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

2023-01-24甘肃省临潭县城关第六小学吴永林

亚太教育 2022年22期
关键词:中华汉字素养

甘肃省临潭县城关第六小学 吴永林

语文属于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在很多学科的教学中,都需要运用到语文基础知识,所以保证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是保证小学阶段教育教学效果的根本。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学重点主要放在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上,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多有忽视。同时语文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都比较单一,在这种情况下语文课堂相对比较枯燥乏味,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高,语文教学质量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因为语文是一种语言性学科,在这类学科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语文的人文性。为了更好地提升语文教学质量,教师可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堂中,通过这种方式,对语文课堂进行优化,让语文课堂更加生动形象;同时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是做好教学改革和创新的重要措施。但是,小学语文教师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候,往往没有充分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语文学科的特点,也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融入过程问题比较多。想要更好地发挥出教学效果,就需要教师充分认识到当前的问题,并积极进行改进,以更好地保证教学质量。

(一)学生缺乏浓厚的学习兴趣

当前,灌输式教学法依然是很多教师喜欢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而这种教学方法会让课堂趣味性大大降低,导致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降低。而随着当前网络技术的发展,大量西方文化入侵,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都会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不高,甚至有部分学生过于推崇西方文化,出现崇洋媚外的情况,不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融入。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比较表面

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当前很多教师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式比较单一,大多要求学生背诵,而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小,对于枯燥乏味的内容缺乏兴趣,过度的背诵会消耗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同时,只关注背诵也忽视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学生只会背诵,对于传统文化的内涵、想要表达的思想等都不了解,学生学习方式不佳,主动性和积极性普遍不高。例如,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没有注重引导学生去感受古诗词的意境和韵味,没有引导学生感受文字的魅力,而是单纯地让学生背诵,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只会背诵,却不能理解古诗词的魅力,学习效果也普遍不高。

(三)教师缺乏良好的传统文化素养

想要更好地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课堂中发挥出很好的价值,教师本身也需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充足的了解,同时具备良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但是,当前大多语文教师的工作重点在知识教学上,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提升重视度不高,所以在融合和渗透的时候,大多只会局限在教材上,教学也缺乏系统性,相对比较零散,不利于学生综合地学习传统文化,也不利于传统文化的渗透。

(四)师资力量薄弱

现阶段,很多学校小学语文教师的年龄都比较小,大多不具备充足的教学经验,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就会更加依赖教材,对于传统文化知识的渗透多有忽视。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很难发挥出带头作用,习惯性地按照统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大纲来进行教学,导致教学与学生的相容性不高。因此,这种师资力量的差异,也会导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难以真正渗透到语文教学中。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前人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同时教学质量也会随之提升。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

小学阶段的学生大多刚刚接触语文,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相对比较薄弱。而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的时候都需要先学习汉字,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属于重要内容之一,很多汉字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所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引导学生主动去了解汉字的演变,感受汉字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会被激发出来,久而久之学生的基础文化知识就会更加夯实,也更有利于后续的语文学习。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

受到以往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语文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提升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和语文成绩上,忽视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这样不利于学生后续的发展。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文化素养,教师可以通过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陶冶学生的情操,同时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例如,教师在《夸父追日》《精卫填海》等神话故事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感受蕴含在其中的坚强不屈的品质,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由于语文学科的特点,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是非常关键的。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感受更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同时学生也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在素质教育中,爱国教育属于必不可少的内容。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的重要性,并且将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中,尤其是在当前西方文化渗透严重的情况下,教师还需要充分认识到做好爱国教育的重要性。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了很多爱国情怀内容,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时,可以充分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爱国元素来进行爱国教育,让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经过历史的积累和沉淀形成的,所以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很多教师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培养学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导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难度比较大。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更早地接触传统文化,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内涵和魅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得到提升,学习动力更足,主动性也更高,更有利于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小学生年龄小,对外界好奇心强,同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没有形成,这个阶段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最重要时间段。因此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教师需要将良好行为习惯与课堂教学有效结合起来,通过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所以,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中,可以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些优秀品质、行为习惯等来影响学生,更好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勤奋努力、尊师重道、孝敬父母等,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原则

想要更好地将传统文化的优势发挥出来,教师在融入传统文化的时候,还需要明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原则,从而更好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发挥出小学语文教学的优势。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符合当前的学情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也是教学活动的主要承受对象,教师需要充分思考学生的需求,保证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学情和特点。所以,在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候,教师也需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立足于学生的学情,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循序渐进地渗透到语文课堂中,避免为了急于求成而将大量的文言文或者古诗词一股脑地塞给学生,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甚至不愿意深入去研究传统文化。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立足于教材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最常接触的教学资料,各个版本的教材都是结合学生的认识发展而编制的,所以大多数教材都符合学生发展规律。教师在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候,融合教材是非常关键的。教师需充分认识到教材的重要性,立足于教材去选择相应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和资源,并且寻找教材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似点,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教材紧密联系起来。同时,教师还可以多开展一些课外活动,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立足于实际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所以教师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时候,需要更加重视联系生活实际,通过立足于实际,让学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并且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积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同时,生活实际的融合还可以将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调动起来,让学生更愿意参与到课堂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会更高,更有利于后续的学习和发展。

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策略

新课改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想要更好地顺应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就需要进行教学改革,结合新课改的相关要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融合起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内容,有效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形式,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一)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汉字的魅力

汉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具有音、形、义统一的特点,且汉字具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递的重要载体。所以,教师在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候,可以将汉字融入其中,通过汉字的魅力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引导学生去理解和感受汉字的发展历程,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汉字的魅力,从而更好地理解汉字,感受汉字蕴含的文化内涵。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也能更好地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更愿意主动去探究和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堂参与性也会更高,学习效果更好。例如,教师在让学生学习“金木水火土”五个汉字的时候,学生对汉字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很多学生可能在之前已经看过“金木水火土”这些汉字,但是对“金木水火土”的内涵并不了解;如果这个时候教师仅仅是按照课本上的内容,给学生讲解“金木水火土”的读音和表面的意思,就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导致教学效果受到影响。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关“金木水火土”的含义来进行讲解,从“金木水火土”的造字开始,让学生观察一开始的象形文字;还可以通过多媒体等给学生展示文字的演变,让汉字教学更具趣味性。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可以很好地了解文字与图画之间的关联,同时还能更好地学习汉字的演变,学习汉字的兴趣更高,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

(二)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更好地将学生的学习内在动力挖掘出来,所以,想要更好地保证教学效果,培养学习兴趣是非常关键的。但是受到落后教学理念的影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会下意识地采取单一的教学形式,课堂也比较枯燥乏味,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不高,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所以,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时,可以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进行教学情境创设,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丰富的故事和有趣的内容,让课堂教学情境更加生动形象,学生也可以快速进入状态,从而更愿意主动去学习语文知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了很多文学典故、传统文化故事等,教师可以进行收集和整理,然后将其作为教学资源来运用。在创设教学情境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其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更高,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入,学生也会更好地感受文化的魅力。不过,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也需要深入地研究内容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使教学情境与课堂更加融合,从而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例如,在《守株待兔》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对文本进行理解,了解文本想要表达的内涵,即运气只是一时的,想要成功不能有不劳而获的思想,需要战胜自己的懒惰,努力奋斗,否则将会一事无成。教师可以通过运用一些教学工具来丰富教学情境,给学生展示相应的场景,然后让学生在场景中尝试去感受主人公的情绪和想法,这样课堂的趣味性和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更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更容易集中注意力,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同时,在教学情境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学生可以在看故事的时候更好地感受故事的内涵,也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和行为习惯。

(三)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单一的、枯燥的、乏味的内容兴趣不高,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所以教师可以通过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丰富教学形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与语文课堂融合起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教师在选择教学形式的时候,首先结合教学内容来合理选择相应的教学形式,然后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节奏美、音乐美等充分融合起来,让课堂更加丰富多彩,学生参与积极性和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学习能力等都能得到锻炼和提升,也会更加深刻地理解语文知识。例如,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朗读的方式来让学生熟悉课文,在朗读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有意识地调整学生的朗读节奏和情绪,让学生更好地融入文章中,感受作者听闻军官收复河南河北时候的喜悦之情。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感受文章的情绪,对文章也会有基本的理解。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将文章与自己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更好地融入自己的情绪,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更好。

(四)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阅读和写作中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属于两个必不可少的环节。通常阅读和写作是密不可分的,想要更好地保证阅读写作教学效果,教师就可以将读写结合模式引入课堂教学中。同样的,想要更好地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也可以将其运用于阅读和写作教学中,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创新教学形式,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章作者的情感,从而通过阅读来学习文章的写作方式和技巧。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更好地积累文化知识和写作素材,还能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调动起来,进一步提升学习效果。例如,在《游山西村》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班上的学生分组,以小组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交流,让学生更好地阅读和理解文章。同时,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还可以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让学生尝试去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蕴含在文章中的文化魅力,感受作者对自然的热爱,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文化素养。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所以,教师还需要更加重视教学改革和创新,并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来科学地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提升学生学习能力,进一步优化课堂。

猜你喜欢

中华汉字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