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口内粘接在全冠修复纵折后牙中的应用价值

2023-01-24闫鑫党妮

贵州医药 2022年12期
关键词:全冠粘接剂患牙

闫鑫 党妮

(1.蒲城县中医医院口腔科,陕西 蒲城 715500;2.西安市中医医院口腔科,陕西 西安 710021)

纵折后牙是指后牙受到外力后发生折裂,折裂线从颌面至髓室底,也可经髓室延伸至根管。纵折后牙约占到整个牙折的77.4%。纵折牙位置以第一磨牙最高,其次为第二磨牙[1]。目前临床治疗纵折后牙的主要方式为全冠修复,全冠修复前需对折裂牙进行粘接,粘接方式有口外粘接、口内粘接两种方式。口外粘接方式由于采用拔除后彻底消毒,可有效清除感染源,降低牙周组织感染,是目前最为有效和理想的修复方式[2]。但口外粘接拔牙后再植入,同时也较易发生拔牙创伤、牙体松动、叩击痛、牙周膜损伤等并发症,同时患牙的牙根吸收效果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较易出现吸收不全,而导致远期疗效不稳定[3]。本文分析全冠修复纵折后牙采用口内粘接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此类患者的治疗方案完善优化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2月至2021年1月在我院行全冠修复纵折后牙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中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53.13±8.42)岁,均为后牙单牙折裂,第一磨牙24颗,第二磨牙6颗,折裂时间1~3 d,平均时间(1.47±0.21)d。观察组中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53.04±8.37)岁,均为后牙单牙折裂,第一磨牙25颗,第二磨牙5颗,折裂时间1~3 d,平均时间(1.50±0.22)d。纳入标准[4]:符合纵折后牙诊断标准;经实验室生化指标检查、影像学检查,符合全冠修复治疗标准;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不能配合完成术前相关检查者;合并血液系统、呼吸系统、精神系统疾病者;孕期、哺乳期女性;随访资料收集不全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口外粘接联合全冠修复治疗,观察组患者行口内粘接联合全冠修复。两组患者均随访观察至术后6个月。(1)对照组:对口腔行常规清洁消毒,将纵折后牙拔出,行常规根管治疗。于口腔外采用临时树脂填充折裂牙,粘接剂复位粘接,制作模型,打磨抛光后进行修复,浸泡于生理盐水中备用。将完成根管治疗后的临时填充模型取出,待降低咬合后,将粘接完成的纵折牙准确植入牙槽窝,牙周填塞治剂进行固定。缝合牙龈组织,使用浸泡生理盐水的纱布包裹患牙,从而 预防细胞脱水以及周围组织坏死。若治疗过程中发生牙槽窝扩大和(或)牙槽骨折裂应停止治疗。分别于术后1周、术后6个月回院随访,检查患牙恢复情况,了解并发症情况,并进行相关指标测评。(2)观察组对口腔行常规清洁消毒,将患牙牙冠形态进行复位,牙颈部采用结扎丝固定,对患牙进行洁治,清除牙结石并消毒。将患牙髓腔内的充填物进行磨除,对纵折断面周围薄壁弱尖进行修整,磨成直径约1 mm沟固位形,抛光、冲洗、隔湿髓腔消毒后再酸蚀牙体断面、髓腔,生理盐水冲洗,干燥后涂布粘接剂,轻吹、光照,再分层填充树脂,光照;取模灌模,临时冠修复患牙,嘱咐患者佩戴临时冠期间勿用患牙咀嚼。预备金属全冠牙体,取模制作金属牙冠,试戴牙冠,调节咬合,粘接。随访同对照组。

1.3观察指标 采用咀嚼杏仁的方法测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牙齿咀嚼功能情况;术后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咀嚼功能评分比较 术前,对照组嚼功能评分(42.38±5.49)分与观察组的(42.43±5.54)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咀嚼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提升,且观察组评分(89.13±3.25)分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2.38±4.57)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21,P<0.05)。

2.2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比较 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痊愈16例,显效13例,无效1例,临床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患者痊愈10例,显效15例,无效5例,临床总有效率83.33%。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Z=4.007,P<0.05)。

2.3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率比较 术中术后,观察组患者发生牙周膜损伤、感染各1例,并发症发病率6.67%;对照组患者发生拔牙创伤、牙体松动、叩击痛、感染各1例,并发症发病率13.33%。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3.972,P<0.05)。

3 讨 论

口内粘接联合全冠修复则可以有效保留牙根,可以完美关闭纵折裂隙,降低对牙周创伤,减少相应的并发症,但口内粘接由于特殊的位置,致使才做难度大,对医生的技术要求高。同时口内粘接可最大限度修复关闭折裂裂隙,预防继发性感染率。两种治疗方案各有优劣,目前临床对于两种治疗方案的选择存在较大的争议[5]。

本文结果显示,采用口内粘接联合全冠修复纵折后牙的患者术后6个月咀嚼功能评分高于采用口外粘接联合全冠修复纵折后牙治疗的患者(P<0.05),说明口内粘接联合全冠修复纵折后牙对患者咀嚼功能恢复更为有利,这可能与该手术方案对患者牙齿整体结构保存完整有关。术后6个月,口内粘接联合全冠修复纵折后牙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口外粘接组患者(P<0.05)。其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率也明显低于口外粘接组患者(P<0.05)。综合临床疗效指标、对患者咀嚼功能改善指标及安全性指标数据,均说明口内粘接联合全冠修复纵折后牙是更为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案。但目前临床对于采用口内直接粘接方案可供选择的粘接剂尚不多,且很多医院尚不具备此技术[6]。且口外粘接联合全冠修复纵折后牙的可操作性更强,技术更为成熟。随着粘接剂技术的不断发展,口内粘接联合全冠修复将是治疗纵折后牙的发展方向[7]。

综上,对纵折后牙全冠修复患者采用口内粘接,可有效提升患者临床疗效率,降低并发症率,促使患者咀嚼功能恢复,较口外粘接更安全有效。

猜你喜欢

全冠粘接剂患牙
用椅旁树脂嵌体/高嵌体在对第二磨牙远中龈下缺损进行修复中的应用效果
烧结温度对粘接剂喷射技术制备420不锈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全冠预备体终止线局部扫描正确度对整体的影响
牙周炎对口腔种植修复效果的影响
磨牙牙隐裂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保留价值分析
在乳牙龋齿充填中应用光固化复合树脂、粘接剂结合治疗临床疗效观察
意向性牙再植在重度牙周炎待拔患牙保留中的应用
全冠修复后食物嵌塞的临床研究
纳米银改性正畸粘接剂的研究
玻璃纤维桩与铸造金属桩在烤瓷全冠修复残根残冠上的疗效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