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背景下《太极拳》课程改革研究
2023-01-23王凯
王凯
本文使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太极拳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进行了研究,作为高等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师教导学生德育的成长是一项重要的使命,尤其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如何在体育课太极拳中发挥太极拳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武德与武礼价值,是需值得思考的。本文就高校体育太极拳教学中如何融入课程思政进行了探讨,旨在在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改革工作作出参考。
目前高校体育太极拳课程使用传统教学方式较多,发展比较缓慢,多数只注重技能的教学,忽略了武德与武礼的思想方面的教育。在高校太极拳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势在必行。它一方面可以提高高校太极拳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我国高校太极拳课程体系的发展。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已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因此,有必要将思想政治理念融入高校太极拳课程建设中。
1 高校太极拳教学中落实课程思政所存在的优势
1.1 太极拳的理论与技击基础蕴含课程思政
要在学生学习太极拳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太极拳的内涵,必须德育与太极拳教学同步进行,实现内外同步提升。这种教育方式能很好地实现人的道德建设和教养目标,促进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
中国太极拳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了解太极拳的文化内涵。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身体素质,而且可以继承和延续中国传统文化。
以太极拳为基本内容,动作本身符合攻防规律,体现太极拳的特点。以传统医学为健身原理,吸收经络、血气理论和传统医学的指导,具有健身功能。把身心和谐作为一种审美体验来考虑,从通常的一般和谐之美到格斗对抗的暴力之美,再到愉快舒适的艺术之美,太极拳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因此,太极拳课程不仅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也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自卫能力,培养大学生正确合理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太极拳以儒、释、道的传统哲学为指导思想,特别是道家的思想内容富有辩证统一性。
1.2 课程思政与太极文化相辅相成
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太极拳是符合自然规律和人的运动规律,充满辩证思想的哲学运动,其太极拳内容是尚武和道德,培养自信心、自信心,勇于拼搏,永不放弃,尊重老师,欣赏道德。体现在天人合一、自然和谐、遵循阴阳的技术体系中。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以科学之法强健学生体魄,以“知行合一”为教学目的,以体育健身的基本手段,在提高学生生物以及心理潜能的过程中,强化其自我道德之约束力、加深其对知识的领悟能力、升华其美学鉴赏性。故而实现从修身齐家到报国的全面发展。
太极文化包含“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和谐理念,强调“天人合一”的和谐价值,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太极文化深受这一思想和太极拳强调的“内三和、外三和”六和思想的影响。太极拳家注重人际关系,注重身心和谐,追求内练与外练的和谐统一。这种和谐不仅是实现和谐性和准确性的技术要求,也是追求身心和谐、内外和谐统一的要求。习武者将太极拳与个人修养紧密结合,谋求他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太极拳所体现的“内修外修”,才是太极拳家希望通过太极拳最终达到的身心融合的理想境界。在高校太极拳教学中,这种和谐的价值观有助于培养学生,建立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价值观。
因此,高校太极拳教育的价值不仅在于掌握技术技能,主要是使学生获得思想文化水平的升华,在学生不知情的情况下感染伟大的民族精神。接受太极拳文化中伦理文化与天人合一的和谐思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更好地继承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校太极拳教学中如此丰富的教学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课程内容不约而同。无论是环境的变化还是时代的变化,这丰富的教育内容的内容都不会改变。因此,课程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太极拳教育的教学内容是一致的。
1.3 课程思政与太极拳课程的德育与体育功能相适应
道德修养是太极拳的灵魂功能。“以文辨心,以武观德”太极拳道德是太极拳的灵魂和核心。中国自古以来就被称为“礼仪之国”和“文明之国”。太极拳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太极拳教学与交流中强调“以德服人”,注重太极拳训练者的武德修养。为了更好地规范太极拳家的道德行为,专门制定了《武术道德规范》,其主要内容是:爱民报国,推动武术前进,道德放在第一位,遵纪守法,伸张正义。团结友爱,诚实守信,礼貌待人,尊重师生等。这些内容是德育在武术太极拳学习中的具体体现。在太极拳比赛中,习武者不求太极拳胜利,胜者是国王。相反,他们谈到了和谐。此前,太极拳赛前抱拳礼仪式是礼貌互动的外在具体形式。新时期,人们更加重视道德修养和思想政治教育在人的未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格斗伦理训练应将传统格斗伦理的传承与大学太极拳的发展紧密结合,摒弃其精华,努力实现格斗伦理与太极拳教育价值的内在联系。从“课程思想政治”的角度强调太极拳的德育功能,对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素质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智力培养是太极拳的升华功能。智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政策、经济、文化、科技的快速发展密切相关,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样,在学校教育中,智育也为其他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将传统文化内容和思想政治因素融合到太极拳学习中,对促进学生智力发展也具有重要价值。太极拳不仅是一种技能训练,也是一种智慧训练。在高校太极拳教学中,智育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不仅仅是技术技能和身体协调。在太极拳技术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導学生学习相关知识、认识事物、探索真理、发展智力。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勇敢、富有想象力的太极人。
审美观是太极拳的延伸功能。“形”与“神”是中国哲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传统美学内容的重要体现。传统太极拳强调“形与心”,追求外在美与内在情感表达的结合。以“金鸡独立”为例。真正的美体现在动作美上,动作美给予笔直而舒展的美。另一个例子是,伴随着手脚触摸的声音,外部动作的和谐与平衡之美。形式上的外在美与内在气势并驾齐驱,给人一种“不可战胜”的审美快感。大学太极拳教学内容包括课程动作、攻防动作、太极拳等动作的学习。通过对这些太极拳动作的研究,一个动作自然形成,可以深刻品味太极拳的独特魅力。同时,太极拳也非常受重视。赛场上对手之间的激烈搏斗、太极拳套路介绍、太极拳运动员的太极拳表演项目,这些都是影响人们心灵和视觉的表演,让人们感受和体验身心愉悦和放松之美。
2 高校太极拳教学中落实课程思政所存在的问题
2.1 太极拳教学相关课程思政元素研究缺少
目前,大多数高校在太极拳教学中仍然采用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即以讲解、示范、练习、纠错、强化和提高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方法。课程中使用的教材比较老旧,教材中缺少对课程思政元素的描述。教学中仅限于技能教学,对太极技能所蕴含的太极理论讲述较少,理论背后蕴含的课程思政道理的研究也稍有。没有起到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下降了。由于教学方法的统一,太极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技术动作的关键和动作过程,但没有结合太极拳技术的深层内涵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由于缺乏对太极拳技术内涵的详细描述,学生对太极拳的深刻内涵不能有全面的理解和深刻的理解,从而影响了学生学习太极拳的积极性。
2.2 教师对太极拳课程思政元素把握不足
教师对太极拳理论研究较少,对太极拳蕴含的思政元素把握不足。长期以来,教师们一直关注太极拳的表面功能,即提高身体素质的功能。对发掘和落实太极拳道德教育和文化功能研究较少,忽视了太极拳的人文社会科学属性。教师需要对太极拳的文化与太极拳的理论进行深入研究,抽象出其中蕴含的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授课中。这样不仅会提高太极拳的授课质量,也会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更好的完成课堂教学。
2.3 太极拳课程教学环境与课程评价应改进
马克思曾强调“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良好环境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它对一个人的道德、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太极拳练习环境方面,太极拳赛场房间布局大多比较简单、个性化。也有格斗格言和太极拳道德训练等装饰竞技场的资源。太极拳练习环境和氛围营造存在不足。一些高校的场馆和设备也不能满足太极拳课的需要。有些学校太极拳课程在室外,受风雨天气影响。教师在使用太极拳音乐伴奏时使用较少的音乐。他们主要采用讲解和示范练习的步骤,缺乏营造太极拳和音乐完美结合的氛围,容易让学生感到缺乏新鲜感、无聊感。
课程评价单一化,以技能评价为唯一,缺少对太极拳传统文化内涵的评价。因此,学生对中国太极拳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太极拳项目的内在价值知之甚少。学生很难真正参与太极拳和太极拳道德的学习。这种课程学习方式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终会对太极拳教学的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3 高校太极拳教学中落实课程思政的发展策略
3.1 将课程思政融入太极拳教材和技术教育
要以理论知识的学习为核心内容,改变当前高校太极拳教学中“重技术教育、轻理论学习”的局面,在知识目标中充分体现太极拳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思想因素。教育学生了解和把握中国传统太极拳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文化内涵。特别重视太极拳伦理礼仪知识的教育,提高学生在太极拳和太极拳文化发展传承中的历史使命感和“文化自信”。高校太极拳课程包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必须深入挖掘,不断拓展。中国历代太极拳爱国者的英雄事迹和高尚道德,激励和教育了广大太极拳实践者。
在高校太极拳教学中加强对太极拳人文精神的宣传,有助于深入挖掘体现思想政治教育深刻内涵的太极拳人文材料,继续为学生的精神水平提供养分。我们可以把太极拳伦理的内容作为太极拳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太极拳教材篇章中增加太极拳伦理文化的精神实质和现代价值,特别是描述太极拳伦理文化的渊源、发展和时代价值,如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生死爱国主义精神以及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发展个人道德等相关内容。陈列的“天人合一”合作理念深化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自强不息,用爱国主义的伟大民族精神加强爱国主义。将传统太极拳中尊师重道的内容纳入太极拳伦理的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师德,尊重教师。把英勇事迹纳入太极拳伦理内容,培养学生乐于助人、勇往直前的高尚情怀。同时,太极拳理论课的教学时间也应相应增加。只有延长课程,师生才有时间更具体地讲解和把握太极拳文化的丰富内容。
3.2 提升学习兴趣,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
加强攻防技术学习,激发学生兴趣。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驱动下,高校太极拳教学内容不包括思想政治内容,实现高校太极拳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天人合一、武德武礼和和谐统一的道德文化等思想观念,是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充分挖掘的内容。在太极拳课程内容的各个方面引入适当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学生能够在学习太极拳技术的同时提高个人思维境界和人生观价值观。对高校太极拳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实施情况的评价,可以借鉴太极拳的理论知识。从太极拳技能、太极拳道德表现、太极拳实践参与进行量化评价。太极拳理论知识和技术动作两方面可量化。
太极拳技术动作具有明确的攻防意图和明确的动作过程,便于学生了解其功能价值,进一步掌握动作条件。了解技术原理,通过呼吸的使用和对学生心理和心理状态的集中思想来扩展。从刚柔结合、避实求弱等攻防技术战略,到阴阳平衡的思想观念。这样,学生们不仅掌握了太极拳技巧,而且深入了解了太极拳文化的精髓,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思想和头脑。
3.3 强化太极拳教师新媒体技术与太极文化素质
教育方法也不断产生新的东西。从过去简单的教学方式到今天结合了不同形式的创新发展。新时期,教育工作者要与时俱进,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适应教学工作。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现代信息技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教学提供支持。利用手机微信创建微信群,让学生分享武礼、武德相关的文化知识,不断加深对太极拳丰富文化价值的理解。每节课结束后,老师都会把课堂上学到的内容上传到微信群,让学生可以看和学。
所有太极拳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开展一些有益的太极拳课外活动,如太极拳文化知识、太极拳道德、太极拳礼仪知识竞赛、辩论赛、语言比赛等。设立适当的奖励。这些课外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太极拳相关文化内涵的理解和理解。它可以提高學生的思想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在与同学的讨论和交流中团结协作的能力。另外,课外太极拳比赛也不少。教师应组织更多太极拳比赛,为真正有太极拳技术天赋的学生提供充分展示太极拳比赛所学知识的平台,在获奖的同时提高学习太极拳的积极性。太极拳教师通过太极拳理论的学习与竞赛组织能够更好的践行太极思政课程。
4 结论
太极拳作为一种蕴含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拳种,太极文化理论对课程思政有很大帮助,其思想和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自豪感,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同时太极拳教师也应该积极学习太极文化理论,积极备课认真完成授课内容,丰富课堂太极文化课程思政内容。融合太极拳和武术的文化理念如武德、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等融入课堂。更好地发挥教师育人的能力。
本文系沈阳城市建设学院2020年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项目。
(作者单位:沈阳城市建设学院体育教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