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中啦啦操运动的应用实践

2023-01-23张啊宁

当代体育 2022年43期
关键词:运动体育建设

张啊宁

高校体育文化是现阶段高校素质教育各项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终身运动精神以及提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发挥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啦啦操运动作为一项集体性的体育项目,具有极高教育、娱乐以及文化价值,随着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啦啦操运动也被应用到其中。鉴于此,本文将从啦啦操运动概述讲起,阐述啦啦操在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说明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中啦啦操运动的应用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

一直以来,高校素质教育工作就是高校各项工作中的重点,而体育文化建设作为高校素质教育工作过程中的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几年来被越来越多的高校所重视,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啦啦操作为一种集舞蹈、音乐、集体操以及娱乐为一体的集体性体育项目,将其应用到高校体育文化建设过程中,具有极高的推广价值。就现阶段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工作来讲,关于啦啦操应用实践的研究相对较少,如何将啦啦操应用到高校体育文化建设过程中,越来越受到高校的关注。

1 啦啦操运动概述

1.1 啦啦操运动特点

啦啦操运动具有多样化、感染力、观赏性的特点。多样化,啦啦操运动的多样化主要体现在其表现和运动形式上。另外,啦啦操运动的特点多样化也有着包容性。啦啦操运动的表演形式比较性感和温柔,其不仅可以展现出优美的舞蹈,还有强大的力量。在表演啦啦操的过程中也会有很多动作,如翻滚、跳跃、踏步、扭动等。感染力,在开展啦啦操运动时,会使用富有节奏感且优美的音乐,在此音乐下表演啦啦操运动,可以展现其张弛力。只有将表演者和表演动作和表演音乐结合起来,才能表现出学生强大的生命力和激情,以此来提高学生舞台表现力,如此方式才可以吸引观众注意力,使观众产生情感共鸣。表演音乐和音乐节奏的改变以及表演者的舞姿都会感染观众,啦啦操的吸引力也将促进高校体育文化建设。

1.2 啦啦操运动的功能

啦啦操运动的功能:形体优美、肢体更加灵活和柔软、提高身体素质、培养良好的思想素质。形体优美,啦啦操运动可以改变人的形体,塑造形体美,形体优美主要是指人的身体协调,人的整体形态的美,通俗来讲就是仪表美;肢体更加灵活和柔软,由于啦啦操运动会有压脚、跳跃、劈叉、扭动、下腰等动作,所以人的肢体会更加柔软,动作会更加灵活;提高身体素质,拥有良好力量耐力、心肺耐力、敏捷度、协调性、柔韧性,便可以改变人的身体素质。啦啦操是一项有氧运动,不仅可以减脂,还能提高人体各项机能,增强肌肉力量;培养良好的思想素质,学习啦啦操,不仅要有坚毅的意志,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开展啦啦操运动的过程中,高校学生可以形成良好的思想素质,啦啦操运动可以改善学生的健康,能够塑造优美的形体,改变学生的心理面貌,增加学生的自信心。

2 啦啦操在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关于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就是以“学校文化”为主题,开展一系列的文化活动、以学校校园为活动空间、以高校学生和教师为参加主体,展现校园文化精神的一种文化建设活动。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呈现出多样化、包容性的特点。关于啦啦操运动,是一项团体性的体育运动,其文化价值极高,所以,啦啦操可以推动高校体育文化建设。首先,啦啦操在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层次上发挥积极的作用,从而达到更好的建设高校体育文化这一目的。其次,啦啦操具有较深层次的文化涵养,啦啦操已经逐渐普及到高校校园中,很多高校学生和教师也都参加到这一体育运动之中,啦啦操项目的开展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体育文化知识以及可以提升个人气质,形成良好的精神面貌。啦啦操运动项目的开展,不仅可以推动高校校园体育运动的稳定发展,还可以提高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水平。最后,当在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中开展啦啦操运动时,可以提高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热情度,使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项目,在进行啦啦操运动时,可以体现团结协作的体育精神,从而形成良好的体育思想和体育习惯,这对推动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3 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中啦啦操运动的应用存在的问题

3.1 体育课程设置存在问题

我国高校体育中开展的体育项目大多都是以“加强学生身体素质”为主要目的,啦啦操作为一项体育运动,自然是满足这个目的,然而,只关注加强学生身体素质这一目标已经不能在满足当代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我国大多高校的啦啦操运动课程较少,甚至部分高校还没有开展啦啦操课程。随着我国体育竞赛种类越来越多,对人才的需求也逐渐增大。在高校体育开展啦啦操运动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因人设课、闭门设课等问题。

3.2 啦啦操教学内容不够科学化

另外,啦啦操运动课程内容还比较传统,没有结合新时代背景,也没有根据当前啦啦操运动发展情况来改变以及创新课程内容。传统老旧的啦啦操课程,不利于学生全方面发展,学生学习到的啦啦操知识以及啦啦操运动技巧不符合新时代啦啦操发展实际,导致高校学生只能学习片面的啦啦操知识和运动。啦啦操运动竞赛有着严格的比赛规则和竞赛制度,如参加人数、比赛时间、比赛音乐、服装等都有着一定的要求。啦啦操教学内容也不够科学化,大多教师都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来进行教学,这不仅利于学生更好的学習啦啦操运动,还不利于高校体育啦啦操运动的健康发展。

3.3 缺乏专业的教师

现阶段,啦啦操运动已经走入到高校体育课堂之中,深受学生的喜爱。啦啦操如同球类运动一样具有独特性,是一个单项独立的体育运动。啦啦操运动的理论知识、技巧动作、比赛规则、训练等内容都比较丰富,要想学生正确认识和学习这些知识,就需要有专业技能过关的教师来教学。然而,我国大多数高校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缺少专业的啦啦操教师,一般都是由高校体育教师来担当的。在开展啦啦操教学的过程中,就会凸显出一些问题,如创新能力不足、运动能力较弱、缺乏相应的啦啦操知识等。

3.4 啦啦操场地匮乏,课外活动单一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都没有建设专门开展啦啦操活动的场地,高校学生和教师大多都是在学校操场、空地位置或者篮球馆等开展啦啦操活动的。虽然这些场地也能进行啦啦操运动,但很容易让学生产生不好的思想,学生们就会认为学校根本不重视啦啦操这个体育项目,认为学习啦啦操没什么作用。

我国大部分高校,大多都存在啦啦操课外训练次数较少的问题,没有足球、乒乓球、篮球等各种球类项目以及田径项目训练次数多。课外训练次数少,无法培养高校学生的啦啦操兴趣,高校教师也不能更好的开展教学,更不能形成底蕴丰厚的啦啦操校园文化。啦啦操课外训练次数较少的问题极大制约着啦啦操运动的发展,影响了教学质量。

4 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中啦啦操运动的应用实践对策

4.1 加强体育课中啦啦操运动课程建设

要制订啦啦操课程教学计划,要围绕“全面发展学生素质”来制定方案。啦啦操运动项目是一个团体性的活动,要求学生要有互助精神,在开展啦啦操运动的过程中,学生之间要彼此信任、积极分享、互相帮助、团结协作、以集体利益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维护团体荣耀等。合理有效的啦啦操课程方案,才能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所以要加强体育课中啦啦操运动课程建设。

4.2 制订科学的教学内容,提倡小组学习

要创新和改变啦啦操课程内容,近几年来,随着各种竞赛活动的蔓延,啦啦操运动逐渐成为了一项融舞蹈、音乐以及各种动作、技巧于一体的团队体育项目。我国啦啦操竞赛、啦啦操运动教练培训活动、啦啦操运动比赛规则等不断促进我国啦啦操运动相关知识研究的深入发展。基于此,关于高校啦啦操运动教学课程方面,不要一直延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要学会以传统教学方法为基本框架,适当参考啦啦操运动教育改革政策、啦啦操竞赛方面的内容,选择可以吸引学生视线、满足学生啦啦操学习需求的教学方法,从而制定合理有效的啦啦操教学方案。在制定啦啦操教学内容的过程中,要根据啦啦操自身的特点和相关规则,结合高校实际发展情况,把啦啦操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融合到一起,使高校学生充分了解和掌握啦啦操运动的相关知识,了解其是以音乐舞蹈、文化、动作技巧为基础来开展的。制定啦啦操课程方案时要考虑多种因素,不能影响其他体育课程。除此之外,教师在设计啦啦操教学内容时,要以学生为主体,开展人性化教学,考虑学生的自身情况以及个人特色。

啦啦操是一项团队项目,其互动性较强,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啦啦操教师应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快速掌握啦啦操动作技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啦啦操。为了提高学生的啦啦操学习自觉性,提高啦啦操教学质量,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小组间的啦啦操教学比赛,以此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与此同时,高校教师应通过这种以竞赛促学习的实践方式,使学生更加专注于啦啦操的学习,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3 组建一支专业教师团队

高校可以通过选拔内部人才或者招聘等方式来解决啦啦操运动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首先,要选拔内部有舞蹈功底的人才并加以培训,组织高校内部人才学习关于啦啦操运动方面的知识,丰富其知识储备,以此来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提高其啦啦操教学水平。高校还可以定期举办一些交流活动或者到其他院校学习关于啦啦操方面的知识,通过沟通讨论,取长补短。其次,可以招聘啦啦操教师,引进优秀的啦啦操人才,在招聘教师的过程中,高校应当结合自身发展情况招聘一些专业能力强、对啦啦操运动有研究的教师。值得注意的是,高校应当全力打造一批啦啦操骨干教师,然后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以促进本校啦啦操教学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4.4 做好啦啦操的宣传工作

近几年来,高校啦啦操运动发展非常迅速,且许多高校将其纳入到体育文化建设之中,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依然有很大的进步空间。要想在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中更好的开展啦啦操运动,就要做好啦啦操宣传工作。在这一过程中,高校首先要做好基本的啦啦操宣传工作,如组织啦啦操活动、做宣传语以及标识牌等,以此来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啦啦操运动相关知识,提高认知水平;其次,高校还可以运动互联网技术,借助各类网络平台宣传啦啦操运动,定期在网络上发布与啦啦操有关的知识,如啦啦操服装要求、比赛规则、比赛时间、参加方式等。高校还可以使用QQ、钉钉、微信等APP,组建群聊,定期发布关于啦啦操方面的内容,也可以通过校内网站来宣传。通过各种不同的宣传方式,学生才可以学习和了解啦啦操知识,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认知水平。

4.5 开展多种多样的校园啦啦操活动

开展多种多样的校园啦啦操活动也是其应用实践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策略。在这一过程中,高校可以通过定期组织啦啦操活动或者是竞赛来激发学生参与啦啦操运动的热情,比赛规模可大可小,可以以班级、年级为组织单位进行啦啦操比赛,也可以以学校为组织单位进行啦啦操比赛,或者在学校篮球赛、足球赛以及其他大型活动当中加入啦啦操表演活动,也可以定期组织啦啦操比赛,来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或者参与啦啦操活动的机会。为了提高学生参加比赛的热情度与积极主动性,高校也可以成立啦啦操运动协会,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们的团结协作精神,可以培养学生们的集体主义思想。对于可以完全掌握啦啦操理论知识以及啦啦操专业水平较高的学生们,高校可以鼓舞他们参加县级、区级、市级、省级乃至全国级别的啦啦操比赛。如此一来,学生才能树立良好的竞争意识,拥有乐观向上、拼搏进取的精神,以此来提高校学生们的啦啦操运动水平,提升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工作整体水平。

4.6 建设啦啦操场地

高校应当建设数量充足、质量过关的啦啦操运动场地。当建设啦啦操场地之前,高校要注意以下几点:其一,要根据本校的经济情况来建设。其二,考虑本校体育教师对啦啦操教学方面的需求。其三,考虑学生对于啦啦操学习方面的需求。高校要计划合理可靠的啦啦操场地建设方案,保证啦啦操场地建设进度与建设质量。当啦啦操场地建成之后,需要设立相对的管理岗位,安排专业的管理人员对场地进行维护与检查。

4.7 利用网络教学资源

由于高校课堂教学方式带有局限性,高校啦啦操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新的教学方法,更新课堂教学理念,可以利用网络进行教学。首先,教师可以制作一些有吸引力的教学视频,并将视频上传到网络上,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啦啦操的兴趣。在制作教学视频的过程中,啦啦操教师需要仔细认真的选择一些啦啦操視频,这要求教师广泛收集啦啦操表演视频,从中找到有吸引力的教学视频资料。其次,高校教师可以采用文字叙述、图片展示、啦啦操动作演示的教学方法来教授学生,这对教师语言表达能力和啦啦操专业技能方面有着更高的要求,高校教师可以自主学习剪辑视频的知识,可以向专业的视频剪辑者请教一些关于制作视频的问题,如怎样才能更好的录制视频、怎样剪辑教学视频会更好、后期制作教学视频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5 结束语

啦啦操运动是一个团体项目,在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中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啦啦操运动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其在高校中得到了愈来愈广泛的发展。开展啦啦操运动对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有着极大的好处,不仅可以构建和谐校园,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推动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发展。

(作者单位:西安文理学院体育学院)

猜你喜欢

运动体育建设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不正经运动范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