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的中学生教学管理分析
2023-01-23刘欣欣
刘欣欣
(石家庄市第六中学 河北 石家庄 050000)
教学管理工作即学校管理人员对学生进行的引导和控制,以约束学生的行为,促进学生发展。中学生思维敏感,叛逆心强,容易沾染不良习惯,走入思想误区,对身心健康造成影响。对此,加强中学生的教学管理工作,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和管理十分关键。
1.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内涵及意义
1.1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内涵
中学生教学管理应坚持以人为本,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教育管理“人本化”。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求个教育组织和行政机关单位在各项生产、科研、教学和教育工作即活动中突出人的主体地位,做到以人为中心,确保各事项的计划能够从人的目标愿望和合理需求出发,各项工作和活动能够体现出为人服务,将人视为教育管理活动的核心和主旋律。
坚持以人为本应该是在自愿、自觉的前提下实现的自主管理。教育管理工作以人为起点,保证各项工作成功或失败的重要因素也被人所左右,而其最终的目的也是服务于人。这就意味着教学管理工作不但要以权利命令和制度原则为基础,还应充分考虑到个体的人格和价值,尊重人的人格和个性,不能将人视为没有感情和情绪的及其。所以,教学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是将学生和教师的潜在能力激发出来,促使其在充分自愿的基础上,自觉的学习、自我提升、自我约束,实现自主管理。
在中学生教育管理中还应考虑怎样使个体感受到自己属于组织的一部分,彼此之间存在相互感应,能够共同体现组织行为,个体、组织的奋斗目标和发展方向具有一致性。所以,在教学管理中,应积极树立团结人、尊重人、依靠人的思想,对学生保持尊重,多关心和欣赏学生,以此促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价值,能够自愿、自觉的为目标而奋斗。
1.2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意义
基于“以人为本”的中学生教学管理对于中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发展均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为:
第一,可以增强中学生的课堂体验,感受课堂的魅力所在。在高中课堂教学中渗透“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可以更明显的突出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能够在课堂中留给学生更多自主思考的时间,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同时,也可以使学生获得更为深刻的课堂体验,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升学习效率。在积极的参与和互动中,能够使学生意识到知识的价值,了解知识的现实应用,进而进一步提升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可以促进构建良好师生关系。教师在中学生教学管理中提倡“以人为本”理念,可以为师生沟通和互动建立更多的桥梁,增加师生之间的了解,使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知识学习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促进高效课堂构建。此外,在相互尊重和理解中,良好的师生关系得以建立,学习氛围愈加轻松、融洽,学习效率随之提升。
第三,可以帮助解决中学生心理问题。中学生的课业压力逐渐增加,加之来自教师和家长的压力,经常会感觉没有独立的空间和时间。而部分教师以成绩论英雄,若学生的成绩不够优秀,就较难受到更多的关注,长此以往就会使学生自我怀疑,导致心理问题发生。而“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则可以使学生受到更多的关注,使学习生活更加轻松,有助于缓解学生心理压力,解决中学生心理问题。
2.以人为本的中学生教学管理策略
2.1 转变陈旧教学观念
人的活动受意识的支配,只有正确的思想意识才能够指导正确的实践,只有先进的、正确的教学理念才能引导正确的育人之路。在中学教学管理中,若想做到“以人为本”,首先应从思想意识上作出改变。校领导是学校教育方针和管理方法的制定者,也是教学评价的重要人员,所以教学理念的转变应从校领导开始。应深刻意识到“以人为本”对中学教育体系的必要性及其所特有的人文价值,将人本思想渗透只教学活动之中,不但尊重教师,也要做到师生之间相互尊重,不但要尊重客观的学习进度,也应重视中学生的成长规律。校领导应深刻明确学校管理的主要目的是更好的为师生服务,应积极提升思想站位,在一系列准则的制定中多遵循教职工和学生家长的意见。比如,制定家校协同教育计划时,应综合考虑学生。教师和家长等多方面因素,多方面分析,使教学管理制度更加完善,进而能够为中学生管理提供更好的服务,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获得来自教师、学生和家长的认可,实现家校共赢。
2.2 优化已有教学目标
中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是逐个攻克困难的过程,随着一个个教学目标的完成,中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能力都会明显提升。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应善于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使其能够满足教学大纲的要求,并符合中学生的发展规律。所以,在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应充分结合中学生的学习情况科学优化教学目标,使中学生更明确学习方向。
比如,校领导应组织不同学科教师召开研讨会,明确学生发展方向,并依据会议结果以及学生客观实际设计合理化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使学生在正确的方向指引下规划自我学习计划,逐步提升自我。另外,校领导还应认真规划管理工作的方向,使以人为本的思想渗透在管理工作之中,能够为教师工作和学生学习指明正确方向。
2.3 加强中学生情感管理
在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工作中,做好学生的情感工作十分重要,它可以从新学生的角度出发,通过换位思考的方式促进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使学习环境更加轻松,人际关系更加和谐。在教学管理工作中,校领导应充分为教师营造更加包容的环境,使教学环境充满关怀,更加人性化。比如,可以适当组织多样化的师生活动,如聚会、郊游等,使教师和学生走出课堂和校园,在更加生活化、娱乐化的环境中放松心情,促使教师之间相互交流经验和心得,以便于更好的开展下一环节的工作。在宽松、温馨的环境中,更能促进教师团队的凝聚力增强,提升工作积极性,在短暂的休息和调整后拍拍身上的灰尘,以更饱满的热情重新投入到教学的工作之中。在教学中,能够用自身情感鼓励中学生发愤图强,引导学生学习,帮助有困难的学生解决生活和学习上面临的问题,鼓励成绩较好的学生发挥带头作用,学生之间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实现共赢。这样,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都能发挥积极作用,是一种良性循环。
2.4 调整班级管理模式
在信息技术逐渐普及的环境下,教学管理工作也应顺应时代的发展,作出积极的优化和调整。中学生班主任应善于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应用互联网技术,利用先进的、便利的技术来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关注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目标,而做好师生交流和家校沟通对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十分重要。教师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应充分展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与关怀。这需要教师走近学生的生活和内心,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和需求,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进而认同学生,尊重学生。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信息交流更加快捷,教师也可以利用网络交流的平台,比如组件班级QQ 群、微信群等,在课余时间与学生分享中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比如新上映的电影,庆祝节日的方式等。利用网络条件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了解学生的个性,以便于在教学中因材施教,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2.5 优化教学考评标准
完全依赖教学过程控制来提升教学管理效果的方式是远远不够的,还应重视教学评估与考核的管理工作。科学、客观的评估和考核可有效促进教师提升工作水平,改善教学质量。首先,应在中学生教学管理中加强日常的教学监督和检查工作,比如加强学期初、中阶段的教学检查工作,强化教学管理工作。第二,依据不同类型以及不同层次的教学工作提出差异化的要求,制定更符合客观实际的评估制度和体系,采取切实可行的评估手段,对教学工作进行客观的评估,对突出工作基于肯定,对于存在的问题基于及时的指正和改进。第三,针对考评结果制定完善的奖惩政策,对于成绩优秀的教师适当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对于存在不足的情况予以一定的惩罚,在教学管理中鼓励先进的、文明的行为,鞭策滞后的行为,力求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形成积极向上的氛围。
结语
以人为本的中学生教学管理能够增进师生之间的了解,促进家校密切沟通,在全方位的努力下促进中学生身心发展,提升其综合能力。这要求教学管理者积极转变陈旧的教学理念,调整教学模式,加强情感管理,利用更加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客观的评价教师与学生的成绩,关注学生的内心与生活,积极建立良好的师生交流纽带,保持融洽的师生关系,组织丰富的娱乐活动丰富师生业余生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