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自然资源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价值与路径
2023-01-23毛艳
毛 艳
(苏州市姑苏区胥台实验幼儿园 江苏 苏州 215000)
前言
自然是幼儿成长的摇篮。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在“活教育”理论中,主张让儿童与自然和社会直接接触,在亲身观察中获取经验和知识。由此可见,自然就是幼儿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来源。对于幼儿来说,自然也是他们的天性追求,他们自小就渴望接触自然、了解自然,在自然中发现和探索,所以幼儿教育与自然相结合是非常有必要的。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自然空间的逐渐减少让幼儿接触自然的契机不断减少,所以教师要从生活着手,充分挖掘身边的自然资源,以满足幼儿成长和发展的需要。
1.自然资源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
大自然是最广袤和神奇的,其中有丰富而多样的自然资源,是幼儿教育最好的支持媒介。从大自然中汲取资源和素材,将给幼儿塑造出新颖独特的成长环境,让他们感受生命、生长的奥秘,由此,就能大大提升幼儿对生命的认知,促使他们理解生命,尊重生命,感受生命的价值。
大自然中多彩的事物和广阔的空间为幼儿提供了充足的游戏天地,他们能结合自己的天性不断地深入了解自然,品味自然的气息,体会自然的奥妙,继而获得心灵的慰藉,形成情感的寄托,在认识自然、理解万物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活的思想,用更为灵活的思维去面对生活和成长。
大自然是千变万化的,无论从宏观还是微观角度都体现了自然科学的神奇,而这正是激发幼儿强烈好奇心的根源,幼儿在探索自然的过程中能拓展广阔的视野,在亲身体验中增长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自然美的熏陶下不断发展出独特的审美能力,由此,大自然就给幼儿带来全面发展的动力,让他们更积极地在自然之美的推动下不断健康成长。
2.自然资源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路径
自然资源是符合幼儿天性的教育资源,将其有效的应用到幼儿教育中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幼儿教师要充分挖掘身边的自然资源,利用资源的丰富性、灵活性以及多样性的特点,充实幼儿的成长过程,以推动幼儿健康成长。
2.1 利用已有资源,充实教育的自然气息
自然资源广泛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之中,而不仅仅蕴藏在森林、草原这些原生态的自然环境之中。生活本身也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们的生活依赖于自然的供养,与自然环境密不可分。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自然环境被侵蚀,完全依赖纯天然的自然环境来开展幼儿教育是不全面的,教师需要从生活中发掘已有的资源,充分利用现有可用资源来构建充满自然气息的教育环境,这样就给自然资源有效地融入幼儿教育提供了切实的可能。所以教师要从身边的资源入手,充分融合与整合相应的资源,为幼儿营造一种充满自然气息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让他们能有效地感受自然的气息,体会自然的乐趣,从而发展良好的自然意识和能力。
幼儿园的已有资源既包括园区本身的资源,园区周边社区的相关资源以及天然形成的资源,教师只有充分去探索和挖掘,才能合理地发现它们,并有效地应用。比如教师可以充分探索幼儿园内及周边的环境情况,利用社区的公园、花圃等作为幼儿观察自然的窗口,有条件的还可以在幼儿园内开辟出一片草坪,圈画出一块种植园地,让幼儿能有机会在真实的自然环境中活动。同时,教师还需要保护园区内的野生植物生长环境,以发挥天然资源的作用,例如幼儿园有的地方生长了狗尾草、蒲公英等,还有的墙角长出了小树苗、牵牛花,这些野生植物也能成为幼儿体验自然、感受自然的立足点,教师要从自然教育的角度对野生植物和环境进行保护并合理应用。通过这些已有的资源,教师能带领幼儿亲近自然环境,观察自然,由此幼儿就能体会到完全不同的自然气息,感受到自然的静谧和神奇,久而久之,他们也就能更加乐于了解自然,增进学习和成长的动力。
2.2 融入自然材料,发展幼儿的游戏能力
游戏是幼儿获得技能和经验的主要渠道,但是游戏的多样性和趣味性也直接决定了幼儿成长的能力和水平。也就是说,如果游戏过于单一、刻板,那么它便无法激活幼儿的思维,无法助力幼儿的成长。那么如何去丰富游戏的过程和形式,让幼儿更有乐趣去参与和学习呢?这就需要契合幼儿天性的自然材料来辅助。人工的游戏材料无论是形状、颜色或者是材质上都对幼儿的思维有一定的限制,阻碍幼儿思维和能力的开拓式发展,而自然材料具有自然特性,是丰富、多样的象征,自然界中的材料既有多样的形状、颜色,又有丰富的材质,能为幼儿提供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促进他们自身丰富的感知能力,这有助于幼儿技能和认知的全面发展。所以教师要充分地挖掘自然资源,在幼儿游戏活动中融入自然材料,让幼儿在自然资源的辅助下开阔视野,增长技能,不断发展综合能力。
自然界拥有广袤的自然资源,即使是自然界中的细微事物都能成为幼儿的游戏材料,比如一片树叶,一颗石子,一抔沙土等等。这些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事物,能供幼儿尽情取用。所以教师在幼儿游戏时可以投放这些自然材料,让幼儿发挥最丰富的想象,在游戏中感受自然的乐趣。例如在建构游戏中,教师可以投放树枝、树叶或者秸秆等自然材料,也可以带领幼儿在园区周边的自然环境中自主寻找他们所需要的材料,比如有的幼儿又找到了石子、鹅卵石等等,甚至还有树棍、昆虫壳等等。利用这些自然材料,幼儿建构时就能突发奇想,用不同规则、不同颜色及不同材质的材料混合搭建起他们心目中的“小屋”,幼儿可以用树枝和干草编排成栅栏,可以用树叶、石子装点院落,还可以用昆虫壳来装饰房顶、窗户等等,让他们搭建的小屋更具自然生气。这样的自然资源给了幼儿更多的想象空间和体验感受,使得他们游戏时能更透彻地融入,更快乐地体验。
2.3 回归自然环境,促进幼儿的探索能力
大自然是儿童成长的活教材,本质上而言,儿童应当与“大自然”亲密对话,这样才能实现能力的发展。所以回归自然就能让儿童回归本真,获得天性的真正发展。所以,在利用自然资源开展幼儿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在幼儿生活中融入自然资源,更重要的是要真的带领幼儿去到真实的自然环境之中,让他们能自由地在大自然中呼吸、倾听、观察和思考,让他们充分吸收大自然的精华,发现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这样就能有效地发展幼儿的自然认知,促进他们更主动地去探索自然,领悟自然的奥秘,感受生命的神奇。
在幼儿教育中,回归自然环境是幼儿成长所必不可少的。当幼儿真切地融入到大自然中,他们就拥有了发现科学奥秘的能力,就拥有了提升审美素养的契机。所以教师可以在开展科学活动时,带领幼儿去自然中探索,比如在雨后带领幼儿走入树林、草地,去听潺潺的流水声,感受静谧的树林中大自然的私语,去看风的足迹,体会自然造物的神奇,去触摸湿润的泥土,感受自然的温度。这些独特的体验都给了幼儿深入探索自然的动力,他们会提出很多奇怪的问题:为什么会下雨?虫子能在雨中飞吗?树林中很清新的味道是草的味道吗?树叶为什么会是这样的颜色?小草上为什么会有水珠?等等,此时教师可以在自然环境中带领幼儿去深入观察,引导他们感受泥土的气息,了解自然生物的生长过程,这样就使得幼儿迅速了解了自然中的科学奥秘,体会到自然的神奇韵味,这有助于他们的科学探索能力的发展和提升。
2.4 渗透生活体验,实现幼儿的创造发展
生活是自然的一部分,幼儿的学习和发展都是在每日生活中进行的,所以幼儿的每日生活也属于自然资源的一部分。幼儿教育中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不仅是从资源载体上而言的,同时也是从思想和行为上来说的,自然资源既包括自然环境和自然材料,同时也应当包括生活中的自然教育意识和行为。也就是说,利用自然资源开展幼儿教育,还需要从生活的角度发展幼儿的自然眼光,让他们能在生活中充分体验,感受自然创造的力量。所以教师可以抓住幼儿的每日生活契机,带领幼儿体验生活,透过生活去感悟自然之美,从而发展美的思想和理念,实现创造能力的发展。
比如教师可以积极地与家庭合作,寻找幼儿生活体验的契机,在家长带领幼儿外出旅游或开展日常劳动的时候,鼓励家长将相应的自然生命理念、自然保护意识等渗透到幼儿的思想和行为之中。同时,还可以借助幼儿阅读或学习的契机,引入有关自然的绘本、主题活动等,让幼儿能充分地从意识和行为上去了解自然,深入感受自然之美。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幼儿在生活中的体验经历,鼓励幼儿在语言活动中表达出对自然的认知和对生活的感受。在这样多彩的生活体验下,幼儿不仅增长了生活经历,同时也能将生活与自然紧密联系,从生活的角度去探秘自然,观察自然,又能从自然的角度去理解生活,感受生活。这样就充分地拓展了幼儿的思维空间,让他们的生活体验更加饱满、充实,由此就进一步激发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使得他们在生活中更具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
结语
大自然是神奇的造物主,它是孕育生灵的母亲,任何生活和发展都离不开自然的怀抱。同时大自然又是一部充满学问的书籍,是科学、美学等知识的集散地,所以大自然又天然地能够成为教育的素材。由此,让幼儿充分地融入自然环境,巧妙地利用自然资源开展幼儿教育,将大大提升幼儿获得技能和知识的可能性,这是契合他们成长天性的方法。所以幼儿教师要充分重视自然资源的价值,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以推动幼儿的思想,发展他们的探索能力,实现幼儿创造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