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国有企业ESG 评价体系的探讨

2023-01-24张俊杰张紫琛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22年23期
关键词:国有企业体系评价

张俊杰,张紫琛

(1.大华国际项目管理(北京)有限公司,北京 100000;2.内蒙古泽信大华咨询管理有限公司,呼和浩特 010000)

1 文献综述

ESG 是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Social)和治理(Governance)的简称,这一概念发轫于海外,起源于责任投资中对于企业非财务领域表现的关注。在国际上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目前已逐步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ESG 信息披露和评估体系。虽然在国际上已有发展成熟且相对权威的企业ESG评价体系,但由于发展阶段和综合国情的差异,并不能将其标准直接套用至国内。ESG 作为一项与可持续发展、企业社会责任等概念有着高度关联性的分析框架,引入国内之后经历了不断发展重塑并正在探讨和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分行业领域ESG 评价体系。在此期间,不仅得到监管部门及各类大型企业的广泛认可,同样受到学术与实务界的广泛关注。众多国内学者对于ESG 评价体系的构建、在企业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诸多有益探索,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由于得到多方青睐,ESG 表现已经成为衡量企业综合素质、业务风险、商业基础的重要因素[1]。ESG 遵循“双重重要性”原则,既关注ESG 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也关注企业经营对环境、社会、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其评价体系旨在提供企业可持续发展相关信息,ESG 报告常被冠名为可持续发展报告[2]。钱龙海认为,ESG 是企业追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框架,也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3]。吴晨钰和陈诗一共同提出,ESG 体系通过调动多方面主体、综合多维度指标,有望提供重要的助推力量,也有望成为政府与市场在应对长期可持续发展问题上的重要发力点[4]。黄世忠在研究中提出,ESG 强调低耗能、低排放的发展模式,重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发展理念,势必导致经济社会发展的制度安排发生根本变化[5]。王瑶等认为,作为国家意志的体现,国有企业的政治性与社会性决定了其有动机且有能力推动ESG 发展,其ESG表现能够从侧面反映出政府对于ESG 的认知[6]。目前,国务院国资委已将ESG 作为推动企业战略转型的重点工作,要求国有中央企业和地方企业在ESG 体系建设中发挥表率作用。将ESG 融入国企考核体系,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国企治理质效,助推国企从“强大”走向“卓越”。当下ESG 在我国国有企业的应用制度仍在不断完善,尚未大范围全面开展实践。相较于其他评价体系来讲,ESG 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较为短暂,对这一体系的系统性研究相对缺乏,难以为具有中长期影响力的效益给予具有充分说服力的实证证据。从当前我国国有企业ESG 的现实样态分析出发,苏丽芳提出国有企业ESG 实践基础薄弱的原因在于我国ESG 制度建设尚不健全,现有关于国有企业的ESG 制度规范主要集中在各主管部门[7]。评级机构依照ESG 基本框架自主构建其评价体系,但现阶段独立开展ESG 评级的机构较少,大多借鉴国外评级机构的流程与做法,尚未能真正适应我国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马毓璟等认为,各机构的主要区别在于准则层的内涵界定及指标层的具体选取范围[8]。李芹经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评级机构由于其背后的价值观差异及利益导向,评级侧重点有所区分,缺乏严格的约束机制以及规范化的定量指标对标准进行量化,总体来说存在评级混乱、市场认可度不高等问题[9]。通过对文献资料和案例信息的梳理汇总,明确了在可持续发展环境下国有企业ESG 应用发展的现状,在把握ESG 对于国有企业的内涵及意义的基础上,本文以ESG 研究与实践现状为基础,通过探讨构建适合中国本土国情的国有企业ESG 评价体系的意义,重点分析如何构建国有企业ESG 评价体系及其应用路径与保障措施,助力建设更加完备的国有企业ESG 工作机制。

2 国有企业构建ESG 评价体系的意义

2.1 ESG 是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引擎的强动力

在推动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下,将ESG 在国企中的构建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当下国有企业发展改革战略布局,探索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ESG 评价体系与应用机制,有助于更好地发挥国有企业在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引领作用。首先,在滞后的ESG 发展和合规高标准要求的矛盾背景下,国有企业面临经济降速、科技发展更替加快、国际化等诸多考验。其次,国有企业仍需在ESG 政策落实、治理效率提升方面有所加强。在国有企业发展改革背景下,要恰当处理行政机关与企业管理之间的关系,保持政策下达与落地实施的一致性。将ESG 评价体系与国有企业发展战略相结合,对于实现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助力资本市场健康运作、维护国民经济平稳运行都具有重要意义。

2.2 ESG 助力国有企业实现“双碳”目标

2020 年9 月,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提出要在2030 年实现碳达峰、2060 年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并于2021 年发布相关工作意见,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全面绿色转型作为引领方向、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作为关键要素,敦促企业加快形成资源节约型、环境保护型产业结构。其中,对国有企业提出要加大绿色低碳投资,积极开展低碳、零碳、负碳技术研发应用的新要求。一系列政策方案的出台,体现出当前政府对于绿色发展的坚定决心。为响应国家政策、助推高质量发展,国有企业借助ESG 评价体系作为评价标准,有利于实现标准的衡量与对比。2022年,国资委对于ESG 相关披露制定了更加精细化的政策,要求进一步完善ESG 环境方面信息披露的工作机制。在此背景下,作为在重污染行业中具有绝对影响力的国有企业,同样是影响“双碳”目标进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处在大变局之中,亟需绿色可持续转型。以绿色转型为引领,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赋能的发展道路,以ESG 带来的企业价值提升来平衡碳排放的投入,可有效促进国有企业“双碳”目标的实现。

2.3 ESG 促进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企业的社会责任具有明显外部性特征,即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与否不仅取决于自身的经营效益,同样决定于经营派生的社会效益。作为深化改革的中坚力量,国有企业是履行社会责任的关键,更是社会稳定的基石。ESG 评价体系与国有企业社会效益之间密切相关,体现在对国有企业社会责任承担的评价。现有评级机构的评价体系中,对于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表现的考评主要集中于对员工待遇、生产和产品、供应链的决策、社会投入的评价,为国有企业战略转型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人力资本和重要的内部制度保证。ESG 对于国有企业社会责任评价需要从强化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着手,能够让企业明确自身的社会角色与职责所在,充分理解社会责任的践行与改革发展紧密关联,从外部引导转向内生发展动力。

2.4 ESG 推动公司治理新发展

当前,国有企业立足于新发展阶段,在行动中要全面贯彻新的治理理念。ESG 评价体系在国有企业日常治理各环节的考评,要以三个“坚持”为核心,即坚持问题导向、系统思维;坚持市场化方向;坚持依法依规、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将ESG 融入企业新的发展理念,有助于国有企业将公司治理要点聚焦于影响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弱项,明确自身问题所在,依照企业自身发展战略方向分类施策、设定系统化目标,做到进退有度,有所为有所不为。推动国有企业内强质地、外塑形象,在资本市场中成为主业突出、优强发展、治理完善的表率。在坚持市场化进程中,ESG 对于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情况的考量以企业为主体,明确自身竞争优势、合理规划战略定位、统筹规划可控资源、依法合规经营,有利于国有企业完善产业布局,提升企业资产质量和运营效率,推动创新发展,使得国有企业更多优质资产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

3 国有企业构建ESG 评价体系的机制

通过对国有企业集团公司、国企控股上市公司、证券监管机构、专业投资机构、市场研究机构等主体及相关专家进行系统调研,积极吸纳了近年来国企改革、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制度规范与建设成果。经过对各方信息资料的搜集、深入分析并归纳总结后发现,整体来看可以从以下3 个层面加快构建国有企业ESG 评价体系。

3.1 国有企业结合自身战略构建ESG 基础体系

作为评价的核心,国有企业应当以自身战略发展为导向,构建并完善ESG 基础体系。体系搭建的关键点在于制度架构与内容的明确,国有企业自身需要主动寻求认知模式的转变,持续不断深化国有企业的ESG 理念,重视ESG 的实际运用,自主构建制度架构体系。从制度层级来讲,可以在董事会层面设立负责战略决策制定和监督的相关机构;在管理层组成ESG 指导团队,指导战略落地,完成日常统筹管理;在执行层面,为各业务单元设立ESG 工作组,由各业务、职能部门的ESG 议题驱动者构成,采用高效便捷的沟通方式实时同步项目进展。

国有企业ESG 制度体系的内容,需要侧重体现国有企业作为ESG 评价体系构建的“领航员”,在环境与社会责任方面的突出效益贡献。对于国有企业来讲,“双碳”目标的达成与绿色发展的实现归根到底是能源结构的调整与转型问题,应当将重点置于发展理念的转变与发展战略的更新。通过对近两年国有上市公司所披露的ESG 报告中环境信息部分、环境报告书等相关资料的分析发现,不同行业的国有企业其披露侧重点有所差异,业内规模不同的国有企业披露内容也有所不同,主要集中于量化排放量以及“双碳”目标的实现计划与达成情况。ESG 评价体系在促进国有企业合理化利用自然资源、减少污染排放的同时,不能仅仅局限于对碳减排和环境表现的直接量化评估,是否制定了合理化环境保护措施、相关环境信息披露是否真实完整等定性要求同样应当作为国有企业ESG 评价中环境方面的考察重点。当前,随着国内的环境规制日益规范化、严格化,监管部门相继出台了诸多强制性规范,监管力度逐渐加大,ESG 在环境维度的考量也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政策驱动性特征。ESG 评价体系在环境方面完善的关键是要对国有企业自身提出要求,牢记绿色高质量发展理念并在实际运作中应用,在国有企业内部依据基本政策和自身实际情况制定适配的环境制度,在节能减排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中加大投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优化资源配置。国有企业需要明确绿色发展是长时间、可持续性发展战略,关注的不仅仅是当下“双碳”目标的达成,更需要以实际行动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绿色发展走深走实、行稳致远。

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社会发展的坚实基础,应当将承担社会责任作为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环节,关注民生建设、造福一方群众。在一般评估体系考虑行业间差异及其均衡性的基础上,基于现有的ESG 社会责任评价标准,进一步引入国有企业在社会贡献方面的新要求,作为一个新的维度用以调整指标及权重,能够更好地反映国有企业当下的社会责任要求。国有企业ESG 评价体系中社会责任方面的构建强调企业在服务乡村振兴、推进社会保障工作等方面的贡献。当前,我国已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了第一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2022 年10 月,党的二十大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出我国要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重要成果的基础之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再上新台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在当前的利好环境下,国有企业应当发挥其在基础性产业中的优势地位,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利用其产业覆盖面广泛、号召力强的特性,提升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区的生产建设实效与基础教育水平,引入先进生产技术,推进素质教育发展与教育公平,及时分享总结经验,助力社会保持长期稳定,实现美丽中国目标。国有企业在社会保障方面的投入指标同样值得关注,在就业方面,国有企业应当加强对于就业困难群体的帮扶,扩大吸纳就业规模,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及就业歧视,在合理范围内保障男女求职平等,助力残疾人事业发展。将新增指标按照影响力程度分设指标并折算比重,继续推进已有的志愿服务、公益捐赠情况等考核指标的细化,鼓励国有企业以多种形式积极参与到国家的民生事业建设中,弘扬国有企业优秀文化传统,以多样化形式履行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

3.2 投资者、评级机构助推ESG 评价体系的不断优化完善

ESG 评价体系在投资指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目标之一是逐步推动国有企业从以盈利和获取投资回报的单一、传统投资模式向可持续发展、企业内外部发展兼顾的多元化投资模式转变。投资者应当注意辨别“伪ESG”行为即回避披露具有关键影响力的ESG 信息,谨防国有企业通过刻意披露误导性ESG 信息,导致利益相关方判断出现偏差甚至失误,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投资者对于ESG 评价体系的认知逐步深化,可以有效防止国有企业将ESG 作为载体的“绿漂”行为,国有企业自身也能够将投资者的关注点转化为自身ESG 评价体系优化的助推力量。与此同时,作为实际开展评级工作、出具评级报告的评级机构,应当着眼于我国国有企业现实发展情况,明确国有企业定位特色,避免将国外的制度体系照搬照抄,出现考核要求与经营成果难以衔接对应等问题,基于现有评级标准与内容,深化其对于国有企业的适用性与可操作性。为体现评价数据价值,需要多方评级机构数据联通、互相借鉴,改进各主流评级机构对于同一维度评估侧重点各有差异导致评价结果难以横向对比的现状,考虑引进第三方鉴证等配套建设,保障国有企业在实践过程中ESG 评价体系顺利落地执行。

3.3 政府及监管部门加大推动力度和监管力量

除关键主体国有企业外,ESG 评价体系构建与举措实施同样需要政府及监管部门的推动。作为规则制定一方,在强制力加持下的政府应当做好制度保障,把握ESG 发展方向,依据不同行业的发展现状,制定相关披露制度及行业行为规范,重点推进ESG 评级标准、评定框架与流程、方法学研究,为ESG评价体系的构建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与可供参考的制度准则,同时,加强宏观调控,与市场配合,通过金融手段改善资源配置。国有企业ESG 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不仅体现在考核内容的明确上,ESG 信息披露情况同样值得关注。目前,发布ESG 报告的国企数量不断增加,但披露率仍有待提升。在ESG考评政策规范中,政府及监管部门需要引导国有企业积极开展ESG 相关工作的定期总结与报告披露,设立专项考核机制并赋分,不断提升其信息披露水平,加强披露监管。

4 国有企业ESG 评价体系应用推广的路径与措施

4.1 强化内部机制,确保ESG 评价体系运行顺畅

作为履行社会责任和ESG 实践的表率,国有企业在ESG评价体系的应用推广过程中需要强化内部机制。首先,应当构建ESG 数据库并建立公允的ESG 报告评估体系,在保持其整体指标体系的准确性、及时性和适用性的同时,根据政策要求和行业发展动态定期适当更新新型权威指标,引入适合本企业战略发展的新要素。同时,建立ESG 应用激励与惩罚机制,有助于提高国有企业ESG 评价体系应用效率。其次,在机制内容上,将实现绿色发展作为目标,加大环境投入,在整体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强调绿色发展理念,研发低碳环保、节能减排的新技术与新产品,选用可再生、低耗能原材料,回收旧包装物重新利用。针对客户需求提出碳补偿措施与服务,精准测算碳足迹,尽力实现自身的碳中和,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核心,积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全面细化举措,在各关联领域发挥带头作用。国有企业ESG 相关内部机制在实际运作中要秉承长期主义,穿越长周期保障,明确企业内部机制的战略目标并细化举措,将目标合理量化,拆解成阶段性目标助力落地实施,确保ESG 评价体系在国有企业中的运行架构清晰、目标明确、运行顺畅,形成国有企业ESG 应用长效机制。

4.2 加大信息沟通与传递力度,提升ESG 评价体系应用推广的速度

ESG 指标体系在国有企业间的推广主要包括从业内排名靠前、率先开展ESG 评级工作的国有企业到排名靠后、响应较晚的国有企业,国有上市企业到非上市企业以及国有企业集团总部到分设子公司3 个方面。首先,邀请ESG 研究经验丰富的专家以及国有企业关键部门领导探讨评价体系新增措施的可行性,选择高污染、高耗能等重点行业,将设定好的评价体系先在影响力较为显著的头部国有企业中试运行,考量指标体系逐渐过渡运用至整个行业的可能性与可变因素。其次,目前ESG 指标体系的应用主要集中于国有上市企业,在证券交易机构要求下披露相关信息。未来需要关注国有非上市企业对于ESG 评价体系的适用性,加强国有企业中上市与非上市企业间ESG 信息的沟通与传递,探讨建立企业ESG 信息资源共享、学习和宣传的平台,加大宣传力度,通过企业间的交流和沟通提升执行力,确保ESG 评价体系推广落地到点、执行到位。最后,大多数国有企业在ESG 评价体系中制定了合理化的公司治理方针,这些政策在集团总部能够通过切身行动实现较好贯彻,但是无法下达至下属所有企业。大型国有企业的下属企业分布广泛、数量很多,在ESG 理念的落实以及公司治理水平上存在差异,且下属企业的认知程度与总部相比往往不足。因此,国企在信息沟通传递过程中需要更好地关注下属公司的ESG 执行意识,实现自上而下的发展战略,确保ESG 应用到位。

5 结语

在整体经济增速放缓、外部宏观环境变化等众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下,因ESG 价值主张有利于防范风险、提升自身竞争力,众多国有企业将长期投资ESG 作为发展导向。ESG 评价体系所关注的主要议题与国有企业当前多个重要发展目标高度契合,在紧扣中国国情进行本土化构建与完善的基础上,将其视作新发展理念在国有企业层面的具体反映,能够为国有企业战略转型提供价值引领和内在驱动力。通过分析国有企业的发展现状,明确ESG 对于国有企业战略转型的内涵与意义,提出构建适用于国有企业的ESG评价体系,为我国ESG 发展贡献力量。在ESG 评价体系构建的论述中,首先说明适用于国有企业ESG 评价体系框架搭建的思路及要点;其次按照环境、社会责任、公司治理3个ESG 核心模块划分,分别在现有的普适性ESG 评价体系基础上,提出适用于国有企业发展的新举措,包括在环境方面加强制度建设与创新投入、通过政策吸引国有企业助力乡村振兴与社会保障工作、以市场化手段促进市场资源合理化配置等,为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承担及绿色转型提供保障,推动国有企业ESG 专业治理能力不断提高;最后提出ESG 在国有企业应用和推广的实现路径与保障措施,刻画完整的国有企业践行ESG 理念的工作机制,助力ESG 在国企中的运用实现跨越式发展。

为构建满足国有企业发展需求的ESG 评价体系,未来监管部门要重点围绕ESG 评价体系的落地实施,强化对国有企业的动员宣贯、指导协调和跟踪督促,加大对国有企业ESG工作的支持力度,确保ESG 真正纳入国有企业运作并取得实效。国有企业应当与各利益相关方协同,紧扣我国国情不断进行本土化改进与完善,推动ESG 信息的继续深度挖掘与应用,妥善处理其与环境、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不断探索健全国有企业ESG 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工作机制,有利于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整体实力,发挥国有企业带头示范作用,为资本市场健康持续发展作出更新、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国有企业体系评价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