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3-01-23马海燕

今天 2022年23期
关键词:语文教育教师

马海燕

(白银市会宁县新添堡乡中心小学 甘肃 白银 730711)

根据调查,在当下的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理念仍然被传统教育理念所牵制,部分教师仍然秉承“严师出高徒”的认知进行教学。这样的教育理念,虽然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文化课程成绩,但是却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学生的内驱力不足也就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为了更好的体现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表现在设计教学之前,教师更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进行课程的优化和重新设计。与此同时,在教学中,教师更要以激励教育为主,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激励教育在教学中的教学效果十分可观,不仅能够拔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灵魂”,还能够使得师生的关系更加亲近,在班级中形成和谐的学习氛围,为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深入研究提高学生的发展前景,为教学优化方式出谋划策。

1.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1 激励教育的内涵以及小学语文教育现状

语文教育是小学阶段重要的课程之一,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要不断发展以学生为主的教学,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从而为教学效率的提高奠定基础。然而,在传统的教学中,关于激励教育的运用仍然是存在争议的。

从理论层面的角度来谈,激励教育是从应用心理学和教育管理学中诞生的名词,也就是说,激励教育是作用于小学生的心理层面上的。通过简单的口头鼓励或者物质奖励来唤醒学生的学习内驱力,让学生能够从被动的成长和学习转化为自觉的学习。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育的艺术本质在于唤醒、鼓励和激励[1]。”从小学的学段的教育特点出发,记忆力教育通过鼓励的形式能够给学生给予恰当的正向刺激,让学生可以更加自觉的进行学习和发展,这样的发展不是受到外界的督促的,而是学生发自内心的向往。激励教育以学生的积极性为基底,通过多样化的形式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而促进学生发展,无论在任何情况下,学生都是需要积累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就需要扭正教学态度,在课堂中,要多鼓励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进行教学内容的创设,从而能够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提高教学的课堂效率。

教育需要从小抓起,对于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而言也是如此。根据调查,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仍然运用传统的教育理念进行教学,将知识,技能的教育摆在了第一位,为了完成教育目的的教学中,通过大量的练习方式来督促学生学习,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语文教学课堂越来越死板,并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养成。同时,在重要的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间段,部分学生由于刚刚从幼儿园教育升上小学,不是中规中矩的上课模式本身,对于课堂式的学习方式就是比较排斥的,在教学中更是会出现严重的厌学心理[2],因此,在教学中,除了激励教育之外,教师就要创设更加趣味的教学环境,使得学生能够循序渐进的进入的语文学习的状态中来。除此之外,部分教师对于激励教育的形式仍然是比较陌生的,教师的教育理念固化普遍认为“严师出高徒”才是教育应该奉行的理念,为此,为了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就要去深入研究,激励教育的内涵以及学生的需求,从而更能够实现教学形式的转变。

1.2 激励教育应用于语文教育中的前景研究

1.2.1 社会思想功利化,思想教育效率低微

在当下的教育中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矛盾,这应该引起教育者的高度重视,在上文中,对教育的现状和激励教育的内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那么,为何激励教育被教育者广泛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原因笔者做出了以下几个研究。教育不仅仅是对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多的是让学生以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去进行自觉螺旋向上的发展。但是由于社会的发展,使得当下的学科教育是索然无味的,社会思想极具功利化,尤其是在当今社会转型的时期,小学语文教育意识形态领域中出现了严重的思想问题。部分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科成绩,在教学的过程中忽视了激励教育的作用。而这部分的影响,不仅仅是对于语文教师而言的,对于家长和乃至社会都是如此[3]。极端功利化的思想问题,使得在当前的教学中缺少“灵魂”。这样的现状影响了小学生的成长,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过于形式化的教学局面也并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为此,落实思想教育是当下教学改革的重点。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激励教育能够带动学生向上进步,学生在这个状态之下能够意识到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追求成绩的高低,而是对于自身提高的一种信念追求,只有在教学的过程中落实激励教育,才能够更好的解决教育问题。

1.2.2 学校德育形式化,德育教育成效无味

德育教育是当下教学改革的重点,但是根据调查不难发现,大多数学校在落实德育教育的过程中,仍然会出现形式化的问题,学生一届不如一届学生的管理问题,家具导致了学生的健康受到阻碍。因此,激励教育不仅仅是对于高效课堂的追求,而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一种教学手段。在当前的小学阶段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本身语文课程的学习难度较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中忽视了正确学习习惯的培养,在课堂学习中学生“照葫芦画瓢”,他们的学习意志是不坚定的,同时学生的学习动力较差,甚至部分学生认为自己是给家长、给教师学习的。这样的问题不难看出,当前的教学是比较“无力”的。因此,任课教师如何能够将学生的学习理念纠正到正确的轨道上,还需要教师落实好激励教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关注到文化课程内容和技能的教学,还要在生活中给予学生更多的帮助和关心,在当前的教学中,语文教师普遍是班主任。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发展趣味的课堂,在生活中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和帮助,这样的“二合一”的教学模式,可以直接让学生的学习体验感,不但提高运用好激励教育的模式,使得学生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对此,教师必须要认清楚当前教育中的问题,针对学生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策略研究,从而促进学生长远发展[4]。

1.2.3 应试教育文化化,素质教育渗透无力

当前的教学模式中是便利与矛盾并存的。在长期的社会竞争中所形成的应试教育文化是极其顽固的,在当下的教学中使得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体验感建树。部分家长望子成龙在教学中给予学生殷切的期望,这些期望使得学生负担过大,在教学中应试教育左右者教育的发展,使得德育教育逐渐变成了一种“走过场”的形式[5]。为了促使语文教学的转变,带动学生成长,教师就要意识到意识形态对学生发展的强大作用,在教学中,小学教育作为意识形态培养的关键一步,在教学改革的进程中,教师就必须要控制好教学改革的方向,将更多励志育人的教育融入其中,从而使得学生的核心素养不断提高。

2.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 教师要树立奖励理念,促使学生不断发展

教师是教育的引导者,可以说,教师的思想、认知直接影响了最后的教学成果。因而,为了落实好激励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纠正教师的教学理念。由于缺乏岗前培训和积累的经验,使得部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仍然翻照抄其他优秀教师的方式。针对这样的教学情况,在教学中,学校需要给予教师充足的岗前培训。同时为了进一步加强激励教育的落实程度,可以定期组织相关理论知识的教育讲座,来强化激励教育在教师心中的影响程度。

另外,集体教育的应用也需要教师把控好运用的程度,部分教师在运用激励教育中过度的讨好学生,这样的方式往往适得其反,对于小学生的管理是一门学问。倘若管理尺度过度,就达不到激励教育的目的,但是一味的去贴合学生,也会给学生的发展造成负担,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所学的内容,使得激励教育的落实更加自然。在当前的教学中,教师应该使奖励成为一种习惯,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口头的表扬来进行正向的激励。

例如,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在组织学生进行感情朗读课文后,教师就可以说“读的真的太棒啦!”还可以组织一些课堂小比赛,例如,小组合作、竞赛朗读等等,针对在比赛过程中表现积极的小组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利用好学生的竞争心理,使得班级形成一个良性的竞争氛围,从而促进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

2.2 注重激励教育差异性,运用多种激励方法

学生之间是存在绝对的差异的,对此,在落实好奖励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展开差异性的奖励评价[6]。例如,在班级中存在一定的学习差距,教师在教学中就将学习的任务按照能力进行分层,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能力进行选择,在学生完成教育任务之后,教师就可以按照学生所选择的任务去进行奖励差异性评价。例如,在教育中,教师可以针对学习能力基础的学生以鼓励性质的激励为主。多多使用“你做的真不错”、“太棒了”的评价语气词,增加学生的学习自信心,然后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就可以激励加期望的方式,使得学生的能力不断提高。除此之外,还可以按照学生的性格差异进行分层激励。有部分学生的性格比较内向,在进行激励的时候,就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征,让学生在学好文化知识的前提下,摆脱自卑的心理。对于性格比较外向的学生就可以从避免学生盲目自信导致学习效率降低的角度进行激励。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激励方式,使得学生能够不断的提高。另外,在进行激励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不断创新激励的方式,使得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信心不断提高。

2.2.1 榜样激励

在教学的任何一个阶段,树立先锋模范形象都能够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和示范作用。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选取表现优异的学生作为课代表或者学习督导员,让学生能有一个参照物,进而可以使得学生的前进都有了一个方向,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的心理,促进班级学生形成良性的竞争。除了班级学生的榜样,示范作用之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将课文中所描述的先锋模范人物作为正面的榜样,进而使得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不断的成长。例如,在学习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教师就可以将少年周恩来的爱国形象进行着重的分析,引导学生向周恩来学习,使得学生收到赶热闹。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还能够促进学生的价值观生成。

2.2.2 责任激励

学生之间是存在绝对的差异的,不同学生对于学习的知识需求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利用激励教育是教师需要对所学的知识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充分的调查,使得学生的学习体验感得到充分的激发。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教师除了口头上的激励之外,就可以将某一种学习任务以责任的方式布置给学生,让学生之间在完成的过程中强化认知,进而提高学习的效率。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将全班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协作学习,如果让学生一个人的形式去进行研究,很容易会出现懈怠的情况,当学生从个人融入到集体的过程中,能够形成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在集体荣誉感的基地之下,就能够优化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发展。

2.2.3 开展激励实践活动

小学生都是具有十分强烈的上进心的教师,就可以利用好学生的心理特征,将良性的竞争引入到课堂学习当中来,这样的方式能够更好精力学生成长,例如有这样一个教学案例。对于低年龄学段的学生来说,识字教学是十分重要且具有高难度的教学内容,为了提高学生的能力,教师就可以举办一个“识字大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比赛,看谁认识的字又快又多,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班级氛围进入良性循环。学生的学习热情被充分的调动,除此之外,还可以举办各种各样的语文知识竞赛,充分体现学科的特征,展示语言的魅力。在教学中,教师除了口头的激励之外,还可以以物质激励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提高。

3.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3.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自主性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激励教育,可以把握好学生的学习心理,让学生之间形成一种良性竞争的关系,这样的教学模式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好胜心,使得学生都能由被动转化为主动的学习。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往往通过单一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课程比较死板,并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因此,在当下的教学中,教师利用一些多形式的激励方式,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提高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不断提高。同时,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性,在学习的初始阶段,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普遍单纯,对于教师所给出的激励具有强大的好奇心的认可,学生之间会形成一种良性竞争的氛围,这样的教学方式更能够给学生带来的学习体验感。

3.2 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构建和谐的学习氛围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激励教育的方式,能够更好的建立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教育内容的重新设计,能够更好的拔高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使得学生喜爱教师。同时,通过激励教育教师,引导学生积极的探索语文学习内容,使得学生能够充分的感受语文学习魅力,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从而能建立良好的学习风气。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情景的创设更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感,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采用个性化的既定模式,使得传统教学模式被打破,学生更能够以更加强大的自信力参与到语文教学活动中来。为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进行激励教育形式的创设,使得班级中每一个学生都有进步的空间,只有考虑到学生的需求,才能真正完成教育的目标,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激励教育并不是简单的负荷学生,而是要让学生实现认知的转变,学习不是完成任务,学生务必要认识的学习是对自己负责,小学生出现错误是必然的,教师除了知识的教学之外,更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良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有不断落实好激励教育,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才能够发挥出学生的学习潜力。

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必须要纠正教学理念,端正教学态度,发展以学生兴趣为导向的教学内容。除此之外,教师更要积极运用激励教育,让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只有不断调动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提高,才能够充分展现出语文教学的魅力,为学生今后进入更加深入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语文教育教师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圆我教师梦
语文知识连连看