,能够为促进民生健康福祉,夯实国家健康根基提供稳定支撑和强大动能。

1 卫生健康事业的价值意蕴

健康是人民群众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标,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发展卫生健康事业的主旨是保障公民基本健康权利、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夯实国家健康根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坚持马克思主义卫生健康思想的指导,坚守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宗旨,实事求是、历经艰辛、不断探索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卫生健康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卫生健康道路区别于西方卫生健康事业的价值导向,制定了健康优先的发展战略,并具有自身独特的社会主义属性。

1.1 保障工人健康权利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追求

马克思、恩格斯对工人健康权利的关注主要体现在对资本主义压迫与剥削的批判、对人的全面发展与利益的维护、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分析上。18世纪后期,马克思、恩格斯立足工业革命后工人糟糕的工作环境、超长的工作时间以及贫苦的生活状态,揭示了资产阶级对工人健康的压迫。他们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劳动对工人来说是外在的东西”,他们在进行劳动的过程中“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遭摧残”[2]。因此,在生产中产生的劳动异化以及提供的劳动报酬已经不能保障工人拥有健康身体与健康生活的权利,财富占有及生活状况两极分化严重,这必然加速工人的反抗情绪以及维护自身健康权利的决心,导致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个体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马克思认为,全面发展的人是复合型的,是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都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他设想未来社会将会成为自由人的联合体,每个人在那里都能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而共同富裕与卫生健康都是其中应有之义。保障个体健康除了社会因素的作用还有自然因素的作用。马克思曾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明确人的本质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指出:“人靠自然界生活”[3]。人和自然发生联系在于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生活必须的物质与精神需要来自自然供给,如果人不尊重自然发展的规律,自然将会对人类进行“报复”,直接表现为自然灾害摧毁人的物质积累与健康生命安全,因此,人类活动必须尊重自然、尊重生命,与自然和谐相处。

1.2 一切为了人民健康是中国共产党的价值宗旨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将卫生健康与“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紧密联系在一起,为提升人民健康水平不懈奋斗。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将卫生健康作为关乎国计民生的政治任务,提出了“健康第一”“发展体育运动”“团结中西医”等健康理念,进行了“开展群众卫生运动”“普及合作医疗”等卫生实践,促进了医疗资源的下沉,开创了中国的健康与卫生事业。改革开放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提出“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保障人民健康”,加大对医疗与卫生建设的科技投入,加强医疗器械的科技含量与医疗人才的技术培养,为医疗水平的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发展生产提供了重要保障。在毛泽东与邓小平同志健康理念的指导下,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把增强人民健康素质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联系在一起,将卫生健康作为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加以重视,揭示了卫生健康与共同富裕的内在关联。新世纪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坚持科学发展观,提出“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4]。深化了对健康的认识,同时就愈加影响卫生健康的环境因素着重进行治理。党的十八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卫生健康思想的指导、总结历届共产党人健康治理的经验、分析当前面临的新环境与卫生健康现状,提出了“大卫生、大健康”的理念,将人民健康放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并进行了全面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协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实践,实现了“以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开拓了卫生健康的国际视野,为推进健康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重要指引。

1.3 “健康优先”是国家建设与发展的价值立场

“健康优先”是继“教育优先”“人才优先”“就业优先”等战略之后的新战略,是对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对健康生活美好向往的战略回应,反映了国家对人民健康的重视提升到了新的战略高度。“健康优先”的战略原则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首次提出,以“立足国情,将促进健康的理念融入公共政策制定实施的全过程,加快形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实现健康与经济社会良性协调发展”[5]为核心要义。具体来讲,“健康优先”发展战略有多个层面的内涵。第一,“健康优先”意在将健康作为国家大政方针的重要考量,强调农业、食品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要更加卫生、安全,强化健康的目标导向;第二,“健康优先”旨在当健康与经济、生态等领域发生利益冲突或伦理较量时,要将健康放在第一位,深化健康的价值指向;第三,“健康优先”重在解决当前健康治理的难点,例如医疗资源供给不平衡不充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突出健康的问题导向;第四,“健康优先”力图实现全民健康,通过倡导全民健身、增强全民健康意识、落实健康扶贫政策等路径,释放健康的重要功能;第五,“健康优先”致力于建成健康中国,“十四五规划”提出“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到2035年建成健康中国”[6],就此要将健康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全局中,夯实健康的坚实基底。将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有利于保障人民健康福祉,筑牢国家健康根基,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支撑。

1.4 “中国特色”是卫生与健康事业的价值属性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民健康福祉,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健康利益作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部署各项政策措施,确立了适时的卫生健康方针,开辟了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卫生健康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卫生健康道路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坚持医疗资源供给的公益性导向。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我们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7],在公益性的价值导向下,我国积极建立起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本医疗卫生保障网,不断增进医疗卫生供给的质量和效率,社会公平正义得到了切实维护。二是坚持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是改革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探索医改这一世界性难题的中国式解决办法。我国不断推进医改在改革开放进程中迈进,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靠齐,初步搭建起来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之路。三是把预防为主放在突出位置。预防为主源于中国优秀传统医药文化中“治末病”方法,是实践证明有效减少疾病的重要手段。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我国延续至今的养生理念和医学智慧,坚持传承发展中医药文化、促进中西医结合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卫生健康道路的鲜明特色。四是秉承“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坚定“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立场。“大卫生、大健康”理念意在为人民提供全方面、全周期的健康服务,满足群众多元化卫生健康需求。“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立场意在将保障人民生命和健康安全放在第一位,在当下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深刻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为民情怀和生命底线,同时也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具有的显著优势。五是坚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是党贯彻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通过加强政府、社会、个人的健康责任,从而使健康促进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自觉行动。六是以实现全民健康、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为目标。中国卫生健康事业的目标着眼在人民、国家、人类三重视角确立的,是人民和国家、国家和国际的统一,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卫生健康道路的全面性原则和全球性视野。

2 卫生健康与共同富裕的内在机理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卫生健康事业以增进人民健康福祉、促进人的健康发展、实现全民健康为目标,与共同富裕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互融共进。这是解决人民对卫生健康生活的向往与健康供给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矛盾的重要方面,为解决卫生健康难题、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必要条件。

2.1 推进卫生健康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指标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人类理想的社会形态。实现共同富裕不仅仅指经济的高度发展与公平分配,还存在多维内涵。共同富裕与卫生健康都作为奋斗目标,两者相互交织,融合交汇。共同富裕的首要目标在于消除贫困,而疾病是引起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精准扶贫的标准“两不愁、三保障”之一就是保障基本医疗,需要注意的是政策性的倾斜帮助因病致贫的家庭实现脱贫,还要持续性、动态性地关注患病的贫困家庭,防止出现因病返贫。推进共同富裕的主要任务在于改善民生,而健康是民生领域的一个重大工程。“病有所医”是老百姓对幸福生活的期待也是民生的重要目标,要让百姓“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当下,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不仅仅满足于疾病的疗愈还在于享受全面可及的健康服务。共同富裕核心特征在于全面彻底,以期实现全民富裕、全面富裕,人民健康是共同富裕的一个重要方面,力图实现全民健康、全面健康。共同富裕的终极追求在于目标实现。实现“全民健康”是要消除两极分化,共同富裕要消除贫富差距,全民健康要解决健康医疗资源的分配问题,使人民能够公平可及地享有健康、医疗服务,这也体现了共同富裕中促进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实现“全面健康”的涵盖面要广,共同富裕要物质、精神都富裕,全面健康要人的身体、心理都健康。物质的富裕需要健康的身体作为基础,精神的富裕需要健康的心理作为前提。因此,推动共同富裕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实现全民健康、全面健康来保障大多数人的健康权益,着眼于人出生到年迈的各个阶段,着手于食品安全、生态环境、医疗卫生等多个领域,努力全方位、全周期的保障人民健康。

2.2 实现共同富裕离不开卫生健康的强力支撑

卫生健康是共同富裕的基础,没有卫生健康就没有共同富裕。首先,健康是社会生产力。一方面,卫生健康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国民健康代表这个国家拥有较强的软实力和综合国力;另一方面,卫生健康为生产发展增添活力,健康的劳动者会为工作贡献更多的人力资本,提升工作效率、提高创新能力,为实现共同富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其次,健康是社会稳定剂。无论在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人处于不健康的状态下,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就会增加。因此,保障人民健康能够促进社会和谐,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再次,健康是人民幸福源。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了解医改情况时指出“健康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标,健康是1,其他是后面的0,没有1,再多的0也没有意义”[9],道出了健康在人民幸福生活中的首要地位。幸福是一种主观的感受,人民享受到国家发展带来的全面健康服务能够提升“获得感”;人民增强健康意识、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提升“幸福感”;人民相信党和国家应对公共卫生风险的能力与认同其“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理念能够提升“安全感”。保障人民健康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关键环节,为实现共同富裕注入精神动力。最后,健康是人民顶梁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幸福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共同富裕要靠勤劳智慧来创造”[1]。人民是历史的主体,是共同富裕的创造者、参与者与享有者。健康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前提,提升人民健康水平能够培养多方面人才,为实现共同富裕凝聚奋进力量。

2.3 卫生健康与共同富裕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互嵌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卫生健康是其基本目标。中国式现代化不同于西方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我国的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10]。从根本上说,是“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其中,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基本特征之一,作为人民基本权利和基本生活保障的健康是应有之义,人与自然健康的统一是必然要求。现代化的实现是社会全面进步基础上的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与全民健康是现代化基本形态,为创造现代化新道路奠定物质基础与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五位一体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共同富裕代表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五位一体高度综合协调的状态,人民健康是社会和谐发展之本。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最终要聚焦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团结奋斗,致力于经济的行稳致远和人民的福利改善,坚持“富民、惠民、安民”的价值理念,不断推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取得新进展,顺应了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期待,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价值追求以及共同富裕和卫生健康的内在规定性。这种规定性决定了必须在高质量发展基础上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实践,竭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 卫生健康与共同富裕的实践旨归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要发展,健康要上去。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都离不开健康。要大力发展健康事业,为广大老百姓健康服务”[12]。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任务的胜利完成,我国已进入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新阶段。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在共同富裕中实现更高水平的全民健康是新阶段发展的重要任务。必须深刻把握卫生健康与共同富裕的辩证关系,坚持党的领导、推进高质量发展、推动人民共建共享。

3.1 在党的领导下坚定卫生健康与共同富裕正确的政治方向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维护人民健康、推进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一开始就肩负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重任。经过浴血奋战和不断探索,在党成立百年之际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民健康得到了基本保障,共同富裕的实践迈上了新的台阶。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对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作了高度概括总结,凝练了带有根本性和长远指导作用的10条历史经验,首要的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历史充分说明,党始终代表人民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领导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成功的,找到了符合中国实际的好道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民健康作为全面小康的重要基础,把发展卫生健康事业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中,作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推进健康扶贫”等重大决策部署。近年来,随着生活质量与卫生医疗水平的稳步提升,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延长,人民享受的医疗卫生服务也更加优化。据统计,2021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为77.3岁,比建国初期增长一倍之多;到2020年末,我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1,022,922个,比上年增加了15,377个,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人均财政补助标准从2019年的69元提高至2020年的74元[13]。实践证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取得新进展,人民获得的健康服务更加持续、更加全面。新阶段,在推进共同富裕的实践中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要、在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风险中不断提升健康治理能力是推动党和国家卫生健康事业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其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协调不好,就会成为一盘散沙,无法支撑起中华民族复兴之路。因此,必须牢牢把握住中国共产党这一领导核心,推进中国特色卫生健康事业的制度建设,健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政策体系,把握住医疗卫生保障的公益性导向,为党的卫生健康事业提供制度支撑。另一方面,要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贯穿于卫生健康事业及共同富裕实践各方面全过程。落实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必须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在推进卫生健康工作中不断提升自我净化与自我革新的能力、增强狠抓落实的本领,为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提供组织保障。从而以制度与组织优势确保卫生健康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胜利,为共同富裕奠定健康基础。

3.2 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激发卫生健康与共同富裕的内生动力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是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14]。党的十九大明确我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共同富裕的牢固基石,没有高质量发展就没有共同富裕的实现。高质量发展意味着经济增长由量到质的转变、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公平正义的基本原则,表明了要在发展的基础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目标扎实迈进的基本目标。我国十四五规划提出未来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为目标,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是根据时代环境做出的科学判断,也是新阶段国家发展的根本遵循。

高质量发展是经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追求。人民对健康生活的向往是保障民生的重要内容,促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是时代新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基本医保参保人数连年超过13.6亿人,药品目录谈判准入、集中带量采购,已累计为群众减负近2100亿元,“病有所医”的目标基本实现,健康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人民健康水平的提升不仅为人民美好生活提供可靠保障,而且为共同富裕提供强大助力。在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阶段,我们必须将高质量发展贯穿始终。一要继续深化医疗卫生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努力在健全分级诊疗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民医保制度、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综合监管制度等方面取得突破”[15]。医疗卫生改革一直在路上,目前已进入改革深水区,要建立高效有力的医改领导体制和组织推进机制,统筹推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加快形成一个优质高效的整合型服务体系。二要不断推进医疗卫生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科学家座谈会时提出,科技事业发展要坚持“四个面向”,将面向人民健康提升到了与世界科技前沿、经济战场、国家需求同样的高度。面向人民健康为科技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也为卫生健康事业增添了新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大卫生健康领域科技投入,加快完善平战结合的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科研攻关体系”[16],全面实施“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打造智能化、系统化、数据化的智慧医疗。将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人工智能、远程技术更好地应用进医疗卫生工作,加快医疗设备的更新换代,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这也是疫情防控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卫生健康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是改善民生、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性工程,切实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添砖加瓦、提质增效、积聚动能。

3.3 在人民共建共享中完成卫生健康与共同富裕的齐头并进

以人民为中心是我们党的根本执政理念。中国共产党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的基本内涵是普遍达到生活富裕富足、精神自信自强、环境宜居宜业、社会和谐和睦、公共服务普及普惠的状态,共同富裕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更是关系人心向背的政治问题与民生问题。因此,推进共同富裕必须坚持和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方向,满足最广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与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依靠全体人民的辛勤劳动和付出汇聚奋进力量。

在人的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大目标下,卫生健康事业的大发展必须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构建人民共建共享治理格局。首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为了谁是发展的根本问题,发展为了人民意味着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从人民普遍关注和切身关切的现实问题出发,把“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解决好,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其次,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不是党和国家的专属事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实现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17]。以人民共建来增加社会治理的活力、注入持续不断的动力。体现在卫生健康事业上,就是发动爱国卫生运动,增强每个人的健康意识,激发起人民群众参与卫生健康治理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后,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共享的发展理念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要求,是发展的价值取向。一方面,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要注重全面。我们发展卫生健康事业不仅要重视医疗救治,还要着眼食品安全、养老服务、健康保健等多方面的资源供给,以及对婴儿、妇女、残障人士等社会人员的政策倾斜;另一方面,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要强调公平。恩格斯在为马克思《雇佣劳动与资本》所写的导言中指出:“在人人都必须劳动的条件下,人人也都将同等地、愈益丰富地得到生活资料、享受资料、发展和表现一切体力和智力所需的资料”[18]。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追求是最基本的社会问题。因而,在卫生健康资源分配上要兼顾效率和公平,推进健康扶贫,减少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医疗条件差异,增加医疗卫生机构和设施的覆盖率,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确保人民“看得上病”;建立健全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确保人民“看得起病”。让人民共建共享发展成果,能够使全体人民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不仅保障了人民健康,而且为共同富裕凝聚共识、提供强有力支撑。

当下,我国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目标,消除了绝对贫困,为推进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面向第二个百年目标,我国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推进共同富裕步入了新阶段。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性、复杂性、系统性工程。我们必须深入理解卫生健康的核心要义,明确卫生健康与共同富裕的内在联系,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提升卫生健康水平,以卫生健康水平的提高推动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实现二者的有机统一,在党的领导下、高质量发展中、人民共建共享上实现二者的协调发展。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卫生现代化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卫生歌
讲卫生
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发展
办好卫生 让人民满意
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