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文学阅读:从个体到群体

2023-01-24胡正伟

晨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全民读书文学

胡正伟

2022年4月23日至25日,以“阅读新时代·奋进新征程”为主题的“首届全民阅读大会”在北京举办。早在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将每年的4月23日确立为世界读书日。距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世界发出“走向阅读社会”的号召,时间也已过去了半个世纪。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民族复兴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上,“全民阅读”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举措正在成为全社会共识。

“全民阅读”是一项重大的文化工程,其内涵十分丰富,关涉到不同阅读主体与阅读对象,存在多种场景。在校园、公共图书馆、实体书店之外,家庭是不容忽略的阅读空间。在目标定位精准的专业阅读之外,指向性并不确定却能给予生命以养分的文学阅读是亟待强化的阅读取向。如何在家庭空间里搭建文学阅读的平台,使基于老年、中青年、孩童等不同特质的文学阅读实现良性的代际沟通,构建书香中国,是后疫情时代的当下值得探讨的有益话题。

一、从个人走向家庭的文学阅读

阅读的过程是自己的。阅读是一件纯粹个人的事情,甚至是一件私人的事情,文学阅读尤其如此。正因为“个人”,所以真切。一字一句,我自读来,由眼到心,字字欢欣,句句悲戚,他人来不得半点儿代劳。《红楼梦》第九十七回“林黛玉焚稿断痴情,薛宝钗出阁成大礼”中黛玉临终时所说的那句“宝玉,你好……”,只有读者一路读来,至此方能自然感受其中万千滋味。所谓“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正是这个道理。正因为“个人”,所以专注。在“东风夜放花千树,宝马雕车香满路”的街市无法想象“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里天人合一的萧然与物我两忘的投入。正因为“个人”,所以深刻。“读尽床头几卷书,占得人间一味愚”中千帆过尽后的寥阔,是撇去浮沫后的澄明。在阅读中,你遇到了自己。

阅读的成果是自己的。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发展史,是他的智力发育史,更是他的精神成长史。张爱玲说:“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以及爱过的人。”在林花谢了春红之后,你接受了人生长恨水长东;在当年万里觅封侯之后,你接受了身老沧州。当然文学阅读之于一个人精神的成长绝不仅仅是洒脱地接受当下,在此之外,我们的脾性常常与我们所接受的教育,尤其是我们自主展开的文学阅读相关联。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给“首届全民阅读大会”的贺信中所指出的,“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可以让人得到思想启发,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之气。”在被父母生就之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的阅读造就了我们。

阅读的成果也可以是共享的。超越了个人的文学阅读可以营造共有的精神家园。习近平总书记在给“首届全民阅读大会”的贺信中说:“中华民族自古提倡阅读,讲究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传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塑造中国人民自信自强的品格。”回到相对微观的空间,审视家的意义,在一日三餐、晨起昏定之外,应该还有情感的共鸣、精神的慰藉等丰富的内涵。英国文化批评家特里·伊格尔顿说:“对文学作品的解读,再怎么出于无意识,均带有我们自身文化价值与成见的色彩。”这是阅读成果可以共享、需要共享的阐释学前提。正因为对同一部作品人们必将作出差异化的解读,所以经由家庭搭建的文学阅读平台,成员之间可以交流基于个人阅读或者共建阅读的心得体会,实现阅读成果的共享与阅读效益的最大化。

二、经典与基于家庭的文学阅读

美国现代艺术家亚历山大·考尔德说:“仅次于选择益友,就是选择好书。”事实上,在疫情时起时伏的后疫情时代,人们的生活习惯已然发生很大变化。相对于朋友间的欢聚,在古今中外文学作品的阅读中邂逅知音,正在产生越来越大的吸引力。

真正的阅读能够使混沌的人清醒,能够使狂躁的人冷静,能够给迷惘的人指明方向。当然,前提是选择一部好的作品。怎样的作品才能算好,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怎样的作品才能称得上好的文学作品,恐怕更是众说纷纭。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读者普遍地在文学阅读的对象选择上取向经典。何谓经典?首先是具有超越性,在时间上超越古今,在空间上超越中外。其次是具有可阐释性,甚至呈现出空筐状态,比如林黛玉,又比如哈姆雷特——“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作品作为经典具有可阐释性的最直观表征。当然,经典为人悦纳的维度是多元的。正如鲁迅先生所言:“同是一部《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此外,关于经典的本质,即文学性的定义,从来就是参差错落的。不同的题材领域、不同的情感指向、不同的形式体制、不同的语言操作,文学经典获得了安身立命之本,比如山水诗与田园诗,又比如英雄传奇小说与神魔志怪小说,各有各的经典。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经典还有一个适配性的问题。进入阅读视野的文本,即便对一部分人来说是经典,对另一部分人来说,也可能是避之唯恐不及。曾闻公交车上一对母女对话,母亲责问女儿为何一个暑假也没能读完《水浒传》,小姑娘委屈道:“妈妈,我害怕。” 将经典作品引进家庭阅读,应尊重家庭成员的性别、年龄等自然属性,也要契合不同成员在家庭中被赋予的社会化角色。

旨在满足消费者核心诉求,并最大程度地主动供给附加价值的差异化策略是商业领域品牌营销关注的焦点。在此,可以引入家庭的文学阅读活动。当然,有一个前提不能忽略,那就是对家庭文学阅读的核心诉求作出预判——这需要家庭中能够有一位在文学阅读领域有所建树的“意见领袖”,当然,也可以是家庭成员们合力打造一份家庭文学阅读计划。意见或者计划,应该充分考量家庭成员的性别、年龄及角色差异,让不同的个体能够在经由家庭搭建的文学阅读平台上安静地走进文本,然后又能以饱满的状态走出文本。“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加西亚·马尔克斯在关乎时间流动的叙述中谋划一场代际的循环,无意中适配了不同年龄、不同角色的家庭成员,共同建构了属于彼此的《百年孤独》,堪作经典。

无论是引发热议的优秀文学作品,还是需要考虑适配性的经典,在今天的物化形态都不必然是纸质文本。在5G、AI、VR、AR等技术与阅读融合的潮流中,数字阅读正在成为越来越受读者青睐的方式。在“首届全民阅读大会”上,由“数字阅读分论坛暨第八届数字阅读年会”发布的《2021年度中国数字阅读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为5.06亿;人均电子书阅读量11.58本,相比2020年增长了27.3%。后疫情时代的数字阅读数据势必进一步看涨。经由家庭搭建的文学阅读平台在从作为私人空间的书房迁移到作为家庭公共空间的客厅之后,不经意中正在向“数智化”转型。可以期待的是,信息技术加持下的文学阅读将为每个家庭带来更浩瀚的阅读资源、更自由的选择空间、更丰沛的阅读体验。

三、基于家庭的文学阅读在超越中迈进

卓有成效的文学阅读在家庭层面得以展开,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一位家庭成员脱颖而出并率先垂范是第一步。在关掉电视、打开书籍的那一刻,其他成员的意识与观念在无形中就已经受到浸染。接下来,需要交给时间:在时间的推衍中,文学阅读的意见领袖或者组织者自然就产生了。在共同意愿的驱动下,一份青涩的家庭成员文学阅读计划得以出炉。付诸实施的形式则可以生动活泼许多,颇具仪式感的朗读会、领读会、轮读会都将备受老人与孩子的欢迎——事实上,在这些场景中,阅读已经被超越,至少被赋予了家庭成员之间信息沟通与情感交流的重要内涵。人们常常对单位、对事业、对同事给予自己全部的热心与耐心,回归家庭、关上家门之后,对家庭、对家务、对家人则失去了热情与耐性。当代人的视野中,“修齐治平”之中原本切近生活的“齐”往往最被忽略、敷衍。

阅读总是不满足于“阅读”。作为衍生,文学阅读往往走向评论与创作。清人张潮在《幽梦影》中说:“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深浅或许有别,但在经由家庭搭建的文学阅读平台上,却不必非要做出轩轾权衡。长者的评论固然承载了漫长的一生,年轻人的体验同样真切动人。最初走上文坛的李娟在《我所能带给你们的事物》中,用“姥姥给袖珍兔喂肉”和“母亲为金丝熊裹棉被”来隐喻长辈对只身漂泊在外的孩子的牵挂,文笔略显稚嫩,却在作为读者的年轻人奔波的生活中注入了一抹温馨的情意。相较于作家后来的作品,比如《阿勒泰的角落》《遥远的向日葵地》,《我所能带给你们的事物》显然并没有得到评论界的关注,但是作为家庭文学阅读的文本,它必然能引发更多真切动人的“评论”。史铁生曾经在《我与地坛》里感喟母亲的故去,“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对于经历一生风雨的每一位长者来说,在共同的阅读过程中,分享曾经的岁月,是一种莫大慰藉。比之更有价值的事情是在岁月忽已晚的暮年,执起笔墨或者敲击键盘将自己的一生凝聚成文本。如歌中唱道:风华是让人叹惋的一指流沙,苍老同样是人生不可辜负的一段年华。

对于个体来说,阅读是一种习惯。对于家庭来说,阅读是一种风气。基于家庭的文学阅读活动完全可以突破家庭,走进社区,走向社会,从客厅进入公众视野,在超越中迈进。在上海市“振兴中华读书活动”40周年之际,“第24届上海读书节”于2022年7月8日在线上启幕。作为读书节的重要活动之一:“寻找身边好声音”云端诵读活动,通过对红色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及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经典作品的个人演绎,感受文学魅力、坚定理想信念。活动真正寻找的并不止于一把好嗓子、一副好声音,文化的传承与文学的积淀应该是主办方更为看重的质素。

2020年10月,中宣部印发《关于促进全民阅读工作的意见》,提出在全社会大力提倡多读书、读好书,建设书香社会、书香中国,不断提升人民思想境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京沪等地的“全民阅读大会”“读书节”通过开展一系列读书活动,持续推进全民阅读更实、更深。现在是家庭作为社会基本单元发力的时刻了,以文学阅读作为内核的家庭阅读正在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蝉鸣长昼,曲渡熏风,羲皇高卧,素稔读书。你和你的家人们准备好了吗?

猜你喜欢

全民读书文学
全民·爱·阅读
我们需要文学
全民阅读 让师生遇见更好的自己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一场全民答题狂欢
我们一起读书吧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