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市、县三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冠肺炎早期疫情防控胜任水平研究
2022-12-21刘学通王兆南刘梦冉邓晋琦裴迎新崔少颖
刘学通,马 静,王兆南,刘梦冉,邓晋琦,裴迎新,崔少颖,戴 政
(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教育培训处(研究生院),北京 102206;2.北京市朝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业务办公室,北京 100021)
2020年初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下称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疫情是对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应对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控能力的一次全方位实战检验。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无论是面对新冠肺炎全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还是面对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确保疫情不出现规模性输入和反弹的歼灭战,始终立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最前线,为取得各阶段防控成果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也暴露出了防控能力和队伍建设等方面的诸多不足。为初步了解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对新冠肺炎早期疫情(2020年4月底前)的防控胜任水平,中国CDC于2020年4-5月在实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培训需求调查期间,组织省、市、县三级CDC采用机构自我评价方法,围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胜任总体水平开展了抽样调查,以期为有针对性地提升疫情防控能力提供借鉴,为今后系统、深入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胜任力研究、推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等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31个省级CDC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CDC全部列入调查对象;地市级和县区级CDC开展抽样调查,按照单纯随机抽样估计样本,地市级CDC调查样本量约150个,县区级CDC调查样本量约380个。
开展两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第一阶段根据调查对象的行政级别分为省、市、县三层。第二阶段针对地市级CDC、县区级CDC,分别分两层:“截至2020年4月17日有新冠肺炎报告确诊病例”组、“截至2020年4月17日无新冠肺炎报告确诊病例”组,再等比例分别计算各层的调查样本量,最后在各层单纯随机抽样确定调查对象,见表1。
1.2 问卷调查
由课题组专家研制调查问卷,于2020年4月27日-5月10日组织以上被调查机构线下填写问卷。发放问卷562份,回收有效问卷548份(其中省级CDC为32份、地市级CDC为145份、县区级CDC为371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7.5%。问卷内容主要包括:①一般情况:调查对象的行政级别、所在经济分区和地理分区、辖区曾达到的新冠肺炎最高疫情风险级别(下称疫情风险级别)。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有关核心业务工作开展情况:调查对象是否曾发现报告调查处置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或疑似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下称处置病例)?是否曾开展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或疑似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下称开展流调)?是否曾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下称开展核酸检测)?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胜任水平自评:由调查对象对本单位专业人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胜任水平在总体上进行自我评分,取10~0分代表不同的胜任水平,其中10分表示“极为胜任”、6分表示“胜任(及格水平)”、0分表示“极不胜任”。
表1 两阶段分层随机抽样表
1.3 质量控制
由中国CDC印发通知,要求被调查机构组织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专业人员认真研讨,并客观如实填写问卷后以机构名义进行正式反馈。正式调查前由课题组创建并提供电子版EpiData数据库结构(对变量赋值和数据录入设定逻辑限制等),由调查对象录入数据后报省级CDC合并形成各省级数据库(审核数据质量),再由各省级CDC报中国CDC合并形成最终调查数据库(再次审核数据质量)。
1.4 统计分析方法
应用IBM SPSS Statistics 27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均数比较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比较LSD-t检验(方差齐)和Dunnett’sT3检验(方差不齐),非参Kruskal-WallisH检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变量赋值见表2),线性趋势检验,检验水准α=0.05。
表2 变量赋值表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548个调查对象中,省级占5.8%、地市级占26.5%、县区级占67.7%;按经济分区,东部占30.8%、中部占31.6%、西部占37.6%;按地理分区,华北占11.1%、东北占12.2%、华东占21.3%、华中占14.1%、华南占9.3%、西南占17.0%、西北占15.0%;按疫情风险级别分,低风险占53.3%、中风险占25.4%、高风险占21.3%;曾处置病例的占79.7%,未处置过病例的占20.3%;曾开展流调的占80.8%、未开展过流调的占19.2%;曾开展核酸检测的占62.1%、未开展过核酸检测的占37.8%,见表3。
2.2 胜任水平总体分析
548个调查对象的胜任水平自我评分均数为(7.68±1.473)分,中位数8.00分,百分位数P75=9.00分、P25=6.00分,最高自评分值10.00分、最低自评分值5.00分。按行政级别分类,省级平均(8.72±0.924)分、中位数9.00分、最高10.00分、最低6.00分;地市级平均(8.03±1.497)分、中位数8.00分、最高10.00分、最低5.00分;县区级平均(7.45±1.445)分、中位数7.00分、最高10.00分、最低5.00分。
2.3 不同特征调查对象胜任水平间的比较分析
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疫情风险级别调查对象间的胜任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行政级别、经济分区、地理分区、是否曾处置病例、是否曾开展流调、是否曾开展核酸检测的调查对象间的胜任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曾处置病例的CDC高于未处置过病例的CDC,曾开展流调的CDC高于未开展过流调的CDC,曾开展核酸检测的CDC高于未开展过核酸检测的CDC。经多个样本均数间的两两比较分析显示:省级高于地市级,地市级高于县区级;东部地区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在地理分区上,华东地区较高,东北和西部地区较低,见表3。
2.4 影响胜任水平的相关特征因素分析
将调查对象的行政级别、经济分区、疫情风险级别、是否曾处置病例、是否曾开展流调、是否曾开展核酸检测等特征变量作为6个因素(自变量),应用多重线性回归筛选影响胜任水平(因变量)的重要特征因素(α入=0.05、α出=0.10),最终有行政级别、经济分区、疫情风险级别等3个特征因素进入方程,回归方程有统计学意义(F=7.580,P<0.001),见表3。
表3 不同特征调查对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胜任水平间的比较分析表
2.5 行政级别与胜任水平间的线性趋势检验
经线性趋势检验(R=0.248),行政级别与胜任水平间具有线性关系(组间F=17.871、P<0.001,线性F=35.669、P<0.001,线性偏差F=0.073、P=0.787),表明行政级别越高,胜任水平越高。
2.6 不同行政级别CDC胜任水平的分层比较分析
省级CDC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经济分区、地理分区、疫情风险级别调查对象间的胜任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和图1。
地市级CDC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经济分区、地理分区、疫情风险级别、是否曾处置病例、是否曾开展流调、是否曾开展核酸检测调查对象间的胜任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县区级CDC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疫情风险级别、是否曾开展核酸检测的调查对象间的胜任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经济分区、地理分区、是否曾处置病例、是否曾开展流调的调查对象间的胜任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个样本均数间的两两比较分析显示,东部地区的县区级调查对象的胜任水平高于中部和西部,华东地区较高,东北和西部地区较低。将经济分区、疫情风险级别、是否曾处置病例、是否曾开展流调、是否曾开展核酸检测等特征变量作为5个因素(自变量),应用多重线性回归筛选影响县级调查对象胜任水平(因变量)的重要特征因素(α入=0.05、α出=0.10),最终只有经济分区变量进入方程,回归方程有统计学意义(F=3.134,P=0.003),见表4。
图1 不同行政级别和经济分区调查对象的胜任水平误差条形图
3 讨论
3.1 各级CDC疫情防控胜任能力总体较好,但仍有提升空间
本研究从自我认知角度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新冠肺炎早期疫情防控中的能力表现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显示省、市、县三级CDC早期疫情防控胜任水平自评平均(7.68±1.473)分(中位数8.00分),接近良好水平,尤其省级CDC接近优良水平[(8.72±0.924)分],地市级CDC达到良好水平[(8.03±1.497)分],表明省市级疫情防控胜任能力总体较好。相关研究表明,面对新冠肺炎这一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暴发疫情,我国各级CDC全力激发自身的专业储备和技术潜力,既充分运用传统传染病防控原则,又在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实践中开拓新技术、探索新方法、发展新策略,肩负起疫情应对处置的重任,对快速有效控制疫情起到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例如广东省CDC在疫情初期即扩充形成21个突击队,实现全省21个地市新冠病毒检测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分片包干全覆盖[1];天津市CDC实行每天“实时”动态疫情通报[2];青岛市CDC早期开展“海空双港口精准联防”[3];深圳市CDC积极探索在超大型城市实施以“筛查发现-隔离管理-广泛追踪”精准防控策略为基础的综合防控措施[4];宁波鄞州区CDC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筛查、检测、流调能力被有关部门评价为“发挥出色”[5]等。但同时,(7.68±1.473)分的自评平均分距离10分的“最佳”履职状态仍有差距,总体上仍存在防控能力不足情况。例如有研究认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疫情认识不充分、预警力度不够、研判不准确、应急管理能力较弱、社会舆情处置能力不足[6];还有研究指出,疫情初期出现了因应急处置流调人员数量和质量不足而导致流调工作效率降低、流调质量不稳定等问题[7]。
3.2 各级CDC新冠肺炎早期疫情防控胜任水平分布不均衡
研究显示,行政分级和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其防控胜任水平高低的2个重要因素。首先,各级CDC呈现出省级、地市级、县区级CDC的防控胜任水平逐级递减的现象,这与以往研究报道的省、市、县三级CDC应急能力逐级降低情况一致[8];其次是不同经济分区和地理区域CDC的防控胜任水平呈现差异,如东部地区CDC高于中部和西部,华东地区CDC高于西南、东北和西北地区等,可能受到多年来我国公共卫生投入持续不足且地区间投入不平衡不断加大等问题的显著影响[9,10]。研究还显示,核心业务履职情况也对自评防控胜任水平产生明显影响,例如尚未开展过病例处置、流调、核酸检测的CDC对自身防控能力的认可程度均相对较低,提示亟需通过组织开展模拟实战应急演练等,重点提高尚未发生过新冠肺炎疫情地区CDC的疫情研判、实验室检测、流调、消毒与防护、社区防控指导等整体业务能力,避免其成为疫情防控的薄弱环节。
3.3 县级CDC新冠肺炎早期疫情防控能力偏弱且不平衡问题更明显
研究显示,县区级CDC的胜任水平自评得分(7.45±1.445)分(中位数7.00分),西北地区的县区级CDC平均仅(6.94±1.336)分,防控能力整体偏弱,且与省级CDC内部、地市级CDC内部的防控能力分布较均衡情况相比,县区级CDC的防控能力在不同经济分区、地理区域、核心业务履职间均存在明显差异,发展不平衡问题更明显。已有研究指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暴露出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在职责定位、专业人员配置、基础设施条件、实验室能力、管理水平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存在系统性短板和弱项[3、6、11,12]。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仍在持续,新型冠状病毒已发生病原学变异导致传播力更强,我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控策略面临持续升压,而县区级CDC是公共卫生机构在疫情防控中的前线部队,对严格落实“四早”措施、及时快速预警和控制住局部疫情至关重要,应尽快有针对性地提升县区级CDC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能力,并在新一轮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中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县区级CDC作为系统重塑的改革重点,大幅增加公共卫生投入等,促进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全面、均衡发展。
本研究采用自我评价方法对省、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冠肺炎早期疫情防控胜任水平进行了初步探索,后续应进一步开展深入、系统的胜任力评价研究,为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与建设提供更加科学、精细的决策依据。
(致谢:参加调查的省级、地市级、县区级CDC教育培训主管部门及业务科所的全体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