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

2023-01-23冯康红林永欣

今天 2022年23期
关键词:高中学生高中生新课程

冯康红 林永欣

(兰州市第七中学 甘肃 兰州 730000)

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高中阶段学生的健康发展,已经成新课程背景下教育的重点。为实现高中学生的健康发展,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不但要重视对高中学生的人文基础知识教学,还应该认识心理健康教学的重要意义,并意识到唯有做好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学,才能帮助其学员正确地对待人际关系、情感、学习等,并借助正确的方法进行解决。

1.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第一、重视程度不够。新课程背景下,学校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实现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已成为一个趋势。然而在当前教育中,心理健康教学并非得到应有的关注。如:校内心理老师匮乏,并且心理老师专业素质较差,无法切实提高心理教学的实效性;学校受应试式教育理想的约束,教师常常把大部分的精力和时间都集中到了学校的文化教学中,并未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整个教育体系中;学校针对心理健康教育投入的经费比较少,只是象征性地安排了几节课程,难以保障心理健康教育的时效性[1]。

第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缺乏实效性。针对高中学生的特点,在对其开展心理教学时,一定要精心选取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使其与高中生的实际生活、身心发展特点相契合。但从现有研究来看,一些高中虽然也设置了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却忽视课程内容的筛选,而是一味地按照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上的内容,大肆向学生宣传理论知识。同时,老师受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内容的影响,向学生讲解一些较理论的心理健康问题,并通过近距离接触的方法加以说明,因此学生们基本上都是对号入座。此外,在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中,也很少包括有关心理健康、心理治疗等方面的教学内容,也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更新等。

2.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2.1 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新课程背景下,唯有做好高中学生的心理教学,才能调动高中学生的自身潜力,使得高中学生在心理教学中,对自己习形成全面、深刻地认知,最终实现高中生的全面发展[2]。鉴于此,一定要注重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将其视为一门很关键的学科,并纳入到高中教学体系之内,基于足够的课时、资金、师资保障等,确保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开展;其次,学校还应重视心理健康校本课程开发,紧紧围绕学校中高中生的实际情况,整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资源,使其涵盖学生智力和非智力等内容,以更好地满足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求;最后,学校还应定期践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讲座,使其成为一种常态化机制。在新课程素质教育背景下,学校还应加大有关内容的宣传和普及,定期印发心理健康教育杂志、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对高中学生进行各项心理测试,精准把握高中生的心理水平;同时,学校还应重视高中心理健康教师的培训工作,以更好地满足心理健康教育需求。

2.2 明确目标,优化内容

素质教育背景下,为了提升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还应结合《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的要求,科学确定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因此,尽管在《大纲》中就已确定了心理教学的基本目标,但这一目标却相当笼统,但这一目标却十分笼统,必须要对其进行完善、细化,使其与高中生的心理健康要求相符合。鉴于此,应该明确总的目标,结合不同年级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形成针对不同年级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还应聚焦高中生在成长过程中存在的诸多心理问题,确定具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另一方面,还应优化、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直接决定了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鉴于高中生的实际情况,还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优化和改进:一方面,不仅要按照教材上的内容,将心理健康教育概念、意义、心理障碍种类、表现、改善策略等传递给学生,还应结合高中生的实际情况,对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融入环境适应教育、人际交往教育、挫折教育等,切实帮助学生解决最为常见的心理问题;另一方面,还应关注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层次性。为了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还应结合高中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关注教育内容的层次性、阶段性。具体来说,针对高一阶段的学生来说,鉴于其刚刚步入到新的环境中,对新环境不适应的现状,可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增加人际交往、适应性等内容,以便于高中生尽快适应到高中校园生活中;针对高二阶段的学生来说,可结合这一阶段学生的实际情况,增加恋爱与性、自我意识、情感与情绪管理等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针对高三年级学生来说,可适当增加择业、升学、人生规划等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2.3 灵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为了真正提升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还应转变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依托校园环境,进行教育。心理学家们在调查中表明,学生心理状态和环境之间密切关系,愉悦、和谐的环境,可以有助于学生在学校逐渐形成积极向上健康的心态。相反,紧促、抑郁的校园环境,会增加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其滋生出多种心理问题。鉴于此,在优化高中心理健康教学之时,也应当发挥环境的育人价值,为高中学生建立一种较为优越的学习环境。一方面,从硬环境上来讲,也可通过校园建筑色彩的布置、做好校园环境绿化等措施,为学生营造一种比较温暖、祥和的心理教学环境;另一方面,从文化来讲,也可通过宣传栏、宣传图画、心理教学素材等,为学校营造一种比较融洽、宽松、积极向上的心理教学环境。

第二、构建心理档案。因为学生是一个特别的人群,面对着巨大的压力,极容易使得学生存在各种负面心态,特别是针对存在心理障碍、甚至具有心理障碍倾向的学生而言,尤为严重。鉴于此,在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必须要及时建立心理档案,将学生在成长中、学习中、生活中面临的问题进行记录,以便于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引导。

第三、建立心理健康德育课堂。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对学生实施健康教育的主要阵地。针对中国传统教育普遍忽略了心理健康德育的现象,将其纳入到学分管理制度中,使其真正成为一门必修课;同时,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还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研究,切实结合高中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利用事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教学法、团体辅导练习教学法等,通过使用多样的心理教法,增强了心理教学的实效性。

第四、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在其他学科中的渗透。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不但应注重学生的心理培养,还应将其视为一项系统化的工程,渗透到每一个学科教育中,使得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得到培养与影响,逐步建立积极健康的身心状态。鉴于此,不同学科老师们更应关注心理健康知识,结合不同学科的具体内容,将其融入到具体的学习教育中;班主任也应认真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充分借助班会、班级活动等,不失时机地进行心理健康宣传,逐渐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第五、开展心理健康咨询室。为了真正提升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学校还应成立心理健康咨询室,采用一对一辅导的方式,为学生缓解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疏导其不良的情绪等;同时,针对高中生不愿意公开吐露自己心声的现状,心理健康咨询室还可借助网络、匿名信的方式与其进行沟通和交流,切实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使其逐渐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2.4 建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

建设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是保证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重要举措。学校针对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的状况,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打造一批学科素质过硬、实战力强大的心理与健康教育师资力量。一方面,提高心理教学师资的心理素质。成为一个好心理老师,他们一定要拥有积极健康的心态,稳定而健康的心态,才可以更好地对学生开展心理教学;另外,提高心理教学师资队伍培训,每年给心理健康教师提供专业培训的机会,并对教师进行认真考核;还应邀请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到学校对教师举办讲座;还应鼓励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借助自主学习等方式,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以更好地满足心理健康教育需求。

2.5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教育模式

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不仅仅需要学校进行教育,还应联系社会、家庭这两大教育主体,努力给学生构建一个“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一方面,应加强学校与学生家庭的沟通与联系,充分借助开放日、家长会、家长学校、家访、网络等多种方式,与学生的家长进行沟通,使其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向其传授心理健康教育的技巧和手段。同时,还可在家校沟通的过程中,双方共同分析学生的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通过家校双方共同努力,共同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另一方面,学校还应与社会进行合作,与社区进行联系建立社区服务站、与公共文化机构和青少年活动中心等进行联系,在社会与学校共同努力下,共同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使其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背景下,关注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将其纳入到教育体系中,已经成为当前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鉴于当前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唯有从思想上给予足够的重视,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优化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更新心理健康教育手段等,才能真正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才能实现高中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高中学生高中生新课程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培养高中学生科学精神的实践探索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在阅读的乐趣中提高高中学生的英语能力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加强高中学生社团建设的思考
协助党委创办高中学生业余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