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
2023-01-23沈焕章
沈焕章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是其身体成长和良好习惯养成的最佳阶段。为了能够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成长,教师需要注重对小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这样才能够让学生通过长期的锻炼促进其身体素养的提升。培养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十分关键,不仅能够使得学生的身体素质得以提升,还能够锻炼学生的精神品质,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有助于实现小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为了能够有效培养小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需要影响其形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因素进行总结和分析,从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出科学的策略,对小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进行培养。
1 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培养的重要性
1.1 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
对于小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培养工作来说十分关键,可以有效提升小学生的身体素养。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很多学生的营养过剩,从而导致小学生出现身体肥胖等问题。若是学生缺乏科学的运动,未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这样就会影响小学生的身体健康。而且学生缺乏运动会让其身体虚弱,容易出现感冒等症状。而通过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培养,可以增加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学生的抵抗力增强,有效促进小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还能提升学生的体育技能,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1.2 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精神品质
通过小学生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精神品质。通過体育运动能够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变得更加坚强,具有非常强的意志力,每次遇到困难都能够勇敢面对,克服困难,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加顺利。与此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形成团结精神,懂得照顾其他小伙伴,这样才能够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实现对小学生的精神品质教育。还能够让小学生形成科学的体育精神和竞技精神,让学生拥有正确的价值观,有助于促进对小学生的全面培养。
1.3 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教师通过对小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能够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因为小学生所具有的学习负担比较重,每天需要学习很多学科,虽然双减政策的落实会让学生的作业负担减轻,但是多个学科的学习仍然会让学生缺少运动时间。而通过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可以让小学生能够在学习的同时,也能够加强体育运动,使得学生身心放松,获得一个良好的心理,避免心理压力过大而导致心理疾病的出现。通过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可以让学生在运动中缓解学习压力,也能够通过运动让学生的心理变得更加阳光,从而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2 影响小学生形成体育锻炼习惯的因素
2.1 个人因素
2.1.1 学生兴趣
小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对其运动习惯的形成有着十分关键的影响,不少小学生由于对体育锻炼不感兴趣,因此会在平时的运动中缺乏积极性,进而无法形成体育锻炼习惯。一些学生更加喜欢学习语文、数学这样的科目,因为不需要运动,不会劳累身体。而且很多学生不喜欢动,喜欢安静,他们认为出汗会让自己变得很脏,因此,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讨厌体育锻炼。很多学生在体育课程中经常出现偷懒的问题,不利于形成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2.1.2 体育认知
很多学生对体育运动缺乏正确的认知,这样会造成错误的思想观念,从而导致学生未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部分学生认为体育运动非常激烈,经常会因为运动而出现身体损伤问题,比如崴脚、扭伤等问题,对身体的伤害非常大。也有部分学生表示,小学是学习的关键时期,必须把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到主要课程的教学上,如此才可以为以后的学业奠定好的基础。若是进行大量的体育锻炼,会浪费时间,因为此种思想而导致学生缺乏体育锻炼,为形成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2.1.3 运动能力
对于小学生而言,很多学生因为自身的体育运动能力比较差,一旦进行体育锻炼就会感觉特别累,呼吸十分急促,心率非常高。这样会让学生特别疲劳,从而导致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抵触。还有一些学生因为自身的身体协调性比较差,弹跳性比较薄弱,这样会导致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缺乏信心,经常会回避体育运动,怕别人嘲笑,从而导致其接触体育运动越来越少,无法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2.2 学校因素
2.2.1 体育教学
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与学校的体育教学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一般都是通过小学体育课程来进行学生的体育教学。不但可以对小学生进行运动基本知识的传播,还可以对他们进行运动良好习惯的训练。但是很多学校对体育课程不够重视,从而导致其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学校的体育教师比较少,无法完成对所有学生的运动习惯培养。而且缺乏科学的教学模式,也不能根据小学生的实际运动情况加以训练,不利于促进对小学生的体育教育发展。
2.2.2 运动氛围
一些学校缺乏体育运动氛围,主要是因为学校对体育运动不够重视。大多数学校都会针对学生的主要学科进行精力的投入,这样会让体育课程变得不够重要。很多主要学科的教师会占用体育课程来进行讲课,从而导致原本比较缺少的体育运动时间再次被占用,学生的运动时间变得更少,无法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而且大多数学生都会受到这样的影响,把注意力都放在主要学科的学习上,缺乏良好的运动氛围,不利于促进小学生形成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2.2.3 学校设施
学校的体育运动设施建设对小学生形成体育锻炼习惯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很多学校因为对体育课程教学缺乏重视,于是在体育运动器材中的经济投入比较少,这样会让学校的运动设施比较少,无法为小学生提供良好的体育运动基础设备,不利于形成有效的体育锻炼习惯。很多学校只有比较简单的单杠、双杠和操场等体育设施,这样会限制学生的日常体育运动,不利于学生形成比较好的运动习惯。
2.3 家庭因素
2.3.1 家长观念
小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时,家长的思想观念对其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家庭教育是小学生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因为小学生缺乏自主能力,需要家长对其进行决策。那么家长的思想观念经常会影响孩子的决定,一些家长没有受到专业性的思想教育训练,这样会让其思考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只需要主科成绩进步就可以,对孩子的体育运动并没有特别重视,从而导致孩子的运动能力不足,无法促进对孩子的培养。
2.3.2 家长行为
家长自身的行为对孩子的体育运动习惯形成也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一般家长喜欢运动,孩子也会受到影响,与父母共同运动。但是很多家长不喜欢运动,或者运动的频率比较低,这样无法为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从而导致孩子没有形成比较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而且很多孩子的家长平常上班都比较繁忙,回家的時间比较晚,没有时间运动,无法对孩子进行体育运动陪伴,这样会造成孩子无法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2.3.3 经济因素
家庭的经济情况对孩子的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也具有一定的影响,若是家长经济收入比较高,那么就会让孩子拥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各种体育项目,从而能够为孩子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若是孩子的家庭比较贫困,那么大多数时间都会用于学习和生活,对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不够重视,不利于对小学生的培育。
3 培养小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策略
3.1 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为了能够有效培养小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学校需要加强学校的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只有丰富的体育教师队伍资源,才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去进行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让学生能够通过科学的训练手段去形成体育锻炼习惯。因此,学校可以进行体育教师的招聘,到各大体育院校中进行优秀毕业生的选拔,从而能够实现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为小学生的体育锻炼相关培养奠定基础。同时还需要对学校体育教师进行专业化培养,有效帮助其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促进对小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培养。
3.2 创建体育运动学校氛围
教师在进行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时,需要建立良好的体育运动校园氛围,这样才能够形成好的体育运动环境,让学生受到这样的氛围感染,爱上体育运动,对形成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需要在校园内部进行体育运动的宣传,可以在学校的楼道、走廊里进行体育运动宣传海报的张贴,从而能够让学生重视自身的体育运动开展。还可以通过设置体育比赛的方式去进行体育锻炼的宣传,让学生能够通过此种方式来加强体育运动,实现学生学校运动氛围的构建。
3.3 加强对家长教育的引导
家长的思想观念对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形成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因此,教师更加需要通过家长会的方式来进行学生家长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教师可以利用多种形式来进行体育锻炼好处的讲解,让家长能够认识到学生体育运动的重要性。教师可以通过举例的方式向家长说明体育锻炼习惯培养的重要性,从而能够引起家长对孩子体育运动的重视。教师可以与家长共同进行家校合作,这样才可以有效实现对小学生体育运动习惯的培养。
3.4 转变学生体育锻炼观念
若是想要真正地提升学生的体育运动习惯,只是依靠教师和家长还是远远不够。学生才是体育运动的主要构成部分,教师更加需要转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观念,从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小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喜爱。教师可以在日常的体育教学前为学生讲述体育运动的好处,这样才能让学生对体育运动更为重视,磁感而形成比较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3.5 提升学生体育锻炼兴趣
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培养十分重要,只有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之中,才能够让小学生形成科学的锻炼习惯。因此,教师可以在体育课堂中进行体育游戏的融合,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养成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因此,教师在体育课堂中可以进行体育游戏内容的融入,不仅可以让小学生体育运动中感受的到快乐,还能够乐此不疲,促进对小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培养。比如教师可以在体育课堂中进行体育游戏“斗鸡”的应用,如图1所示,教师可以让两个人为一个小组进行PK,最后选出现胜利之人进行总决赛,最终剩下的学生获得整体的胜利。教师通过体育游戏的方式进行小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培养,让学生爱上体育运动,促进学生身体素养的全面提升。
3.6 丰富体育课程活动内容
为了可以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教师需要丰富体育课程活动内容,让小学生能够通过丰富的体育活动内容来进行学生的培养。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去进行体育活动内容的设置,比如教师可以在体育课程之前带领学生进行跑步热身运动,每次都会要求学生进行慢跑,从而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跑步习惯。每天坚持跑步,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学生体质,有效促进对小学生的体育运动培养。还可以为学生设置各种体育运动技能活动,例如,前滚翻、后滚翻、单腿跳、跳高、跳远等活动,让学生在不同的体育项目中去进行参与,感受体育运动的快乐,从而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对小学生的培养。教师还可以不定期为学生进行体育比赛的设置,例如,篮球比赛、足球比赛、跑步比赛,这样的体育运动更加具有竞技性,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体育运动的热血,享受体育运动的快乐,从而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喜爱,有效实现对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
3.7 构建体育锻炼评价机制
教师在培养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过程中,还需要构建体育锻炼评价机制,从而能够让学生的体育运动变得更加科学,也能够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体育运动习惯。教师会针对学生的体育运动进行科学评价,对学生不标准的体育动作进行指出,并且进行针对性指导,让学生能够运用正确的方式进行体育锻炼,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身体素养。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对学生进行鼓励,让学生对体育运动充满自信,从而能够爱上体育运动。教师还可以建立奖惩机制,让学生受到正向鼓励,提升学生的体育运动积极性。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影响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因素有很多种,既包含学生自身的因素,同时也包括学校因素和家庭因素。因为每个学生自身的爱好不同,这样会对学生的体育运动习惯培养具有非常大的影响。一些学生天生的运动能力不强,而且也缺乏对体育运动的正确认知,从而导致其无法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而学校的因素对学生的影响也比较大,因为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还不够科学,还与学生的体育设施和运动氛围相关。学生的家长观念和行为对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培养也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因此,在日常的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培养时,不仅需要加强学校方面的设施建设和体育课程建设,同时也需要转变家长和学生的观念。教师还可以通过体育活动和评价机制来进行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培养,有效促进小学生的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龙岩市西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