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学课堂理念特征及其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023-01-23许丽婷
许丽婷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江苏 海安)
历史作为高中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肩负着非常重要的教育任务。一方面,历史课程以历史教育为核心,着力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另一方面,历史课程在人格教育、道德教育、人文教育等中同样有着重要的价值,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依托。对此,立学课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立学课堂将课程教学的重点从学科、教材转移到学生,以立学生为目标,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手段,既契合当前教育改革的理念,也能充分调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因此,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打造立学课堂就成为当前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
一、立学课堂理念特征解读
(一)立学课堂理念剖析
自立学课堂提出以来,学术界有关立学课堂的研究不断增加,立学课堂理念日益明晰。根据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陈杰的观点,立学课堂理念包含三个层次:首先,立人之学。立学课堂以立人为核心,所谓立人,即培养健全的、完整的人,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得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其次,立根之学。立学课堂要求课堂教学“立中国人之根基”,一方面,以传统文化的渗透来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另一方面,砥砺学生成为社会栋梁,投入到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最后,立身之学。立学课堂不仅重视课程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更注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发展,力图以课堂教学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人文情怀,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立学课堂理念的三点内容覆盖了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三个基本的教育问题,对当前的课程教学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意义。立学课堂以“立”“学”为核心,“立”是目标,指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是手段,强调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
(二)立学课堂特征解读
立学课堂是一种新型的课堂,与传统课堂相比,立学课堂既有一脉相承之处,也有新的发展、变化。立学课堂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生本性。生本性是立学课堂最基本的特征,无论是“立”或是“学”,均以学生为中心。“立”的对象是学生,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为目标,“学”的主体也是学生,以学生自主学习为重点。其次,系统性。立学课堂并非简单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或者说教学模式,而是以立学为核心的课堂,具有很强的统摄性。换言之,立学课堂是对传统课堂的整体变革与系统改造,涵盖了课堂教学的各个阶段、各个方面,呈现出鲜明的系统性特征。立学课堂下,课堂教学的各个要素均围绕“立学”二字开展,这为课堂教学的整体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最后,持续性。立学课堂的系统性特征决定了打造立学课堂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因此,持续性也成为立学课堂的主要特征之一。立学课堂需要教师从立人、立根、立身的角度出发,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循序渐进地提升历史教学效果。
二、立学课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凸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不少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仍然没有摆脱讲授式教学模式,他们牢牢占据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作为被动的知识接受者,既缺乏课堂参与性,也没有学习自主性,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充分融入课堂教学中,也影响了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对此,立学课堂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能够最大限度地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立学课堂要求教学服务学生。立学课堂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将学生的学习、成长、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价值归宿,极大地强化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其次,立学课堂强调教学依靠学生。立学课堂以“在学中立”为基本要求,需要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将学生的自主学习作为推动课堂发展的关键,增强学生的学习动能性。
(二)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教育事业的开展明确了方向。立德与树人具有一体两面的关系,人的全面发展涉及多个方面的内容,德在其中发挥着引领性的作用。德不仅是全面发展的一方面,更与全面发展的其他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是规范其他方面发展的导向。立学课堂在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立学课堂理念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而这三个层次的内容则分别探讨了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这与立德树人的理念、要求、任务具有一致性。因此,立学课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更好地发挥历史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作用,促进学生的道德培育与全面发展。
(三)助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门词汇,在教学活动的改革与发展中发挥着指导性的作用。2014年发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要求“把核心素养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以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对课程教学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学科性是核心素养的基本属性,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分析、历史实证、家国情怀五点内容。高中历史核心素养与立学课堂有着密切的关系,以家国情怀为例,家国情怀既属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范畴,也是立学课堂理念的重要内容,属于立根之学的范畴。因此,立学课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推动高中历史教学从传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向更具综合性的核心素养教学转变,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立学课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深挖课程德育元素
立德树人以立德为前提,不仅要求发挥好德育课程的基础性作用,也要求发挥好其他课程同向同行的作用,而历史课程则在德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立学课堂高度重视学生德育,无论是立人之学、立根之学,或是立身之学,均有浓厚的德育色彩。因此,深挖课程德育元素,就成为应用立学课堂的必然要求。以“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为例,长征是本节课的重要内容。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的一次战略转移。红军战士既面临着国民党的围追堵截,也不得不应对恶劣自然环境的挑战。教师在教学中要着力呈现红军将士的坚毅品质,从而对学生形成示范、引导的作用,以历史教学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不畏艰难险阻的人格。“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党史与革命历史具有一体两面的关系,有着深厚的历史价值,既是革命历史事件、革命人物的实物见证,也是我们学习、感受革命历史的宝贵资源。革命传统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史则是革命传统教育的载体,并且与理论教育相比,党史因其真实性、形象性,往往能够起到更为可观的教育效果。党史的多重价值使得其在德育教学中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空间,是推动德育深入开展的有效载体。在相关知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党史熔铸其中,发挥党史在立德中的作用,提升历史课程堂教学效果。德育元素的发掘可以使高中历史课程成为高中大德育的一部分,更好地实现立人的目标。
(二)拓展课程教学资源
立学课堂有着丰富的内涵,从学生发展的角度而言,立学指的是立人、立根、立身之学,而从教学活动的角度而言,立学则要求教师打造立体式的教学内容,对此,教学资源的发掘与拓展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随着教学的不断前进,教材资源已经满足不了学生的思维,由此显现出其局限性。在利用好统一编写的国家教材资源的基础上,加强校本课程的建设成为当前高中历史教学的主要趋势。校本课程由学校教师基于学生的学情以及发展目标编纂,紧扣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强,有着更好的教学应用价值。教师要着力开发契合学生认知特点与发展需求的校本课程资源。以《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为例,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深刻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历史,至今熠熠生辉。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我国,在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传播下,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日趋增加,成为进步青年的主流思想,并在指导我国革命事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以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传播史为主题,利用网络搜集资源,打造模块化的学习内容,助力学生的自主探索。
(三)创新课程教学方式
立学课堂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手段,对此,教师要从建构主义理论出发,创新课程教学方式。如实施项目式教学。项目式学习译自project-based learning,前身为20世纪初威廉·克伯屈提出的设计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项目式学习具有三大显著特征:一是生本性。项目式学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并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二是主题性。项目式学习围绕特定环境下的特定问题开展,有明确的学习主题和探究方向。三是过程性。项目式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围绕项目开展学习、探究活动的过程,也是学生增长知识、加深理解的过程。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将知识点整合为不同的项目,让学生围绕项目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又如实施任务教学,教师要改变授课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学习任务的布置作为强化学生自学的主要方式。并且,为了防止学习任务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脱节,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设计有针对性、层次性的任务,进而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效果。此外,教师也要利用好信息技术的作用。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教学信息化成为一种趋势。教学信息化可以有效打破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教师要以信息技术来创新课程教学方式。以“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为例,教师可以围绕两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内容、影响等设计微学案,并上传到网络平台中,要求学生自主先学。
(四)打造学习型组织
得益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已经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型人才成为社会急需的人才。1990年,管理学大师彼得·佩吉出版The Fifth Discipline一书,对学习型组织的内涵做了全面的概括,将学习型组织定义为“不断创新、进步的组织”,认为学习型组织中的成员得以“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创造真心向往的结果”。
美国心理学家库尔特·考夫卡将群体视作内部成员间互赖性变化的动力整体,认为群体目标的实现受群体成员间依赖关系的重要影响。勒温在考夫卡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群体作为动力整体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的观念,认为群体成员间的任何变化都会导致其他成员的变化,而群体成员间紧张的内在状态则是群体达成预期目的的激励手段。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小组合作方案的设计:一方面,推动学习活动从个体活动向集体活动转变,强化学生团体在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做好学生合作的指导工作,培养学生沟通交流、讨论分享的意识和能力。立学课堂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关键,而学习型组织的建构则是深化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对此,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型组织的建构,一方面,借助小组合作的方法,强化学生间的交往,另一方面,以学习型组织的内涵、要求为中心,打造学习型课堂文化,发挥好课堂文化在引导、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中的作用,真正实现立学课堂的目标。
四、结语
立学课堂既契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也符合当前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改革方向,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对此,教师要以立学课堂为方向,围绕深挖课程德育元素、拓展课程教学资源、创新课程教学方式、打造学习型组织采取教学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