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桂经济协同发展背景下建设新型数字经济产业园区的理念、路径与建议
——以钦州数字经济产业园为例
2023-01-24李晟任昊王秋玥
李晟 任昊 王秋玥
(1.广西师范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1;2.北京新动力人才创新研究院,北京 100010)
1 引言
广东和广西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历史根基,在我国大力推动经济发展,实现脱贫攻坚的过程中,粤桂经济协同发展全面开展,合作成果显著。由于广西独特的地理位置,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经济区的两湾产业合作已经成为新发展格局下,加快供给侧改革、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西部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数字经济生态产业园作为数字技术促进产业集聚的新形态,是承载数字经济产业、发挥以平台治理平台、平台招商平台的数字经济集聚功能的重要功能空间,正以其具备的多种优势为各地企业和政府所探索及应用。本文以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典型城市钦州的数字经济产业园区发展为例,分析当下北部湾经济区数字经济生态产业园发展中的问题,探讨新形势下深化粤桂合作的新机遇,对于“一带一路”建设,打造东西部数字经济协同发展示范样本,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有重大意义。
2 发展数字经济生态产业园建设的重要作用
2.1 推进西部地区产业转型,实现经济技术高质量发展
钦州的发展只是广西,甚至整个西部地区发展的一个缩影,当前是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西部经济发展不能照搬东部地区发展的传统模式,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依靠数字经济等新业态。传统制造业经济依托的是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廉价原料,而数字经济依托技术发展。现在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资源能源问题越发紧张,数字经济产业可以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增加经济发展的广度;核心技术发展可以解决我国在国际经济领域发展的“卡脖子”问题,增加经济发展的深度;实现我国从资源输出到技术输出的转变,保护我国优质能源;通过技术发展解放基础劳动力,缓解未来适龄劳动人口减少后的用工问题;促进我国传统产业升级,高质量发展。
数字经济生态产业园作为数字技术促进产业集聚的新形态,是承载数字经济产业、发挥以平台治理平台、平台招商平台的数字经济集聚功能的重要功能空间,发展数字经济生态产业园是我国突破传统制造业困局、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数字经济产业园作为支撑、承载数字经济的重要功能空间,是政府引导企业发展数字经济产业的重要抓手。
2.2 兼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建设壮美广西
2021 年4 月,习近平总书记时隔四年再次视察广西时,系统阐述了广西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四个突出特点”,提出新发展阶段广西“闯出新路子、展现新作为、迈出新步伐、彰显新担当”的“四个新”总要求,强调广西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由于广西独特自然资源和人文特点,依托传统制造业发展,无法满足广西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钦州就长期面临着临海制造业发展和海洋保护的矛盾问题。数字经济发展不会占取过多地理资源,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污染对比制造业相对较小,而跨区域带动、辐射能力极强,不受山河湖泊等地理因素影响。十四五期间,我国面临数字产业化向产业数字化全面拓展延伸的重要发展机遇,中西部广阔区域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存在丰富的数字经济应用场景。数字经济生态产业园的新形态产业集聚能力,是加快西部地区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加快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平和资源经济矛盾,发展当地特色经济的重要路径。
2.3 建设一带一路,带动东盟地区经济发展
广西地理位置特殊是我国的南大门,钦州更是连结广西腹地、辐射东盟地区的重要地区。数字经济生态产业园有作为招商平台的数字经济集聚空间功能,可以增加我国与东盟产业间的合作模式,以平台经济模式撮合东盟各国与我国内陆省份间的产业合作。随着广西的数字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产业转型,未来将会有大量产业向东盟地区转移,带动东盟地区经济发展,也会产生监管问题。数字经济生态产业园可以发挥治理平台的承载作用,以平台治理平台,实现跨区域的数字治理。
3 现阶段两区数字经济产业园合作存在的问题
3.1 数字经济产业名不副实,优质高端的数字产业协同水平亟待提高
钦州所在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与粤港澳大湾区两区工业化发展阶段不同,产业发展差异较大。广西北部湾经济区6市普遍处于工业化发展进程中期,除南宁市目前产业发展是以计算机及软件服务、商务服务、现代物流、会议会展等新兴服务业为主导以外,北海、防城港、钦州、崇左和玉林5 地市产业定位均偏向于非金属矿产品、石油化工、机械制造等资本密集型的重化工产业。而粤港澳大湾区9 市的工业化进程水平较高,产业发展以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为主,产业数字化程度较高;惠州和江门处于工业化后期,目前的产业正在向新兴服务业转型,数字化产业较多;肇庆则仍处于工业化中期,以重化工业为主。
珠三角地区从2008 年开始实施“新旧动能转换”战略,不少产业转移到了湖南、江西等地。广西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时期较晚,加之两区现有产业差异较大,钦州更是长期面向东盟,独立发展制造业和海洋经济产业,在现阶段在产业协同中,存在引进产业结构布局不够优化,招商引资实效欠佳,项目与整体产业链匹配度不高,集聚效应不强;引进企业创新能力弱,引领效果不明显,产业难以提档升级;地区开放程度较低,配套政策措施针对性不强、应用率不高,区位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最主要的是,在以往的产业协同中,往往更看重经济效益,对社会效益重视程度不足,长此以往对广西乃至整个西南地区发展将带来不利影响。
3.2 传统数字经济产业园有数字、无经济,有园区、无产值,无法满足灵活就业为代表的新就业形态发展需求
目前已经建设的产业园内主要为制造加工相关产业,如柳州的汽车制造工业园、梧州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工业园。包括钦州的马钦州产业园虽然现在发展较好,引进了许多科技企业,也进行飞地科技企业孵化,开展跨境电商业务,但早期马钦州产业园是我国首批毛燕加工园区,现在也存在大量的加工业务。这些工业园因技术要求、产业模式、政策规定等条件,主要吸纳具备熟练技术的工人,与就业者多为强劳动关系;而根据现实情况,不少人或不具备企业要求的技能,或有由于从事农业有不固定时间的就业需求,现有产业园无法为上述人员提供充足且适合的就业岗位,在解决就业这个基础民生问题上能力有限。
直到2019 年自治区印发的《广西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实施方案(2019-2021 年)》中才提出创新推进“飞地经济”园区建设,支持在百色与河池等市的深圳产业园发展;鼓励广西企业和机构在深圳、广州、佛山、肇庆等市创建“飞地经济”园区和“科创飞地”。2020 年自治区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支持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广西片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全区才开始大力推动发展数字经济服务孵化平台、构建数字经济产业服务体系。目前新业态产业相关产业园发展不足,带动当地人员灵活就业能力有限,导致大量适龄劳动人员无法就近灵活就业,部分人群选择农闲时节外出打工,当地就业人员流失,不利于当地经济发展,也会产生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社会状况;还有部分人群会选择进入当地的工厂上班,当地农业、畜牧业发展受到一定影响。
3.3 数字经济呈现跨区域、跨行业、跨部门的监管形式,粤桂数字治理协作机制亟待完善
广西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数字广西建设、促进产业园区升级发展、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但就目前来看整个广西与大湾区的协同、区域数字治理层面差距较大。以就业治理为例,广西长期作为劳务输出大省,常年有数百万务工人员在外省务工,从事的工作种类复杂、工作形式多样,就业人员涉及各行各业、分布分散,加上灵活就业行业具备的新颖性、灵活性等特点,加上区域间政府构建的“互联网+人社”架构暂不完善,人社、市监、大数据、税务等部门之间信息未能互联互通,区域间数据壁垒没有完全打通、数据共享未能实现,带给政府部门巨大的监管压力与服务障碍。
4 针对现有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4.1 共建线上、线下结合的高水平数字经济生态产业园,既有数字的面子,又有经济的里子
数字经济生态产业园目的在于实现政府与数字经济产业间的资源共融、数据共享、协同共治、价值共创。在广西的数字经济建设中,数字经济生态产业园可作为数字化典型应用场景进行重点建设,以试验区“省级领导、市为主体、独立运营”的跨区域合作与开发管理体制进行运营与监管。在实体及线上虚拟产业园的基础上,两区政府通过构建数字经济健康发展营商环境及招商能力,与数字经济平台企业、产业园运营商和生态合作伙伴一起紧密协作,形成以平台服务平台、以平台招商平台、以平台治理平台的新型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新生态,聚焦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需要,构建优质高效、结构优化、竞争力强的数字经济产业集群,推动形成高质量发展与就业扩容提质互促共进的良性循环,促进平台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规范健康发展。为就业者提供更大空间和更多选择,带动更多就业者依托平台就业创业。
4.2 完善数字经济灵活就业保障体系建设,以数字经济产业拓展就业“蓄水池”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总书记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解决好就业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巩固广西脱贫攻坚的伟大成果,才能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十三五期间,广西坚持“三大定位”建设,实施“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同时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成效显著。
通过灵活就业等新就业形态,可以在不改变农村组织形态的前提下,让乡村人员有更多的职业选择;在不改变以农业生产为主导的生产经营方式的前提下,让乡村人员有更多的收入来源,解决本地就业人员自身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时间调配问题,解决外出务工人员两地共同发展的空间调配问题,解决多地灵活就业后保障制度建设等基础设施完善问题,做好灵活就业服务工作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同时也有助于巩固脱贫攻坚伟大成果。数字经济生态产业园可重点引进来自大湾区的数字经济平台企业和生态合作伙伴,通过成熟的平台企业在广西北部湾地区落地、开辟当地新业务,从而提供相应的低门槛灵活就业岗位,以此提升就业率、提高当地群众收入;辐射带动广西及东盟地区人员就业,推动东盟地区经济发展,助力国内、国际双循环;通过生态合作伙伴提供的全流程保障措施做好灵活就业周期闭环。在就业问题的处理上,数字经济生态产业园既尊重了就业人员的灵活性、低门槛需求,成为吸纳就业的“蓄水池”。数字经济生态产业园的吸纳能力,加上平台的多边融合能力,可以吸纳融合多种保障监管方式,为现有体系下的灵活就业人员提供充分保障。同时通过就业对当地的社会稳定产生的积极的影响,带动经济发展后,还可吸引更多外出人员回乡就业,共同建设壮美广西。
4.3 建设粤桂数字治理协同创新机制,以数字手段提高协同社会治理能力
数字经济生态产业园是一种商业模式的创新,是以数字化推动传统楼宇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治理创新的新型手段,也是数字化手段深度参与就业民生与社会治理问题解决的新型方案。在推动国际产能合作,对于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重大产业发展和东盟传统优势产业项目落户监管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以两区合作产业园为基础搭建的两地信息协同平台重在打造以大数据精准匹配、政企协同监管的运营模式,借助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分别提供复杂信息筛选处理能力、协同治理能力及数据储存能力,打造“平台搭建共享、人才培养共享、就业需求共享、政企数据共享”的两地数字协作新模式,帮助粤桂两地政府部门在人员流动、资金流动、产业链流动等数据上实现开放共享,最终达到“共建、共治、共享、共赢”的发展格局,实现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协同发展,助力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经济发展新格局,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