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sRPE运动负荷监控法在中学课余体育训练中的应用

2023-01-23杨辉东

当代体育 2022年43期
关键词:训练课体育训练教练员

杨辉东

运动负荷监控是教练员科学掌控训练负荷的基本手段,对运动训练的科学化具有重要意义。运动负荷由外部负荷和内部负荷构成,内部负荷是对外部负荷的生理反应,其对训练结果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是运动负荷监控的重点。近年来,课时主观疲劳等级监控法(Session Rating of Perceived Exertion,sRPE监控法)被广泛应运于不同层次运动员的内部负荷监控中,sRPE监控法具有可靠、有效、经济、便捷的特征,因此在中学课余体育训练中具有重要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运动负荷是运动训练中对机体施加的机械刺激,其可促发机体产生各种急性生理反应,长期、系统、科学的施加这样的机械刺激,就会使机体产生良性的生理适应,进而提升运动水平。反之,则会使运动水平停滞不前,甚至可能导致过度训练等运动伤病的发生。可见,运动负荷是影响运动训练效应的核心要素。因此,在运动训练中对运动负荷进行科学、有效、及时的监控,是提升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运动负荷主要由外部负荷和内部负荷构成,外部负荷是运动员在训练中所要完成的训练任务,通常用练习组数、动作次数、持续时间、承受重量、跑动距离等指标来量化和监控。在外部负荷的刺激下运动员机体所产生的各种生理反应则被称为内部负荷,通常用心率、最大摄氧量、尿液指标、血液指标、激素指标来量化和监控。外部负荷是运动员内部负荷产生的前提条件,内部负荷则是教练员制定外部负荷的基本依据,并且内部负荷决定着训练的最终结果。不过,由于个体差异性的普遍性,相同的外部负荷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内部负荷。因此,在运动训练中运动负荷监控的重点是内部负荷,对其进行有效的量化和科学的评价是保证运动训练具有针对性、有效性的基本前提。

不过,当前众多的内部负荷监控设备普遍比较昂贵,并且专业性强、使用维护成本较高,操作难度较大,不适宜应运于师资、时间、资金等方面较为短缺的普通中学课余体育训练中。在一些可替代的易行方法中,由美国学者Foster等人发展出的sRPE监控法是一种可靠、有效、经济、便捷的运动负荷监控方法,其在中学课余体育训练中具有重要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1 sRPE监控法的衍生

sRPE监控法是基于瑞典科学家Borg在20世纪70年代开发的主观疲劳等级量表(Rating of Perceived Exertion,RPE),并结合了加拿大学者Banister等人创造的训练冲量(Training Impulse,TRIMP)概念发展出来的。Borg的RPE量表最初应用于医学康复领域,量表把个体对运动强度的主观感知从低到高设定为6-20级,不同等級对应个体在不同强度运动下产生的疲劳程度,医生根据个体在康复训练结束后对照量表进行的自我评分来制定病人的康复训练负荷。后来,Foster等人对Borg的RPE量表做了改进,并结合训练冲量的概念(TRIMP=训练时间x平均心率),发展出了sRPE监控法,并被广泛应用于运动训练负荷监控中。Foster改进后的量表(RPEF)把个体对运动强度的主观感知从低到高设定为0-10级(表1),不同等级对应个体在不同强度运动下产生的疲劳程度,运动结束后由个体根据疲劳程度对照量表打分。将此分值和单次训练课的时间相乘就会得出一个任意单位(Arbitrary Units)的数值,这一数值就代表了个体在单次训练课中的内部负荷(内部负荷=RPEF分值x训练时间),其中训练时间的单位为分钟,比如,一名运动员在一次75分钟的训练课后RPEF自我评分为7,其本次训练课的内部负荷就是525(7x75),这就是sRPE监控法对内部负荷的计算方法。这样教练员就可以使用sRPE监控法及时、便捷的对训练负荷进行量化和评价了。

2 sRPE监控法的科学基础

sRPE监控法是基于RPE量表发展出来的,其科学性首先依赖于RPE量表的科学性。一些心理学和生理学家从20世纪中后期开始,就对RPE量表的核心概念——主观疲劳感知展开了大量研究,并将主观疲劳感知定义为个体对一项体力工作艰辛程度的意识感觉。在一些研究运动中枢神经调节的生理学家构建的模型中认为主观疲劳感是中枢神经系统对输入的各种体力活动刺激进行复杂整合后所引发的。另外有些研究还证实,个体可以把这种由体力活动刺激引发的主观疲劳感与其他病理性或药理性刺激所引发的骨骼肌、心肺等组织的生理痛感做出明确辨别和区分。在一项实证研究中,研究者给处于静息状态的研究对象的骨骼肌中注射了相当于一次运动训练后机体所产生代谢物浓度的代谢类药剂,尽管注射这些药剂后研究对象产生了一些压力感、发热感等非疼痛感觉和某些身体部位的疼痛感觉,但是研究对象都表示没有产生运动后引发的那种主观疲劳感。可见,sRPE监控法中的核心要素——RPE量表是具备科学性的,sRPE监控法是有科学基础的。

同时,很多研究者在由不同年龄、性别、运动水平的群体参与的个体项目和团队项目的力量训练、有氧耐力训练、高强度间歇训练、技战术训练以及体能测试中对sRPE监控法的信效度做了大量实证检验,他们将RPE量化的训练负荷结果与生理、生化指标评定结果进行了比对,结果表明,sRPE监控法对个体内部负荷的量化结果与常用的心率、最大摄氧量、乳酸阈等客观监测指标数据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Impellizzeri等人运用sRPE监控法对19名足球运动员在27次训练任务中的训练负荷进行了评价,并证实评价结果与心率指标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Tabben等人运用sRPE监控法对18名空手道运动员的训练负荷进行了评价,结果证实其与心率和血乳酸指标之间具有高度相关性;Herman等人运用sRPE监控法对14名抗阻训练者的训练负荷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评价结果与峰值摄氧量百分比、峰值心率百分比、储备心率百分比之间都存在高度相关性;Singh等人把15名抗阻训练者分为3组,分别进行90%1RM、70%1RM和50%1RM的抗阻训练,训练期间每5分钟采集一次RPEF分值,结果发现sRPE监控法对于不同强度抗阻训练的监控来说是具有可靠性的。大量类似研究证实了sRPE监控法的信效度和广泛的适用性。

3 影响sRPE运动负荷监控结果的主要因素

sRPE运动负荷监控结果的准确性主要依赖于个体对单次训练课运动负荷的主观感知和判断(即RPEF量表自我评分)。一般来说,RPEF量表自我评分的准确性主要受社会学和方法学因素两大方面的影响。从社会学因素来看,个体的性格特征(如,外向、神经质、抑郁、焦虑等)、所处的外部环境(如,同伴是否在场、评分前的饮食类型、评分时的环境氛围等)、具备的自身条件(如,年龄、性别、知识水平、运动水平等)都可能会在一定程度影响个体的评分,这也是身体系统的复杂性和人的社会性的体现。从方法学因素来看,个体在单次训练课结束后的评定时间节点的选择是影响RPEF分值准确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很多研究分析和验证了不同时间节点评定的RPEF分值的信效度,总体来说,评定时间不能距训练结束时间点太近或太远,普遍认为最佳的评定时间段是训练结束后的10-15分钟。不过在实践中还要根据运动项目、训练对象、训练内容等具体情况做相应的调整,保证更高的信效度。另外,在不同语言背境下,对RPEF量表条目的翻译和表述也在一定程度会影响个體的评分,尤其对年龄较小、运动经验较少的人群,有研究证实,即使保持了良好的内部一致性,但对RPEF量表条目的本土化翻译和表述还是会影响其可靠性。这就提示教练员要给那些年龄小,经验少的运动员做更多清晰明确的解释和指导,让他们对RPEF量表条目有更加准确的认知,以帮助他们做出更加准确的判断。所以,教练员在使用sRPE监控法时,要创造有利条件,采取相应的措施,尽可能降低上述因素对运动员RPEF评分的干扰。

4 sRPE监控法的应用

中学课余体育训练是利用学生在校期间的课余时间开展的体育训练,是中学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学体育课的延伸和拓展,这就要求教练员必须根据他们的身心发展特征,在合理安排运动负荷的基础上,科学开展体育训练。因此,有效、便捷的sRPE监控法对中学课余体育训练工作具有重要的价值。sRPE监控法既可以解决因客观条件限制而难以借助昂贵、复杂的负荷监控设备开展运动负荷量化、评价的困境,又可以简化教练员在训练中对运动员的负荷量化、评价工作,减轻他们的工作负担,尤其对那些地处基层、师资短缺的中学更是如此。

在具体实践操作中,教练员可以在不同项目及训练所处的不同阶段中,根据训练目的,灵活应用sRPE监控法开展运动负荷监控。比如,当教练员的监控目的主要是掌握某一次或某几次训练课中施加的外部负荷给运动员带来的生理压力时,就可通过收集单次或几次训练课后运动员的RPEF评分,并据此对所施加的外部负荷大小做出科学判断和相应调整;而当教练员的监控目的主要是掌握一个连续性阶段(如,一周、几周、十几周等的周期化训练)中外部负荷给运动员带来的生理压力时,就需连续性地收集每次训练课后运动员的RPEF评分,再对收集到的全部RPEF评分进行趋势性分析,这样就可清晰地观察到在一个连续性阶段的训练中外部负荷的变化幅度及其对运动员造成的整体训练压力(图1),教练员可在小周期、中周期及年度训练为基础的大周期训练中应用这样的监控策略,根据量化结果评价相应的周期训练计划和运动员的疲劳程度,并及时对运动负荷做出科学调整,有效提升训练质量,预防训练不足或过度训练等不良适应的发生。

另外,随着便携式智能电子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广泛普及和使用,RPEF量表的设计、发放、评定和收集过程都可轻松实现电子化,这样运动员和教练就能及时便捷的完成对内部负荷的反馈和评价工作,极大的提高了训练监控工作的效率。

5 小结

sRPE监控法是一种可靠、有效、经济、便捷的运动负荷监控方法,可以帮助教练员对不同项目的运动负荷进行短期、中期和长期监控,不过sRPE监控法主要基于运动员个体的主观评价,与基于心率、血乳酸、最大摄氧量等指标的客观评价相比,易受个体心理、情绪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将主客观评价手段相结合,以进一步提升学校体育训练的科学化水平,有效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山市华侨中学)

猜你喜欢

训练课体育训练教练员
体育训练教学中的平衡发展
营养健康与体育训练结合的思考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青少年体育训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被偷听的训练课
紧贴实战落实《大纲》要求推进航空体育训练创新发展
中美篮球训练课比较分析
教练员的执教艺术
训练课RPE在短距离自行车训练负荷监控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