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身·立学·施教—高校师德师风建设针对性研究

2020-11-11刘立

关键词:师德师风高校

刘立

摘 要:良好的师德师风对落实和完成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起着重要的作用。新时代背景下,以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针对当前部分高校师资队伍师德师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四有好老师”作为当前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起点,把“以德立身”作为师德师风建设的切入点,将“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作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点,探索构建“立身·立学·施教”三位一体的高校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

关键词:高校;师德师风;立身;立学;施教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  ][1] 十八大以来,从习总书记对教育事业的讲话、论述和批示中,全社会对师德师风的关注已经形成一种社会共识,而高校师资队伍建设质量已经成为当前制约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质量的重中之重。为此,探索“立身·立学·施教”为特色的新时代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机制,打造一支综合素质高,结构合理、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师资队伍业已成为高校内涵式建设的中心任务。

本文以4所本科院校(重庆工商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文理学院、重庆三峡学院)和4所高职院校(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重庆财经职业学院、重庆城市职业学院、重庆科创职业学院)为例,着眼于当前高校师德师风建设过程中突显的困境,探析师德师风问题的原因所在,为进一步提升高校师德师风建设质量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

一、当前高校师德师风存在的问题

(一)调查基本情况

笔者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分别选取重庆市属4所普通本科院校和4所市级示范高职院校部分师生,以及教学、科研、人事职能机构等负责人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基本情况、师德师风的评价内容与评价依据、师德师风考核评价的形式与载体、对构建新时代高校师资队伍师德师风评价体系的相关建议等若干方面。共发放问卷6000份,问卷涉及到性别、年龄、专业、职称等多种因素,最终回收 5898 份问卷,排除填写有误或不完整的问卷剩余5790份为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97%。

(二)调查结果分析

1.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方面

调查中,教师群体表现出的职业道德素养却是参差不齐,令人扼腕。特别是在职业态度、职业理想、职业认同感以及服务意识与敬业精神等方面认识模糊,缺乏共识。例如,关于“对教师职业的选择”调查中,有64%的教师选择“教师岗位稳定”;25%的教师选择“热爱教育事业”;还有11%的教师选择“谋生手段”。又如“对学生的服务意识与学风管理”方面的调查中,“经常有”的教师为37%;46%的教师选择“偶尔有”;选择“没有”的为11%;还有6%的教师认为“与我无关”。同样,在对“师生之间沟通交流”的调查中,选择“经常沟通”、“偶尔沟通”和“从不沟通”的师生比例分别为42%、23%和35%。在对“小学教师、中学教师与大学教师在职业道德素养方面的评价”中,38%的学生选择“小学教师”;41%的学生选择“中学教师”;只有21%的学生选择“大学教师”,显然,高校教师在职业道德素养与师德师风建设所期望的目标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2.高校教师专业素养方面

高校教师精深的专业知识、渊博的文化修养、丰富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既是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能够直接决定着师资队伍师德师风的水平高低。然而笔者在调查走访中,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在专业素养方面的表现却差强人意。例如,关于“高校教师专业知识背景”调查中,选择“跨专业背景教学”的本科院校占到43%;高职院校占到57%。俗话说,术业有专攻,教师的专业背景對于其所教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笔者走访调查中也了解到,由于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新专业的申报,使得部分高校在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方面出现了瓶颈,因此,在“高校教师教学体现新颖性、趣味性、思想性以及教学方法的灵活性”的调查中,只有26%的学生选择“能够做到”;41%的学生认为“部分能做到”;还有33%的学生认为高校教师“教学方法过时、教学方法简单”。同样,在对教师文化修养方面的调研中,如“高校教师专业素养自我提升”方面,仅有34%的教师选择了“能做到经常学习,提升专业素养水平”;41%的教师认为“工作、生活忙碌、无暇顾及专业素养提升”;甚至还有25%的教师认为“没必要提升专业素养”。显然,当前的教师专业素养水准不但无法得到大部分学生认可,而且还与高校教师其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相悖。

3.高校教师职业技能方面

高校教师教学技能与教学能力的层次高低是支撑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支柱。教书育人、传道受业解惑是对每一位高校教师的基本要求,只有那些热爱教学、倾心教学、研究教学的高校教师才能真正站稳讲台,不辱使命。为了能全面掌握当前高校教师在职业技能方面的业务水平,笔者分别就高校教师在“教学方法”、“现代信息技术运用”、“教学模式创新”以及“教学风格”等若干方面进行调研。例如,关于“教师课堂教学模式与风格魅力”方面问卷中,教师认为自己教学风格对学生“很有吸引力”的只占到36%;选择“稍微有吸引力”的为41%,还有23%的教师认为“没有吸引力”。同时学生数据也显示,认为教师“教学热情欠缺、适当拓展知识”的比例为42%;选择教师“饱含激情、能有效对知识进行拓展”的比例为37%;还有21%的学生认为“教师课堂教学状态一般,基本能完成教学任务”。此外,在对“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调查中,认为自己“能创新”教师比例仅为36%;其次有47%的教师认为“创新比较吃力”;另有17%的教师选择“无法创新”。

二、当前高校师德师风存在问题的成因

(一)教师职业道德观念淡化

调查中发现的诸如“教学态度不端正、责任感不足”、“师生交往存在隔阂”、“教师职业倦怠”、“理论学习严重滞后”以及“思想情绪问题”的困境,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

首先,教师职业认同度降低。高校教师的职业生涯漫长,职业的认同感能够催生教师职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并进一步增强对其教育教学岗位的敬畏之心。在调研中,只有48%的教师“比较认同”自身工作与岗位、认为“非常认同”被访者仅占23%、还有29%的被访者选择“无所谓、安于现状”。很明显,相当部分被访者之所以选择在大学工作,从他们的内心来说并非热爱教育事业,只不过是把高校教师工作当成谋生手段和途径,加之不断增加的教学科研工作压力,使其产生了对职业的抵触情绪,最终降低对自身职业的认同感。

其次,教师职业获得感欠缺。笔者在调研走访中发现教师在职业获得感层面上不尽相同,例如,在对高校教师教育教学工作幸福感指数方面的统计中,认为“有尊严、生活体面”的教师比例仅为41%;有43%的教师选择“现实与理想差距过大”;还有35%的被访者认为“身心疲惫,幸福感降低”。高校教师职业的获得感通俗的讲就是幸福感,之所以在调研中出现这些情况,是由于高校教师在职业奋斗的精神与物质层面上出现问题。在外部大环境影响之下促使各高校之间以及高校内部各院系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优胜劣汰的职业发展趋势使得高校教师穿梭于教学与科研两种工作任务之中,疲于奔命、精神负担加重,现实与目标期待之间的落差在增大。调查中高校教师不仅仅是为了把课上好,还要面对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各种科研指标量化考核,例如出现挤占教学时间、疏于教学探索、缺乏师生沟通、甚至为了“走捷径”获得成果,导致的学术不端等等影响师德师风的案例屡见不鲜。

(二)教师理论素养有待提升

首先,轻视职业道德修养。例如,在职业道德自我修养方面的调研中,69%的教师认为“满意的物质奖励、职称评定”才能体现职业获得感;67%的教师认为“师德师风建设是务虚”,仅有34%的教师选择“教师职业道德自我修养的重要”。此外,根据调研数据统计分析,高校教师普遍存在理论学习懈怠。很明显,高校教师自我修养承担着更为重要的政治使命和责任,如果丧失了科学的理论为引导,必将导致高等教育在思想和知识上的退步。

其次,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意识消极懈怠。例如,通过对“教师专业素养发展制约因素”的调查数据分析, 53%的教师认为“科研重要”; 32%的教师选择“教学重要”;只有25%的教师认为“科研教学同样重要”。另外,对教师专业理论学习拓展的调查中,34%的教师认为的“无需学习,基本够用”;37%的教选择“工作太忙,没时间学习”;而能“坚持经常学习”的教师只有29%。就教师的综合素养与课堂教学关联性而言,38%的教师认为“有一定的关联”;超过半数的教师选择“专业背景更重要”;认为教师综合素养与课堂教学有“很大关联”比例仅为46%;仅极少数教师选择了“没有关联”。

(三)教师教学思维创新不足

作为高校教师,扎实的理论功底、深厚的理论素养固然重要,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还应熟练把握最新的教学方法和技能。但是部分高校教师在教学思维方面略显滞后,课堂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方面缺乏创新、超前意识。

首先,教师的在新媒体技术应用方面。有61%教师认为“无法熟练应用现代新媒体技术”; 35%的教师认为自己新媒体信息化教学能力为“优秀”,24%的教师选择选择自身能力水平“较好”,同时有接近一半的高校教师选择“一般”选项。这种呈现出的不均衡现象有力的说明了大部分高校教师还不能及时适应新媒体与互联网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其次,尽管高校教师在学科专业知识方面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在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等方面呈现消极态度,仍不具备学习、消化并吸收为教学技能的创新意识,不仅缺乏与时俱进的态度,而且在将教学理论转换为实践方面的能力上严重不足,最为突出的是高校教师如何提升自身教育实践反思与教学研究能力。34%的教师选择“教研能力不足”;35%的教师认为“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欠缺”;31%的教师认为“现代教学理念亟待加强”。此外,教学手段融入信息技术、院校资源相互合作、丰富教学内容等方面缺乏灵活性,缺乏对新媒体技术的拓展与创新。

三、构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的实践探索

立德树人不仅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与目标,也是高校的核心功能和立校之本。因此,培养德才兼备的大学生首要得有合格的引路人和带头人。立德树人既要立学生的德,更要立教师的德,“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2]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08][2]应将“四有好老师”作为当前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起点,以“以德立身”作为师德师风建设的切入点,将“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作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点,探索构建“立身·立学·施教”三位一体的高校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

(一)以德立身,提升教师修养水平

首先,强化自身的道德修养。“立德树人,师德为范;立德先立师,树人先正己”,教师只有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才有资格要对大学生进行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的传授。因此,要成为教书育人的典范就必须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尤其是在教学、科研、生活当中注重道德境界的提升、道德人格的完善,身先士卒,用自身的道德魅力促进大学生树立健全人格。

其次,实现言传与身教相统一。言行一致是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关键要素之一,“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3]楊胜才.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应着眼于“四个统一”[J].学校党建与思想育,2018(01):47.[3]。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是言行一致的基本要求,而大学生道德情操的构建却是双向、互动的过程。为此,高校教师自觉培养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思想观念,以自身的言行举止为载体,将道德正能量传递给大学生,促使言传与身教和谐统一,既能增强教育合力,又能提升教育协同作用。

再次,严守正确的政治导向。高校教师必须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恪守正确的政治原则,掌握新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增强“四个意识” 、坚定“四个自信”,全面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尤其是面对各种外来的诱惑与纷扰,高校教师应该保持冷静的头脑,凭借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与鉴别力以实现明辨是非、去伪存真,而不是仅仅把教师这一高尚职业视为谋生手段。严守正确的政治导向不仅能强化高校教师自身的理想信念,而且还能将这种政治影响融入到教书育人的过程之中,最终能促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以德立学,刻苦钻研学问真知

首先,加强自身学习,拓宽教育视野。新时代高校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知识功底、丰富的知识储备,正所谓予人一碗水,己有一桶水,充足的知识筹备,能让教师游刃有余的把握课堂教学节奏,让学生感受到各种知识的魅力。高校教师不仅要娴熟掌握本学科的专业知识,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及时更新升级专业知识结构、教学方法与教学技能,学习熟练使用现有新媒体网络技术,不断夯实自身的理论功底,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以大学生喜爱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增强教师的教学魅力,促进高校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其次,教学与科研相结合。高校的科研与教学二者不可偏废其一,既要教好书,又要做好科研。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是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这就要求高校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播各种理论知识,更重要是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从而夯实大学生的综合素养。传统意义上的教书匠早已不合时宜,高校教师被赋予了新的角色定位,即如何精准锁定专业理论知识的前沿问题、如何进行科学的分析与判断,如何将得出的观点与见解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从而启发并引导学生进行认真思考。为此,高校教师应该致力于教学与科研相协调,促进教学与科研同步发展。

再次,秉承终身学习理念,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互联网自媒体时代的发展极大的改变了传统的资讯传播方式, 大学生获取各类信息的渠道与载体更加多样,高校教师作为主要知识源的角色已经不复存在。教师需要通过持续的更新、升级自身知识储备库从而实现知识结构的完善、自身综合素养的提升,为此,只有通过坚持终身学习的理念,才能真正获得教师职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样,终身学习理念不仅是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必备要素,还能反映出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质量。

(三)以德施教,练就过硬教学本领

首先,打造双向互动的教学生态环境。高校教师在授课中,要善于塑造良好的双向互动教育教学生态环境,改变过去“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把单向授课模式转化为双向互动模式,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双向互动的教学生态环境一方面能够打通教育教学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障碍,破除师生之间的隔阂,并能形成动态、有机、平衡的教学生态系统,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促使大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自发探求真知,从而实现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相互借鉴、共同进步。

其次,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改革与创新。高校教师一直以来都是大学教育的聚焦点,伴随着时代的变迁与发展,高等教育对高校教师群体提出了更新的要求,这就意味着大学教师的角色定位、内涵和外延等要与时俱进。为此,高校教师的职责已经不仅仅是传播各种理论知识,而更重要的任务是不断的激励大学生如何思考、如何判断、如何选择。高校教师要不断从教学实践当中探索高校教育教学规律,归纳总结出更加新颖的教育思想,同时也要持续更新、升级自身的知识结构,抛弃保守陈旧的教学观念,坚守积极主动的教学信念, 致力于改革和创新教学模式,形成独具特色的高校教师教学风格。

再次,课程思政融入教学过程。立德树人作为当前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需要课程思政建设融入教学过程,深入挖掘和充分发挥各类课程的育人功能,构建并完善高校全课程育人格局。高校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从自身的专业背景出发,立足于学科特色和课程规律发掘具体的、生动的思政元素;同时还需根据专业课、公共课、选修课以及辅修课等课程特点,在教学过程中精准定位學生的兴趣点和关注点,根据学生个体差异适时调整教学方式、丰富教学艺术,让课堂充满活力、使得高校课堂成为现实社会的组成部分,实现课程内容的知识性与育人目标的价值性的统一,从而构建高校“三全育人”新格局,形成立身·立学·施教协同效应,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

[2]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08

[3]杨胜才.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应着眼于“四个统一”[J].学校党建与思想育,2018(01):47.

通讯地址及邮编:重庆永川区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通识教育学院  402160

联系电话:13647617929

E-mail: 373868767@qq.com

A targeted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ethic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iuli   Wang Dongqiang

(Chongqing water and electric power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Chongqing 402160)

(Chongqing college of arts and sciences, Dept, Chongqing 402160)

Abstract: Good teachers' ethic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fulfilling and completing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establish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era, some problems occurred in the proces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ethics in some universities. Take "morality" as the starting poin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ethics, and taking "learning by virtue and teaching by virtue" as the focu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ethics, this paper explores to build a long-term mechanis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ethic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rofessional ethics of teachers; The professional ethics; Further education; Innovative teaching

猜你喜欢

师德师风高校
关于师德师风建设的几点思考
建立健全民办高职院校师德师风长效机制
加强卫生高职院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思考
民办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问题研究
浅析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措施
二级工会在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中的作用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